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學第一課> 2022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通用16篇)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2022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通用16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0《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1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

  2020年9月1日晚上8點,吃過晚飯後我就開始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因為我每年都要看央視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刻骨銘心。

  我對中國在疫情中的擔當感到驕傲自豪,同時也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進一步地瞭解和認識,以及學習並掌握了預防措施。

  這堂課為我們講述了許多預防病毒的常識,比如疫情期間做到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人多的地方儘量少去,肉煮熟才能吃,衛生習慣應常記在心中。就算疾病來臨也不用慌張,有發熱的情況就前往定點醫院就診,儘量保護好自己。

  除此之外,節目還邀請了援鄂醫療隊醫生,防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社群防控人員以及中小學生代表上臺為我們分享抗疫事蹟,展示了特殊時期先進典型的勇敢、擔當、無私奉獻!我看完後覺得很感動。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疫情期間我不能開學復課,不能跟好朋友出去玩,就連出門扔個垃圾也要戴口罩,但家裡依然是安全的港灣,看完節目我才明白那是因為有一群人,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奮不顧身的守護人民的生命安全,他們就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有他們在,我再也不怕病毒的來襲了。

  作為一名學生,雖然我不知道他們都是誰,也無法向他們一樣奮戰在抗疫一線,但我能做到聽老師和父母的話,在家好好待著,勤洗手、戴口罩、不給別人添麻煩。而且在他們身上我學習了很多道理,為了將來成為他們那樣的人,我會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的信任和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本領,長大以後有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這場疫情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面對這場不期而至的“人生大課”,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以此來警醒自己的。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2

  9月1日晚上八點,吃過晚飯的時候,我開啟電視機和爸爸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

  第一個講話的是鍾南山爺爺,他已經老了,但是他依然在最前線衝鋒,第二個講話的我也記不清楚他的名字,反正鍾南山爺爺講完以後的人和鍾南山爺爺一樣,都是“最美逆行者”。

  他們都主要講了怎麼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比如:勤洗手、多通風、少串門、出門要帶口罩。雖然我不能去最前線幫助他們,但是我們在家中做好不被感染,也是在幫助他們。

  主持人還介紹了一位特殊的大姐姐,他馬上都高考了,結果被感染了新冠肺炎,她在治療的過程中也不忘學習,把隔離病房當成了學習的教室。自強不息,努力學習。

  看完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我深受感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想以後長大了,我也要做一名和鍾南山爺爺一樣偉大的醫生,去救很多的患者。

  作為小學生,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和鍾爺爺一樣為國家做貢獻的人。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3

  觀看了今年精心製作的開學第一課,我感覺受益匪淺,讓我們懂得了心存敬意、懂得擔當。

  我在網上看過這樣一段評論,這次疫情國家應該給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希望媒體、教育部門、全社會能夠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教育我們的孩子要崇尚科學,要尊重科學,要努力成為科學家。什麼才是真正的偶像,誰才是我們最應該尊敬和愛戴的人。我挺認同這個觀點。像鍾南山教授、李蘭娟院士就是最美科學家的代表。雖已年逾古稀,但還是奮戰在疫情的一線,每天只睡3個小時,面對疫情,透入著堅毅的目光。奮鬥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堅守在自己平凡崗位的人、社群的工作人員——都在守護著我們的安全。舍小家,為大家,是他們的口號;我是共產黨員我先上是他們不變的信念;不計報酬,不論生死是他們義無反顧的誓言!

