蜀中九日王勃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王勃賦小詩一首,抒發心中的感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蜀中九日王勃,希望大家喜歡。
《蜀中九日》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蜀中九日》賞析:
因為本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托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要點:“抒發佳節思想他鄉”、“那從”等,顯得淺近親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厭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獨在南方思念親人然而卻不能北歸,而第四句則採用反問“鴻雁那從北地來”,與前一句形成強烈的對比,看似“無理之問”,卻使詩人的思親之情顯得特別真切動人。)
《蜀中九日》作者介紹
王勃,(650~675)唐代詩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閣序》。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他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畤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王勃的詩全集欄目。
他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他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現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彙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註》,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並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人雜著續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他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王勃集序》。王勃創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