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必備】大班數學教案6篇

大班數學教案

【必備】大班數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邏輯性的一門科學。《綱要》指出:教師要在生活中,多為幼兒創設和提供練習的機會,使幼兒在活動中反覆練習,在愉快的體驗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在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幼兒的操作活動為主要教學方法。讓幼兒透過自己的操作活動來發現和感知數學,真正理解數學,並幫助幼兒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良好的操作習慣能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能有利於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我班幼兒已經在接觸和練習了2、3的分合、組成的基礎上,學習4的組成。因此我將透過創設相應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操作。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探索、體驗、理解組成的含義。在操作中能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為即將升入小學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對幼兒的一生髮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探索4的多種分法,並學會記錄。

  2、在操作活動中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3、喜歡操作活動、樂意操作,有良好的操作習慣,體驗操作成功的樂趣。

  4、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操作活動中探索4的3種分法,學會記錄

  難點:會運用4的組成

  活動準備

  教師用具:8根蘿蔔圖片、黑板圖一幅。

  幼兒用具:兩人一小籃操作材料(瓶蓋和紐扣若干)、每人一張記錄卡、小兔胸飾4個、文具盒、每人練習作業紙一張。

  活動過程

  1、遊戲:“分分樂”。複習3的組成。

  今天,我們班來了幾位神秘的客人,你們猜猜是誰?(出示3個小兔胸飾),我們數一數有幾隻小兔?(3只)請3只小兔在一起做“分分樂”的遊戲,圍成圓圈,手拉手走,念兒歌:123,321,我們都是好朋友,3可以分成1和2,幼兒聽到後立即分開……

  2、幼兒操作:“分瓶蓋”,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4的多種分法,並學會記錄。

  小朋友擺一擺,分一分,看怎麼分?有幾種分法?分一次就將分的結果記錄下來,寫在記錄卡上,看誰分得又快又準?

  幼兒操作,老師指導。(提示幼兒操作時輕拿輕放材料,認真作好記錄)

  老師發現許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誰來說說你找出了幾種分法?

  444

  請個別幼兒說結果,老師寫出分合式∧∧∧,

  132231

  3、鞏固遊戲:“分蘿蔔”。

  小兔拔了4棵蘿蔔,分別裝進兩個籃子裡,可以怎麼分?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來分,老師把幼兒的分法用圓點和數字做記錄。小結:4分成兩份有3種分法。

  4、鞏固練習:幼兒作業紙一張,提示傳作業時輕、安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理解圖意,寫出相應的數字表示出來。

  教學反思

  透過這節課,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亮點:

  1、充分讓幼兒動手操作

  本節課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幼兒在遊戲中擺一擺、看一看、分一分等透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形式體驗、理解組成的含義,注重幼兒主動參與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在數學活動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孩子主動學習的源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幼兒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積極地提出問題,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要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就要讓數學教學充滿魅力,就要求我們以遊戲形式組織幼兒感興趣的教學活動,為幼兒創設積極思維的情景,這樣能使教學過程對幼兒始終有一種吸引力,這樣的活動也才生動有味。從幼兒在活動中興趣盎然、積極投入的表現看出,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為此我在課一開始就設計了幼兒喜愛的遊戲情景緊緊“拴住幼兒的心,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3、透過動手進行探究。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兒直接獲取經驗知識的最好的途徑,它可以啟發幼兒積極參與思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與探索慾望。在教學這一節課時,我讓幼兒分瓶蓋、分蘿蔔,透過操作,使幼兒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進步之處:敢於放手讓幼兒進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課時總是怕幼兒太亂而不讓幼兒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只是找一個或兩個幼兒到前邊來進行操作示範。這樣做的效果只是鍛鍊了能力強的幼兒,而大多數的幼兒沒有動手的體驗,所以理解的知識不紮實,有些幼兒雖然死記硬背下來但對學習漸漸也失去了興趣。所以我在這節課中,放手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動手,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體驗,所以記憶的知識就會比較紮實,幼兒的興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問題:

  1、在幼兒擺瓶蓋、分蘿蔔,我雖然有一定的提示,但幼兒自己擺弄、說的過程中還是顯得比較亂。這就說明在平時教學中對幼兒動手和動腦相結合的訓練少,幼兒接觸的少,自然就說不上來。

  2、在處理個人說和集體交流說的順序上存在問題,應先讓每個幼兒有一個自己獨自思考的過程,再指名幼兒回答訂正,而在這節課中我是先指名說再自己說說,這樣處理後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能力強的幼兒或個別人有練習的機會,而大多數幼兒只是學別人說,自己沒有思考。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 活動目標

  1、 理解5以內的減法。

  2、 透過故事,認識“-”的意義。

  二、 活動準備

  1、 提前把卵生動物的圖片放入玩具蛋殼中。

  2、 《獅子和蛋》幼兒用書。

  3、 白紙

  三、 活動過程

  1、 出示玩具蛋殼,請幼兒猜猜哪種卵生動物會從蛋裡走出為。

  2、 出示幼兒用書,請幼兒看圖講故事。

  第一組圖:

  池塘力,鴨媽媽生了兩個蛋,有1只小鴨子出生了,池塘邊還有多少個蛋?