  我們每個人都要為這次疫情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不聚會、少出門、勤洗手、多通風,安心在家就是對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最好的禮物。看到一個個為疫情忙碌的身影,我想到了奮戰在一線的基層工作者。永康已經連續十天無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少不了他們的日夜奮戰。我家的門口,就有一個園丁社群的進出卡點。看到他們夜以繼日的守護著,不厭其煩的登記著,才能守衛社群的平安,這就是最普通的一線工作者,是最無私的奉獻。

  自覺學習是我們的擔當,當危險來臨時,可以用知識戰勝危險,用擔當去化解災難,成為國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特殊時期,讓我們用自律和奮鬥來接受挑戰,這是對我們的考量。春天的腳步已經踏來,待到山花浪漫時,我們一起自由飛翔。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4

  今天是9月1日,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公益節目,內心有比較多的感慨,在新學期開學,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增長見識,也是我們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

  開學第一課的目的,就要讓我們接觸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讓我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度過。

  這次的主題是關於抗疫的,看到所有人都在為抗疫做貢獻,我認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不僅要當追夢者,也要肩負祖國建設未來的重任。

  雖然我們現在年紀小,還不能完全獨當一面,但我們要抱有遠大的志向,決不能辜負祖國的栽培。

  俗話說: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富,則中國富。

  在這場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比賽中,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完成,讓我們一起迎接未來的挑戰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5

  開學第一課是由中央廣播電視平臺與教育平臺2008年聯合創辦的大型公益節目,其主要針對的物件是學生類,以獨特的方式呈現出來。

  而今年的主題是關於少年強,中國強,也可以這麼說今年最有意義的是莫過於抗疫精神了,觀看了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正因為是這樣見證了祖國的勵志團結。

  歷代的.節目都是愛國,正能量,勵志去感化祖國的花朵少年們,正如少年強,則國家強。

  花朵少年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而開學第一課節目象徵著一個源源不斷的能源站,不斷地為祖國的少年們灌輸著正直思想,正能量勵志,使他們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而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是根據當年最重要或最有意義的事情來定奪,更有利於增長學生們的教育真實性,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思想變化,從而實現教育的真實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6

  萬眾期待的《開學第一課》終於來了,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

  新冠肺炎疫情在人們的不知不覺中潛伏、爆發,我多少次以為《開學第一課》會隨著疫情的無情而停播。

  這個節目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電視節目,她更像是一年只能見一次的好友,而每次見面這個好友都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

  2020的開始確實有些悲情,但這個節目告訴我的是,在這悲情之下其實也充滿了愛。

  我們的抗疫一線人員,他們日日夜夜奮戰,當中甚至有人犧牲了自己拯救了其他人的生命。

  這已經超過對這一份職業的職責,這是一種英雄般的大愛啊。

  我們的祖國,用她的速度建成了雷神山和火神山,用她的堅決毅然隔斷病毒地傳播,最終霸氣扭轉局勢。這像是一種深沉的母愛,默默地保護著自己的孩子……

  看完《開學第一課》,過去半年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但是我的心情卻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有強大的祖國,我們祖國有不平凡的英雄。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7

  今天晚上8點,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收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在裡面我看到了醫生和護士,也看到很多服務在社群一線的叔叔阿姨。

  他們的事蹟讓我深受感動,也備受鼓舞。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生活是非常美好的。但是,肺炎疫情的到來給我們的祖國蒙上了一層烏雲,突然間,往日繁榮的街道變得空無一人,大家都躲在屋裡不敢出去。

  然而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一群團結友愛、不怕艱難的人民,他們在危難之際迎難而上,與可怕的新冠肺炎抗戰到底,他們就是“中國脊樑”,他們就是新時代的先鋒人物。

  有他們在,我也不再害怕了!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是我明白了只要團結起來,就可以匯成大江大海。

  儘管疫敵再兇再險,但我們團結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8

  2020年已經過去大半,隨著九月份的到來,我們愉快的暑假生活也正式宣告結束。在我們即將踏入校園時,央視所開辦的《開學第一課》也正式在我們踏入校園前開播了!

