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秋隨筆美文(精選7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拾秋隨筆美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拾秋隨筆美文 篇1
山裡是最能感受四季變化的,若要知道季節,只消看一眼山便明瞭了。春季的山黑中泛青,夏季是鬱鬱蔥蔥的綠,秋季色彩斑斕,繽紛多樣,冬季則茫茫一片耀眼的白。分明的顏色分明的季節,一目瞭然。秋季帶給人的欣喜,更多的是收穫性的。
成熟的季節裡到處飄蕩著豐收的香氣,除了廣袤的田地,農家菜園更多收穫則藏在山野林間。這其中最大眾化的便是蘑菇,男女老幼均可,不需遠途跋涉,不需技術工具,一人揹著袋子或挎著拎筐,足夠了。我雖在山裡長大但採蘑菇的次數卻不多,循規蹈矩的生活佔滿了全部的時間,總是錯過蘑菇豐收的季節。難得的今年的雨水足,又常是夜下晝晴,採蘑菇的人總會收穫滿滿地歸來。窄窄的巷路旁,常擺滿了鄰居們晾曬的蘑菇,黃燦燦的,煞是好看。看得我心裡癢癢的,非得親自親自去一趟才算過癮。
吃過早飯父親啟動了電三輪,我把自己從裡到外捂得嚴嚴實實然後就跟隨父親出發了。三輪車駛過寬闊的省道,再轉入一條顛簸的小路。瞬間就有了從城市入鄉村的感覺。剛下過雨的小路更加難行,三輪車在小路上醉漢般搖搖晃晃。我緊緊抓著車檔方才坐穩。小路的兩旁先是兩排住家,然後是一片雜草叢。一隻黃白色的貓咪探頭探腦地偵查了一番,然後躍入草叢,倏忽不見。草叢過後便是農田和松林交替出現。
彼時雖是夏末秋初,但農田裡不論是黃豆還是稻子,都已散發出成熟的香氣。半小時之後三輪車終於停了下來,四下一望,右側是一片松林,左邊一片齊整的白樺,白樺身後是幾壟玉米,玉米地後隱藏著又一片松林。那便是我們採蘑菇的地點。我下了車,走到白樺樹前看一下地形,竟然驚動了一個墨黑的小東西,閃電般躥下樹,奔到對面,一個閃身就進了叢林。我猜應該是隻松鼠。去石林遊玩時,見過被關在籠子裡的純黑的松鼠,尾巴粗黑,耳朵尖處一叢突出的絨毛。那時才知道它叫魔王松鼠,標價800元出售。相比之下這隻被我驚動的松鼠要幸運得多。
這片被松林遮擋的玉米因為缺少風吹長得細瘦不堪,又經一夜雨淋,倒伏不少。我和父親穿過玉米地又經過一片雜草地,然後到了松林。遠遠一望,一壟壟悉意種植的松樹高大挺拔,密密的連成一片,松林下的小蘑菇都頂著傘狀的腦袋在張望,一片一片的,像長在地裡的金子。
我問父親松林怎麼長的這麼齊,父親說這是退耕還林的人工林,當初三十出頭的姨夫還種過呢。這麼算來,這片松林已經三十多年了。難怪十年樹木,這密密匝匝的一片林子若是被當年的種植者看見也會頗有成就感吧。這一片的蘑菇顯然已被採過,蘑菇不似最初密實。但也夠採。松林裡蘑菇有兩種,一種是灰色的,一種是金黃的。因為生長的時間有先後,並不衝突。現在正是黃蘑菇獨佔鰲頭的時候,整個松林裡到處是它們的身影,或一個,或一對,或一叢,傍著松樹生長,像是精心種植的。父親說昨天他和母親來採是在更遠的松林裡,由於遠到的人少,所以更厚實,坐在地上就可以採,一片就可以採上幾十分鐘,那叫一個過癮。由於難行,父親沒帶我去那裡,我們決定將眼前的一片作為目標。這種黃蘑菇我不知道它的學名,卻很愛吃。色澤金黃,口味濃郁,又好採。冷冬時節,燉上一鍋小雞燉蘑菇,農家綠色雞肉配上蘑菇山野的香氣,當真是人間美味。我和父親開始在林間穿梭,松樹枝杈交錯,像是拿著長槍守衛宮門的武士。
