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集合3篇

教學設計方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集合3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瞭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二.品味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趣味匯入:

  展示三組圖片:

  (一)美麗的自然

  展示:自然風光旖旎的圖畫。如:青草如茵,樹木成林,海灘似玉,白沙如帶,綠洲如茵,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等美麗的海島風光畫卷(播放輕音樂)。

  (二)勇於探求的人類

  展示:人類歷史上取得的驕傲成績。如:四大發明,人類登月,神州六號發射場景、登山,橫渡……

  (三)自然的災難

  展示:宇宙垃圾,空氣汙染,森林毀滅,土地沙化,動物銳減,非典,禽流感……

  學生看後談感受,教師給以評價: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母體,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蹟,人類離不開她的庇護,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然而隨著人類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破壞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我們只須用肉眼仰望一下頭頂的天空,就應當驚愕地承認: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經被“現代文明”的煙塵影印得渾濁而模糊。

  不必諱言,在人類的生存空間和視野中,已難以找到一塊淨土:珠峰的雪樣中含汞含錳,大西洋海底有鉛、鉻沉澱,南極企鵝體內含苯,北極煙霧在加濃變酸。

  人類唯一的生存場──地球,已經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敬天,人類才可自救!請讀嚴春友的《敬畏自然》。

  二.直覺感知:

  (一)自由言論:(自主問答)

  (1)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麼?哪個語段或句子點明瞭此觀點?

  明確:在這篇中,作者以散文的筆觸,深入淺出地為人們展現了大自然的複雜性,以及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對人類現狀的深深擔憂,號召人類敬畏自然、順應自然、理解自然。點明觀點的部分是最後一段。

  (2)大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所喚起的那種越來越大的驚奇和敬畏就會充溢我們的心靈,這就是繁星密佈的蒼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當你凝視著燦爛的星空,當你與花相視、沉浸在“人花相視久,無語醉初春”的境界,當你為少女那無以言狀的美而怦然心動,當你為生命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驚奇的時候,難道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沒有引起你心靈的震撼和敬畏的情感嗎?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是什麼樣子的呢?

  明確: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是“複雜的,又是簡單的”。

  (3)為什麼要“敬畏自然”?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是自然所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它們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人類卻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其實,自然就是人類的生存環境,人類也是自然的一個要素。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二)重點語句誦讀。

  1.誦讀首尾段。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

  2.誦讀文中三個中心句。感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三.規律感知:

  明確: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段,從人類“征服自然”談起。人與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200億年,人類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論關係,人類“只是大自然肌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論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包括2~7段,這一部分分兩層。

  第一層(2~5):比較人類智慧和大自然智慧。2~4段著重談人類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並不值得自傲:第一,拿高科技來說,航天事業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非常狹小;第二,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一萬年後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第三,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掘的陷阱;第四,作者推斷,“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人類的智慧算不了什麼。第5段談大自然的智慧。大自然的智慧無與倫比:宇宙中的一切都精妙絕倫,人類是大自然的傑作,大自然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

  第二層(6~7):進一步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係。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認識自我的工具;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階形態。得出人與自然是一體,人類應該愛護自然的結論。

  第三部分(8~10):論述宇宙的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間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固然是高階的生命形態,但也只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質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因此,人類與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實在是兄弟關係。

  第四部分(11):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附:板書設計

  議論性散文:既有議論文的形式,也有文學的色彩

  板書簡化設計

  四.評品初得:

  語言品味,互動探究:

  1.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體會其中包含的深意,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例:

  (1)人類為自己取得這些成就而喜形於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說明人類開採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災難,危及人類自身。形象地

  寫出人類面臨的危機。)

  (2)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弟兄”體現了宇宙間的一切生命是緊密聯絡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處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

  (4)在物質中,有無數的生命在沉睡著,一旦出場的時間到了,它們就會從睡夢中醒來。

  (理解:此二句說明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恆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種形式。)

  (5)宇宙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6)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理解:用了反問句。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2.學生齊讀這些句子,再次品味語言的形象性。

  五.用練習得:

  (一)語言運用:

  讀著作者精闢的論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將“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具體行動?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句宣傳標語,向人們發出呼籲。

  參考:

  1.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裡繼承的,是從子孫那裡借來的。

  2.地球是萬物之母,無論什麼降臨在地球身上,也將同樣降臨於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們應該知道地球不屬於人類,而是人類屬於地球。

  3.自然界的法則不是競爭,不是適者生存,而是合作、節儉和藝術性;作為人類,我們偉大之處與其說是我們能夠改變世界,還不如說我們僅能夠改變自我。

  4.但願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淚,不是我的眼淚,更希望不是地球母親落下的最後一滴帶著絕望的淚!

