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張曉風散文》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

  這是我第一次讀大篇幅的散文。讀完《張曉風散文》後,我感覺很細膩,很溫柔,她的散文不會有驚心動魄的描述,卻在娓娓道來中讓人感覺到一種家的溫暖。

  書中有許多狀物的散文,《白千層》就是其中一篇。作者在校園裡看到了白千層,它的名字吸引感動著作者。白千層是純潔的,是堅強的,“必定有許多壞孩子已經剝過它的乾子了,那些傷痕很清楚地掛著。只是整個樹幹仍然挺立得筆直,在表皮被撕裂的地方顯出第二層的白色。”冷酷的摧殘從沒給它帶來什麼。一株樹就好比一個人,這株樹的內心是純潔的白色。我們要追求,但在追求中不要被金錢和名利駕馭。我們也只有追求純潔的心靈,追求強大的思想,才能重新認識自我。

  《地毯的那一端》是作者給她丈夫寫的一封信。這篇文章扣人心絃,平和安然的環境氣氛。運用書信形式,更利於情感的抒發和故事的闡述。文中還運用插敘,款款道來給我們簡述了兩個人的故事。在作者筆下,一切似乎就這麼簡單,她讓我們明白了人生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波瀾壯闊是人生,平平淡淡也是人生。

  “哪一個母親不是仙女變的?”每當想起這句話也就想起了《母親的羽衣》。讀完文章後感觸很大。我無法想象,曾經那個披著羽衣令人羨慕的公主,現在卻可以為了孩子起早摸黑。這令我想起了我的媽媽:每天早晨我還沒睡醒就能聽見廚房內做飯的聲音,習慣告訴我一定是媽媽在忙碌,我躲在牆角仔細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廚房油煙很大,她時不時的咳嗽著。上學時,寒風刺骨凌風無情的從她手上劃過,他的手已經龜裂了,媽媽是多麼堅強啊!有時放學晚了,踏出校門仍能看到媽媽的身影,這便是母親。天下母親都是一塊砧板,是那樣柔順地接納了無數尖銳的割傷卻默無一語的砧板。

  讀張曉風的散文,讓我感覺到了一種最原始最淳樸的感情,沒有故作深情地講理,有的只是充滿樂趣的生活小事。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2

  可是當她起筆運筆,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親的羽衣》開頭描寫的是一個溫馨場面,女兒入睡前,摟著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接下來,甜蜜中有了感傷,再往下,又有了滄桑——世間每一個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從仙女隱忍為平凡的母親?張曉風寫得極美,又極沉重,彷彿知悉世間所有的秘密。

  張曉風似乎有一種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總要忍不住翻過來,看看背面,甚至要透過經脈紋路去看它們在幾千年前的模樣。所以她寫給丈夫的情書,寫給兒子的詩篇,明明是寫私人的感受,卻似乎寫盡了人類的共同情感,就連她寫睡袍、圍巾、繡品、油紙傘,也絲毫沒有怡紅快綠的嬌弱之氣。

  張曉風始終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氣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甚至是有點刻意為之了。十幾年前龍應臺出版《孩子你慢慢來》時請張曉風寫序,我還記得她說的話。她說自己年輕時聽到太多對女作家的嘲諷,人們覺得她們只會寫些柴米油鹽、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決心,一旦自己“大筆在握”,堅決不寫那些遭人辱罵的文字。她真的做到了。事實上從張曉風的文章裡始終讀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嘮叨瑣碎自戀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別說撒嬌作態,即使偶爾忍不住寫寫柴米油鹽丈夫孩子,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她寫風衣,那風,翻閱過唐宗宋祖,“而你著一襲風衣,走在千古的風裡”。

  她寫釀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則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那的傾注。”這樣的文字比比皆是。張曉風的文章字裡行間有一種江湖俠客的氣度。

  我讀張曉風的感受,是彷彿放舟於歲月長河,溯回從之、溯游從之,追隨著一路看來,千迴百轉,也被那百年煙波水氣溼了一身。張曉風喜歡讀古書,將它們視為奪地而出的.思想泉脈,她這樣寫自己讀《爾雅》:世界如此簡單壯麗,如此明白曉暢,如此嬰兒似的清清楚楚一覽無遺。我讀她,亦如此。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3

