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論文作文九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的型別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論文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論文作文 篇1
秋風一起,金黃的樹葉紛紛落下。我在門前做清潔工作,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地上的葉片大數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為什麼呢?
其他的落葉是不是也一樣呢?我想再去觀察觀察吧。在這一週裡,我去觀察了許多樹的落葉情況。結果我發現,絕大多數的落葉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我想應該做一個模擬實驗來驗證一下我的想法。於是我製作了像葉片一樣的風箏去放。由於不太會放,所以放了很多次風箏也沒有飛起來。我記得風箏落地時總是重竹條的一面朝地,這是不是和落葉朝天有相同的地方呢?
難道樹葉也和我做的風箏一樣,一面重一面輕?帶著這個假設,我採了許多種不同的樹葉進行觀察。我發現,葉面表皮好像是裡面的葉脈排列稀疏一些,光滑一些,葉背面葉脈排列緊密一些,粗糙一些。於是我在爸爸的幫助下,做了一個葉片的模型,用了一些細鐵絲,編成了網狀,有的稀疏,有的緊密。然後把稀疏的鐵絲網和緊密的鐵絲網連成正反兩面。然後我將“葉片”從空中拋下10次,8次是緊密的鐵絲網一面在下,2次是稀疏的鐵絲網一面在下。
透過實驗,我豁然開朗,於是我又到網際網路、書上查詢有關樹葉的資料,終於明白了落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科學秘密,原來,兩種結構不同的細胞層,形成了同一片樹葉的“背”與“面”,由於比重不同,樹葉在飄落的過程中,會翻轉變化,重的一面朝下,輕的一面朝上,這樣降落最穩定。所以落地後,細胞緊密而重的一面朝黃土,細胞係數而輕的一面朝天。
科學真有趣,今後我要多做這樣的實驗,長大後做更多更復雜的實驗,為人類造福。
小論文作文 篇2
為什麼是人類?我想了很久。
通常,我在家吃,一天早上,中午,晚上,我媽媽告訴我吃,我說我不想吃,我沒有餓。但我的母親不得不吃我,我不吃我的母親會是一個艱難的教訓,所以我會吃。
所以我不禁要吃。因為如果人不吃,那麼他的胃就會看到狹窄,經常不吃就會導致癌症,死亡。
所以我們不能不吃。我經常不吃之前就會這麼短,現在我很抱歉。後來一定會糾正這種壞習慣。
小論文作文 篇3
媽媽把家裡搞成了一個小花園,花盆裡裝滿了肥沃的泥土,各種各樣的植物正生氣勃勃地煥發著活力。蘆薈綠得極豔,彷彿是一種液體的綠色,彷彿能擰出水來。紫薇花也欣然怒放,紫色的小花在一片草綠中透露著紫色的訊號。一品紅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紅得似霞,深紅色的花瓣下點綴著幾片綠葉。我疑惑了:植物的生長必須依靠土壤嗎?
於是,我找來兩個塑膠杯,在一隻中盛上半杯水,放入三顆綠豆;另一隻杯子中先放入1/4杯的泥土,放入一顆綠豆,再覆上土,壓實,放在陽光可照射之處。
一天過去了,水裡的綠豆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但埋在泥土裡的綠豆已發了芽,彎彎地貼著杯壁,正面看過去似乎是數字中的“6”。
過了兩天,綠豆的動靜越來越大,泡在水中的綠豆竟褪了皮,發了芽,樣子頗似小蝌蚪。而放在泥土裡的綠豆的芽已經有3-4釐米長了。
又過去了兩天,綠豆的差距越來越明顯。泡在水中的綠豆仍只有約莫摸1釐米左右長的芽兒,但在泥土中的綠豆的芽兒已破土而出,露出了小腦袋,似乎在驚喜地打量世界。
距離種下綠豆已有一週多時間,但現在的局勢大有不同。在水裡的綠豆因喝足了水,而長得越發粗壯,但現在的埋在土裡的綠豆狀況大不如前,因為土壤太過乾燥而乾枯,鑽出泥土約有4釐米的芽兒已“睡”在了土地上。
我上網查了資料,才發現,原來植物必須的幾個條件分別是:適宜的溫度、陽光、空氣與水份。當植物離開這些條件是便會死亡。
事實證明:植物的生長不一定需要突然的栽培。這使我解開了心中的謎團。
小論文作文 篇4
星期天,我和媽媽一塊兒做了個實驗。
我按照媽媽的吩咐,拿來一個乾燥的空玻璃杯,一個打火機,找來幾支蠟燭和一些石灰水。
首先,媽媽取出一根蠟燭,小心翼翼地點燃它,豎拿。蠟油順滴在了臺子上。媽媽乘蠟油沒有凝固時,將蠟燭粘在臺子上。然後,媽媽把一旁的空杯子照在上面。這時,蠟燭似一個乖巧的小孩一樣,熄滅了火星。我看了以後覺得這個實驗並不怎麼奇特,但自己卻又說不出什麼理由,只好請教媽媽。
媽媽說,因為火在燃燒時需要氧氣,而杯子把它蓋住了,裡頭的氧氣就受到了限制,很快火焰就會把氧氣燒光,當杯子裡沒有氧氣時,它就會熄滅自動熄滅了。
接,媽媽把澄清的石灰水倒進燒杯裡,再把它涮一圈倒掉,燒杯壁就附一層石灰水了。又把這個燒杯罩在火焰上,一會兒燒杯壁的石灰水就渾濁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很納悶。
媽媽聽了,笑說,你還是去請教電腦老師吧!