  第二組圖:鳥媽媽築了個窩,生了3個蛋,有兩個蛋孵化小鳥,窩裡還有多少個蛋?

  第三組圖:鱷媽媽在沙灘上生了5個蛋,5個蛋中有3個孵化小鱷,沙灘上還有多少個蛋?

  第四組圖:雞媽媽生了4個蛋,有1只小雞先出生了,還有多少個蛋?

  第五組圖:

  不知誰在草叢裡生了3個蛋,3個都孵化出小寶寶,葉片還有多少個蛋?

  3、 認識“-”減號,每次講完一促故事,老師引導幼兒 在白板上寫算式,找出答案。並請幼兒說說“-”表示什麼?

  4、 幼兒兩人一組,師 給每組幼兒5個玩具蛋殼,請他們輪流用玩具蛋殼講述有關動物寶寶出生的故事,並在紙上寫下5以內 減法算式。

  5、 師與幼兒一起檢查算式是否正確。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內容:數學活動“認識圓柱體和球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觀察、比較球體和圓柱體,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主要特徵。

  2、讓幼兒初步體驗並能區分平面和立體圖形的不同。

  活動準備:

  教具皮球1個,圓片紙1張,圓柱體積木1塊。

  學具幼兒人手一個乒乓球和若干大小不一的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1、認識球體。

  (1)出示皮球“這是什麼?”“皮球是什麼樣子的?”

  (2)比較圓片紙和皮球,瞭解球體特徵。

  “你們看,這張紙是什麼形狀的呢?”“它們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玩乒乓球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徵。

  “請小朋友在桌上玩一玩乒乓球,不要讓球離開桌面,你發現了什麼?”

  (4)說出球體的主要特徵。

  “球是什麼樣子的?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往哪邊推都能滾動的物體叫球體。你見過的東西中有哪些象球體?”

  2、認識圓柱體。

  (1)出示圓柱體積木。

  “它是不是球體?為什麼?”

  (2)比較上下兩個圓,瞭解圓柱體的特徵。

  “上面和下面這兩個圓一樣嗎?老師這裡有一個和上面的圓一樣大的圓片,我們用這個圓片和下面的圓片比一比,看看它們是不是一樣大?”

  (3)說出圓柱體的主要特徵。

  “象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請小朋友在盒子裡找一找,哪些積木是圓柱體?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圓柱體變成一個。”

  (4)幼兒尋找圓柱體並拼接。

  “你找到的圓柱體能不能變成一個長的圓柱體?為什麼?”

  結論:只有一樣粗的圓柱體才能變成一個長長的圓柱體。“你見過的東西中還有哪些象圓柱體?”

  3、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球體和圓柱體,球體是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往哪邊推都能滾動的物體叫球體。圓柱體是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相同大小的圓柱體可以接成一個長圓柱體。”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透過幼兒動手操作,瞭解總數與部分數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間的關係。

  2.在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幼兒能書面練習10以內數的加減法式子中的填空題。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圖片--大皮球4個、小皮球2個;蘋果7個、梨子3個。

  2.小動物卡片(兩個品種,多少不一,總數不越過10);每人一盒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看圖列6的算式

  1.出示圖片:4個大皮球,2個小皮球

  讓幼兒說說圖片上有什麼、有多少、有什麼異同。

  2.引導幼兒說出總數,然後讓幼兒把水果分類,

  並說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個;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個。”

  3.讓幼兒初步理解總體與部分的概念,並列出加減法算式:

  如 4+2=6 2+4=6 6-4=2 6-2=4

  二、看圖列10的算式

  1.讓幼兒說說圖片上有什麼、有多少、有什麼異同。

  2.幼兒說出總數,然後讓幼兒把水果分類,並說出:

  “一部分是蘋果,有7個;一部分是梨子,有3個。”

  3.讓幼兒理解總體與部分的概念,並列出加減法式子。

  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導幼兒做--對應口頭練習

  (1) 7 + 3 = 10

  蘋果是7個(部分數),梨了是3個(部分數),總體是10個(總數)。

  同理:3+7=10 4+2= 2+4=6

  引導幼兒說出哪是部分數?哪是總數?部分數有幾個?總數有幾個?

  (2)10 -? = 7

  水果有10個, 蘋果有3個,梨子有7個。

  10是總數,3部分數,7是部分數。

  同理:10-7=3 6 - 4=2 6-2=4

  引導幼兒說出哪是總數?哪是部分數?部分數有幾個?總數有幾個?

