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長恨歌> 長恨歌讀後感(6篇)

長恨歌讀後感

長恨歌讀後感(6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恨歌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恨歌讀後感1

  一個女人40年經歷的風風雨雨,附著大上海動盪的背景,那些走進又邁出生命裡的人,一段段不為人知的細膩的情感糾葛,還有一些不願提及的過往,遇到的人和事總是有時效性的,埋藏至心底。

  時間是個好東西,偷偷地走,改變容顏,改變命運。少不經事的豆蔻年華,心底總是有著某種崇拜主義,物質的滿足和一呼百應的氣勢,堅定了內心的迷茫,也滿足了對周遭的好奇。會對這感覺產生病態的迷戀,日漸經事,漸長漸大,小心思就會增多,想法不如從前那般單純了,都說女孩變女人後,就會有質的飛躍,關於這點,我持堅信不疑的態度。

  少女的固執總是與周遭的壓抑和束縛掛鉤,在一個外來文化開放的舊上海,頭銜,名聲,等都助長了女孩的成熟,尤其是面對一個錢勢都不在話下的成熟男人的猛烈進攻,少女的芳心就像雨後的春筍一般,再加上週遭羨慕的言語,更堅定了少女對這位成熟男性的依賴,而男人喜歡少女的純真和羞澀,正好各取所需,幸運的是,男人也並非無情無義之人,最後給了夠她下半生生活的物質。

  自此之後女人就一個人生活,一直到最後都沒結婚,她是個漂亮的美人,長髮,旗袍和絲襪,小巧的鼻子,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膚,可惜紅顏都是禍水,男人們喜歡她的穩重,端莊,持家,優雅的談吐,還有對事對人的見知,不過喜歡她的男人年紀都比她小,雖然每段情感裡都付出了真心,可不是所有的愛情都如我們想的那般美好,現實終究還是一個俞越不了的溝壑。

  她的愛情就像她的生活那般靜謐,像弄堂上空翩飛的鴿群,也像寂靜夜晚的星空。她的魅力總是來自不經意間的嫵媚,這樣的不經意對男性來說是莫大的殺傷力,她的美,在舊上海時尚的潮流裡,也是讓人著迷的,對於潮流,她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經常把復古的東西稍微改裝,就變成人們追逐的物件,頗有畫龍點睛之意,也緣於此,才認識更多的愛情。

  我相信她也是一個相信愛情的人,那種矜持,壓抑,和眼波流轉的嫵媚,這天生的本事,也絕非人人能學到的。

  她有了孩子之後,本來打算打掉的,可是又不捨,覺的孩子會是陪伴她生活的一個樂趣,然後故事的很長一截,就是講與女兒的生活。

  可是孩子算是什麼,總是摻雜了太多複雜的情感,小時候,看著孩子的小眼睛,小鼻子,小胳膊,小腿,一切都那麼美好,漸長漸大,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我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疼愛,去保護,可也有心無力,只能引導,生活,還需要自己去闖蕩,孩子其實我覺的也是一個外人,對於單親媽媽來說,這也是一個生活的樂趣,和孩子一起成長,也算是尚不錯的一段生活經歷吧,可苦惱的,就是長大之後,孩子也會慢慢的離開,所以對於生養孩子的事,還得慎重,畢竟我們都是自私的人。

  故事裡,最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她的情感糾葛,等待和隱藏,在愛情裡始終是一個主線。由開始的等李主任等到忘穿秋水,等到忘了時間,心裡的焦急又無處釋放,只好在屋子裡拉著窗簾看外面明瞭又暗,最後又近在咫尺,卻錯過見最後一面。這段情感是被隱藏著的,見不得人的,她卻心甘情願,第二次是在蘇州,遇到一個年紀比她小,和女孩多講幾句就臉紅的白淨小男生,因為羞澀,總有些情感沒有多表達,結果又在她的等待中,錯過了,之後又回到上海,本想著安安靜靜的,在弄堂裡謀個生計,平靜的度過一生,可人活著吧,總有人走近你的生活,慢慢的又遇到一個人,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可他們的愛情註定不被祝福,只好隱藏在歲月裡,獨自撫養孩子長大,面對著鏡中日漸蒼老的她,苗條的身段和年少美貌的根基多少能讓她佔一些優勢,在這熱鬧的派對裡,靜謐的待著,有人注意到了她,反覆的辯論和聊天,她的心又被點燃,結果很慘,我知道她是絕望的,也理解絕望的背後,那些滄桑和無奈,而他就像隱身一樣,只是她世界裡匆匆而過的一個影子。

