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三年級音樂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

三年級音樂說課稿

三年級音樂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音樂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音樂說課稿 篇1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在鐘錶店裡》是一首通俗易懂的世界管絃名曲,作者用樂器出色地模仿各種掛鐘、鬧鐘、報時的聲音。內容淺顯生動,使人容易聯想到鐘錶店裡熱鬧的景象。

  二、設計意圖:

  新課標中關於感受與鑑賞一部分提到:感受與鑑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欣賞教學中要以音樂欣賞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為主。使學生養成聆聽的好習慣,並從中獲得美感。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欣賞課中,啟發學生展開聯想,模仿樂曲中所出現的各種音響、節奏,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欣賞課的目的之一。

  為此,我制訂了兩個目標:

  1、透過欣賞樂曲,感受音樂所描繪的熱鬧情景,體驗樂曲中的不同情緒所表現的不同情境。

  2、透過欣賞逐步培養學生的模仿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三、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我始終以作品作者奧爾特為主線,將它設計為鐘錶店的老闆,讓學生透過對音樂的欣賞來了解奧爾特老闆和他的工人們的一天的工作情況。我採用猜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透過對比法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啟發法引導學生進行律動創編;透過看各種鐘錶的圖片來增長學生的知識、發散學生的思維。

  四、教學程式:

  我設計的活動過程是有序不斷遞進的,從交流—欣賞—理解—創造—發散, 基本活動流程為:

  1、交流:透過猜謎瞭解學生對鐘錶表象的認識。

  2、欣賞:透過欣賞音樂,想象樂曲所表達的內容。

  3、理解:從樂曲中找到生活中聽到的鐘表的聲音進行模仿。

  4、創造:透過欣賞完整的樂曲,創編律動,參與到音樂當中。

  5、發散:通過出示鐘錶圖片,發散學生的思維。

  (一)匯入

  1、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易與人親近的特點,我選擇以猜謎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情緒,拉進師生距離。

  2、通過出示題目,使學生展開聯想,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鐘錶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欣賞

  1、先請學生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修表),透過音響再次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2、每一件音樂作品都源自於生活。因此在再聽時,引導學生能夠發現生活中鐘錶的聲音,並模仿出來。

  3、課標中提出,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欣賞作品時,能夠感受並描述出音樂中的速度變化和情感的表現,因此,在欣賞完第一樂段時,我讓學生說出樂曲的速度和情緒。

  4、在欣賞第二樂段(休息)時,我採用了對比的手法,啟發學生將此樂段旋律與第一樂段的旋律在速度和情緒上進行對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

  5、在欣賞第三樂段(完工)時,我又引導學生找出與第三樂段的相似樂段,還能說出兩樂段的不同之處。使學生感受到工人們在完工後喜悅的心情。

  (三)遊戲創編

  透過將作品作者擬為鐘錶店老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感到置身於作品之中。再透過讓學生扮演各種各樣的小鐘表,從沒修好到修好,體驗情緒,並透過模仿鐘錶們的動作,感受情緒,使學生參與到音樂當中。

  (四)拓展

  此環節的設立是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夠讓學生透過對本作品的欣賞,從側面瞭解音樂學科以外的知識,同時,以本曲為音樂背景,也沒有脫離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五)小結

  由於本課的主旨是“時間的歌”,因此在本課結束時,以一首《惜時》進行收尾,使學生懂得時間寶貴的道理,同時也起到了學科整合的作用。最後讓學生聽著樂曲走出教室,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五、總結

  在本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以“聽”為主,開展不同形式引導學生傾聽音樂。

三年級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學生

  今天上這節課的同學是我們學校三年級一班的孩子。三年級的孩子是介於1、2年級以唱遊、律動、感受體驗為主和5、6年級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間的這麼一個階段。

  二、說學法

  1、語言:3年級孩子年齡小,注意方式,思維方式,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與高年級不同。在學習中,我會用一些他們認為很有趣的語言:請做我歌聲的影子;

  2、發聲練習:發聲練習的設計是由《森林深處的杜鵑》和《頑皮的杜鵑》衍生而來的,它的目的1是讓孩子們用聲音去感受2種音樂形象,目的2是讓孩子們唱好由慢到快、由連音到頓音的旋律,也更好的為後面的歌表演做準備。

  3、旋律:孩子們能流暢的演唱旋律

  4、歌表演:這個環節是為了在遊戲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參與音樂,表現音樂。當然這個環節裡的內容是從學歌部分就開始做鋪墊,層層遞進的。

