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的詩
《顧城的詩》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黑眼睛》的再版,在原書的基礎上做了相應的刪節和補充。其中有些詩是第一次發表。突出了一個時期的重點和特點,稍兼顧全面。
作者簡介
顧城,男,1956年生於北京,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文革”中開始寫作。1973年開始學畫,次年回京在廠橋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開始寫作。1980年初所在單位解體,失去工作,從此過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赴紐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後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獲德國DAAD創作年金,在德國寫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辭世。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鐵鈴》、《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新詩自選集》。逝世後由父親顧工編輯出版《顧城詩全編》。
篇一:《河》
當我合上眼,
思想便漸漸地微弱,
閃著藍光,
像疲乏的燭光。
我生命的源泉,
在夜、在夢、在地層中潛流。
在那溶凝無隙的黑暗裡,
它似乎是停止了,
但時光和水花匯成的歌,
卻無止息地在傳播……
初春的芳香,
浸透了沙岩、石礫,
於是,大地便在盪漾中復活。
淡淡的,
像晨光樣滲出,
似露滴般閃爍……
呵!甦醒的風,
吹動半天錦霞、一匹清波……
它在雲霧的'帳幕中玩耍,
又從彩虹的脊背上滑過,
終於從高天瀉下,
淹沒了人間的一切沙原、荒漠。
它是什麼?
是……
呵,就是我,
是我生命的江河。
篇二:《漫遊》
在仰光金塔的陰影裡,
買一杯椰子水;
在南極洲漂浮的冰山上,
拍攝耀眼的極光;
在沙漠綠洲的泉水旁,
用駝鳥毛寫下寄給遠方的書信;
在杳無人煙的針葉林裡,吹響悅耳的蘆笛;
在擁擠喧譁的街道上,
和二十年前的學友重逢;
在熱帶草原的蟻冢邊,
與剛熟識的族伴下棋;
在荒礫巨大的石塊上,
燒開一壺濃厚的甜咖啡;
在紅海平坦的灘岸旁,
開啟一聽鮮美的沙丁魚;
在昌北狹小的茅屋裡,
蒸煮著粗粟黃米;
在長沙湘江岸邊,
剝開湖南蜜橘。
篇三:《風車》
小路停止爬動,
郊野悽悽涼涼。
一個小紙風車,
丟在發白的草上。
風翅仍在旋轉,
變幻著彩色的希望。
它被微風欺騙,
徒勞地追趕夕陽……
度過空白的嚴冬,
又是早春時光。
萬物從冰雪中萌生,
恢復了記憶理想。
這時虔誠的風車,
只剩骨骸飄蕩。
候鳥疾速飛過,
誰也不對它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