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鴿巢問題(第1課時)》教學設計

《鴿巢問題第1課時》教學設計

《鴿巢問題(第1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鴿巢問題(第1課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透過數學活動讓學生了解鴿巢原理,學會簡單的鴿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透過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鴿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調整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總有”“至少”的意義,理解“至少數=商數+1”。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

  出示一副撲克牌。

  教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取出大王和小王,還剩下52張牌,下面請5位同學上來,每人隨意抽一張,不管怎麼抽,至少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同學們相信嗎?

  5位同學上臺,抽牌,亮牌,統計。

  教師:這類問題在數學上稱為鴿巢問題(板書)。因為52張撲克牌數量較大,為了方便研究,我們先來研究幾個數量較小的同類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魔術”入手,設定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從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數學問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把3支鉛筆放到2個鉛筆盒裡,有哪些放法?請同桌二人為一組動手試一試。

  教師:誰來說一說結果?

  預設:一個放3支,另一個不放;一個放2支,另一個放1支。(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畫圖表示兩種結果)

  教師:“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鉛筆盒裡至少有2支鉛筆”,這句話說得對嗎?

  教師:這句話裡“總有”是什麼意思?

  預設:一定有。

  教師:這句話裡“至少有2支”是什麼意思?

  預設:最少有2支,不少於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設計意圖】把教材中例1的“筆筒”改為“鉛筆盒”,便於學生準備學具。且用畫圖和數的分解來表示上述問題的結果,更直觀。透過對“總有”“至少”的意思的單獨說明,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鉛筆盒裡至少有2支鉛筆”這句話。

  (2)教師:把4支鉛筆放到3個鉛筆盒裡,有哪些放法?請4人為一組動手試一試。

  教師:誰來說一說結果?

  學生:可以放(4,0,0);(3,1,0);(2,2,0);(2,1,1)。(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畫圖表示四種結果)

  引導學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鉛筆盒裡至少有2支鉛筆”。

  假設法(反證法):

  教師:前面我們是透過動手操作得出這一結論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得到這個結論呢?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進行組內交流,再彙報,教師進行總結:

  如果每個盒子裡放1支鉛筆,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進哪一個盒子裡,總有一個盒子裡至少有2支鉛筆。首先透過平均分,餘下1支,不管放在哪個盒子裡,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盒子裡至少有2支鉛筆”。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設計意圖】從另一方面入手,逐步引入假設法來說理,從實際操作上升為理論水平,進一步加深理解。

  教師:把5支鉛筆放到4個鉛筆盒裡呢?

  引導學生分析“如果每個盒子裡放1支鉛筆,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進哪一個盒子裡,總有一個盒子裡至少有2支鉛筆。首先透過平均分,餘下1支,不管放在哪個盒子裡,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盒子裡至少有2支鉛筆”。

  教師:把6支鉛筆放到5個鉛筆盒裡呢?把7支鉛筆放到6個鉛筆盒裡呢?……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得出“只要鉛筆數比鉛筆盒數多1,總有一個盒子裡至少有2支鉛筆”。

  教師:上面各個問題,我們都採用了什麼方法?

  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透過觀察比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將解題經驗上升為理論水平,進一步強化方法、理清思路。

  (3)教師: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揭示本節課開頭的魔術的結果,你能來說一說這個魔術的道理嗎?

  引導學生分析“如果4人選中了4種不同的花色,剩下的1人不管選那種花色,總會和其他4人裡的一人相同。總有一種花色,至少有2人選”。

  【設計意圖】回到課開頭提出的問題,揭示懸念,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4)練習教材第68頁“做一做”第1題(進一步練習“平均分”的方法)。

  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2只鴿子。為什麼?

  2.教學例2。

  (1)課件出示例2。

  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放進3本書。為什麼?

  先小組討論,再彙報。

  引導學生得出仿照例1“平均分”的方法得出“如果每個抽屜放2本,剩下1本不管放在哪個抽屜裡,都會變成3本,所以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放進3本書。”

  (2)教師:如果把8本書放進3個抽屜,會出現怎樣的結論呢?10本呢?11本呢?16本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7÷3=2……1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放進3本;

  8÷3=2……2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放進3本;

  10÷3=3……1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放進4本;

  11÷3=3……2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放進4本;

  16÷3=5……1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放進6本。

  教師:觀察上述算式和結論,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數÷抽屜數=商數……餘數”“至少數=商數+1”。

  【設計意圖】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讓學生親身經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鞏固練習

  1.11只鴿子飛進了4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3只鴿子。為什麼?

  2.5個人坐4把椅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為什麼?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穫呢?

  我們學會了簡單的鴿巢問題。

  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幫助我們分析,也可以用除法的意義來解答。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