  三、說教法

  1、對比感受

  在這節課中,從第一個環節“猜杜鵑”開始就對比聆聽2段音樂,《森林深處的杜鵑》表現的是一隻在森林深處很孤獨、憂傷的杜鵑;>則是表現是一隻截然不同的活潑、可愛、頑皮的杜鵑。孩子們基本能從第一首樂曲裡杜鵑的叫聲就能猜出答案。緊接著第二個環節“聽杜鵑”就比較細緻的從音樂要素:音區、音色、速度等方面分析,更加進一步的把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做出對比。發聲練習這個環節同樣也是根據這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所發出的不同的叫聲來設計的。

  2、激勵創新

  這也是和這次研究課的主題“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密切相連的一點。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比如說:我請孩子們用動作表現頑皮杜鵑的不同動作,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還使他們獲得快樂,並享受了成功的歡愉。

  3、創設情境。最後一個環節“演杜鵑”創設了一個與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們對歌曲情境的體會。方法生動,簡潔。

三年級音樂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小而優美的歐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優美抒情,歌曲的音域僅六度,

  開始的4小節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1、2、3、4四個音組成,第5、6小節是第3、4小節的完全重複,主要節奏型輕盈而有動感。歌曲透過簡單的三句歌詞,描繪了一幅歐美地區黃昏、教堂、鐘聲的景色,給人一種雅緻、悠閒的感覺。

  二、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學唱歌曲的能力增強,透過教師引導,能較好的表現歌曲的情緒。教學活動的設計儘量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興趣。二年級曾經接觸過二部輪唱的歌曲,這首歌曲是學生第二次接觸二部輪唱,對學生還是充滿信心的。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設計有四部分的內容:

  (一)匯入,透過音樂的走向,請學生判斷景色中的太陽是剛剛升起的還是即將落下去的。然後根據旋律畫一座山,透過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明白音的高低的,併為歌曲《美麗的黃昏》畫旋律線做準備。

  (二)新歌的學習,主要透過聽唱法來學習歌曲。歌曲旋律簡單,學生很快就會學會。在學習中,請學生聽出歌曲是幾拍子的,並打拍子學唱歌曲。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歌曲餓意境來表現歌曲的情緒。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歌曲第一句與第二句的旋律對比,並畫出旋律線。

  (三)輪唱歌曲,先請同學們聽出與我們平時學的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不同,然後我與幾位同學做示範輪唱,再請同學們練習輪唱。

  (四)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出示三角鐵、雙響筒、碰鐘、串鈴,請同學們根據歌曲的意境選擇樂器為歌曲伴奏。

三年級音樂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愉快的勞動》是湘版三年級下冊第三課內容。我根據音樂課標裡所提出的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活動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在本課我設計了兩個環節分別是學唱歌曲《剪羊毛》第一段和聽賞《鐵匠波爾卡》。

  2、教學目標

  (1)知識:能學會演唱歌曲《剪羊毛》第一段,並能用各種身勢參與歌曲表現。

  (2)技能:聆聽《鐵匠波爾卡》時,能與同學配合,模仿“打鐵”的聲音、動作,共同參與聽賞活動。

  (3)情感:能參與綜合表演,從中感受勞動的愉快和豐收的喜悅。

  3、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聽、唱、拍、跳”等音樂活動中感受各種勞動的場面,體驗勞動的喜悅感。

  4、教學難點

  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二、教法分析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它以其自身的藝術魅力,陶冶著人們的情操,淨化著人們的心靈。作為音樂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更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執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一些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充分發揮歌曲的音響特點,指導學生在聆聽中學習,在創編中發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主要是採用“宋君五字教學法”——順、激、起、導、思。指導學生看中聽,順利解決教學中難點;練中聽,聽中做,突出學科特點顯成效;聽中思,思中疑,激情起疑使中之樂學;聽中創,創中編,在創編中豐富情感體驗,還運用了聽唱法、學唱法。整節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目標為準繩,逐步展開,環環相扣,直至完成整節課的教學過程。

  三、學法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學生主要是運用了練習法、欣賞法和表演法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境為了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

  (1)播放音樂,學生隨樂律動。

  (2)我用課件出示圖片,認識勞動的人們,感受到勞動者是光榮的。並且使學生在讀兒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一步掌握附點節奏,為新歌作輔墊。

  (二)聽賞《鐵匠波爾卡》

  教學中我運用課件,引出《鐵匠波爾卡》,並進行有關曲名、作者、樂曲情緒、以及打鐵常識的介紹。之後我引出打鐵的節奏進行一系列的模擬遊戲。

  (三)新授歌曲《剪羊毛》

  1、我用澳大利亞的影片介紹引出歌曲《剪羊毛》。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緒之後,啟發、引導、鼓勵學生用剪羊毛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2、引導學生在歌曲旋律中找出難點節奏x·x,圈一圈後跟琴學唱旋律。