  今天上午,我懶洋洋的躺在床上,無事做,隨手拿起張曉風散文來,第一篇便是我愛上他的理由,幾行字映入眼簾,“一筆簡單的雨荷花可給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葉支撐了多少世紀的傲骨。”荷花與傲骨?多麼恰然的配合,於是馬上翻到下一頁,去細細品味張曉風的畫晴。俗話說:好天氣=好心情。《畫晴》就是這樣,雨後的天晴竟然讓作者比喻成:“心理上就覺得似乎撿回了一批失落的財寶。”這時,濟南窗外是一片陰鬱,剛剛悶悶的心情突然有陽光射入的感覺,快樂也在周圍饒來饒去的我繼續翻看,幾乎熔入了《畫晴》的世界,彷彿也享受到勃勃的生機,大自然造物的神齊。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東西都那麼可愛。於是,我想,晴天能給人帶來什麼,尤其是雨後的晴天,一縷陽光斜射進屋子,清風送來雨後的芬芳,窗外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著,天空澄著一股透徹的藍。我享受著生命的生機勃勃,不能把自己憋在屋子裡呀。於是,我們踏去了門,我們一起去找“晴”。張曉風就是這麼一個人,凡事隨意而行,雖然顯得調和,但也無所謂,我也是這麼一個人,總是被突發奇想攪亂了生活的章法。

  “我只想消磨一個極好的太陽天,只想到鄉村裡去看看五穀六畜怎樣欣賞這個日子。”在雨後的晴天,來到一個空曠的廣場,在那黃綠不均的草地上延續我們的夢,我陶醉許久,定神一望,不禁一笑,這兒沒有什麼奇花異草,也沒有任何仕女雲集,但究竟是為什麼能這樣吸引人呢?也許我們愛的,享受的就是這份寧靜,恬淡和收斂。小草上的露珠,野花的香,大石的光滑,我們的閒境,羨慕小草,只因我們不能和著風擺動,草兒們一起擺動,就成了海,羨慕那雲,只因我沒有云樣的筆,去勾勒我的藍天,曉風遇到了一群孩子,當地的孩子們的話引出了《畫晴》:

  “她有點奇怪,不是嗎?”

  “我們這裡從來沒有人來遠足的。”

  “我知道,”有一個較老成的孩子說,“他們有的人喜歡到這裡來畫圖的。”

  “可是,我沒有看見她的紙和她的水彩呀!”

  “她一定畫好了,藏起來了。”

  我靜靜地想,可不是嗎,我們的生活也幾乎是被描繪出來的,而我們就是那持筆的畫家,快樂時,就給天空抹上快樂而又透徹的藍,又用雲的絲柔給予裝飾,高樓大廈也是挺拔的,孩子們臉上也有如花一般美麗的笑容,傷心時,你用一塌糊塗的灰附著著畫面,彷彿天都要為你的悲傷而動容,我們都是畫家。而張曉風則用文字將“晴”描繪。

  也許我們真的很眷戀廣闊的草場,那裡可以放飛我們的心靈,想起城市的街道,想起兩側壁立的大廈,還有那一線天空,真的彷彿置身於死陰的幽谷。咦?你把畫藏起來了,那就把心底的晴天獻給我們吧!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4

  “畫晴”、“描容”、“我在”、“色識”、“三絃”一段一段不知內涵的題目,裡面卻深藏著不可只看表面的文學經典。

  “我在”中的一篇文章“我在”使我印象深刻。我認為作者很童真、很有風趣。都長大了,出去跟團旅遊,還想叫“我在”。要告訴天上、地下,所有的人有一個孩子在這裡。無論親情、友情或者愛情,所有的都是基於我剛好也在這裡。“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渺渺煙波裡,只因有你在清風我在明月,只因彼此皆在這地球,而地球又在太虛,所以不免停舟問一句話,問一問彼此隸屬的籍貫,問一問,昔日所生,他年所葬的故里。

  這讓我回憶起剛上小學時候的情景。那一天,我興高采烈地揹著書包,牽著爺爺的手,到學校上課。一位漂亮的女老師手上拿著花名冊開始點名:“×××”。那個讓就大聲的答應:“到!”我猜測那個人當時心裡一定又緊張又開心,也十分的嚴肅與鄭重。“到”的聲音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聲音清脆、又悅耳。彷彿要告訴天上、地下所有的人。

