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慶國慶手抄報「精選」

慶國慶手抄報

慶國慶手抄報「精選」

  許多人不知道手抄報的概念。下面我們來解釋一下。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下面是我們為大家帶來慶國慶手抄報,歡迎大家閱讀。

  慶國慶手抄報篇一:國慶節小知識

  1949年10月1日,當我們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前冉冉升起,隆隆的禮炮聲伴隨著新中國成立的祝福,一起升上了新中國的上空。肅立在紅旗之下,萬眾矚目。時間停了,聲音停了,剩下的只有人民激動的呼吸。這片古老的土地,記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這片湛藍的天空,容納了戰火的硝煙;這漫長的時間,正推動著中國奮進的希望。

  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透過審理會議,將每年的10月1日定為國慶節。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每年都要舉行閱兵儀式。蔚為壯觀的景象,頓時,將不計其數的雙眼震撼了:整齊的步伐,整齊的`口號、口令;奼紫嫣紅的花朵,裝飾著廣場的各個角落;一片片氣球,齊刷刷地飛起……當場的人民沸騰了,電視前的人民沸騰了,全中國的人民都沸騰了……這正不就是展現新中國成立後一派繁華景象嗎?

  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史上最偉大的轉變。中國人民從革命的戰爭一路走來,為的是新中國成立的一天,早日從戰爭帶來的痛苦中掙扎出來。

  千千萬萬句我的中國,我的祖國,我的母親,我們敬仰你!千千萬萬個歌曲振奮人心地唱起,詩歌慷慨激昂地讀起,散文激情澎湃地寫起,我們讚美你!偉大的你,奉獻的你,為炎黃子孫創造了無限美好的未來,正是你才哺育了民族兒女。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句:我們愛你!

  “新中國成立68週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從一個軍閥混戰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安定團結的國家;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變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國家;從一個備受列強欺凌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在國際上享有崇高地位的國家。回顧建國68年的歷程,我們對作一箇中國人感到驕傲。”這是中國駐英大使查培新在招待會上的致辭。這是新中國成立的真正意義,也是中國人民所向往的。如今,我們的百年夢終於實現:中國人民走向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陽光大道,向世界呼籲:“我們中國站起來了!”

  國慶節,它永遠永遠都刻骨銘心得在炎黃子孫的心裡。中國啊,祖國啊,母親啊,它是一個歡呼的節日,是一個莊嚴的節日,是一個偉大的節日!

  慶國慶手抄報篇二:國慶對聯

  1)物換星移,萬里山河盡歸人民所有;

  2)民富國強數今朝歡笑迎國慶

  3)碧空月圓逐花影,龍燈笑舞鬧中秋;

  下聯

  1)眉開眼笑,五億人民共祝祖國新生。

  2)山南海北贊改革歌舞頌黨恩

  3)國強民富顯龍威,彩旗飄揚迎國慶。

  慶國慶手抄報篇三:愛國故事

  《屈原》——負石而投河,行之難為者

  公元前342年屈原誕生於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屈原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願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汙,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秦國。

  楚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後的來打撈他的屍體,結果一無所獲。於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

  《柳如是》——凜然香扇墜,千古節堪哀

  柳如是,女詩人,秦淮八豔之首,後嫁給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黨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她一生中歷來最為人稱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學。而是她的愛國憂民的情懷,反清復明的大志。

  對於國家大事,這不僅僅是封建社會里一般女性很少過問的事情,而柳如是則不然,以一個兒女之身,特別是以一個飽受人世炎涼的女流之輩,偏偏要以天下大事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為志向,真可謂感天地,泣鬼神。崇禎17初年李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鐵騎頻頻叩關,明軍屢戰屢敗,面對局勢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與錢謙益同遊京口,當年梁紅玉協助韓世忠擂鼓擊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紅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鐵騎南下之際,柳如是極力勸說夫君錢謙益以死殉國。請錢謙益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種,錢臨陣畏怯,柳如是憤而跳水,被人救起。後來,錢謙益在柳如是的影響之下,也開始暗中從事反清復明活動,接觸反明志士,聯絡反明隊伍,柳如是曾以七錠金子贈反清志士黃宗羲,以大量金銀首飾贈與反清軍隊。後終於下定了決心,於是向朝廷託病辭官,很快便獲得了應允,脫下官袍,再度回鄉。

  寧靜的生活又過了十餘年,錢謙益八十三歲那年病歿於杭州。丈夫死後,四十七歲的柳如是受到錢氏家族的排斥。為了家產之事,族人與她糾纏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當年,她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風風雨雨的一生,追隨錢謙益於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殞。

  儘管柳如是的反清復明活動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她的愛國情懷卻使後來者感動,作為當時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一生,無聲的反駁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對後世影響深遠。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