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笑》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高士其先生的《笑》是語文出版社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的說明性科普小品文文章比較通俗易懂,對初三學生來講中心思想容易把握,在之前對說明文有一定了解的初中生來說,初步瞭解說明文這種題材不是問題,但要掌握和運用好說明方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本文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即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心態
二、教學方法:
主要運用教師引導和學生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
三、教學過程:
1 、匯入教師給學生講一個笑話,以此切入主題及營造一個歡快活潑的課堂氛圍
2、介紹文體,以及配合圖片簡單介紹高士其先生
簡介作者:高士其(1905—1988)原名高仕錤,福州人,生物學家,化學家,著名科普作家
3、析題: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既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散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笑的不少學問在閱讀文章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自己究竟懂得多少有關的知識
4、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學生快速地閱讀文章,然後根據文章的內容劃分出本文的段落
明確:全文共32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明什麼是笑
第二部分:(323)生動說明笑有益於健康和工作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第三部分:(2432)總結全文,提出希望
在理清了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學生繼續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①、 本文的說明物件是什麼?
②、 按照一般的說明文的順序,可以分為三種形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和整理(邏輯)順序依據你自己的理解,本文應該是什麼順序?
5、學生自由地讀課文,然後用筆勾畫出你以前尚不理解的有關笑的一些內容然後再說說這些在說明這些內容時,作者採用了什麼樣的說明方法,這些方法的使用,對文章內容的說明起了什麼作用
這部分的課堂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展開辯論,在討論與發言中獲得真知,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探索與發現的能力
6、這篇文章的末尾,作者提出了“讓全人類都有笑意、笑容和笑聲,把悲慘的世界變成歡樂的海洋”的希望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這部分的課堂結構可以讓學生們就所知所學,對文章的內容展開討論,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們展開辯論,就當中的某一句話作為論題如“把悲慘的世界變成歡樂的海洋”,作出“我們生活社會主義國家,還有悲慘的世界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的視野從生活的小圈子跳出來,放眼全球
7、應用本文所學的知識,重溫老課文,談談新體會結合完成思考與練習第二題在魏巍《我的老師》中蔡老師的笑是一種什麼樣的笑:在冰心的《小橘燈》中小姑娘的笑是什麼樣的笑;在周立波的《分馬》中郭全海把馬牽給老田頭夫婦時的笑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笑;在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眾酒客的笑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笑……這些笑對錶達文章的中心有什麼樣的作用這部分的.課堂結構的安排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舊知識的同時不忘複習所學的舊知識
8、 這篇說明文,也是散文,而且富有詩情段落雖小,排比整齊,文筆精妙在閱讀時要注意體會,並能加以運用請同學就你認為的這篇文章中寫得最精彩的一部分賞讀,並能以一個相關的話題,仿寫一段話
如文章的第2427節,是這樣寫的:
笑,你是嘴邊的一朵花,在頸上花苑裡開放你是臉上一朵雲,在眉宇雙目間飛翔你是美的姐妹,藝術的嬌兒你是愛的伴侶,生活有了愛情,你顯得更加甜蜜笑,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
可以根據這段話,以“哭”與“笑”加以對比,寫一段話,也採用排比與比喻的修辭手法,字數不作要求;也可以用“理解”或“友誼”作為說明的物件來寫一段話,把學生的視線引向生活的實際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與語言的運用能力
四、總結歸納全文
五、佈置作業
1、書後思考與練習
2、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笑”的一些常識,把你對“笑”的的理解與看法寫成一篇說明文,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並要注意各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以增強文章的文藝色彩和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