我彎著腰,小心避開那些枝杈,一壟一壟地採。小黃蘑菇長得也不盡相同,有的根莖短粗,傘狀的頭小小的,應該是蘑菇中的小胖子;有的根莖細長,傘狀的頭撐的很開,該是蘑菇中的大個子;有的細細瘦瘦,像個大頭釘,是個嬰兒;有的大大撐開了蘑菇頭,很粗壯,煞有威風地站在那,該是個英俊瀟灑的漢子。松林中的蘑菇少有泥土,它們都藏在厚厚的松針裡,掐著它們的腰把它們連根拔起的時候輕輕捋捋,松針就全都掉了。我和父親循著各自的路線慢慢前行,再回頭時已不見對方的蹤跡。四下一望,視力的極限盡是密林。於是扯開嗓子喊著:“爸……”。四野寂靜無聲,這聲音如同被放置在巨大的湖面上,隨著水波飄蕩而去。緊接著四周就被這聲音填滿了。隨後,父親的應答聲又穿過密林悠悠地傳回來“哎……”。聲音過來,心也就安定了,繼續低頭採這遍地的金黃。
等再遇到一片草叢時,才發覺這片已經到了松林的邊緣,再往前是又一片更大的松林。父親說那裡就是他和媽媽昨天採蘑菇的地方。我們簡單商議一下,決定從松林的邊緣再往回走,走到頭就回家。便又一路採回去,雖說已採過一遍,但還是發現了很多“漏網之魚”。昔年,這裡林地盡毀,墾荒為田。然後又退耕還林,恢復生態。一毀一還之間,便跨越三十載的光陰。如今這裡樹高林密,蘑菇一年一年地生長,一年一年的被採,到底還是自然最為慷慨。
原路返回,穿過白樺到達小路上時,日已偏西。明亮的日光穿透松林,越過白樺的枝杈照射到小路上。父親帶著深藍色的鴨舌帽,坐在前頭開車。我背對著父親坐在車斗裡,身旁放著兩個裝滿蘑菇的編筐。三輪車又開始顛簸,耳邊是呼呼的秋風,視所能及是一片溫暖的陽光和陽光下的田野……
拾秋隨筆美文 篇2
七十年代,實現計劃經濟,農村以生產隊為單位進行核算,所有的農產品都由集體收,集體付。除外,農民可以有一點自留地,可以養一頭豬,養幾隻雞。自留地可以解決吃菜的問題,養豬要搭配一些細糧,養雞要喂一些粗糧,生產隊分得糧食本來就不夠人吃,怎麼辦?生產隊決定:秋收後的田裡,地裡沒有收乾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拾,於是大家叫拾秋。
每天天不亮,大人就把我們小孩子叫起來,偷偷地告訴我們拾秋的秘訣,於是大家各守秘密到各自的田地裡認真地工作,在生產隊沒有出工之前回到各人的家,彙報自己的成績,如果任務完成出色的,獎勵最好的莫過於有吃的東西。
我堂姐的本事最大,我每天跟在她屁股後邊,著實得到一些實惠,她告訴我:田裡拾東西要找溝,地裡找東西要找坡,先我不明白這個道理,後來透過實踐,確實如此,因為大人在收稻穀的時候,把谷蕙故意漏幾支在溝裡,這樣大家都心照不宣,也可以逃避上面的檢查。大家在收地裡的莊家的時候,坡地上故意挖的淺,尤其是紅薯之類,哎!那個特別的年代,人們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關於拾秋,有一些小故事,我的記憶很深刻:
有一次我和堂姐在田裡的一個草叢中發現了十把谷蕙,足有二十斤,我心喜若狂,立即便把谷蕙裝到藍裡,上面蓋上豬草。堂姐立刻制止了我,告訴我只拿兩把,我當時不明白她的用意。後來,我明白了,那時候在拾秋界也有一個規矩:
別人藏的東西,誰發現,只取十分之二。目的是體現公平。不要剽竊別人的勞動成果。
記得有一次下雨,我在棗樹下躲雨,當時棗已經熟了,我忍不住伸手摘了半藍,有五、六斤,回來,我把棗給堂姐拿了一斤多,堂姐立刻批評了我,第二次
拾秋回來,我偷偷地把兩把谷蕙放到棗樹主人家的門口,用紅繩繫上,做上記號。
主人就知道了,你誠實的態度。
那時,生產隊種西瓜,地裡一茬瓜收完,再結的西瓜,也叫秋瓜,那時可以隨便摘的,奇怪的是:大家好像約定了一樣,等地裡的瓜熟好,一家三個,誰也不多拿。
許多年後,我才搞明白:這種原始的、平等的民風是多麼重要,它維護著一個地方的和平與穩定。
拾秋隨筆美文 篇3
採一片銀杏葉,納入日記本,在靜寂的夜,緬懷秋的離去。
走在落葉的小徑上,發出嘩嘩的響聲,訴說著它們的不捨。周圍的景物變得蕭索,人們身上裹了厚厚的外衣,連湖裡的.黑天鵝也要冬眠了。
我很喜歡秋天,只是因為它的悽美,覺得很有意境。鄭州城裡的大學路,只看了一眼,就愛上了那條擁有梧桐樹的路。腳下的落葉,蕭條的枝幹,都那麼美。覺得用美來形容它很俗氣,但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形容它。
起初,喜歡秋天是因為它是個收穫的季節,祈盼著它的到來。而現今卻是用另一種眼光來審視它,忽略了它的作用。朋友總說你怎麼那麼憂傷,賞什麼落葉,哪有冬雪純潔、春花燦爛。的確,它沒有冬雪春花那般,但我就是喜歡這悽美,喜歡它是這一切的結束,雖然有時候很傷感,但都無法停止我的腳步。
哐當哐當……火車開動了,我離你又近了,我選擇這個季節與你相聚,因為我知道會有分離,短暫的相聚,片刻的歡愉,足矣。無法忘記五個人在操場一角的撲克牌遊戲,兩個人擠一張床,還有分離前的靜默。用擁抱結束這場相聚,踏上我的歸途。
相聚總是那麼匆匆,總要分離,就像樹葉總要飄落,回到它原本的歸宿。一次一次生命的輪迴,也能收穫不同的人生。
拾秋隨筆美文 篇4
開學了,雖然回到熟悉生活中,但也有一些新的認識和變化。
最明顯一點,就是比以往任何時段更用心地關注同齡的女性,較為頻繁和她們接觸和交流,觀察她們的生活,瞭解她們處事待人的方式方法,對事情的思考角度。
雖然一直以來,自己都和同齡女性群體關係相處很融洽,但都沒有用心去了解,多數是泛泛之交。我習慣生活在自己世界裡,與別人交流總是佔據主動地位,是自己表達而不是傾聽,沒有太多男女之別的意識,我總認為我們能做到她們也可以做到,我們知道的她們應該知道,男女之間的思考角度,處事待人的態度差別不會很大。所以,我一直用男性的視角想女性的問題,女性的內斂、含蓄、矜持、敏感,以及對細節的在乎都是我以前忽視的。
女性是生活另一半,如果我不瞭解一點就失去一半的生活。一直沒有思考過倘若有異性進入自己生活的場景,也沒有規劃過和有心理準備過讓特定異性融入自己的生活。以前總覺得讓異性走進自己的世界,是害怕和不可思議,所以選擇迴避。我不知道一個具體的、理性的、有自己思想意識、生活態度和工作方式的人每天要和一個異性一起生活,每天要面對她需要多大勇氣和忍耐心,我偶爾思考男女組合在一起才算完整生活的合理性,覺得最神奇就是原本兩個毫無不瓜葛,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男女竟然成為最親人,成為彼此另一半,我覺得自己不會那麼樂意幾年、幾十年和一個原本的陌生人生活在一起,還要接受她的一切,包括她的生活習慣、性格喜好,她的家庭,她一切的交際圈子。太多疑惑的影響導致我對戀愛,對婚姻的膽怯心理。
