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四年級數學小報的內容有哪些

四年級數學小報的內容有哪些

四年級數學小報的內容有哪些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資訊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今天為大家準備的是四年級數學小報的內容,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

  四年級數學小報的內容

  四年級數學作文一

  一天,在上奧數課的路上,我對媽媽說:“原來我覺得奧數題是很難的,可不是一般人能懂的,可我現在覺得只要懂得方法,其實奧數也很簡單。”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對奧數充滿了興趣,所以每次去上課的時候我都特別興奮。發的奧數書就像語文書一樣,分好幾個模組,我也有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我最喜歡的模組就是數字迷。以前覺得每個數字迷看上去都很難。現在知道,其實只要我們把握特點,懂得方法,就會很神奇地覺得有些題目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比如說,我們可以找四大突破口,如:首位、末位、進位、退位。掌握了這些,我們就不會怕題目難了。

  有一天,我上完奧數課到家,就坐到沙發上考爸爸一個數字謎。爸爸想了好長時間才想出來。我告訴他,如果是兩個數字相加的話,最多隻能進一,如果是三個數字相加的話,最多隻能進二,就像這樣以此類推,在首位或者末位找到突破口,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啦!爸爸大呼:“奧數真是偉大啊!”現在我又變成爸爸的小老師啦!數學是多麼有意思呀!只要找到它的突破口和掌握它的要點,一些題目會變得神奇有趣,而且易如反掌!

  四年級數學作文二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業,媽媽見了,便走過來,對我說:和你玩個遊戲吧!”“好呀!”我爽快地答應了。

  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標。紙板被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著1—24個數。“媽媽,遊戲規則是什麼?你快說呀!”我心急地說。“遊戲規則很簡單,就是:指標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假如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假如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媽媽笑著說。

  我見遊戲規則這麼簡單,就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贏不了媽媽,媽媽笑了起來。“為什麼總是單數呢?”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想一想吧!”於是,我絞盡腦汁地想呀想,終於讓我想起了老師曾經講過的公式:奇數+偶數=奇數。這下我可明白了,假如指標轉到單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必然是偶數;假如指標轉到雙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奇數,所以,無論指標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奇數。媽媽就是利用這個規律獲勝的。

  在數學的世界裡,有著許多奇妙的規律,只要我們學好數學、善用數學,它,就是無處不在的。

  四年級數學作文三

  前天上午我們知道了一件開心事,是我夢寐以求的趣味數學節,只不過是預賽,我想,為了給班級爭光,為了讓我更聰明,為了讓我成為全班數學最厲害的人,我一定要成功透過預賽!成為班上的偶像之一。

  那天,我拿到卷子說:“什麼,那麼簡單的題。”我一定進入決賽的。我刷刷刷的寫,一分鐘就搞定了,我又檢查了一下:“嘿嘿,一定會達到我目的的。”收捲了,我心裡得意得很。

  昨天,唐老師叫了我們班上的十二個人中午去五班說一件事,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只有張蜀鑫大叫道“好阿!可以去參加比賽了。”我們這才知道為什麼叫我們去五班。到了中午我如同光一樣奔向五班教室,原來唐老師叫我們來,一是講題,二是說一件事:“24個到齊了,我先說一個好訊息,那就是週末作業不用做。”教室裡安靜了二秒,大家異口同聲地尖叫起來,像油炸開鍋了一樣。老師又說:“還有一個不好的訊息,要寫日記。”我們聽了像呆了一樣一動不動。“對了,今下午決賽。”

  到了下午,我們走進一五班教師,來了一位很酷的老師。髮捲了,我做了一個深呼吸開始做了,我留著我做不來的題往後做。就剩下一道題了,我透過深深的思考做完了。收卷子了,我緊張的心也到此結束了。

  我一定要考好一點,保佑保佑啊!

  四年級數學故事

  趣味數學故事(1):

  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趣味數學故事(2):

  當高斯還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想借上課的時光處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難題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

  1+2+3+4+5+6+7+8+9+10=?

  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自我也就能夠藉此機會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光,高斯已停下了筆,閒閒地坐在那裡。老師看了,很生氣地訓斥高斯。

  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嚇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因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這麼算出來了。”老師同學聽了以後,都對高斯豎起了大拇指。之後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了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動情的話

  趣味數學故事(3):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搞笑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方數,有35個頭;從下方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明白《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裡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