我一聽,開啟電腦查了起來,原來這是因為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石灰水一碰到二氧化碳,就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不溶於水的白色固體碳酸鈣。“哦,原來是這樣呀!”我急匆匆地喊來媽媽,給她看了電腦上的說明。媽媽笑說:“今天你有知道了一個新知識了。”
真是一次有趣的實驗!以後,我還得多做些實驗,多瞭解掌握一些科學知識!
小論文作文 篇5
對於科技這個詞語,大家都很熟悉。簡單說來,科技就是科學技術。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它是指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技術的總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如雨後春筍,正在祖國大地迅猛地發展。環顧生活,科技是無處不在的,科技就在我身邊!
夜晚走在路上,有電燈給我們照明;給朋友打個電話,隨手可以掏出手機;回到家裡,開啟電視看看新聞,開啟電腦,可以和朋友聊天;媽媽用電飯煲蒸好了飯;開開電暖器;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著媽媽用電炒鍋調製出來的美味佳餚……你看,隨時隨地,我們能離開科技嗎?
科技的用處可是大了去啦!比如說:如果沒有電動車,我們就不便和遠方的親朋好友交往;如果沒有動車組,人們到各地旅遊就很難實現朝發夕至;如果沒有太空梭,人們進入太空將是一句空話;如果沒有破冰船,我們就很難到南極考察;如果沒有航天器具,人們登月將只能是幻想……
相反,有了科技,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有了傳真,我們的檔案,瞬間可以輕鬆地傳出!有了機器人,它可以置身人們難以到達的空間;運用鐳射,可以製成健身器材;有了空調,即使是炎熱的夏日,也可以讓人們舒適如春……
不難看出:這一切,人們享用的都是科技的成果!
由此可知:科技,幫助我們創造了優越的生活環境;科技,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科技,是全世界人們智慧的結晶!
我們身處科技中,要不斷學習新的科技!
科技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還要大力發展科技!
小論文作文 篇6
在聖誕節來臨之際,許多商場都採取了各種各樣的促銷手段。什麼滿“12減6、5”全場五折起“”滿500減50“,看的我眼花繚亂。
我跟著媽媽在新世紀商場裡穿梭,琳琅滿目的商品搭建了一座百轉千回的迷宮。逛了好長時間,媽媽才看中了一雙鞋子,標價996,媽媽覺得這雙鞋非常精緻,很是中意,而且正值商場搞活動,這款鞋”滿12減4“,比平時買便宜多了。媽媽讓我幫她算一下,一雙鞋打折下來多少錢?我想:996÷12=83,83x4=332,996——332=664。”媽媽,這款鞋打折下來可以便宜332元,只需664元。“”664啊?還是有點小貴啊!寶貝,你再陪媽媽轉轉。“說著,媽媽拉著我的手離開了新世紀。
接著,我和媽媽來到了泰富百貨商場,這裡人頭攢動,比起新世紀商場來,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媽媽拉著我的手在人流中正艱難地前行。”媽媽,這兒有專櫃,打6。5折,一次性消費滿500就可以減50,要不,你再進去看看。“”嗯,這兒也有這款鞋。寶貝,你在幫媽媽算算,這兒需要多少錢?便宜的話,我就在這買了。“996x6。5≈647,647 >500,這樣的話,還可以減去50,647——50=597,媽媽這鞋只要597元,比剛才新世紀的便宜多了,你就在這買吧。”“嗯,就聽你的。”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原來“打折”也有學問,生活可處處都有數學啊!