透過較長時間,較為頻繁和異性接觸、交流,發現一切都不想自己想的那麼糟糕,也不至於會因為接觸過於頻繁而牴觸、厭倦,而是互補和樂意接受,完整的生活並不是那樣可怕,只要具有責任心,寬容心、平常心,真誠地、善良地、用心地瞭解別人,也讓別人瞭解自己,透過雙方珍惜和不斷磨合,一切都是自然而愉快的事情。
拾秋隨筆美文 篇5
昨天晚上同事請客,我們聊了很多,其實我們也不是特別熟悉,認識的時間並不長,可能是年齡相近,又都比較外向,所以能說的有很多。他和相戀十年的女友分手了,雖說中間也是分分合合,不過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大家都會現實一點。工作也不是太順利,要離開北京了。前天,在聽到他要離開北京的一瞬間,我其實特別難過。辦公室本來有個同事要離職,他也要走了,雖說都不是特別親近的朋友,但我還是深刻體會到自己的孤單。在陰霾的情緒下,還有一些祝福,這是對辦公室那個同事講的,雖然我從未開口告訴她。“真的很開心,甚至說是羨慕她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併為之努力。對於北漂的人來說,在北京有一立足之地真的很重要。我想她都有了,所以她的人生開始真正地起航了。衷心祝福她能一帆風順!”。
不過,我很開心自己真的長大了。三年後,再次提起家裡的事,我不會再哭了。工作以後,重來不曾和同事談起家裡的事,一直以來,自己都覺得只有自己就可以。昨天和他簡單地說了一些,突然發現我不再會哽咽,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提起爸爸就是滿腹的委屈,提起媽媽也覺得自己很不幸。無論怎樣的人生都是一種經歷,經歷可能很坎坷,但卻是另一種財富。沒有誰需要為誰的人生負責,該負責且能負責的只有自己。好好努力,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新的東西,這是人生要走的路。
最近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我,我到底要找一個什麼樣的男生去談戀愛、去結婚。我一直說如果在北京就一定要找一個北京人,不為別的,也得為自己小孩以後上學著想。可是現實很殘酷的,北京人很挑剔,挑的不只是個人能力,還有家庭條件。我除了我自己,一無所有,想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似乎很難;還是將就一下,差不多就算了。想來想去,自己真的做不到,差不多就算了。人都有惰性,自己的惰性也很嚴重,也想找個依靠,可是比起自己一輩子將就在物質身邊,還是自己努力吧。一個也沒什麼不好,自己奮鬥讓自己過得更好,只有自己有了價值,才能找到有價值的人。可能會很辛苦,會很累,但只有扛過去了,才會有燦爛的人生。不想要輸給自己。
拾秋隨筆美文 篇6
匆忙回家路上,熟悉的小徑,一陣幽香撲面襲來。抬頭一望,河邊公園已是滿樹金黃。啊,秋天在不經意中來啦!