  悲劇的結果,反而讓我有些釋然。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讀罷,我還能想起那個她,對鏡貼花黃,一顰一笑,看的順心和溫婉,可惜那也是一個影子。

長恨歌讀後感2

  漢家的皇上看重傾城傾國貌,立志找一位絕代佳人。可惜當國多少年哪,一直沒處尋。楊家有位剛長成的姑娘,養在深閨裡沒人見過她容顏。天生麗質無法埋沒,終於被選到皇上身邊。她回頭嫣然一笑,百般嬌媚同時顯現出來。六宮的粉白黛綠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正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她肌膚如凝結的油脂。侍女扶出浴,正嬌懶無力,初承恩就在這一時。花一般容貌雲一樣鬢髮,金步搖在頭上顫。美好的春宵,春宵太短!太陽多高天於才睜眼,從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見面。追陪歡樂,伺候宴席,她總在皇帝身旁轉。春天隨從春遊,夜晚也是她獨佔。後宮美人兒三千人,對三千人的寵愛都集中在她一身。深宮的夜晚,她妝飾好了去伺候聖君。玉樓中宴會,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羨人呀,一家門戶盡生光。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腸,覺得生男兒還不如生個女郎。

  避暑的驪宮,高插雲霄。宮中仙樂飄,人間到處都能聽到。宮裡緩歌曼舞,徐徐地彈琴慢慢地吹簫。皇上整天看,總也看不飽。誰知道漁陽反叛的戰鼓會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驚破了!皇家城闕煙塵出現,天於的大駕,一千輛車,一萬匹馬,逃往西南。才走到百來裡,走走又站站。六軍不肯前進可怎麼辦?宛轉蛾眉竟死在皇上馬蹄前。她的花鈿丟在地上沒人收,還有她頭上的翡翠翹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頭。皇上掩著臉,想救救不了,回頭看,眼淚和血一起流。棧道插雲彎彎曲曲上劍閣,風颳起黃塵格外蕭索。峨眉道上沒多少行人,天於旌旗也沒了光彩,陽光是那樣談薄。蜀江水這麼碧綠喲,蜀山這麼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懷念情思難斷絕。離宮看見月光是傷心顏色,夜裡聽雨打棧鈴也是斷腸聲息。

  總算有一天,天旋地轉聖駕得回京城,又走到這裡——叫人徘徊不忍離去。馬嵬坡下泥土中間找不著了,美人當年白白死去的那塊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淚灑衣襟,向東望,信馬由韁回京城。回來看看宮苑園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宮翠柳依舊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臉,那柳葉多像她的眉,見花見柳怎叫人不落淚。怎不感觸啊,在這春風吹開桃李花的日子,在這秋用打梧桐落葉的時辰!太上皇住南內與西宮,秋草長閒庭,不掃它滿階落葉紅。當年椒房間監青眉已老,梨園弟子頭上白髮初生。晚上螢蟲飛過宮殿,太上皇悄然憶想。夜裡挑殘了孤燈睡不著,只聽宮中鐘鼓遲遲敲響。夜這麼長,看看天上銀河還在發光。天快亮,還不亮!霜這麼重,房上鴛鴦瓦這麼冷,翠被冰涼,有誰同擁?你死去了,我還活著,此別悠悠已經隔了年,從不見你的靈魂進入我的夢。

  京城有位修煉過的臨邛道士,能以精誠把亡魂招致。可感動的是上皇輾轉懷念的深情,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尋覓。他御氣排雲像一道電光飛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黃泉,可是都沒見到她的蹤影。忽然聽說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虛無縹緲中間。仙山樓閣玲瓏似朵朵彩雲,有許多美妙的仙子。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樣肌膚花樣容貌,聽來好像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宮,叩西廂的門,報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雙成。她聽說漢家天於派來了使臣,不由驚斷了仙家九華帳裡的夢。推開枕穿上衣下得床來,銀屏與珠簾都依次開啟。只見她頭上雲髻半偏,剛剛睡醒,花冠還沒整好便走下堂來。風吹著她的仙衣飄飄旋舉,還像當年她的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一雙眼淚落下來,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帶著雨。她含情凝自感謝君王:自從生離死別難見面,音信兩茫茫。昭陽殿裡的恩愛從此斷絕,蓬萊宮裡的日月這麼漫長!往下看人間,只看見雲霧看不見長安,只能將舊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釵鈿盒兩樣東西帶還。金釵留一股,鈿盒留一扇,我們一家分一半。只要我們的心像金和鈿一樣堅牢,雖然遠隔天上與人間,總還能相見!臨走叮嚀還有一句話兒緊要,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裡沒人我們兩個話悄悄:在天上我們但願永做比翼鳥,在地上我們但願水做連理枝條。天長地久也有一天會終結,這恨啊,長久不斷,永不會有消除的那一朝。

長恨歌讀後感3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真是太有才了,瞧瞧,寫得多好啊!多感人啊!多富有詩情畫意啊!真是佩服佩服啊!

