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管理中的習慣養成教育論文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好的習慣受益終生,“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育實踐中,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編寫兒歌——念著兒歌“學習慣”
低年級學生需要培養的習慣很多,必須定好規範,幫助學生一點點養成。我們從強化規範意識入手,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禮儀規範》一條一條地告訴學生。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便於低年級學生學規範、記規範、用規範,我們採用兒歌的形式。因為,兒歌短小精煉,學得容易,念得有趣。我們將小學生需要掌握的規範編進一首首兒歌中,帶著學生拍手念。比如,“鈴聲響,進課堂,抱臂坐好等老師。勤思考,多動腦,積極發言更聰明。寫字時,坐端正,一拳一尺和一寸。下課時,不亂跑,文明遊戲不打鬧。”這幾句,就把學生在學校最基本的規範說清楚了。除了有關於行為習慣方面的兒歌,還有關於學習習慣養成的兒歌。比如,“眼離書本要一尺,腳放平,背挺直。胸離桌子約—拳,書本穩穩手中拿。還要稍稍向外斜,書本用具放有序。條條要求須牢記,還要天天堅持練。”這是關於讀書的要求。還有關於朗讀的、默讀的、寫作的,這些兒歌內容豐富,念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很快就能夠背下來並且努力去做。
二、擬定規則——圍繞規則“練習慣”
面對低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一入校我們就要開始進行常規訓練,將常規要求變成口令,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按照規範做好。比如,老師說“123”,學生答“坐坐好”;老師說“眼睛”,學生答“看老師”;老師說“嘴巴”,學生答“閉閉緊”,等等。像這樣,老師說上半句的口令,學生接下半句,且一邊說一邊做。時間久了,就如同條件反射一般,老師說,學生立刻邊接邊做好。到了中年級,老師簡化口令,老師說“坐正”,學生接“快”。到了高年級,老師只要擊一下掌,或者靜靜地看著學生,學生就會習慣性地坐好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班級也應有針對本班特點制定的規範。班級的規範最好由師生共同制定,意見達成一致,在今後的教育管理中才能更好地實施,我們把這個班規稱為“愛的約定”“班級公約”“班級守則”等。班規的內容比小學生行為規範條例上少,語言通俗易懂,內容針對班級特點。比如,低年級時“愛的約定”是這樣的:“上學不遲到,上課勤思考,發言要舉手,寫字要工整,課後不打鬧,努力表現好”;高年級是:“用嘴角微笑,用耳朵聆聽,用智慧思考,用大方表達,用真誠幫助,用心靈理解”。這些規範,約束了學生的言行舉止,引導學生養成好習慣。
三、樹立典型——學有典型“守習慣”
德高為師,身正為範。經常有人說,什麼樣的老師帶出什麼樣的學生,不是沒有道理的。模仿是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尤其體現在小學生身上,良好習慣、行為品質的形成都離不開模仿。小學生模仿的主要物件就是老師和家長,因此,老師在平時的教育生活中要嚴於律己,給學生做好表率。比如,老師總是主動向學生打招呼,學生也會學著主動打招呼,老師書寫總是工工整整,學生也會認真寫字,這就是示範影響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是先鋒、是楷模,發揮了積極的帶頭作用。針對習慣常規,我們多表彰、多鼓勵做得比較好的學生,推動全體學生努力學習。比如,評選“每日之星”“禮儀標兵”“文明小天使”等。我們還設立多種獎勵機制,獎勵行為習慣做得好的學生,促進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
四、開展活動——活動育人“養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的.物質基礎是對學生精神世界施加影響的手段。”這說明,一個與教育教學工作相協調的育人環境,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我們把環境佈置列為學生的活動,讓學生一起參與進來。比如,在教室裡張貼班級“愛的約定”,讓學生明確自己該怎麼做;設定圖書角,張貼優秀的書法作品,營造書香氛圍;設立生物角,養植物,美化環境,淨化空氣,培養責任感;設定進步欄、作品欄、明星榜、時事之窗、美文天地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班級是一個集體,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份子,都應該積極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職務,都有管理班級的義務,都能充分體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這更有利於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和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五、家校聯手——愛心接力“促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教育的另一個主陣地。在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處於主導地位,家庭教育起著關鍵作用,只有這二者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因此,我們的教師定期家訪,加強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情況,共同找問題、想辦法,共幫助、促成長。老師與家庭聯手,共同用心關愛孩子的成長、呵護童心,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給予孩子最大的關心和幫助。有效促進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家長更加信任老師並支援老師的工作,孩子更是發自內心地感謝老師,自然願意聽從老師的話,努力做個好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生受益。身為小學老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從第一天開始,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