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歐陽修> 歐陽修《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閱讀練習

歐陽修《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閱讀練習

歐陽修《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閱讀練習

  《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所作的組詞《採桑子十首》的第四首,提供了歐陽修《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的閱讀練習答案及賞析,以幫助同學們學習。

  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作者:歐陽修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歐陽修《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閱讀答案

  1、詞中描繪了怎樣的圖景?詞人一反往常,表達了怎樣的情感?(6分)

  2、請指出本詞的詞眼,並結合詞句分析理由。(5分)

  參考答案

  1、作者描繪了暮春時節的景色。群芳過後、殘紅狼藉、風吹垂柳、飛絮濛濛、笙歌散盡、燕子歸來,是一幅悽清、落寞的暮春圖。在古人的詩詞中,百花凋零,落紅滿地,多表現孤獨傷感之情,而歐陽修卻一反往常,在孤寂冷清中體味出安寧靜謐的美趣,表現出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

  2、本詞的詞眼是一個“好”字。雖然本詞是在寫暮春時節、群芳過後的西湖,但詞人卻能獨自品味暮春的清靜幽寂的美趣。遊人散盡,雙燕才在細雨中翩然歸來,清靜之中又增添了空靈、歡愉的意趣。繁華喧鬧消失後,雖覺有些空虛,但更使詞人獲得了寧靜、閒適的心情。因此,詞人認為“群芳過後西湖好”。

  譯文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濛濛;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遊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彷彿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濛濛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賞析篇一:

  本篇為詞人晚年退隱潁州時所作組詞《採桑子》之一,《採桑子》共有十首,此為第四首。詞中描寫“群芳過後”暮春時節西湖的殘春之景,卻無傷春之感,而別有一番朦朧迷離之美。詞人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一幅清幽靜謐的'潁州暮春畫卷,雖通篇寫景,但也從字裡行間婉曲地抒寫了詞人靜閒自適的曠達情懷和恬淡的心境。

  起句統領全篇,“群芳過後”的西湖,讓人頓覺惋惜傷感,但詞人卻覺“好”,足見其心情閒雅舒適而又情懷曠達。下面三句分寫“西湖好”,鋪陳渲染首句。“狼藉殘紅”滿地落花殘紅,寫西湖岸邊地面之“好”;“飛絮濛濛”,漫天柳絮飛舞,言空中之“好”;“垂柳闌干盡日風”,垂柳掩映著華麗的欄杆,隨著和煦的春風搖曳起舞,寫周圍環境之“好”。這三句具體描寫“西湖好”,反襯出詞人的幽微的情態。

  “笙歌散盡遊人去”承接上片“盡日”,展現出此時環境之清幽,然“笙歌”未散,“遊人”未去之時,西湖的笙歌繁華可想而知。所以“始覺春空”,這才覺得春去樓空,於是慢慢地“垂下簾櫳”,卻看見雙燕穿過濛濛細雨翩翩而歸。“細雨中”呼應上片“盡日風”,點明瞭氣候的變化,從而揭示出時間的推移。詞中多用白描手法,尤其前後兩結,雖無修飾,卻頗耐人尋味。劉永濟《詞論》曾贊:“《採桑子》前結‘垂柳闌干盡日風’,後結‘雙燕歸來細雨中’,神味至永,蓋芳歇紅殘,人去春空,皆喧極歸寂之語,而此二句則至寂之境,一路說來,便覺至寂之中,真味無窮,辭意高絕。”

  整首詞情景交融,以動顯靜,動靜交錯,而語言清麗,風格空靈。今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中評價曰:“此首上片言遊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靜。通篇於景中見情,文字極疏雋。風光之好,太守之適,並可想象而知也。

  《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賞析篇二:

  片描寫群芳凋謝後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詞的綱領 ,由此引出“群芳過後”的西湖景象,及詞人從中領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飛絮”二句寫落紅零亂滿地、翠柳柔條斜拂於春風中的姿態。以上數句,透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群芳過後”本有衰殘之味,常人對此或惋惜,或傷感,或留戀,而作者卻讚美說“好”,並以這一感情線索貫穿傷篇。人心情舒暢則觀景物莫不美麗,心情憂傷則反之。這就是所謂的移情。一片風景就是一種心情,道理也正在於此。

  過片表現出環境之清幽,虛寫出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笙歌散盡遊人去,”乃指“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的遊春盛況已過去,花謝柳老,“笙歌處處隨”的遊人也意興闌珊,無人欣賞殘紅飛絮之景;“始覺春空”,點明從上面三句景象所產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惜春戀春的複雜微妙的心境。“始覺”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從繁華喧鬧消失後清醒過來的感覺,繁華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即是從這後一種感覺產生,只有基於這種心理感覺,才可解釋認為“狼藉殘紅”三句所寫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後二句,“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寫室內景,以人物動態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末兩句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攏”。結句“雙燕歸來細雨中”,意蘊含蓄委婉,以細雨襯托春空之後的清寂氣氛,又以雙燕飛歸製造出輕靈、歡娛的意境。

  這首詞通篇寫景,不帶明顯的主觀感情色彩,卻從字裡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此詞表現出詞人別具慧眼的審美特點,尤其最後兩句營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串,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

  西湖花時過後,群芳凋零,殘紅狼藉。常人對此,當覺索然無味,而作者卻面對這種“匆匆春又去”的衰殘景象,不但不感傷,反而在孤寂清冷中體味出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春空之後的閒淡胸懷,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有異於一般詠春詞的獨到之處。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