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散文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大家可以多讀一些關於端午節的散文。
關於端午節的散文篇一: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又是一年的端午。每每端午來臨,腦海裡總泛起這些即充滿童趣又膾炙人口的兒歌。伴隨端午的棕香,那瀰漫了記憶的河床又勾起了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端午在兒時的記憶中,可不僅僅是家家掛艾草,插菖蒲,蒸粽子,煮雞蛋。更有趣的是孩子們能戴飾物,系彩絲,看龍舟。
“節氣端午自維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最初我也知道端午是與屈老夫子有關的,有兒歌為證:端午花,紅又紅,摘朵鮮花送金龍。端陽端陽,粽子粽,拿個粽子塞龍洞。龍戴鮮花吃粽子,吃飽粽子回龍洞,請你不要傷害屈原公公。由此,我還懂得了賽龍舟的由來:賽龍舟相傳起源於古時的楚國。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競相划船追趕拯救,但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水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此事在全國傳開,也就演變成現在的龍舟賽。在我小時候,每年過端午,政府與民間也都會組織龍舟賽。地點就在縣城雙橋——即新豐橋與橫港橋——下端的排棧碼頭邊,時間是端午節的下午。那天,碼頭上人頭攢動,彩旗飄揚,大人呼,孩子鬧。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河邊那幾條龍舟:只見每條船都作龍的打扮,船頭裝扮有龍頭,船尾裝扮有龍尾,船身也作了龍身的打扮,但都掛有一塊號牌以示區別。每個龍頭邊都站著一位手持鼓槌的威武漢子,其面前都放著一面用來作鼓氣助威的大鼓。船身上坐著十位手持船槳而蓄勢待發的水手。每條船都披紅掛綵。但各船水手穿的衣服顏色與式樣不盡相同,以作區分。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但聽一聲鑼響,數條龍舟竟相向前爭渡。頓時,鼓聲雷鳴,吼聲震天,歡呼聲與叫喊聲連成一片......。令人惋惜的是,如今,現因河水乾涸,那番熱烈壯觀的場面已有三十多年未曾再參與和領略過了。回首往事,不能不說給心中留下一份遺憾。
關於端午節的散文篇二:
今年的端午節如期而至,家家戶戶都準備好艾青、菖蒿及時插在大門的兩邊。還將煮熟的粽子、餑餑子、蒜子,蒸熟的包子,油燙的油果子等用五個盤子裝著放置飯桌上,按時放炮點香、端盤鞠躬祭拜,祝福本年風調雨順,萬事如意。端午節的習俗曾經是為了更好的紀念蒙冤受屈投江而亡的大詩人屈原,現在還引申為祈禱新年吉祥、事業興旺、前程光明之意。並以雄黃浸白酒全家喝,或塗抹在太陽穴上,醒腦除菌、提氣消炎。晚飯後以艾葉燒水洗澡,防蚊驅蟲、祛痱潤膚、清熱解毒。
小時候家住農村,端午節前一、二天,我用禾刀到村中江、塘邊割好艾青、菖蒿放進竹籃裡,及時帶回家,五月初五的上午把它們各一枝分別插在大門口的兩端。母親(或妹妹長大後)在前一天將粽葉、粽繩洗淨涼幹,以浸溼的糯米用粽葉、粽繩包成一個個生粽子放入鍋裡用水煮熟,然後又將生雞蛋、蒜子放入鍋中煮熟,還以糯米粉溼水搓成圓圓的油果子放進油鍋中燙熟。包子一般是用麵粉做好蒸熟或到街上包子店買幾個就可以了。端午節那天,母親用五個盤子分別裝好放到飯桌上,待燃香放炮、舉盤祭拜等敬神完畢,及時吩咐我們全家人同桌吃中飯,享用“五子”登桌和雄黃浸酒的美味。
現在家住縣城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子”上桌的種類也五花八門起來了。以前的粽子都是糯米做的,如今還有肉糯米粽、蛋糯米粽等。油果子也有圓形的,還有扁狀的。蒜子一般是多子的,不能用獨蒜子,象徵著多子多福、後繼有人。餑餑子,即雞蛋,以前多是用水煮蛋,現在的人文化高,素質好,不信迷信,也可用茶蛋、鹹蛋代替了。包子以前是純麵粉或米粉做的,現在也可用肉包子、糖包子了。
以前過端午節,都是母親或妻子親手包粽子,煮餑餑子、蒜子,燙油果子等。如今超市、小飯店都有買,不需要家人如此辛苦勞累了,出點錢就可以買到。艾青、菖蒿街上也有買,再不必自己親自去割。因現在家人少,房子小,端午節中需要的用品數量也很少,但“五子”登桌,門口插艾青、菖蒿的習俗不能滅。尚發揚光大,愈演愈烈。
兒子今年回家過節了,我已經預備了“五子”中的四子,打算在端午節清早買點新鮮的包子,還購買了蘋果、香蕉、葡萄、西瓜等。如果還像以前過節時只吃些粽子、雞蛋、油果子等,也許顯得太寒磣、太落伍了吧。當然也不宜提倡攀比和浪費現象,適當的改善生活還是必要的。有錢的人家購買的過節用品五花八門,樣樣齊全,但數量不多,因天熱容易壞,且離街近,吃掉了可以再去買,方便得很。“五子”的種類現在有所改變,但大門口插艾青、菖蒿的習慣還是不能少,有的人家大門口水泥牆兩者插不進去,就該罪放在地面上。也不可能用其他的東西替代吧。
現代醫學證明:雄黃有毒,不可多食用,取少量浸酒喝,有殺菌消炎、清熱解毒的作用。所以用白酒浸雄黃的村俗,已經消失了。但艾葉燒水洗澡的辦法,現在有人仍會採用,確實能起到防蚊驅蟲、祛痱潤膚的作用。
每年的端午節皆是在夏天度過的,現在物質豐富,生活富裕。炎熱的端午節中適當購些降溫散熱的飲料、啤酒、水果等放在冰箱裡人人享用,比“五子”更有益身體。但“五子”登桌是舊規,不可取消,只能是少買點做個樣子應付而已。
我的母親和妻子都是很相信迷信的,如果端午節中少了一樣東西,她們會計較的。因此,為了不讓妻子在節間嘮叨不斷,我按時買齊節中所需用品,一樣不缺的準備好“五子”、艾青和菖蒿。要在初五這天買齊這些東西,的確不容易,做起來真的十分困難。今年端午節時,就少了一樣包子,我於早上七點多鐘到街上兩個小飯店都沒買到它,因急需包子的人太多,人家可能是早晨六點鐘就起床搶購一空了。還好,今年少了一樣包子,妻子沒有過多的責怪我,也許是看在兒子回家過節團聚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