  《開學第一課》是我們中小學生每年必看的一個重要節目,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

  裡面不僅有很多動人心絃的好看節目,還有不少讓我們深受感動的動人故事,在看著節目,聽著祖國發展故事的同時,也讓我們更加清晰未來的發展道路,唯有不斷努力學習,我們才能貢獻出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我們的祖國在經歷新冠疫情後,還面臨著不少突如其來的困難,但在面對這些苦難的時候,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英雄人物挺身而出,讓我們的祖國與人民平安度過這一個個的困難。

  因此我們如今雖然年齡還小,但會在這些英雄人物地帶領下,不斷地成長起來,伴隨著《開學第一課》那動人的勵志故事,不斷地努力學習,等待未來長大後,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9

  不知不覺,又一個暑假過去了,新的學期又要開始了,可以說心情非常激動。

  在2020年9月1日晚8點,最令人期盼的就是《開學第一課》的播出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

  當觀看完《開學第一課》後,被裡面的一個又一個勵志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當初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時,醫務人員義無反顧,挺身而出。

  他們的行動告訴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充滿了愛和溫暖,它們無不在激勵著大家努力學習,不斷進步,創造更輝煌的明天,將來可以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畢竟作為少年的我們,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更是新世紀的開拓者。

  正所謂:我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從現在開始奮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讓我們一起揚起風帆,向成功彼岸奮力駛去;讓我們一起努力拼搏,勇做新時代的接班人,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加油!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0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感觸很深。

  也許,有人會抱怨這個冬天的無趣;也許,有人會厭惡僅能待在房間望向窗外的生活。但,這個冬天不太冷。在無數個崗位上有無數個人為我們默默燃燒著自己的生命,他們不只只為自己,不只只為家人,更多的是為了這個我們十四萬萬人共同深愛著的祖國,昨日,祖國為我們遮風擋雨,今日,輪到我們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這片96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諸葛亮為祖國鞠躬盡瘁,有鄭和為祖國遠赴重洋,有黃繼光為祖國捐軀赴國難。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從未斷絕!想想鍾南山先生84歲高齡,心心念唸的仍是在醫院受苦的人民,我們又何來權利抱怨各地的封鎖?我們應該做的是為在前線奮鬥的同胞送上我們衷心的祝願,她們,這些無私的白衣天使是為了我們熬過了一個又一個難熬的夜。希望在即將到來的春天,有更多的人為他們端上一杯熱茶,時間,會永遠記住他們的無私的奉獻,正如那一句話所說:“也許你只是這片土地上的一個‘1’,中國卻因為每一個‘1’的奉獻而偉大。”

  在這場戰‘‘疫’’中,有許多平凡人成為了英雄,我們也感受到了國際上的關愛。日本願意以全國之力與中國共渡難關,俄羅斯也施以援手,還有許許多多的國家不暫停與中國的交流。天佑華夏,我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絕不會倒下!

  也許你看見了醫院中一個個醫生忙碌的背影,注意到了他們因長期穿防護服而渾身勒痕;也許你看見了為醫生們免費做飯的餐館老闆;看到了鍾南山先生匆忙支援前線的身影。還有多少個平凡而偉大的‘‘1’’我們無法一一談起,但我們總會抬起我們的手,給他們送上一個大大的贊,在心中仔細描摹下他們令人感動的背影。不論時間如何逝去,每一個戰士的偉大都會被我們銘記。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1

  昨天晚上,媽媽拉著我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分為夢想篇、奮鬥篇、探索篇、未來篇,看完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成龍在大螢幕上講著他的成功之路,從被人瞧不起的跑龍套到一日爆紅,把中國功夫打造成一張世界閃亮的名片,他滿身幾乎都受過傷,仍然堅持工作的拼搏精神。接著是解海龍給我們看的一些農村孩子的照片:有大眼睛蘇明娟,小光頭張天義,大鼻涕胡善輝。解海龍希望山裡的小孩都能夠上學。我聽見舞臺上的俞敏洪老師說:我第一次高考的時候,英語考了三十三分,於是第二年我一邊幹農活一邊學習,在第二次考的時候,考了五十五,在第三年的時候,我想,就剩下五分了,於是對我媽說今年不幹農活,專心學習。我第三次終於考上了。

  看到王源最後成功做好了無殼孵化小雞源小心翼翼地做著每個步驟,但是總是在開啟蛋殼的時候雞蛋碎了。但是他沒有放棄,雖然失敗了四次,但在第五次的時候終於成功了。還看到了小雞的心臟在跳動,王源還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小幸運。我覺得以後要做一個遇到困難,絕不輕言放棄的人,失敗一次沒關係,失敗兩次也沒關係,失敗三次也沒關係,要堅持到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要努力奮鬥,戰勝困難和挫折,用我們的青春去奮鬥出幸福。

