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
《陋室銘》的篇幅比散文精括,結構嚴謹,內涵豐美,文字華麗。有些句子被人們廣泛傳頌和引用,已經成為了名句,也可以說是一篇典型的散文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賞析《陋室銘》,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原詩: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篇題解:身居簡陋房子的座右銘,以此警示和鞭策自己,要不斷加強道德上的修養。
原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賞析:山不在高低,有仙便有名氣。水不在深淺,有龍便有靈光。我居住在這個很簡陋的房子裡,欣慰的是我要修養高尚的道德,使其名氣流傳久遠。寫法的妙處在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與“斯是陋室”相暗喻;“有仙則名”,“有龍則靈”與“惟吾德馨”相暗喻,內在聯絡十分恰當,貼切,自然,讓讀者很快聯想到“德馨”像“仙”和“龍”一樣,也有流傳久遠的名氣和靈光了。
原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
賞析:作者還不忘輕巧地描寫一下家居景色,進屋臺階上的苔蘚染上綠色,門的竹廉映進了芳草的青翠。表明作者熱愛生活,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了。
原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賞析: 相聚討論學問有著名的文人墨客,往返來去的'沒有不識丁無的人。平日可撫琴自娛,可專心看聖書。耳邊沒有絲毫的干擾,在桌案木簡上行文沒有心身疲勞的形態。把素常生活的樣子寫得唯妙唯肖,令人信服。
原句:“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賞析:自己所居住的簡陋的房子,可和南陽郡隆中隱居的軍事家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的草房相比,也可和西漢大文學家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的木屋所並論。雖然家居都很簡陋,但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氣,才被人們所景仰。
原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賞析: 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之處嗎?”
作者借用孔子的話來總束全篇,使自已的“德馨”去遵循孔子的思想和學說。這是此篇的“彩眼”,是無可爭辯的定論!
孔子“何陋之有?” 這句話出自《史記》。孔子提出要到邊陲的一個國家問政,弟子說:“那個國家是蠻夷之邦,窮陋之極,去了孔怕要餓死的”。孔子說:“正因為窮陋之極,我才要去。為該國貢獻治國方略,三丶五年之後,國家昌盛,百姓安康,何陋之有?”
我很喜歡《陋室銘》這首勵志詩,它雖然具有詩的格局和韻律,但又貌似散文。大概這個原因,幾個版本的《唐詩300首》都沒有把它編入。《陋室銘》的篇幅比散文精括,結構嚴謹,內涵豐美,文字華麗。有些句子被人們廣泛傳頌和引用,已經成為了名句,也可以說是一篇典型的散文詩吧。
說明:我十八叔叔鄂俊峰,曾潑墨書寫《陋室銘》於我,裝裱後敬懸之。此文作為回覆,以資紀念。躬謝老人家,珍惜他的墨跡。
著名詩人書聯田翠竹先生題《南京棲霞山》
劉禹錫獨具匠心,舊巷無衣,花殘朱雀;
王漁洋錯描秋色,柳枝泛綠,紅在棲霞。
劉禹錫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