  5.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將呵護我們的明天。

  (二)基礎練習:

  ⑴ 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⑵ 在下面的括號內填上合適的詞語:

  ① 不能正確估量自己的力量。( )

  ② 相比之下,顯出不足。( )

  ③ 精細巧妙獨一無二,沒有什麼可以相比。( )

  ④ 味道鮮美的食品。( )

  ⑶ 選五位同學回答:

  明確:hā zhǐ í

  不自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餚

  (三)閱讀訓練:

  課內閱讀理解溫習:

  ⑴ 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敬畏自然”的內涵? “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為的口號?

  ⑵ 如何理解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它們怎麼能與人相提並論呢?

  ⑶ 為什麼說“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

  ⑷ 為什麼說“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這一句話能否理解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這是否是一種天真、狂妄的心態,是極端的唯心主義?

  自主學習成果展示:

  ⑴ “敬畏”有兩層含義:

  一層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

  一層為“畏懼”,但不是原始人對大自然的畏懼。可以從“愛護自然”一語中探得它的含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處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係,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美好。

  ⑵ 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確實精巧絕倫,蒼蠅的複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實在奇妙;灰塵微小,內部結構卻異常精巧。它們都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人類是物質的一種存在方式,蒼蠅、灰塵也是,為什麼不能相提並論呢?

  ⑶ 人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階形態。這就是說,作者把宇宙智慧分為低階形態與高階形態。宇宙智慧也就分化成兩個概念。一個是包括低階形態與高階形態的大概念,一個是單指低階形態的小概念。“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階形態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階形態和宇宙智慧的低階形態當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階段。

  ⑷ 照作者的說法,人之於宇宙,有如頭腦之於全身,那麼“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於這一認識,就意味著人與宇宙休慼與共,人與宇宙同呼吸、共命運、同歡笑、共痛苦。

  課外閱讀理解一:

  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① 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這既涉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涉及地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提供的資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環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內維持不變。

  ② 太陽是決定地球外在環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據近代天文學家的理論,太陽將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地球繞太陽旋轉的平均半徑,將長期維持不變,至多隻有極小的擺動,這一過程將至少還持續40億年。過了40億年後,太陽將逐漸膨脹而演化為紅巨星,最後將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裡。

  ③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實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陽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於人類,卻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動!不過,太陽為地球持續提供長達40億年的光和熱卻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40億年的年代裡,所消耗的能量還不到太陽總量的1%!所以,研究人類在地球上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至少要以人類能在地球上持續生存40億年為奮鬥目標!

  ④ 但是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如果人們認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學之父的話,那麼這400年來科學、技術以及工業、農業的發展,就遠遠超過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的400萬年間的成就。與此同時,近400年來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資源,也大大超過了在400萬年間人類所消耗的資源總量!如果按照現在消耗不斷增長的趨勢發展下去,試問4000年後乃至4000萬年後的地球將是什麼樣的面貌?

  ⑤ 地球上的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另一類是不可再生資源。雖然人類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資源的辦法補充一些不可再生資源,但這在數量上畢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歸根結底將取決於地球上的資源能在多少年內按照某些資源的消耗標準維持人類的正常生活。

  ⑥ 其實,4000萬年只是一個保守的說法,太陽的光和熱,完全可能持續更長一些時間,即使太陽系內出現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擊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萬年內發生,而且人們完全能發射有超強破壞力的導彈,使小行星改變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大可不必“杞人無事憂天傾”的!

  ⑦ 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類自身!

  ⑴ 本文從兩個方面回答了“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問題,一個方面是太陽能否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另一個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地球上的資源能按某些資源的消耗標準維持人類多少年正常生活;

  ② 人類能否合理利用資源。

  ⑵ 第③段中,作者說,“太陽為地球持續提供長達4000萬年的光和熱卻是沒有問題的”。他這樣說的根據是什麼?

  答案:因為在400萬年的年代裡,所消耗的能量還不到太陽總能量的1%。

  ⑶ 第④段中,作者說,“但是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來自人類自身”的威脅指什麼?