  看到C919總設計師和他的大型客機試飛機組成員,聽他們講述了中國創造背後的故事,我明白了我們要敢於嘗試,敢於創造,敢於創新,始終堅持著向目標出發。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少年,時代賦予了我們新的意義,我們要堅持不懈,努力奮鬥,不斷探索未來。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一起攜手向未來進軍,創造新的奇蹟。

  開學第一課,讓我們帶著夢想努力奔跑。夢想是走向未來的動力,夢想是追逐目標的燈塔,夢想是遠航船隻的風帆!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2

  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大有不同,每年都會給芊芊學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也是有很多人助威,節目組邀請了雙商兼備的偶像王源、功夫巨星成龍、紀實攝影家解海龍

  創造一詞大家一定不陌生,不管什麼技術都是從創造來源。沒有創新,我們無法飛上天空;沒有創新,我們的飛機飛不到遠的地方。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所以每個青少年都應該有上進的精神。

  而這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成龍大哥了吧。他今年64歲,可仍然存著那顆認真、熱愛工作的心去外地拍戲,因此,無法來到現場。如今社會科技如此發達,竟然可以隔空聊天,成龍說他是跑龍套演死屍才開始發展的,後來又被觀眾吐槽,知道自己導演的那部戲後爆紅。然而,他從頭到腳沒有一處沒受過傷,鼻子斷過3次,牙齒裂過,胸骨裂過,所以每個人的光輝成就後總有一段奮鬥的經歷。

  國家的未來在於科技,科技的進步在於創新,創新的基礎是每一個人。少年強,則國強。將來,我們要用智慧和雙手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開學第一課》。裡邊有許多內容讓我感動,有講紅軍的,有腳爬珠穆朗瑪峰的,還有講科學技術的非常多,接下來讓我給你們講講吧。

  第一個我記著是講的,主持人選的是紅巖中的片段,我聽了之後非常感動,寫的是被關押在白公館裡邊的人,突然聽見了新中國成立的聲音,心中非常高興,立馬製作了衣服一面紅旗,因為當時不知道外面紅旗的樣子。他們就想象。旁邊都是人民,中間是黨,所以他們把四個角都封在了。四個角的邊邊把五星紅旗大的放在了中間,那樣的樣子我非常感動。

  第二個講的是爬珠穆朗瑪峰的,他在爬珠穆朗瑪峰的時候爬了四次,第一次時他因為雪崩的緣故而失去了雙腳,而他又緊接著爬了第二次,卻又因為雪崩的事情又一次嚇退了,可它繼續爬。第三次他又因為血的原因而又失敗了,第四次在他70多歲時他終於爬上了珠穆朗瑪峰,而且他還在第二階梯上搭上了梯子。,方便以後的人來扒,非常感動。

  第三個記憶深刻的是三個中國男孩在跳繩比賽中得了第一名,之後他們還打破了記錄,挑了140多個30秒內竟然能跳140多個,那麼平均每分鐘就可以跳9。5個,真是太厲害了。

  第四個講的是中國的技術,他們先用兩個小車拼組,拼組好之後上路之後有三輛車,每個隊他們把第一輛車竟然可以鏟石子,把石子鏟去後卻因為獅子沒有鏟乾淨而被卡著了,而第二隊進行非常順利,首先先把木板板起來搭上一座小橋。之後他們兩隊都救出了人,中國的科技真棒。

  我覺得《開學第一課》真是太有趣了,以後我每年都要看。我為我們的中國而驕傲,我為我們的中國而自豪。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4

  昨天我看開學第一課,我自己的感想有很多。所以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如果開學第一課之後的感想是什麼?

