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詩螢火賞析
螢火此詩當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公元767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思鄉詩螢火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巫山秋夜螢火飛,簾疏巧入坐人衣⑵。
忽驚屋裡琴書冷,復亂簷邊星宿稀⑶。
卻繞井闌添個個,偶經花蕊弄輝輝⑷。
滄江白髮愁看汝⑸,來歲如今歸未歸。
⑴螢火,螢火蟲。
⑵疏簾,編制的較為稀疏的簾子。關於“坐人衣”,有兩種看法。仇兆鰲注認為意思是螢火蟲“坐”在人的衣服上,並舉出“黃鸝並坐交愁溼”(《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為證;浦起龍注認為這是指“坐人”之衣。兩說都有道理。總之,這裡的意思是,螢火蟲落在人的'衣服上。
⑶亂,擾亂。簷,房簷。星宿稀,稀疏的星光。王嗣奭:坐,如黃鶯並坐之坐;琴書添冷,夜涼故也;星宿同希,高飛故也。
⑷弄:耍弄,炫耀。輝輝:形容忽明忽暗的光,例如“輝輝星近樓”(不寐)。邵寶注:卻繞,見聚散不長;偶經,見明滅不定。照入井中,一螢兩影,若添個個;閃過花間,其光互映,如弄輝輝。顧宸:螢尾耀光,迭開迭舍,不停一瞬,如弄光然,“弄”字工於肖物。莫礪鋒:“弄輝輝”為唐代口語。
⑸滄江,泛指江,因水面呈青蒼色,所以稱為滄江。來歲如今,明年的此時。“滄江”與“白髮”,“來歲”與“如今”,為句中自對。
黃生認為:“此借螢火以紀侯耳,非專詠螢火也。”此詩前六句都在寫螢火蟲,末二句突然說到“發愁”,還嘆息不知道明年能否回到故鄉,顯得有些突兀。況且這裡的螢火蟲看起來生動活潑,不像晚秋時的樣子,也無法作春生秋死之嘆。王嗣奭指出:“本意全在末二,借螢發端,正詩之興也”。但未能說明為什麼借“螢”發興。其實,此詩的重點是悲秋。秋天是螢火蟲成蟲最多的時期。古人認為,秋天是隨螢火蟲出現而開始的。這從賈島的“一點新螢報秋信”(《夏夜登南樓》)可以明顯看出。所以,杜甫見到螢火蟲,感到秋天又來了,從而感慨光陰易逝。
從語言上說,此詩似乎是有意識地通篇皆用口語。如第三句中“屋裡”二字,本來也可用“堂上”、“室內”等,但“屋裡”更近口語;第六句中“弄輝輝”也是唐代口語。聲諧語儷的七言律詩竟能純用口語寫成,這是杜甫的獨擅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