  答案:對資源過度的消耗。

  ⑷ 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 這一過程將至少還持續40億年。

  “這一過程”指什麼?

  答案:太陽將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至多隻有極小的擺動。

  ② 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類自身!說說“控制人類自身”的含義。

  答案:A、控制人類對資源的損耗。

  B、控制人類對生存環境的破壞。

  ⑸ 讀本文後,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請列出兩條:

  答案:答出所涉及的兩點知識即可。

  課外閱讀理解二:

  我是從花蕊中啟程的。

  我最初的心思被春風闡釋得很芬芳。陽光那麼亮那麼暖,他一下子鑽到了我生命的最深層,他對我說:用美麗捍衛美麗只能保住半個美麗,用成熟捍衛美麗才能保住整個美麗。

  我於是毫不惋惜地把一份嫣紅投入泥土。我知道脫去了盛裝的自己有多麼醜陋多麼寒酸,我可憐的軀體一度充當著狂風的玩偶,在那令人心悸的搖曳動盪中,我甚至懷疑自己真要成為夏的祭品了……

  一個可愛的孩子迎著我跑來。他瞪大純真的眼睛對我耳語:你真了不起,你能孵出一個香香甜甜的圓滿──對嗎?

  我無聲地笑了。暗暗發誓要用生命為這孩子撰寫一部最真的童話!

  光與影結伴滑過我生動光潔的肌膚,點點滴滴的憂喜貫穿了我成長中的每一個時刻刻──憂,被我嚥進腹中凝成堅硬的核;喜,被我寫在臉上綻成甘美的笑。

  當第一陣秋風款款吹來的時候,我的童話業已完稿。我靜靜地期待著,期待著秋陽的披閱與潤色。

  我的夢很完美。我慶幸自己終於擁有了一份禁得起咀嚼的芳香。在這收穫的季節裡,我要悄悄告訴那個曾鼓勵過我的可愛的孩子──

  摘下我吧!享用我吧!不要為我姿容的消殞而難過。如果你還想讀到我精彩童話的續編,就請把我堅硬的核心埋進土裡,那樣,我就能以下一個春季為中國,繼續我更加美好充盈的生命歷程……

  ⑴ 文中的.“我”經歷了生命中哪三個歷程?

  答案:春天開花,夏天結果,秋天成熟。

  ⑵ 文中的“我”在生命歷程中追求的是什麼?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①成熟;②奉獻。

  ⑶ 選取內容、語言和寫法的某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案: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並學習父親的勤勞和執著。

  ③積累並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課前準備

  ①文字幻燈片。

  ②補充閱讀材料。

  ●讀題設疑,整體感知

  ①(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

  ②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初步閱讀,讀通課文

  ①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

  ②出示生詞,指導讀準確: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乾、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③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麼事。

  ●研讀,體會人物精神

  ①默讀課文,思考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圖畫批註,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

  ②小組內交流。

  ③全班交流:

  a.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為菜園的基地。

  b.當暴雨沖走泥土後,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C.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裡,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④在同大自然搏鬥中,佔有愚公移山,今天,這位普通的農民以同樣的精神在荒涼的山坡上創造了一塊菜園。請你用自己的話誇誇這位父親。(如,您的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土,沒有肥,您都想辦法解決,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樣,不達目的不罷休,肯定會取得成功。您下定了決心就不辭勞苦地付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蹟)

  ⑤父親雖然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但他身上那種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卻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下面就請同學們任選一段你認為最能體現父親這種精神的段路,練習有感情朗讀,並讀給大家聽。

  ●探究寫法

  ①作者是如何寫出父親的這種精神的?(典型事例,具體描寫人物的言行)

  ②拓展閱讀《兩根指頭的聲音》。

  ●附錄

  兩根指頭的聲音

  包利民

  黎楓是一個高中生,我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他正打著響指,聲音清脆悅耳,我看到他只有一隻右手,左臂空空蕩蕩,更讓我吃驚的是,他的右手僅有兩根指頭,他競用僅有的拇指和食指打出響指!

  當我們成為朋友後,我漸漸地瞭解到他的一些情況。9歲那年,他因頑皮觸碰到高壓線,從此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3根手指。開始的時候,他萬念俱灰,年少的他心中充滿了絕望。後來在父母及老師的開導下,他才漸漸平復下來。

  有一次,一個傷殘人報告團來作報告,父母打算帶他去聽,好讓他知道別的傷殘人是怎樣奮鬥的,以此鼓舞他的鬥志。他很高興。可第二天他又不快樂了,父親問他原因,他說:他們做報告時,我怎樣為他們鼓掌呢?