是節奏飛快的生活使我忽略了秋的到來,還是她輕盈的腳步讓我難以察覺?細細想來,已有數週未好好賞景,若不是這桂香,也許就與今秋擦身而過了,趕快賞秋吧。
抬頭遠望日落一方,夕陽似乎更留戀夏的烈焰,雲蒸霞蔚映紅了半邊天空,火熱而張揚。一陣涼風吹來,飄落三兩朵桂花在臉龐,這小精靈有四片精緻的花瓣呢!仰頭望去,稀疏之間,月亮已上樹梢,如藍天碧海中啟航的帆,含蓄而寧靜。一會兒,排山倒海的晚霞西沉了,寶藍色的天空月光皎潔,婆娑迷離的公園內燈火闌珊。透過花影,似乎看到嫦娥仙女在廣寒宮裡翩翩起舞,可愛的玉兔也在桂花樹旁漫步。
蟋蟀們的歌聲此起彼伏,彷彿天上人間最美妙的旋律。河中輕舟盪漾,激起我心中的漣漪。有道是花開花落,月圓月缺,週而復始。大自然的秋色令我分外流連,忙忙碌碌中幾乎錯失。也許,美景還能再賞,但生活中的某一瞬如果錯過了,就永遠不會再有了。
我不由想到了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古人云“月到中秋分外明”,這是舉家團圓的時刻。而我最想念的爺爺奶奶,自開學以來就再也沒有去看望過他們。想到這,我忽然急躁起來,再也顧不得欣賞秋夜美景,再也不願流連於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中,一路小跑回家。
我想到,桂花花期甚短,不久後將落英繽紛,化作春泥更護花;我想到,梧桐樹雖然毛毛蟲很多,但冬陽夏涼;我想到,月亮雖有陰晴圓缺,但能千里共嬋娟;我想到,蟋蟀的生命只有數月,但它們卻甘心一刻不停地唱歌;我想到,晚霞西沉並不惋惜,那是地球另一端朝霞的升起;我想到,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本應快樂而悠閒,但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腳步使我們繁忙而操勞,忽略了身邊的自然之美,忽略了身邊的親情之愛。秋天雖然短暫,卻很精彩。我們還來得及拾起一片心靈的秋,滿載自然美景,放下急躁的心,追隨心靈之秋,在一望無際的人生蒼穹裡,有自己一個快樂而自然的天空。
拾秋隨筆美文 篇7
六月,一個傷感的季節。細細微風中夾塞著一絲留戀,一絲分離。
學校的桂花和往常一樣再次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可是,這清香好像和往常的味道大有不同。輕輕一聞,裡面包含了畢業的不捨之情。
六年級,畢業班。我們在這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在藍天下的樂趣的校園揮手,上課鈴打響,還是和以前那樣清脆。原本應該是吵吵鬧鬧,沸沸騰騰的教室裡充滿了寧靜與傷感。班主任在講臺上龍飛鳳舞地講到:“同學們,這是我們在這個陪伴了六五班這個大家庭六年的學校的最後一天了,我知道你們心中有不捨,也有滿腔的心裡話要和對方說。現在,我給你們時間,盡情地說吧!”說完,班主任也嗚咽了,她摘下眼鏡,抹抹眼睛。我知道,其實她也很捨不得我們。
老班(在班裡我們經常這樣背地裡稱呼她)的話一說完,揚言畢業後絕不哭的王詩婷第一個哭了,她眼淚嗶哩嘩啦地落了下來,嘴裡大聲叫著:“我不要畢業,我不要和你們分開!”她這一哭,惹得大家眼眶都紅了,鼻子酸酸的。我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最終再也忍不了了,趴在桌上哭了起來,和我玩的好的付琴一邊安撫著我(她就坐我前面),一邊自己聲音也啞啞的,眼睛也紅了。她強顏歡笑著說:“沒事的,人生我們都要經歷這一段,總會過去的。”我趴在她肩上,鼻子一抽一抽的,眼淚也止住了,但是心裡總是放不下這小學青春中的點滴。楊佳樂(我同桌)用手打了我一下,雖然不重,但是我很疑惑,剛想反擊,只聽他說:“呵呵,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打你了,以後就打不到了,這一拳當個留念吧!”這話使我心裡一震,可我還是下手了,我故意生氣,壓扁聲音說:“哼哼,我這也是給你的留念!”楊佳樂只是笑笑,然後轉過頭去,我知道,他也哭了。我們班很少落淚的“二皮臉”張淇軍站起來,大聲說:“你們別哭了,小心我們教室都要成海洋了!”他這一話出來,我們全班都笑了,連老班都笑的死去活來。我也“噗呲”一聲笑開了,這“開心果”!這時候李傑又站了出來,對張淇軍說:“那我們是不是要現在回家拿泳衣啊!”這兩對活寶,我們班的笑聲讓隔壁班老師都來投訴了:“你們這畢業班,畢業了都這麼開心,不想我班,哭的那是…… ”畢業班,每個人都要經過的。
在學校轉角的那一刻,我們說好都不哭,一定要笑著面對畢業,可,為什麼,眼角還是溼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