  讀罷<<長恨歌>>,我真是深深的為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感到悲哀啊!首先說唐明皇,你說他要不是君王那該多好啊!那他就可以和楊貴妃白頭偕老.過著神仙一般的生活了,能和自己深愛的人永遠在一起,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如果真的可以這樣想,或許他們的愛情會成為一段千古佳話呢!像唐明皇那般深情的男子,別說在古代很難找到(古代男子不是大多數都三妻四妾嗎),就是在現代,那也是打著燈籠也難得找出幾個來的.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不是沒道理的.明皇的深情真是難能可貴啊!我欣賞他.佩服他.愛一個人並沒有錯,他作為一個男人深愛楊貴妃,我們是應該給以支援和鼓勵的.

  再說楊貴妃,長得傾國傾城.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又琴棋書畫舞樣樣精通,如此之奇女子,別說放在古代,就是把她放在現代,恐怕也是會人見人愛的吧!追求她的人還不從東方排到西方啊!提親的人還不把她家門檻給踏破了啊!把她放在她自己生長的朝代來說,如此優秀的女子,我看一般人是無法與她相匹配的,換句話說也只有君王才能配得上她.那麼她被玄宗選入宮中,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嘛!玄宗也是一個相當優秀的男子,她與玄宗從互相欣賞到互相愛慕,那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了,作為一個女子來說,深愛一個男子那又何錯之有呢?

  話說到這,或許大家會認為我是在讚揚他們,這話對也不對,我是有讚揚他們,我讚揚他們矢志不渝的愛情,讚揚他們敢愛敢恨的勇氣。但是僅僅只有讚揚嗎?當然不,批評在後頭呢!他們的愛情太專一了,太不顧一切了,以致影響到別人了,往大了說是影響到天下黎名百姓了.玄宗畢竟不是一般人,雖然我希望他是,但那並不是真的,他是有責任把天下管理好,讓老百姓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的.愛情於一般人來說都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一般人如果太沉溺於愛情,人們就會說他們兒女情長,比起對君王的批評,這沒什麼,對他們影響也不是很大。但玄宗不行,愛情對他來說是奢侈品,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談感情的事,也不能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談感情的事。他不能太沉溺於愛情,他若是太

  沉溺了或許就會置天下蒼生於不顧了,這是大逆不道的,是會遭到天下蒼生恥罵的.

  玄宗不是錯在愛貴妃,而是錯在太愛貴妃,錯在他忘記他是一個君王了,把愛情當成生活的全部了,這是一個君王不應該犯的禁忌.

  那麼貴妃到底有沒有錯呢?那也是有的,她的錯在於:玄宗沉溺於愛情的時候她不是拉他一把,而是陪著他一起沉淪,使得玄宗更加無法自拔了.後人在罵玄宗的時候,她當然也就不能倖免了.就是在當時,她也是逃不掉的,國家快要亡了,人們心裡的那個怨恨就像火山快要爆發了一樣,滾滾泥流不指向她指向誰呢?人們雖然對玄宗不滿,但他畢竟是君王,人們也不敢拿他怎麼樣.矛頭不敢指向玄宗,那就只得指向貴妃了,她的下場也真夠慘的,連命都搭上了.成了安史之亂中最大的犧牲品,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啊!結局也真夠悲的.所以我說替他們感到悲哀的,一對神仙眷侶從此陰陽兩隔了。唉......

  我們現代人都在感嘆愛情太脆弱,像玻璃,一碰就碎.但你看他們的愛情,夠堅強吧!結果還是碎了,所以說這愛情最好有個度,距離不要太遙遠也不要親近,不要太堅強也不要太脆弱.這些都純屬個人看法,讓大家見笑了.