  父親看著他的眼睛說;兩根指頭也可以鼓掌呀!那幾天,他學會了打響指,聽報告的時候,他以打響指代替了鼓掌。

  有一次他和同學們討論理想,大家異常激動,有個同學站起來,兩手握緊拳頭大聲說: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拼搏,我想成為一個企業家!黎楓的眼睛黯淡了,他的理想也是成為一個企業家,可他卻不能像那個同學那樣用雙手去拼搏。

  回到家中,他一直悶悶不樂,在母親的關切下,他講了白天發生的事。母親沒說什麼,默默注視了他一會便轉身向門外走。忽然,一枚硬幣從母親手中落到了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他忙跑過去,把那枚硬幣拾起來還給母親。母親握著那枚硬幣說:孩子,你看,拾起錢兩根手指就足夠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心中的震撼是無法形容的。

  他對我說:從那以後,我就明白了,拼搏不只用兩隻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健全的心!

  再一次看見黎楓的時候,他正用兩根手指熟練地操作電腦。我們談了好久,臨別的時候,他打了一個響指和我再見。是啊,即使上天只給你兩根手指,你也可以用它扼住命運的咽喉!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習本文抓住特徵,運用語言、行動、外貌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體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運用的準確而生動的語言。

  體會行文中議論抒情的作用。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語言、行動、外貌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難點

  運用準確而生動的語言進行寫作練習。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我雖然是第一次踏上長清這塊土地,但是,長清人的熱情大方、質樸豪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咱班的一位身穿橘黃和黑色相間的上衣的男孩,他圓圓的臉龐上洋溢著微笑,一副深度近視眼鏡也遮不住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讓我在這個春暖乍寒的

  了日子裡,感到陽光的溫暖,你們猜猜他是誰?

  (生答)楊光!

  哪一位是楊光?站起來我瞧瞧, 你們是怎麼猜到的?(生談理由)

  怎樣才能更好的刻畫人物呢?這一節課我們跨越時空隧道,去拜訪一位世界文學巨匠,看看他是怎麼作的。

  二、新授:

  (一)教師配樂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

  1、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語或者向同學著重強調的字詞。

  2、用一句話表示所感知到的環境氛圍 。如:這是一個…………的聚會。

  3、文學常識簡介:

  福樓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

  (二)研讀賞析

  (導語 ):這幾位文學大師傾畢生心血,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每一位都值得永遠敬仰。

  1、你最喜歡哪一位?作者莫泊桑是怎樣刻畫他們的性格的?

  (提示:可從肖像、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方法:找一名擅長漫畫的同學上講臺劃出四位文學家的肖像,學生根據漫畫分析人物性格

  教師以福樓拜為例:

  肖像描寫:

  藍色的大眼 古高盧鬥士式的大鬍鬚

  語言描寫:

  他的嗓音特別洪亮,彷彿在他那古高盧士式的大鬍鬚下面,吹響著一把軍號”

  他可以用一句很明瞭很深刻的話結束一場辯論;一次思想的飛躍縱觀幾個世紀,並從中找出兩個類同的事實或兩段類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較。於是,就像兩塊同樣的石塊碰到一起一樣,一束啟蒙的火花從他的話語裡迸發出來。

  動作描寫:

  “門鈴一響……他總是親自去開門。”

  漸漸地,人越來越多……這時只見福樓拜做著 大幅度的動作(就像他要飛起來似的),從這個人面前一步跨到那個人面前,帶動得他衣褲鼓起 來,像一條漁船上的風帆。”

  “最後,他的朋友們一個個地陸續走了。他分別送到前廳,單獨和講一小 會兒話,緊緊握住對方的手,再熱情地大笑著用手拍打幾下對方的肩頭……”

  性格特點:博學善辯,熱情好客、開朗豪爽。

  以此為例概括其他三位的性格特點:

  屠格涅夫:博學多識,

  都德:開朗活潑 幽默健談

  左拉:沉默寡言 堅毅聰慧

  2、你認為作者為何能把人物的性格表現的如此鮮明,將人物刻畫得那麼栩栩如生?

