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體積單位之間進率的過程。

  2、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會進行簡單的體積單位換算。

  3、在探索體積單位進率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積單位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

  教學過程:

  一、教學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複習相關舊知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的推導過程

  (1)提問:“1平方分米等於多少平方釐米?想想是怎麼推匯出來的?請畫在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上。”

  學生6人一組,回憶並再次經歷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的推導過程。

  (2)展示學生的推導過程,可請1~2名學生代表他們的小組上臺述說,並將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的示意圖──將邊長1分米的正方體紙盒畫上100個邊長是1釐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來。

  2、推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提問:“1立方分米等於多少立方厘米?你們能應用類似的方法推匯出來嗎?”要求每個小組將推出來的結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紙盒表示出來。

  學生6人一組,進行探索、推導.教師巡視各組情況並進行指導:讓每個學生在1平方分米的紙上畫出100個小格,然後貼在稜長1分米的正方體盒塊的6個面上.這樣,就得到一個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數學模型。

  (2)展示推導過程

  請1~2名學生上臺述說他們的推導過程:正方體稜長1分米,也就是10釐米,體積就是(10×10×10)立方厘米。

  (3)全班歸納總結:教師用課件動態展示將一個稜長1分米的正方體分割成1000個稜長1立方厘米的過程,並在示意圖下醒目地寫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推導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問:“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於多少立方分米嗎?”

  (2)學生獨立思考.可提示:在腦子裡想一個稜長是1米的正方體。再將這個正方體分割成稜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體,想想可分割多少個?

  (3)學生先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4、總結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提問:你學過哪些體積單位?請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把它排列出來,然後說出每個體積單位的相鄰單位。

  (2)引導學生觀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並想一想: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想好後在書上填空。

  5、構建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的計量系統。

  (1)讓學生說一說,到目前為止,所學的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各有哪些,它們分別是計量物體的什麼的?

  (長度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長度的;面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表面大小的;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所佔空間大小的。)

  (2)提問:“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相同嗎?”學生回答後將書上第119頁上的表格填完整。

  二、練一練1。

  (1)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將6立方米、8000立方分米改寫成多少立方分米,也就是要將高階體積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階體積單位的名數。

  (2)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解題的方法.

  (3)引導學生歸納將高階體積單位的名數改寫成相鄰的低階體積單位的名數的一般方法(師板書):

  高階體積單位的名數×1000=相鄰的低階體積單位的名數

  三、練一練2

  四、小結

  引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回憶時可按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順序來敘述。這樣,學生一般能概括:本節課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會應用體積之間的進率進行體積單位名數的改寫,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正確應用。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高階體積單位的名數相鄰的低階體積單位的名數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第19頁例12、“練一練”、練習四第9~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2.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並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會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變換,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具:課件稜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提問:“1平方分米等於多少平方釐米?想想是怎麼推匯出來的?請畫在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上.”

  學生6人一組,回憶並再次經歷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的推導過程.

  (2)展示學生的推導過程,可請1~2名學生代表他們的小組上臺述說,並將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的示意圖──將邊長1分米的正方體紙盒畫上100個邊長是1釐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來.

  二、探究新知

  1、推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於多少立方厘米呢?

  你們能應用類似的方法推匯出來嗎?

  要求每個小組將推出來的結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紙盒表示出來.

  學生6人一組,進行探索、推導.教師巡視各組情況並進行指導:讓每個學生在1平方分米的紙上畫出100個小格,然後貼在稜長1分米的正方體盒塊的6個面上.這樣,就得到一個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數學模型。

  (2)展示推導過程

  請1~2名學生上臺述說他們的推導過程:正方體稜長1分米,也就是10釐米,體積就是(10×10×10)立方厘米.並將他們做好的模型進行展示。

  (2)展示推導過程

  請1~2名學生上臺述說他們的推導過程:正方體稜長1分米,也就是10釐米,體積就是(10×10×10)立方厘米.並將他們做好的模型進行展示.

