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安塞腰鼓》的說課稿

《安塞腰鼓》的說課稿

《安塞腰鼓》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精讀課文。本單元所選文章是文化藝術方面的,要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語句。

  二、教學目標

  坐在劇場,你現場觀看來自西北漢子的腰鼓,也許都無法用語言來清晰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可讀了本篇文章後,卻發現作者成功地為我們描述了現場的氣氛:有畫面,有聲音,有動作,有神情,有思想。真是“此處無聲勝有聲”。所以學習本文最重要的是學到作者的以下幾點:

  (一) 這篇文章的語言特色,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品味西北特有的藝術奇葩:

  運用比喻,使看不到、聽不到的舞蹈動作、音樂聲音,以熟悉的形式呈現於我們眼前;

  運用排比,使那茂騰騰的舞動後生如在眼前,使那充滿生命力的鼓聲猶在耳邊;

  運用短句,使語言變得鏗鏘有力,使文章要表達的強大的生命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二) 透過對文章語言的把握,體會文章中呈現的陽剛之氣,感受生命的律動。

  (三) 透過對全文的把握瞭解文章要表達的內容。

  真正體會到本文的語言美,對教學目標的其他兩點也自然而然可以把握住。

  三、教學重點

  1、利用多媒體教學,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自主學習,師生互動,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四、教學難點

  理解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手法及運用。

  五、學情分析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的特點,使用分組研討式教學,或完全依靠學生自己的.探究來達到教學目標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仍是不可或缺的。

  六、教學過程

  本課內容豐富,需2—3個課時才能完成。

  第一課時(40分鐘)

  第一步:(5—10分鐘)

  欣賞“安塞腰鼓”的影片,讓學生對其有個直觀的印象,看完後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觀看安塞腰鼓時的感受。

  第二步:(10—15分鐘)

  閱讀這篇課文處理陌生字詞,並同時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場景。讓學生來描述,看完文章後在他腦中形成怎樣的畫面,可以藉助課本中的原句,同學間相互補充說明。對比,與自己剛才對“安塞腰鼓”的描述哪個更好?

  第三步:(10—15分鐘)

  教師範讀課文,注意文中的短句的鏗鏘和排比的激昂,把文中的“茂騰騰”的氣勢讀出來,把“後生”如日中天,光輝耀眼,沸騰的生命激情讀出來,同時還有文章中展示的西北人的強大的力量讀出來。再找學生多次練習、誦讀。

  第二課時(40分鐘)主要是師生互動,共同探討。

  第一步:(10—15分鐘)

  再閱讀文章,分清結構層次,並同時思考所提出的問題(作者是用直白的語言來描述那些場景的嗎?還是使用了一定的修辭手法。運用了哪些修辭?在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讀給大家聽。再思考使用這些修辭有什麼好處呢?)

  第二步:(10—15分鐘)

  透過對本文語言的把握,讓學生了解到了文中所呈現的陽剛之美。這節課就由學生來討論、思考:陽剛之美體現在什麼方面?文章又是怎樣體現的呢?

  第三步:(5—10分鐘)

  透過前面一系列對文章的把握,可以試著讓學生來發表對全文主旨的把握。最後老師做結(這篇散文透過對安塞腰鼓的場面的描寫,歌頌了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於詩意中追求永恆的精神力量的安塞腰鼓,已成為中華民族堅強不屈、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的象徵,它是高原生命的火烈頌歌,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

  七、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一)學生總結:說說自己的收穫。

  (二)教師總結:提出要求,佈置作業。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