  (同桌之間討論,教師巡視、傾聽、點播。)

  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出示下列內容:

  準確的肖像描寫

  (1)福樓拜轉動著藍色的大眼睛盯著朋友這張白皙的臉,十分欽佩地聽著。

  (2)他的頭很小卻很漂亮,烏木色的濃密捲髮從頭上一直披到肩上,與捲曲的鬍鬚連成一片;他習慣用手捋著自己的鬍子尖。

  (3)他的眼睛像切開的長縫,眯縫著,卻從中射出一道墨一樣的黑光。也許是由於過度近視,他的眼光有時很模糊。

  (4)左拉中等身材,微微發胖,有一副補實但很固執的面龐。

  (5)他的頭像古代義大利版畫中人物的頭顱一樣,雖然不漂亮,卻表現出他的聰慧和堅強和性格。

  (6)在他那很發達的腦門上豎立著很短的頭髮,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長滿濃密鬍子的嘴上一刀切斷了。

  (7)這張肥胖但很堅毅的臉的下半部覆蓋著修得很短的鬍鬚,墨色的眼睛雖然近視,但透著十分尖銳的探求的目光。

  (8)他的微笑總使人感到有點嘲諷,他那很特別的唇溝使上唇高高 起,又顯得十分滑稽可笑

  精彩的語言描寫

  (1)屠格涅夫仰坐在一個沙發上,用一種輕輕的並有點猶豫的聲調慢慢地講著,但是不管什麼事情一經他的嘴講出,就都帶上非凡的魅力和極大的趣味。

  (2)當他回答時,他的嗓音特別洪亮,彷彿在他那古高盧鬥士式的大鬍鬚下面吹響一把軍號。

  (3)講話的調子有些像唱歌。

  (4)當福樓拜的激情衝動過去之後,他就不慌不忙地開始說話,聲音總是很平靜,句子也很溫和

  的臉上錄打談話的氣氛

  生動的行動描寫

  (1)他舉止活躍,手勢生動,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徵。

  (2)他爬了六層樓的樓梯累得呼呼直喘。一進來就歪在一把沙發上,並開始用眼光從大家的臉上尋找談話的氣氛和觀察每人的精神狀態。

  (3)這時只見福樓拜做著大幅度的動作(就像他要飛起來似的),從這個人面前一步跨到那個人面前,帶動得他的衣褲鼓起來,像一條漁船上的風帆。

  (4)他很少講話,總是歪坐著,壓著一條腿,用物抓著自己的腳踝,很細心地聽大家講。

  描寫中插入抒情、議論:

  他的頭像古代義大利版畫中人物的頭顱一樣,雖然不漂亮,卻表現出他的聰慧和堅強的性格。在他那很發達的腦門上豎立著很短的頭髮,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長滿濃密鬍子的嘴上一刀切斷了。這張肥胖但很堅毅的臉的下半部覆蓋著修得很短的鬍鬚,黑色的眼睛雖然近視,但透著十分尖銳的探求的目光。

  純客觀描寫:

  “頭顱不漂亮,肥胖的臉,近視眼。”

  (小結):

  (1)抓住了四位作家不同的特 點,從肖像、語言、行動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描寫

  (2)和以往的純客觀描寫不同,作者在記敘、描寫的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感受,插入了恰切的議論和抒情,這樣有助於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使讀者更深刻的認識這位作家。

  3、品味語言

  (導語 ):文章寫了四位作家,每一位作家都有血有肉,生動形象,靠得是作者在抓住人物最大特徵和兼顧人物各自性格的同時運用了準確的語言。

  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語句品讀,可用“我發現 用得好,好在 ”來回答。

  (學生思索發言,教師適當點播)

  如:(1)我發現“從這個人面前一步跨到那個人面前,帶動的他的衣褲鼓起來,像一條漁船上的風帆”用得好,好在採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的寫出了福樓拜熱情萬分,激情洋溢的神態。

  (2)我發現“於是,就像兩塊同樣的石頭碰到一起一樣,一束啟蒙的火花從他的話語裡迸發出來”中“迸發”一詞用得好,好在用的準確而生動,兩塊石頭撞擊在一起,發出了火化。

  三、拓展延伸

  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寫一寫咱班的一位同學,讓大家猜猜他(她)是誰。

  1學生寫作。

  2生讀作品。

  3問被寫者滿意與否?

  4其它學生談優缺點。

  四、本節小結:

  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

  五、佈置作業 :

  推薦閱讀: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的《羊脂球》

  屠格涅夫的《父與子》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