  快要念到我的名字了,我內心十分的緊張,雙腳有些發抖,也許是我當時有些害怕。我在心裡鼓勵自己:“不要怕,大膽一點兒,讓老師和所有的同學都認識自己不是很好嗎?”老師在講臺上念著:“嚴夢晶。”我即害羞又緊張,而且還有那麼一點開心的答了一聲“到!”我的心兒像小白兔一樣撲通撲通直跳,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胸口,我做到了。

  確實,現在回想起以前。我也像作者一樣好想勇敢又很鄭重的坐在凳子上,向天上和地下,所有的人說:“到!”讓他們知道在這裡有一個孩子在說話。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認為這篇文章使我回憶起以前,回憶起那深深的一刻。我十分的喜歡這篇文章,它讓我感悟了“我在”的內心含義。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

  每每讀起張曉風的散文,我都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就好像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奶奶在向我訴說著她的故事。她的字語間透露著一種寧靜,她似乎能看破一切,這正是文章中散發出的獨特魅力,讓我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這位可愛而又安靜的老奶奶。

  之所以認為她可愛,是因為她的性格。在她的心裡,不管是什麼,一座普普通通的山,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件普普通通的裙子,甚至是她用得破爛的幾次修補卻捨不得扔了的小揹包,她總是願意寄予深厚的感情,總是忍不住要去發現隱藏的人生道理。就像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讓人覺得可愛的緊。

  而之所以認為她安靜,則是因為她淡漠的筆風。她的文章並沒有多大的起伏,與我以往愛看的武俠玄幻大不相同,不是長篇大論,亦不是愛恨情仇,讀起她的文章,就好像漫步在寧靜的鄉間小道上,令人神清氣爽。又好似品味著一杯清醇的香茶,叫人回味無窮。彷彿讀了她的文章,就能忘卻煩惱,進入到閒靜的世界中。

  然而,她是一位好作家,好詩人,更是一位好母親,好家長。在《初雪》一文中,她以母親的身份表達自己對孩子詩詩的愧疚與擔憂,又以家長的身份表達了對孩子的期望與要求。這個時候,我只覺得她是一位平凡的母親,與任何一位母親一樣,無時無刻不在為孩子擔憂著,希望給予孩子最美好,最幸福的一生。從字裡行間讀出的濃濃母愛,讓我不禁感動。

  張曉風就是這麼一個有著耀眼光芒的作家,她讓我感受到人世間的各種美好,洗滌了我的心靈,更讓我學會了用心去看透每件事物隱藏著的人生真諦。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6

  在這個寒假,我們閱讀了由老師推薦的散文集——《張曉風散文》。讀來感受頗多。

  這篇散文集收錄了許多張曉風的名篇。如《地毯的那一段端》,《畫晴》等。在這本散文集中,最多的,就要數寫景的文章的了。一條河,一樹花,一縷光,都是她描寫的物件。在她眼中,似乎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讀《張曉風散文》時,我們會發現,在她的文章中,總是會出現我們身邊常見的事物。可是,當那些事物在紙上出現時,它們似乎就變成了一則童話,變得那樣美好,美得甚至有些不真實了呢!微雲掠空,在她的眼中是一首短詩,一闋不規則的小令;雄偉的阿爾泰山於她,則如古代恐龍一列長長的背脊;而變幻的星光,則是在互相追逐的孩子……那些在生活中被我們遺忘了的美,此刻就在你眼前的紙張上閃耀,就在張曉風的筆下重現了它的魅力。

  張曉風的散文有一種詩的美感。她的文字清淡、素雅。如果用一種顏色來形容的話,就是茉莉的白。為什麼是茉莉?因為茉莉的香很清淡,不如梔子那般濃郁,但卻令人心曠神怡。可是,她的文章有時卻又有一絲哀傷之感。我記得,在《玉想》第四篇時,她這樣寫道:“今天,我入土,想蟬的幼蟲一樣,不要悲傷,這不叫死,有一天,生命會復活,會展翅,會如夏日出土的鳴蟬……”這是她對陪葬品之一的玉琀蟬的遐想。那句子裡,有哀傷,卻又有一絲那樣的不甘,那樣的倔強。哦,對了,那篇文章題為《生死以之》。

  張曉風,大概是有一顆童心的吧!只一件物,便可讓她浮想聯翩。那一捧滿天星,竟會引出與莊周如此類似的疑問:究竟是“星常化作地下花”呢,還是“花欲升作天上星”呢?正因如此,那些完全不相干的故事也能被她找到相同之處。就例如,那《水滸傳》與希臘神話中《潘多拉的盒子》。都只因一時的好奇,而鑄成了後悔莫及的大錯。導致人間大亂。

