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美術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小班美術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美術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美術說課稿 篇1

  本次說課我從說教材,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三個方面進行。

  一、說教材

  選自《中國幼兒百科畫冊》下學期,我之所以選擇此次活動,是由於按物體輪廓塗色是小班繪畫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幼兒在以後的活動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種表現技法。對發展小班幼兒的小肌肉群、各種動作的和諧發展,起著促進作用。在這次活動中,教師要求幼兒在汽車的輪廓內能順著一個方向塗色,正確使用油畫棒,並在此過程中能分辨幾種基本的顏色。由此我制定了以下兩個活動目標:

  1、認識紅、橙、黃、綠四種顏色,學習使用油畫棒在一定空間內塗色。

  2、探索學習順著一個方向細心地使用不同顏色的油畫棒塗色。

  本次活動的重點:認識四種顏色,學習使用油畫棒在一定空間內塗色。

  難點:順著一個方向細心地使用不同顏色的油畫棒塗色。

  二、說活動準備

  為了讓幼兒愉快的進行活動,積極投入活動中,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磁帶、錄音機等,還有印有汽車輪廓的紙。

  三、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分三部進行:

  第一,採用情境激勵法,即教師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美妙的汽車展的情境,引起幼兒興趣,使之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去創造。

  第二,採用講解演示法,透過教師、個別幼兒的講解演示,讓幼兒學會塗色。

  第三,首尾響應,以汽車展的形式進行作品講解。

  一、情境匯入

  “今天,我們小二班要開一個汽車展覽會,你們想開嗎?”這樣的問話一定能讓幼兒感到親切、有趣,興致勃勃地參與塗色活動。師幼一起聽音樂,做開汽車動作。開到目的地,“啊!這裡的汽車真多呀”然後,讓幼兒看看說說你都看到了什麼顏色的汽車呀,在這裡教師可適當提醒幼兒不知道可以問老師,或者問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很強,他們能夠正確地辨別多的顏色,但都不能正確說出它們的名稱。在作畫時,往往任意取用一種顏色,不加選擇地進行塗色活動,也不知道換顏色,有的一種顏色一直用到結束。於是在活動中,透過提問:“在小樹下的汽本是什麼顏色的?小狗開的汽車又是什麼顏色的呢?……”觀察了這麼多汽車以後,教師可以以提問方式讓幼兒參與塗色活動“你們想不想也把你們的汽車拿到汽車展上去展覽呢?”這時幼兒一般都想親身體驗活動的樂趣。

  二、講解法深入掌握

  運用講解法讓幼兒掌握塗色方法。在這一環節中,我著重體現以幼兒為中心教師為輔的教育思想。首先我請個別幼兒在其他幼兒面前嘗試塗色活動,在他塗色的過程中進行鼓勵、幫助,並作簡單的點評,讓幼兒更理解塗色的每一個細節。如果讓這個幼兒塗完整輛汽車,顯示時間不允許,會影響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其他孩子也會耐不住性子,所以待他塗完一小塊面積後,就可以由教師來完成了。教師邊示範邊講解,要求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來回反覆地塗,儘量不要留空隙,不要塗到輪廓線外,能使用不同顏色塗色。在幼兒塗色過程中,教師邊看邊指導幼兒正確的坐姿等。完成塗色活動後,教師可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三。作品分析

  教師可選擇塗的較好的作品開始講解,引導幼兒從色彩上、均勻度上自由評說,當然,除了對幼兒作品進行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橫向比較外,教師還要對幼兒進行個別幼兒的縱向比較,讓他們知道色彩豐富、塗色均勻的作品才好,讓每個幼兒都得到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從活動中獲得成功、快樂的體驗。

