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旅行的散文隨筆

旅行的散文隨筆

旅行的散文隨筆

  生在江蘇,長在江蘇,我對旅行的最初印象就來源於江淮的美景。

  小時候最常去的有兩個地方,一是揚州,一是南京。

  爸爸媽媽都在揚州唸的大學,時常給我講他們上學期間在揚州的點點滴滴。

  第一次去揚州,逛了瘦西湖,當時不知道西湖和瘦西湖有何區別,朦朦朧朧地記得坐在湖面的`遊船上,清風拂面,楊柳依依。以至於後來學到“楊柳依依、雨雪霏霏”的離別場景,我卻總是聯想到瘦西湖河畔的垂楊柳在風中飄蕩的場景,覺得無比溫馨。

  記得小時候住石塔賓館,沒有地理方位的概念。長大後再去,老爸又指著石塔告訴我,你小時候來這裡玩過,我們住在那裡。

  史可法是揚州城永遠銘記的英雄,史可法紀念館是媽媽上學期間最常去的地方。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每當讀到這兩句話,心中總是一驚。再讀到“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句子,不禁潸然淚下,揚州城,你凝聚了多少血與淚啊。

  揚州也有園林,個園便是代表,個園的竹葉,就像一個個“個”字,園子也因此而得名。揚州不是江南,但是園林有著和江南園林一樣的特點——溫柔細膩,懷瑾握瑜。且不說那青磚黛瓦雕樑畫棟,單是那文人騷客留下的筆墨文章,便足以讓人流連忘返。江浙才子仗著天高皇帝遠,仗著年輕氣盛,寫出那麼些流芳千古的文章,為後世積澱了寶貴的財富。北京則大不一樣,處都標榜著皇家的恩威,雖然也有模仿江南造出的角色,卻永遠是東施效顰,沒有韻味。

  南京是六朝古都,雖經歷了歷史變遷,金陵的王氣怎麼也不可能黯然就收的。

  對南京的印象,來源於詩歌文章。什麼“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什麼“鐘山風雨起蒼黃”、什麼“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最能勾起我慾望的還是《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小時候常常聽媽媽讀,可是我這個榆木腦袋,卻很少用心體會這篇文章的美感。等到長大了,自己讀,才發現自己從小到大錯過了這麼多美景(當然,是媽媽描述出的美景)。對於那個傳說中的“秦淮河”,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比較遺憾的是,到現在也沒去過秦淮河,哪天要在薄霧的深夜,和另一半兒坐著小船,泊於河上,聽幾首小曲兒,品幾口香茗。杯子一定要是紫砂的,茶葉一定要是碧螺春,一小口一小口地泯著,應該會無比美妙吧。

  多麼想,在這美好的夜晚,帶著心愛的姑娘,回到夢裡的水鄉,伴著《姑蘇行》,飽覽江南的風光。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