  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因為上臺的老爺爺。看過的一定都知道那是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一個老爺爺。但是很遺憾的是,在他前幾次登珠穆朗瑪峰的時候,因為兩腳凍傷,所以截肢了。而這位老爺子,夢想是8848,8848是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這不僅是他的一個心願,而是他這輩子的目標。在她60多歲的時候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現在他70了,所以這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爺爺。

  而且,當珠穆朗瑪峰從東邊登的時候,那裡有一個懸崖,在第一個中國隊登珠穆朗瑪峰的時候,注意到了那個懸崖,當時是用人梯,我說的那個爺爺,他就是中國第二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中國人就給那個爺爺說:“你一定要帶一把很長的梯子,因為要從東邊上的話,那裡有一個懸崖,你一定要把這個梯子搭載在上面,這不光是為了你自己,還是為了更多想當上這麼朗瑪峰人的夢想。”

  他們到了之後,有很多中國老外登珠穆朗瑪峰時,借用了這個梯子都登上。所以這個梯子就被世界稱為中國梯。

  讓我第二個印象深刻的人是一個海軍。他為了保衛國家,放棄了跟家人團聚的時間。在他兩個小女孩的口中,我得知,他爸爸可能幾個月才回來一次,或者一年才回來一次,看他們,所以他們咋最缺少的就是團圓。

  這次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印象最為深刻,這次的開學第一課將給我們很多知識。比如說一次做不好,還有第二次,還有第三次機會,不應該中途放棄,一定要有堅持的信念。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5

  望遍了天空,卻沒發現哪一顆星比母親的容顏更璀璨美麗;踏遍了大地,卻沒有發現哪一片土地比父親的肩膀更堅實寬厚。品遍了咖啡,卻沒有發現哪一杯比父母的愛更濃厚!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明白了孝、愛、禮、強這四個字。所謂孝,即孝敬父母長輩。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我們應當回報。所謂愛,即愛父母,愛他人,愛自己。愛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字眼,關鍵在於理解。所謂禮,即對人有禮貌,彬彬有禮。所謂強,即少年當自強。

  我所感悟的這四個字全部都離不開我們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與教育,我們理應遵守。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或許有的“遊子”明白母親的苦心,但有的遊子卻不會明白,母親的寄託期盼,他們只是一味地認為只是母親應該做的職務,但是,他們錯了,父母不欠我們什麼,他們的所作所為只是因為他們對我們的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6

  今天,我與父母一同觀看了CCTV-1的《開學第一課》。本期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

  開場時,場上響起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開學第一課》,而機器人也參加了表演,進一步強調了今年的主題。

  首先,節目請來了被譽為中國名片的成龍叔叔,他講述了自己實現夢想的經歷。他說:能實現小夢想,這固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有機會實現大夢想,不妨去試一試在成龍叔叔的人形板上,他的傷痛化作一顆顆勳章。最後給我們每人佈置了一項作業,去設計冬奧的吉祥物。

  接下來,為我們演講的,是一位叫解海龍的攝影師,他的作品,大多是圍繞一個主題:我要上學!他拍下的大眼睛蘇明娟、大鼻涕胡善輝、小光頭張天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以上我提到的,還有很多有趣的節目,如歌曲《墨梅》、閃電珠心算、非牛頓流體實驗等。其中作文,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無殼孵小雞的實驗。

  開始,大家請出了芮老師和大家喜歡的王源哥哥。他們為我們揭秘了中國首隻無殼蛋生雞小茶缸的成長記,並回顧了在《加油,向未來》中時撒老師的溫馨互動。而今天,王源要在現場學習一下如何做這個實驗。前面的步驟還算成功,但到給雞蛋搬家時,一次、二次、三次,全失敗了。要知道,他打的可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啊!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他重拾信心,終於,他成功地打了一個蛋,這可真不容易啊!但是想一想,有多少科學家一次就成功的呢?幾乎沒有。所以,在這個環節當中,我認識到了:科學,就是永不言棄,一次一次地去發掘,去探索,直到成功。

  節目最後,以《少年中國說》這首歌結束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

  同學們,我們要以夢為馬,以新為創,少年遠行,不畏將來,讓我們一起創造向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