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黃庭堅> 黃庭堅《清明》翻譯與賞析

黃庭堅《清明》翻譯與賞析

黃庭堅《清明》翻譯與賞析

  《清明》是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這是詩人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

  黃庭堅的《清明》詩別具一格,它從清明想到人們的各種活法,想到了人生的不同價值。它寫的不僅是景,是情,更是理,是人生之理。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註釋】

  (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開。

  (2)冢:墳墓。

  (3)蟄:動物冬眠。

  (4)這句詩用的是《孟子》中的一個寓言,講的是齊人在墳墓前乞求祭品充飢,反而在其妻妾面前誇耀有富人請他喝酒。

  (5)這句詩用的是春秋時的一個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貪公侯富貴,寧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6)是:對,正確。

  (7)蓬蒿:“茼蒿”的俗稱。此指雜草。

  【譯文】

  清明時節,桃李含笑盛開,但野田荒墳卻是一片淒涼,另人哀愁的景象。唇雷驚天動地,驚醒了蟄伏的龍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長得很柔嫩。過去有個齊國人在墳墓前乞求祭品充飢,回家卻向妻妾炫耀,說富人請他喝酒與此相反,晉國志士介子推不貪公侯富貴,寧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載,賢愚混雜,誰是誰非?最後都是掩埋在長滿野草的荒墳中。

  【鑑賞】

  全詩的意思是說,清明時節,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裡感到難過。

  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裡,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裡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後,不要高官厚碌,寧可隱居山中。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這是詩人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

  首聯以清明節時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成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二聯筆鋒一轉,展現了自然界萬物復甦的景象,正與後面兩聯的'滿眼蓬蒿荒丘,構成了強烈的對比。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菸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杯黃土。詩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於詩行間。這與詩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禪宗思想的濃厚影響是分不開的。但作品體現了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醜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