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說課稿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說課稿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說課稿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情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八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課文。大綱要求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特點,培養他們閱讀詩歌的興趣和能力。同時要求學生感受詩歌的節奏、韻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對古文化的涵養。

  本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所作,很具有代表性,在整個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歷來必考內容之一。

  (二)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A、瞭解唐朝詩歌發展的基本歷程,做到教學上的點面結合。

  B、朗讀背誦詩歌,理解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標:

  掌握初步的詩歌鑑賞方法,提高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豐富學生古典文化修養,體會古代詩歌描繪景物,抒發感情的特點和方法,並展開豐富的想象。

  (三)教學重難點:

  反覆誦讀,掌握朗讀技巧,體會詩人情感。

  二、說學生

  我同時擔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學生的基礎也有差異。因而,在備課上應該以備中游為主,兼顧首尾的學習。比如,在詩歌的鑑賞方面,對處後生的要求相對要低很多。而對尖子生,很有必要提高他們的鑑賞能力,因為目前的考試難度逐步加大。而學習詩歌是提高對文學作品鑑賞力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我參考了《中國文學發展史》,採用以時間為線索的方式,啟發學生回憶學到過的詩歌及相關的詩人。這樣,使學生對唐詩有一個系統性的瞭解,且便於他們對詩歌的記憶。從中,也就完成了教學目標1。

  2、讓學生找出有關描寫景物的語句及關鍵詞語,在理順詩歌線索的前提下,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繪詩歌中的畫面。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本詩的寫作技巧。

  3、誦讀法: “三分詩七分讀”,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採用集體讀,小組讀,個人讀。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詩歌,並且要求他們用一兩個詞語來歸納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也提升了他們用詞準確性的水平。

  4.提問法:以提問的方式把全詩講析內容帶出來,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希望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目的。

  5.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各個環節的討論與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6、想象與聯想:透過想象與聯想,深切體驗詩人的離愁別緒。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到了唐朝已經達到了頂峰。唐朝的詩人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文明古國的晨空。今天,我們不妨來看看,我們所瞭解的著名詩人到底有哪些。讓我們順著時間的腳步去探尋詩人的方向。一般來說,唐朝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三、教師明確並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一起來背誦學過

  二、學生思考: 這四個階段各有哪些著名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