  在《張曉風散文》的敘事篇中,我最喜愛的,就要屬《地勺》了。這篇文章是記敘張曉風一行人到達爾湖以及湖所在的克什米爾時所寫下的。我喜歡它,並不是被那裡有名的“耐夏花園”而吸引的,而是被哪兒有趣的早市而迷住的。市場是湖,鋪位是一艘艘的小船。有一條一條裝滿蔬菜的船,也有賣各種小玩藝兒的船。仔細想來,那樣的早市想必是極為有趣的吧!

  讀了《張曉峰散文》,我似乎是回到了童稚時期,對雲痴想;又像是來到了異域國度,感受淳樸的奇異民風;還似乎是與自然融為一體,感受它的生命活力……墨色的字元在素白的紙張上跳躍。這,是一個新的世界。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7

  在讀張曉風的散文後,我被她那種溫柔多情的文字所深深吸引。讀她所寫的文章,總會讓人體會到一種憂傷的平靜、美麗,體會到生命裡自然單純的富有和充實。而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的便是《花拆》那一篇。

  文中提到一種叫“一夜皇后”的大曇花,“它每顫開一分,便震出噗然一聲,像繡花繃子拉緊後繡針刺入的聲音,所有細緻的芯絲,登時也就跟著一震。”曇花的每一次綻放,都要自己付出多麼大的努力呀!每一次付出,它都繃緊自己,不得有一絲鬆懈,在最後一刻拼盡全力迸發出來。雖然它的生命十分短暫,被稱為“一夜皇后”,但是,我想就像煙火一樣,只要曾經燦爛過,輝煌過,就算消失不見,又有什麼好遺憾的呢?

  “花蕾是蛹,是一種未經展示經破繭的濃縮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燈謎,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個謎底。花蕾是胎兒,似乎混沌無知,卻有時喜歡用強烈的胎動來證實自己。”而年少的我們有何嘗不是花蕾呢?我們是那些待放的花蕾,渴望綻放,渴望輝煌。但這些都是需要努力的,需要付出的。雖然可能每一次面臨的都是泥濘和荊棘,但是,只要堅持、奮進的話,還有什麼是能難得倒我們的呢?而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坐享其成嗎?不是的,我們正處於最年輕、最有活力的階段,在這個時候,我們難道不應該為未來打算,為未來做好鋪墊,打好基礎嗎?有人說我們現在還小,不用那麼緊張,可是我們正處於花季,現在不努力,又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有一天,我將年老,無法看花拆,則我願從一堆小小的春桑枕為收報機,聽百草千花所打的電訊,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樂”。我努力過,便不再後悔。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8

  說實話我對散文集這種書從來沒有產生過興趣我偏愛小說帶來的新鮮刺激,散文我也沒接觸過多少。

  應老師的要求,我和媽媽去購買了一本《張曉風散文集》。得到書後,迫不及待地翻開了第一頁,這一看便不可收拾。

  第一次看她的文章《到山中去》就深深地被折服了。

  她對景物,心理等的描寫真是無微不至且恰到好處,普通人難以做到她那樣的語句優美,彷彿感同身受的愉快。我就從《到山中去》這篇文章中聞到了她所述的山之氣息。

  那種草木的清香一如她的文字般令人心醉神迷。

  現在的文字越來越浮誇了,總能看見許多新詞新用法時代在進步。但在這樣躁動的中國文壇裡,已難以看到張曉風這樣的古典氣息,一種浪漫。或許是她超乎常人的細膩與深度才能寫出如此美的文章。

  而不是用好詞好句建築起的風花雪月,看似優美,毫無意義。只是為了賣弄自己的那一點點的文采。這樣不是在汙辱文字嗎?!所以這就是我喜歡她的一點,她不會讓我覺得她故弄玄虛。

  看完整本書後我感觸頗深,我從內心裡敬佩她。

  她很感性,她懂得觀察與思考,配合她精準的描寫這一切一切都是我要學習的。作為一名初中生,我的意境還遠遠不夠。

  然而在看完她的文章,她的故事後,我才懂得這一點。

  夜晚,臨睡前,端起一本書,關掉了愛聽的流行音樂。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那種在現代化城市裡感受不到的質樸,從她字裡行間裡對情,愛,樹,山,人的敘述中體現。浮躁而疲憊的心竟在看書時變得清爽暢快,這想來也是奇怪的事情。