  四、引導幼兒說出關鍵句。

  1.在加法式子裡,總數在最後,其它是部分數;

  在減法式子裡,總數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數。

  得出結論:加法總數在最後,減法總數在最前。

  2.部分數與部分數合起來是總數,總數去掉(減去)部分數,剩下的還是部分數。

  得出結論:要求總數,用部分數相加;要求部分數,用總數減去另一個部分數。

  五、幼兒玩卡片。

  幼兒取出卡片,倒出小動物卡片,說說有些什麼,總數有多少,進行分類,並做好記錄。

  把自己分類記錄的結果說給同伴聽。

  六、幼兒玩橡皮泥

  規則是每人做2種物品,多少不限。

  10分鐘後,讓幼兒說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麼,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麼,又是多少。

  做記錄,並說說記錄下來的哪是總數,哪是部分數。

  七、幼兒認識括號( )

  書面練習;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師總結,檢查幼兒練習結果。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二維空間上較快的找到物體所在的位置。

  2、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25頁。

  2、老鼠,貓,喜羊羊等動物片裡的動物形象的貼紙。

  【活動過程】

  一、貓抓老鼠,說出老鼠的位置。

  1、師:這是一家“森林旅館”,他有幾層樓。

  2、師:有一天,來了一隻老鼠,他躲進了房間裡。(把老鼠卡片放在某一格子裡)。旅館管理員小貓想把老鼠趕走,可他找不到老鼠,我們一起幫幫他吧。(引導幼兒說出老鼠所在的位置)。

  3、教師分別用兩隻手操作小貓和老鼠,出現逃和追的場面,幼兒集體,小組,個別說出老鼠的位置。

  二、小動物的房間,按指令找房間。

  1、師:小老鼠終於走了。小貓要不水果放到第二次第3個房間,誰來幫幫他。

  2、同樣方法請個別幼兒按照老師的指令擺放實物卡片。

  3、師:小動物也來住旅館了,喜羊羊說我的房間裡有蘋果,喜羊羊的房間在那裡?(引導幼兒說出房間的位置)。

  4、同樣方法說出其他動物的房間位置。

  三、操作活動。

  發放書本,幼兒在幼兒用書第25頁上黏貼動物粘紙,教師迴圈指導,引導幼兒互相說說把小動物送到了哪個房間。

  五、作業點評。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透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知道十幾個物體數就是比10多幾個的物體數。

  2、在確定某一集合中有10個物體的基礎上,嘗試以10為單位進行15以內的對應計數,並學習用相應數字表示計數結果。

  3、願意在數學活動中按規律歸納出快快速數數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

  1、果籃一個、當地時令水果十五個(其中十個水果放於果籃中,另外五個分成兩個,三個)分別用一塊布遮擋住。

  2、1-10的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數水果”。

  透過"數水果"活動,感知十幾個物體數就是比10多幾個的物體數,知道可以用15以內相應的數字表示。

  1、數籃子裡的水果,確定籃子中的水果數量。教師在黑板上貼上數字10。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一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讓我們一起數一數籃子裡面有幾個水果,好嗎?怎麼數呢?一共有幾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這個數字10是表示籃子裡有10個水果。(教師把10個水果在幼兒面前放回到籃子裡)

  2、分別根據桌上三組水果的數量,確定每組水果和籃中水果合起來一共有幾個水果。

  (1)教師手指桌上一組被布遮擋住的水果,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並同時掀開布)那籃子中的10個水果和這1個水果合起來一共有幾個水果呢?(引導幼兒說出一共有11個水果)11個水果比10個水果多幾個呢?11個水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誰願意上來找一找11在哪裡?(教師協助幼兒把找到的數字11貼在黑板上)

  (2)依次進行另外兩組水果(12個水果、13個水果)的計數學習。

  二、觀察掛圖,分析圖和數字的意義。

  1、帶領幼兒觀察掛圖,分析圖意,明確圖中籃子裡的松果和其旁邊的松果是一組。

  教師:小朋友,圖中有三組松果,1、2、3。(教師邊數1、2、3,邊用右手掌順著籃子底端隨著語速慢慢移到旁邊的松果下方)每組松果都有一部分在籃子裡,一部分在籃子外面。

  2、 使幼兒瞭解每一個籃子中都有10個松果。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每個籃子裡有幾個松果?

  3、帶領幼兒嘗試以10為單位進行15以內的對應計數,知道圖中數字的意義。

  (1)教師:下面我們要比賽數果子。看誰能最快地知道第一組一共有幾個松果。你是怎麼知道的?你為什麼數得這麼快?(教師引導幼兒知道根據籃子中10個松果接著計數籃子外面的松果數數,速度會快)第一組松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圖上有這個數字嗎?在哪裡?(教師展開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上的數字)哦,這個數字x可以表示第一組一共有x個松果,我們就在第一組松果後面開始畫一條線到這個數字,把松果和這個數字連起來。

  (2)教師:下面兩組分別有幾個松果呢?表示它們的數字在哪裡呢?看誰數得快,找得快。(教師鼓勵幼兒從10開始接數確定下面兩組松果分別有幾個,並鼓勵幼兒找出相應的數字進行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