小論文作文 篇7
我學習了《鐵罐和陶罐》這篇課文,知道了鐵罐放在泥土裡容易腐爛,我的腦袋裡冒出了一個小問號:“那麼鐵放在哪裡生鏽最快呢?為此,我反覆思考研究做了一個小實驗。首先準備三個小鐵片,然後一個放在冰箱裡;一個埋進泥土裡;最後一個放在鹽水中,看看哪一種會更快使鐵片生鏽。一天下來,我來到冰箱,小心翼翼地拿出鐵片,仔細觀察起來,可鐵片卻一點兒變化都沒有,我接著來到花盆前,挖出藏在土壤裡的'鐵片,可結果仍是如此,最後我來到水杯前,拿出浸在鹽水裡的鐵片,可也是一點都沒變。這可讓我納了悶:“難道得時間長一點才能出效果?”我疑惑地走開了,幾天之後,我又來到那兒,驚奇地發現在泥土裡的鐵片有一點點生鏽,而在鹽水裡的鐵片早已鏽跡斑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帶著這個疑問,我打開了電腦,原來是原電池反應,離子導電,因為兩種金屬通常是活動性不同的兩種,以鐵和銅為例,因為空氣中有水分,水中通常容有酸性氣體,如二氧化碳,鐵片遇到酸失去電子成為鐵離子,電子則透過金屬移動到銅,再還原成氫氣,形成一個原電子,這種反應成為析氫氣反應。鐵的這種腐蝕內稱為電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比一般的氧氣還原性腐蝕速率更快,從實驗和資料中證明,鹽水會讓鐵片更快生鏽!
想不到就一個問題,竟然要花那麼大的功夫去查詢資料,去思考其中問題,一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那麼幾個字,可是它其中包含的道理和知識是無法估量的,科學家付出的汗水也是無法想象預計的,那些科學家真的是為人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猛然間我恨不得把所有的問題都思考出一個答案來解釋,也正是瞭解這些後,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越來越強了。總之,受益匪淺。大自然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永遠解釋不完的奧秘。
小論文作文 篇8
為什麼米飯可以粘東西?
大家應該早就知道米飯可以貼上東西了!因為在家時經常看見奶奶爺爺在粘紙或者粘破了的東西。不過時間長了它就會自然地掉下來,所以說用米飯粘東西也有壞處。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為什麼米飯可以粘東西?做個小實驗吧~
這個星期六的上午,我把冰箱裡所剩無幾的白米飯拿了出來,又去將放在儲存櫃多年的破紙掏了起來,實驗便開始了。先將米飯磨碎,磨成很細很細的米碎後,在一點一點的放在白紙破損的地方,很快一條破損的白線條就復原了,只不過還剩下一點痕跡。滴答滴答時間過得真快,終於在十五分鐘的努力下我將一張破的沒法入眼的白紙邊的嶄新嶄新的,這其中的奧妙我也不知道多少!
據我瞭解:因為米飯中含有澱粉,煮成米飯後澱粉遇水糊化,有了粘性。小提示:不過澱粉中含糖份,時間過長,會失去粘性。
怎麼樣,這個小知識會讓你受益匪淺麼?
小論文作文 篇9
上個星期,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小巧玲瓏的指南針。
我把指南針轉來轉去,不明白為什麼,它的指標總是指南面。晚上,爸爸回來,他看見我在擺弄指南針,就問:“遇到什麼問題啦?”我說:“爸爸,為什麼指南針總是指南面呢?”爸爸說:“指南針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的,我們祖先知道磁石能夠吸鐵,並且製成了可以自由移動的指南針。為什麼指南針可以指出方向呢?原來,地球是一個非常大的磁體,它和磁鐵一樣,也有兩個極,一個叫地磁北極,一個叫地磁南極。因為指南針是一個磁體,並且可以移動,而磁鐵是同性相排,異性相吸,所以地球上的指南針就總是一頭朝地磁北極,一頭朝地磁南極。”“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啊,太有趣了!”我說。
爸爸還告訴我,指南針還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針稱為羅盤。我問爸爸:“那麼,這個指南針怎麼用呢?”爸爸說:“把它放平,之後指標會受到地磁影響而旋轉,等它停下來的時候,其中一頭指的是南方,另外一頭指的是北方。指南針主要是在方向不明的時候,用來分辨方向的,但某些地磁不穩定的地方是不能使用指南針的,比如沙漠中和某些峽谷中。”
輪船在大海上航行,飛機在天上飛行,都需要指南針指明方向;我們到郊外旅行時,指南針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幫助……指南針真是我們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