  四、活動廷伸

  小朋友們畫了這麼多漂亮的汽車,是不是也畫一些送給別的班的小朋友一些呢。

  幼兒園小班美術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是培養和引導幼兒對追求美,感受美,探求美,創造美的教育活動,小班美術教育目標要求中提出;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能愉快大膽的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並樂於與同伴交流。能說出紅,黃,綠,橙等幾種基本的顏色,學會辨別和感受直線,曲線,折線及各種線條的變化,《彩色的線條》是小班的一節藝術課,透過對兩種不同線條的觀察,比較,體會線條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藝術活動中線條的美的過程中,讓幼兒在玩中認識波浪線和螺旋線,在看一看,玩一玩,想一想的操作嘗試中,表達自己對線條的情感,並且大膽話出各種線條。因為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畫畫的,所以我我選擇了這節課。

  二、說設計思路:

  《彩色的線條》是小班的一節藝術課,藝術活動“彩色的線條”是一個任何年齡階段都可以嘗試的教學活動,然而針對小班幼兒的身心特點,結合《綱要》“透過藝術活動啟用興趣,發揮藝術活動的愉悅功能”,我把活動重點落在“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變出美麗的線條”,在“變”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充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同時,活動以層層遞進的方式使幼兒逐漸認識“紅、黃、藍”三原色,幫助幼兒積累必要的色彩知識。

  三、說活動目標:

  1、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出發,逐漸認識“紅、黃、藍”三原色。其實從一個學期下來看,大部分幼兒對這三原色已經有較好的認識,為了以後奠下更好的基礎,進一步強化。

  2、讓幼兒認識波浪線,螺旋線,並能大膽繪畫出這兩種線條。

  四、活動的重、難點在於:幫助幼兒自主、有序的操作各色毛線和綵帶。

  針對此難點,我將注重材料種類與量的把握,並根據操作的難易程度考慮環節的先後順序、材料的合理擺放等。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主、有序的活動氛圍,愉悅幼兒的情感、豐富幼兒的知識。

  五、活動準備:

  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毛線,紅,黃,綠三色的綵帶,畫好各種線條做以備示範,黑筆和畫紙.,黑板,課本等。六、活動過程

  1、說學法:

  讓幼兒分組玩擺放毛線的遊戲,將毛線擺放成各種不相同的線條。此時幼兒會顯得比較興奮,接下來透過個別幼兒的嘗試,讓全體幼兒初步感知線條與紅、黃、藍三種色的毛線變化。在玩的時候讓幼兒自己大膽創設各種玩法為了讓使幼兒更有興趣。

  2、教師示範跳綵帶舞,幼兒先觀察。將幼兒分組,跟音樂自由跳綵帶舞。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線條的變化和不同。

  3、說學法:

  前面的其實都是為下面的做鋪墊。活動重點落在“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各種不同的材料變出美麗的線條”,在“變”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充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先提要求然後讓幼兒分組展開嘗試。這個過程中,可能很多幼兒會比較盲目,這個時候就要我更多的引導。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在嘗試上也就有不同的選擇和範圍。同時邊嘗試邊讓幼兒和好夥伴產生交流。淺移默化的培養。

  幼兒園小班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基於這點要求,在幼兒聽過故事,學過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和遊動姿態,透過“觀察—想象—創作—欣賞”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這不僅僅體現在美術這一學科中,在其他的學科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說幼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確掌握幼兒年齡階段目標和幼兒近期發展情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幼兒在初步接觸美術後覺得用一支筆可以畫出很多的東西,很有意思。他們就拿著筆隨意的畫啊畫的,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幼兒理解美術,使幼兒都能透過動手操作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讓幼兒愛上美術。

  三、說教學目標: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依據《綱要》中提出的: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

  2、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體現了本節課的主要設計意圖,依據《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著眼於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3、作品展示,欣賞作品並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快樂。【依據《綱要》中“為幼兒創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在這裡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機會,使語言教育滲透在美術活動中。】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

  突出重點的方法:主要透過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來實現幼兒在“興趣”和“體驗”方面的發展。

  (2)難點: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

  突破難點的方法:幼兒透過觀看動畫的方式,瞭解小蝌蚪的各種動態。

  五、說教法:

  ①“直觀演示法”,透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匯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

  ②“啟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並思考。

  ③“示範講解法”,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主要體現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

  六、說學法:

  1、“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操作法”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透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七、活動準備:

  1、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多觀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使幼兒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歌曲

  2、教具及材料準備:《小蝌蚪找媽媽》的課件和“青蛙媽媽”的大圖片;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每組一盤黑色的顏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筆。

  八、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程式概述為“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觀察動畫、比較形態→自由討論、大膽想象→自我創作、示範講解→作品展示、互相欣賞”五個部分。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手指歌。意圖是利用幼兒學過的遊戲,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2、課件裡出現皺著眉頭的青蛙媽媽,教師提問,幼兒帶著問題看圖。意圖是預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說《小蝌蚪》兒歌,課件裡出現找到媽媽的小蝌蚪圖片,青蛙變成高興的表情。意圖是以說兒歌的`形式,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課件的演示,用來創設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情景來貫穿課的始終,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的學習情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活動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遊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

  (二)觀看動畫、比較形態

  動畫裡出現小蝌蚪往不同方向遊動的畫面。意圖是用啟發性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

  (三)自由討論、大膽想象

  1、幼兒透過觀看動畫,討論小蝌蚪的各種游泳形態。意圖是在幼兒頭腦中形成小蝌蚪遊動的初步印象,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提示幼兒要說完整話,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

  2、總結小蝌蚪遊動姿態,幼兒想象小蝌蚪的畫法。意圖是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自我創作、示範講解

  1、把操作材料都利用起來,請幼兒變出可愛的小蝌蚪。意圖是主要依據於《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2、幼兒探索畫法,教師示範講解。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後,請畫得好的幼兒上來畫一畫、說一說自己的方法。老師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後,再來解決這節課的難點。老師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重點指出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後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意圖是避免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時間的隱性浪費,從小培養幼兒學會統籌安排的好習慣。

  3、幼兒再次操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請幼兒再次作畫,同時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意圖是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情景環境,同時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幼兒透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體驗創作的樂趣。

  請作完畫的小朋友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處,用肥皂把手洗乾淨。意圖是這些看似點點滴滴的常規教育,就蘊藏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機會,鞏固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五)作品展示、互相欣賞

  課件裡出現小蝌蚪找到媽媽在圖片,為幼兒創設情景。出示青蛙媽媽的大圖,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圖上。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師生同唱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意圖是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誇誇自己能幹的小手,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機會。這個環節又利用了情景遊戲,頭尾呼應,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九、活動延伸:

  充分利用這次繪畫活動師生共同佈置“小蝌蚪找媽媽”的主題牆面,學故事、唱歌曲,學做“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遊戲。請幼兒繼續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關資料,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資訊。

  幼兒園小班美術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也許大多數的老師在看到教材之後,首先就會想到設計語言或音樂活動,而我卻選擇為小班幼兒上一節簡單而有趣的摺紙課。摺紙它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既能表現幼兒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教師可以透過觀察幼兒的美術作品去影響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及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兩邊對摺的技能,培養幼兒摺紙的興趣。教學方法

  2、透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實踐,感受摺紙的快樂。

  3、訓練幼兒投擲的基本動作。

  三、教學重難點

  使幼兒掌握兩邊對摺的技能四、說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材和幼兒的分析,我採用啟發、示範、體驗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幼兒先觀察後操作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摺紙,在學習過程中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並給予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幼兒摺紙的興趣。

  五、教學過程

  分為談話匯入 激發興趣--教師示範 幼兒觀察--動手操作 學習技法--戶外活動感受快樂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教師出示摺疊好的小飛鏢與幼兒談話激發起幼兒自己動手摺疊的興趣;第二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透過講解和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摺疊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第三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我透過開展看圖解折,高興玩和欣賞精美的摺紙作品兩個活動來解決這一難點。下面就主要來介紹這四個活動的設計安排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