  3、深入理解,激發情感,指導演唱。用質疑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歌詞。讓學生感受到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勞動心情,更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面。然後要求學生有感情地、用歡快的聲音學唱歌曲。

  (四)運用綜合藝術表現手法表現歌曲

  此環節為本課教學最後一個環節,在引導學生在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曲內容、風格特點的基礎上,透過運用綜合藝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聽中創,創中編,於創編中豐富學生在其情感體驗,提高其對音樂的表現力。

  (五)小結:勞動可以創造生活,可以創造財富!希望同學們透過自己辛勤的雙手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同學們讓我們下節課再見!

  (六)聽音樂出教室。這一環節與開頭聽音樂進教室互相呼應,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會了歌曲,全面實現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三年級音樂說課稿 篇5

  各位評為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選自遼海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題為《紅星歌》:這一單元主要是以革命歷史為題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對解放軍的熱愛之情。《紅星歌》是故事片《閃閃紅星》的主題歌,各區是進行曲的風格,雄壯又帶有抒情性的兒童佇列歌曲。一段體結構。條約起伏的旋律,堅定有力的節奏,唱出了對紅星的讚美,充分表現了小主人公對革命歷史的嚮往和追求。

  根據以上的教學內容及特點我設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能用雄壯有力的歌聲正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紅星歌》,感受其風格。

  2、透過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感知音樂、理解音樂及表現音樂的能力。

  3、透過歌曲的學習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並進行隊列表演

  教學難點: 體會重音記號在歌曲中的作用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多采用了遊戲法、演示法、比較法、引導發現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增強審美體驗,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圍繞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六個教學環節:一組織教學 二創設情境 激趣匯入三感受音樂四學習歌曲 五綜合表現 六教學小結

  下面就個環節的具體操作作以說明:

  第一個環節組織教學,帶領學生伴隨一段歡快的音樂律動進教室並共同演唱師生問好歌。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增強審美體驗,引導學生用肢體語言感受音樂的韻律美,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音樂課學習之中。

  “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這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

  因此第二個環節我從興趣出發,播放電影《閃閃紅星》的片斷提問:這部電影叫什麼?講了什麼事?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然後請學生拿紅纓槍學學小八路神氣的樣子(隨音樂進行),接下來匯入新課:戰爭年代,許多小朋友為了早日取得革命的勝利,小小年紀就加入了革命,湧現出許多“小八路”,也湧現出很多小英雄。今天給大家帶了一首歌曲《紅星歌》。這一環節不但激發了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增強了審美體驗並重視了音樂與生活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絡。

  第三個環節感受與體驗,我遵循了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設計了由潛入深的問題引導學生分別聽辨歌曲的情緒、內容,並用動作體驗歌曲的節拍規律,從而對歌曲的音樂要素及情感內涵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首先指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併發揮想象力瞭解歌曲表現的情景,然後再聽是指導學生感受歌曲的節拍特點,最後指導學生隨之踏步感受其速度和進行曲的風格。

  第四個環節學習歌曲,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學會歌曲,先是面向全體學生出示歌篇指導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再用聽唱法教唱歌曲,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什麼樣的聲音表現小八路的勇敢與堅強”並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習慣。接下來用生動活潑的歌唱形式來練唱歌曲,如師生分句結唱,小組對唱等並指導學生問:重音記號處應怎樣唱?有什麼作用?“使學生在感受體驗中主動探究思考處理歌曲的方法,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最後指導指導學生隨歌曲表演佇列。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互動理念,實現了音樂教學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第五個環節綜合表現,首先播放電影中《紅星歌》的片斷,然後提供道具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創造性地表現歌曲的音樂形象。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合理分工為歌曲創編個表演、分聲部輪唱、加入打擊樂器的伴奏,然後分組展示並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

  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創造能力實際是人與生具有的潛能,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方法,就能挖掘這種能力。”因此這一環節透過小組合作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也增強了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並完善了評價機制。

  最後進行教學小結:“在音樂聲中我們感受到了戰爭年代小八路的勇敢與堅強,希望我們在學習上、生活中都要有這種勇氣和決心!”並伴隨音樂律動出教室。

  法國的著名作家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有責任讓每一位學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這節課我力求透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髮展為本,啟用學生的主體意識,給學生一個自己探索的空間和機會,激發獨立自主參與探索的過程,增強審美體驗,愉快學習,主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