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清照> 李清照《如夢令》教案

李清照《如夢令》教案

李清照《如夢令》教案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人(今山東),父親李格非,是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與丈夫為逃避戰亂來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詞人展轉於杭州,越州(今紹興),金華一帶,在孤苦生活中度過了晚年,但她一直關心國家大事,也從未停止過文學創作.

  李清照擅長寫詞,前期以抒發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為主,寫得曲折,含蓄,韻味深長,形象鮮明.後期的詞和前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詞風也充滿淒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感懷舊,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詞作大家.其詞的內容雖然沒有擺脫愛情與離愁別恨的傳統範圍,但在南渡後,她的詞更多的表現出對國家,人民和個人的深沉傷感,她的詞對女性內心世界的嚴肅而深刻的描繪,於委婉細膩中一洗以往詞作的嫵媚不實的氣氛,給詞壇帶來清高的意趣,淡遠的情懷,空》,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詞文賞:

  1.“昨夜雨疏風驟”中的“疏”字應解為“疏狂”,側重於“狂”字。

  2.結合杜甫《三絕句》詩句“不如醉裡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說說女主人公昨夜飲酒過量(睡醒了還有殘酒),到底是為什麼?

  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

  3.儘管飲酒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院中的海棠經過一夜的狂風驟雨,現在怎麼樣了。

  4.女主人公為什麼不自己去看看,卻問卷簾人?“試問”的“試”字反映了怎樣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經過風雨之後,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紅滿徑了。之所以試問,不是真有疑問,而是自己不忍親見落花的悲慘,一個“試”字,將這種複雜的心理委婉地傳達出來。貼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卻道”有豐富的內涵,請同學們說說看。

  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形容綠葉茂、紅花萎謝的情景。“應是”也包含著女主公複雜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來嗎?

  你哪裡懂得,嬌嫩的海棠花怎麼能經得起狂風驟雨呀。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

  7.“綠肥紅瘦”歷來為人稱道,說說好在哪些方面?

  “綠” 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歎為觀止。胡仔《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餘別錄》評:“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

  8.詞人為什麼這麼惜花?

  惜花實際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華。

  三.板書設計:

  雨疏風驟→借酒消愁→怕見落花→綠肥紅瘦。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