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將進酒> 《將進酒》的創作背景

《將進酒》的創作背景

《將進酒》的創作背景

  《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將進酒》的創作背景,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將進酒》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譯文:

  你可見黃河水從天上流下來,波濤滾滾直奔向東海不回還。

  你可見高堂明鏡中蒼蒼白髮,早上滿頭青絲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金盃空對皎潔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盡情享受歡樂,一氣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請你們一定要側耳細細傾聽。

  鐘樂美食這樣的富貴不稀罕,我願永遠沉醉酒中不願清醒。

  聖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無聲,只有那善飲的人才留下美名。

  當年陳王曹植平樂觀擺酒宴,一斗美酒值萬錢他們開懷飲。

  主人你為什麼說錢已經不多,你儘管端酒來讓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貴五花馬還是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你同飲來消融這萬古常愁。

  《將進酒》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一。鬱賢皓《李白集》認為此詩約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前後。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繫於天寶十一載(752)。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梁、宋,與友人岑勳、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毀,於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

  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勳(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洩胸中的'鬱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