  (3)全班歸納總結:教師用課件動態展示將一個稜長1分米的正方體分割成1000個稜長1立方厘米的過程,並在示意圖下醒目地寫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或寫在黑板上)

  3.推導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問:“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於多少立方分米嗎?”

  (2)學生獨立思考.可提示:在腦子裡想一個稜長是1米的正方體。再將這個正方體分割成稜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體,想想可分割多少個?

  (3)學生先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師用課件顯示出來(或寫在黑板上)。

  4.總結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提問:你學過哪些體積單位?請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把它排列出來,然後說出每個體積單位的相鄰單位。

  (2)引導學生觀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並想一想: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想好後在書上填空。

  5.構建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的計量系統.

  (1)讓學生說一說,到目前為止,所學的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各有哪些,它們分別是計量物體的什麼的?

  (長度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長度的;面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表面大小的;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所佔空間大小的.)

  (2)提問:“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相同嗎?”學生回答後將書上第31頁上的表格填完整,集體訂正。

  三、練習應用

  1、完成練一練

  引導學生認真審題,獨立解答。

  集體交流,指名說說換算思路。

  2、完成練習四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表格。

  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有什麼聯絡和區別?這三類單位的進率各有什麼特點?

  3、完成練習四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說說面積單位換算與體積單位換算的區別。交流

  引導學生歸納將高階單位的名數改寫成相鄰的低階單位的名數的`一般方法(師板書):

  高階單位的名數×1000=相鄰的低階單位的名數

  4、完成練習四第11、12題。

  四、全課總結

  引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回憶時可按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順序來敘述。

  本節課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會應用體積之間的進率進行體積單位名數的改寫。

  五、作業

  練習四第13、14題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課本第34—35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透過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指導,使學生掌握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並會進行名數的 改寫。

  2、使學生學會用名數的改寫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用不同的單位進行計算的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名數的改寫方法。

  【複習匯入】

  1、填一填。

  1米=( )分米

  1分米=( )釐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釐米

  2、說一說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新課講授】

  1、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老師出示教材第34頁例2:一個稜長為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3。 想一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3)老師出示稜長為1dm的正方體模型。

  提問:它的體積用分米作單位是1dm3,如果用釐米作單位,這個正方體的稜長是多少釐米?(稜長是10cm)

  (4)計算。

  請學生想一想,根據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能不能算出這個正方體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學生先交流,再獨立完成,然後請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學生可能會說: ①如果把正方體的稜長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塊1cm3的正方體。 ②正方體的稜長是1dm,它的底面積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據底面積×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體積。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V=a3 10×10×10=1000(cm3) 1dm3=1000cm3

  (5)根據推導,請學生說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師板書)

  (6)你們能夠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關係嗎?學生嘗試完成。

  老師板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觀察板書內容。

  想一想: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存在著怎樣的關係?透過觀察,學生髮現: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2、體積單位,面積單位,長度單位的比較。

  (1)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

  (2)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一百。

  (3)體積

  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一千。

  3、學習體積單位名數的改寫。

  (1)回憶:怎樣把高階單位的名數變換成低階單位的名數?(要乘進率)怎樣把低階單位的名數變換成高階單位的名數?(要除以進率)

  (2)學習教材第35頁的例3。

  板書:(1)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

  (2)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請學生嘗試獨立解答,老師巡視。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

  板書:3、8m3=(3800)dm3

  2400cm3=(2、4)dm3 想: 1m3 =( )dm3

  想:( ) cm3=1dm3 (3)學習教材第35頁的例4。 出示例4,讓學生先讀題,理解題意:明確箱子上的尺寸是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請學生說出這個箱子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鞏固練習】完成課本第35頁的“做一做”第1、2題。學生完成後,要求他們口述解答的過程。第2題指名學生板演。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長度單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面積單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體積單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