長恨歌讀後感4

  王安憶的《長恨歌》30萬字,我看完用了兩天。雖然是比較少有的能稱為文學作品的東西,但可讀性並不算強。文字華麗、擁擠而嘮叨,不順暢,轉彎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曖昧,有點腐敗的氣息。故事的寫作手法很獨特。一點一點地描寫,逐漸連綴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象一個個珠子連成的項鍊。語句方面通篇用著通感的修辭。

  讀後,總體感覺是一個對舊上海往昔情懷、情境的遙望和追憶,雖然描寫的是人物的經歷、命運,但這命運是滲透在背景中的,是給這背景作點綴的。就象開篇對弄堂的描寫“站在一個至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樓房凸現在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稱為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主人公王琦瑤曲曲折折的命運便在對往日上海灘文明的描繪中,一步步展開來。故事時間跨越半個世紀,從琦瑤豆蔻年華開始,一直到她60多歲被害至死止。

  主人公王琦瑤寫得並不可愛,一個20年代舊上海的小女子,正當好年華的時候,因命運的緣故輝煌了一次,然後,就墮入無邊的黑暗中。彷彿莫泊桑的小說《項鍊》裡的路瓦栽夫人。

  書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瑤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瑤的女兒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歷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瑤的幾個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遜、老克臘、薩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程先生,其餘的都辜負了她。

  她便在這辜負中坦然地做著女人,最後死於謀財害命。由此畫了句號。

  琦瑤16歲競選上海小姐後,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婦,李是軍政界要員,不久死於飛機失事;程先生是琦瑤的仰慕者,追隨琦瑤終生;康明遜是個顧首顧尾的紈絝子弟,給了琦瑤一段沒希望的感情,始亂終棄;老克臘是琦瑤女兒一代的男人,給了琦瑤愛的希望,也導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畫最成功的,倒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豐滿、躍然紙上。

  “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總是當機立斷,不拖延,也不迂迴,直接切入正題的。是權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車坐在她身邊,身材雖不高大,可那威嚴的姿態,卻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氣勢。李主任是權力的象徵,是不由分說,說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從和聽命。”

  “李主任並不問王琦瑤愛吃什麼,可點的菜全是王琦瑤的喜愛,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瑤是恬靜美麗的,也是堅強的,她的堅強體現在她作為一個女人的命運的不掙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對生命中男性的溫柔和體諒。

  《長恨歌》裡的'愛情也是影影綽綽若有若無。似乎只有程先生對琦瑤的愛情是實打實的。如果說王安憶與張愛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寫感情態度上的相似了。細緻入微的冷靜客觀,甚至本應該驚心動魄的激情都是冒著冷氣的。

  《長恨歌》已由關錦鵬改編成電影,鄭繡文飾王琦瑤,梁嘉輝飾程先生,吳彥祖飾康明遜,胡軍飾李主任,黃覺飾老克臘。

  我先看的電影,後讀的小說。電影的人情味要比書濃厚很多,愛情和友情都很豐富。鄭繡文將琦瑤演得活色生香。梁嘉輝演的程先生,更是專情到骨頭裡,非常耐看。書中更多的是張愛玲式的冷冷的旁觀,和略帶調侃意味的冷靜的敘述。

  對王琦瑤這樣的女人,作者作了個總結,是讚賞,是惋惜,也是慨嘆-----“她們是徹底的女人,不為妻不為母,她們是美了還要美,說她們是花一點不為過。她們的花容月貌是這城市財富一樣的東西,是我們的驕傲。感謝栽培她們的人,他們真是為人類的美色著想。她們的漫長一生都只為了一個短促的花季,百年一次的盛開。這盛開真美啊!她們是美的使者,這美真是光榮,這光榮再是浮雲,也是五彩的雲霞,籠罩了天地。那天地不是她們的,她們寧願做浮雲,雖然一轉眼,也是騰起在高處,有過一時的俯瞰。虛浮就虛浮,短暫就短暫,哪怕過後做它百年的爬牆虎。”

  電影和小說,總體感覺,電影是電影,小說是小說,不怎麼搭調的。

長恨歌讀後感5

  作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謂是一個成功者。他的現實主義的筆,寫出了多少個淒冷的場面,敲響了一次又一次警鐘。他的《長恨歌》,可謂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詩以喜劇開頭而轉成悲劇,雖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懲尤物”,卻成了一首愛情的頌歌。這首敘事詩的最成功處就是抒情,相當複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著力在情的渲染,細緻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後雙方的思念之情。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裡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透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並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後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製造者最後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我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裡。那麼,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於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隨後,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著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後,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後,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於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藉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由於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不斷髮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迴百轉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採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事物,透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迴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迴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迴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透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覆抒情,迴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長恨歌》在藝術上以什麼感染和誘惑著讀者呢?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

