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語文《賣油翁》說課稿

語文《賣油翁》說課稿

語文《賣油翁》說課稿

  一、說教材:

  《賣油翁》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書第一冊第六單元歐陽修所寫的一篇文言文。這篇篇幅不長,但故事生動,透過記敘賣油翁與陳堯諮的對話和賣油翁酌油的事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於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上好這篇課文,對培養學生戒驕戒躁,保持謙虛謹慎的生活作風,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有著積極的意義。

  這篇文字淺顯,較易理解,但面對初一的學生,他們接觸文言文不多,對文言文還較陌生,加上本班學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上課不敢發言,思想往往分散,不能集中注意學習,因此要用一個課時講完這篇課文,仍需匠心獨運。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和課文特點,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彙,理解詞義、句義。

  【說明】根據《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的學生必須學會“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能力目標:複述課文。

  【說明】語文學科的任務之一在於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此舉在於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情感目標:懂得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說明】語文教學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懂得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難點:理解詞義、句義,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說明】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異常鮮明,而人物形象則是透過一些關鍵詞矜、睨、頷、笑等表現出來的。

  二、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這一要求,上這篇課文,本人採用“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也稱作“五步教學法”,其主要的教學步驟是:“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精講”。“嘗試教學法”是融閱讀法、練習法、討論法、講授法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其關鍵在於“嘗試題”的設計。“嘗試題”不但要體現課文內容,而且要切合學生實際,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嘗試教學法”能夠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給學生充分思考和自我學習的空間,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嘗試教學法”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三、說學法: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因此向學生傳授“學法”,使學生“會學”是我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運用“讀——想——議——得——寫”的學習方法逐步學習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道理。

  四、說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課前預習:

  1、結合課文註釋,填空。

  矜( )解釋為__;

  圃( )解釋為__;

  睨( )解釋為__;

  頷( )解釋為__;

  忿( )解釋為__;

  酌( )解釋為__;

  瀝( )解釋為__;

  遣( ):解釋為__;

  2、熟讀課文。

  這一環節,目的在於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學會使用工具書查閱字詞,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匯入:

  師問:哪位同學能說出以“百”字開頭,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語?

  生答:百發百中,百步穿楊。

  師解:“射”是古人常說的'六藝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種技能。但“賣油翁”卻不以為然,我們來學習這篇短文,看看這是為什麼。(板書課題)

  讓學生回顧成語,引發他們對舊知識的回憶,鞏固已學知識;接著由教師的解說,設下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順其自然的把學生引入學習新課來。

  (三)新課:

  1、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諡號文忠,北宋吉州(今江西)永豐人。歐陽修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在散文、詩、詞、史傳方面頗有建樹,留傳後世的主要有《歐陽文忠公全集》。歐陽修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2、檢查預習,讓學生朗讀課文。

  3、師範讀課文,生邊聽邊正音,並注意朗讀的節奏。

  4、生齊讀課文,然後思考“嘗試題”:

  ①根據課文註釋,自己疏通文意,並找出你難理解的句子。

  ②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根據你的理解,用自已的話複述課文。

  ③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④課文講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誰?為什麼?

  ⑤你比較喜歡課文哪個人物?說說你對他的看法。

  5、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精講:

  ①根據學生的情況隨機引導。

  ②複述指導:複述故事要把握好主要人物,講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原因,抓住主要情節,串聯起來就是對故事的複述。

  ③熟能生巧(或“精益求精”)

  ④點拔: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賣油翁,因為主要說明的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因此對賣油翁酌油寫得較詳細,而對陳堯諮射箭寫得較簡略,陳堯諮在課文主要起著反襯作用。

  ⑤師進行引導,生能自圓其說即可。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的學生必須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歐陽修是中學階段較重要的一位作家,學生在此又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教師有必要作簡單介紹。

  此舉在於督促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訓練學生的語感能力朗讀能力。

  設計依據:用標準的範讀去規範學生的朗讀節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讓生齊讀課文,目的在於讓生深入理解的節奏和情感。

  五個問題的設計是教學的主體部分,體現本人的教學思路。

  問題①的提出,目的在於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基本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完成教學目標1,

  在①基礎上,提出問題②,使學生深入掌握課文內容,同時培養他們組織語言和說話的能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2

  問題③主要是使學生明白所說明的道理;實現教學目標3

  問題④是讓學生體會詳略得當的寫法對突出重點的作用;

  問題⑤,即是引導學生髮散性思維,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這五個問題環環相扣,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面向全體學生。即使基礎很差的學生也能回答二至三個問題,教師也能做到因材施教,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同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班集體中圍繞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交流個人的看法,彼此相互啟發,容易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和幸福,這又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以後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這一環節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討論回答進行引導並作歸納總結,從而把課程推向高潮。

  (四)隨堂練習:

  聯絡上下文,揣摩下列加點詞的情味。

  1、公亦以此自矜

  2、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4、康肅笑而遣之在學生完全理解課文基礎上,鞏固文言實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傳神,擊破難點。

  (五)課文小結:本文透過賣油翁與陳堯諮的對話賣油翁酌油的事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雖以陳堯諮開頭和結尾,但主要人物是賣油翁。所以,重點寫賣油翁的酌油,而對陳堯諮的射技只是一筆略過。我們要體會這種詳略得當的寫法對突出重點的作用。

  師生共同小結,對課堂所講授的知識進行歸納梳理、鞏固,再深理解。

  (六)課後作業:續寫課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

  五、說板書:

  為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本節課的板書採用框圖連環式,如下:

  板書設計:

  賣油翁

  陳堯諮 賣油翁

  自矜 睨、微頷

  忿然 但手熟爾

  笑,遣酌油

  性格對比

  恃才傲物 身懷絕技

  但能認理 謙虛沉著

  熟能生巧

  精益求精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