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原文翻譯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原文翻譯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原文翻譯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xìng)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我)正脫下衣服想要睡覺,(恰好看到)月光照入門裡,(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我高興地起身走到戶外。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於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同積水灑滿院落般清明澄澈,“水中”有像水藻、菜那樣的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哪一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思想感情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閒的。自比"閒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 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 抒發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