長恨歌讀後感6

  蘇童曾經說過,上海有三個奇女子,張愛玲,王安憶,安妮寶貝。

  早就忘記了他是怎麼評價她們的,只覺得上海是出精緻女子的地方,如張愛玲的清豔,安妮寶貝的冷豔。而王安憶,只讀過《長恨歌》一部,四個字,繁華落盡。

  王琦瑤是王安憶的影子,三小姐一樣的在人後獨自美麗。她的美麗是安靜的,不招搖的。愛和恨就算是至深,看來也是淡淡的,走到了深處,才知道濃烈。

  王安憶的筆像是古時女子手裡的繡花針,那一針一線,繡的都是女兒家的心事,描的都是上海背街小巷裡藏的悽婉。她寫的王琦瑤,是那個時代上海所有在深閨裡微笑,心卻早就飛到繁華場上的女子,“她們是平易近人的美,有點謙虛地,卻又有些做作的討好”。初看過去那種筆觸太過細膩,沒有我喜歡的女作家的磅礴凌然,可是讀到王琦瑤,薩沙,嚴師母,康明遜在房間裡做糯米圓子,吃火鍋的時候,猛然覺得,那種細膩居然可以引得人的心裡生出波瀾壯闊的共鳴來。

  她寫,這熱鬧雖然不是鼎沸之狀,卻是貼了心的。那種生活像上海很多小家庭必要過的小小節日,很溫情。然後我方知王安憶的細膩絕對不是無謂的賣弄,是每一個字裡都可以擰出靈氣來般的滴水通透。她極力去描寫的那種生活,是舊上海年輕女子閨閣裡的心事。

  王琦瑤的心事是什麼呢是愛吧,或是一種模模糊糊自己也說不清楚的生活。李主任,她等過很久的男人;康明遜,她曾經愛過卻離她遠去的男人;薩沙,瘦弱蒼白曖昧的少年;程先生,唯一一朵在她生命裡濃墨重彩地開過的花,也是無聲地謝了。

  留下了的是些什麼呢一個叫薇薇的,她生命的延續,一場上海小姐的盛宴,那些斷斷續續的情。這樣像花朵盛放後的寂靜,是難以想象的。

  這書的故事是如灰色一樣溫柔,低調的,即使是高潮也是緩緩而來,找不到頂峰。王琦瑤的身世跌宕,看來卻這麼理所應當。為什麼為她是個美麗動人的女子為她是個總也逃不出保護的女子為她是個沒有大智慧的女子

  也許她與所有小家碧玉一樣,帶著含苞待放的味道。有點嬌憨的,早就不再是當初無才便是德的女子,可即使表面上已經被解放,她們終歸在等。於是當有人伸過手來,又恰巧到了花期,王琦瑤便跟了他走。我相信她不是骨子裡輕浮放蕩的女子,只是總遇不到對的人。如康明遜,程先生。

  有時想想,她若是像蔣麗莉一樣讓生命俗氣地滑過,會不會就不容易感覺到疼,後知後覺地,過一生可王琦瑤的心註定她是不能成為一個平凡女子的--她的心太重。該要記住的,不該記住的,都被一點一點地藏在心裡。王琦瑤有點隱忍地生活著,帶著一點對未來的迷茫。她記住了康明遜,李主任。然而程先生的情,她卻最終未領--雖然只是差一點的事情。這種擦肩而過,讓王琦瑤的幸福更像午夜一現的曇花,美麗當中是緩緩流過的淒涼。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他寫的是絕代佳人楊玉環,用兩個字形容這詞最為妥貼,情殤。怕是王琦瑤在恨的,也是那樣終而不得的愛。就算在舊上海她憑著美貌留下一席之地,曾像陳皇后般被金屋藏嬌,最後也只留了愛麗斯的痛苦。若是都能忘了,王琦瑤不會恨,永遠不會。

  應了那句絕美的詞--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愛煞了深藏的決絕。只是她王琦瑤不能免俗,無法做到忘卻這些曾經滑過她生命的男人,只好將他們的記憶揹負著,像揹負著一個家一般地,不捨不棄。

  所以即便是那樣的恨,也是隱著愛的。王琦瑤將自己的一生浸透在帶點甜蜜的苦澀裡,心甘情願,算是種妥協吧。因為對她來說,此生的情事就像煙花一般,即使稍縱即逝,在心裡依舊是不變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