  真的不知怎樣形容,她教會了我,太多太多。她的悲涼與溫暖我都能感受,或許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給我一抹觸控不到的清新。

  我置身在泉水中被典雅薰陶著,這裡有無限的可能,天馬行空。

  唯有一個美字能形容這座寧靜的心靈花園,被細雨滋潤,同時又被陽光包圍,燦爛而悲傷地開滿了文字的花朵。一切的不可能,在筆尖的旋轉下都是順理成章的。

  我會一直追隨著,抵達彼岸。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9

  張曉風散文集裡收錄了許多寫兒女情長的篇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數《母親的羽衣》等一些文章。

  《母親的羽衣》開頭描寫的是一個溫馨場面,女兒入睡前摟著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張曉風寫得極美,又極沉重,彷彿知悉世間所有秘密。

  《常常,我相想起那座山》中,讓我們欣賞到她對大自然的那份狂愛和“一個人,帶一塊麵包,幾隻黃橙去朝山謁水”的那種率性。“乍醬草軟軟的在地上攤開,渾樸、茂盛,那氣勢把整個山頂壓住了。那種愉快的水紅色,映在她的臉龐上都不自覺地熱起來了!”張曉風眼中風景都是有性格的。可分為嚇人的,靜靜的和令人怦然心動。一切水,投射到她的心境上便都有了感情。

  另一篇散文《我喜歡》流露出了張曉風的真實性情。張曉風向我講述著她喜歡的一切。她善於發現大自然社會中的真善美,向我們展示著生活中值得喜歡的種種。冬日清晨鄰居的一聲“早”,就會讓她覺得世界是這樣的親切,空氣中充滿了和善。如果我們也以一顆熱情的,善於接納的心對待萬物,那麼它們都將變成我所喜歡的。

  由一塵不染而歷經炎涼滄桑直逼人世核心,彷彿自風平浪靜捲入狂風巨浪,張曉風有一雙寧靜清澈的眼睛,那裡因隱藏著百年憂患的海棠血痕而有一絲憂鬱,幾分憤怒,但更多的卻是自信,是擔當,是困頓中不失安祥,凡常裡有有莊嚴。浩大的場景。紛繁的群象,重大的事件,在張曉風散文中並不多見,但與那些濃墨重彩的長篇巨幅相比,張曉風的散文毫不遜色地具有令人震撼的情感經驗和審美情趣。

  如果你也想看的話,不妨去借閱吧!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張曉風散文集裡的一篇故事。

  這篇故事講:曾經,作者想僱一個可以洗衣服兼掃地的人。於是,她的朋友幫她介紹了一個洗衣婦,作者說:“你洗完我家也是去洗別人家的,何不洗完了替我打掃一下,我會多算錢的。”她對朋友嘀咕了幾句,朋友鄭重地說:“她說她不掃地——因為她的興趣只在洗衣服。”我起先幾乎大笑,但接著不由一凜,原來洗衣服也是可以成為一個人認真的“興趣”!

  是啊,洗衣服也是可以成一個人認真的興趣,一個人專注的東西。沒有一件事情做好不需要專心,不需要認真,不需要執著,固然掃地也是,洗衣服也是。一件事情也當然只有認真了才能把它給做好。

  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我的叔叔。他,曾經是個音樂人,可是,他很迷戀電腦,玩魔獸世界,還炒股。他上班,只能用業餘時間玩電腦遊戲,等級不高,然而還要一部分時間炒股。而股票是需要很多時間來看行情、統計和計算分析的,這就自然虧錢。而玩魔獸世界和炒股又佔用了大部分時間,從而導致無法練歌,又被老闆給扣工資了。突然有一天,他放棄了90級滿級的魔獸世界賬號,開始每天4小時的練歌,工資又漲到原來的7000多,後來公司裝修1個多月,他就用每天9個小時炒股,一帆風順。

  一開始,三樣一起做,無法集中精力,結果一樣都做不好,最後每一件事情都專心致志的去做,於是都做好了。有人說:“當你一心一意做一件事,1分鐘往往比你三心二意做那件事一個小時的效率更高。”一心一意,不要學那一隻貓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