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消失了的恐龍》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消失了的恐龍》的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消失了的恐龍》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不同恐龍的形態找出與它們相對應的化石模型。
能根據學習的需要,從各種渠道查閱和收集有關資料。
科學知識:
瞭解一些有關恐龍的知識。
知道恐龍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與恐龍有關的各種問題,並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恐龍化石的發現和作用,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
教學準備:
關於恐龍、恐龍化石的文字、圖片、模型以及多媒體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各種恐龍模型或圖片。
同學們這是你們很感興趣的吧,今天,就讓我們進入時空隧道,回到6500萬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爬行動物——恐龍。(板書)
二、瞭解關於恐龍的知識:
1、關於恐龍的知識同學們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說說嗎?
2、學生分組討論。
3、學生彙報、交流。(將彙報的內容分成幾個主題,圍繞主題展開。)
4、我們的地球已有45億年的歷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38億年的歷史。這38億年中,出現過各種各樣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滅亡。我們都知道恐龍是早已滅絕的,那麼這些模型、圖片和影片又是根據什麼複製出來的呢?
三、瞭解恐龍化石被發現的歷史,以及恐龍骨架被還原的過程。
1、誰能給我們講講你所知道的故事。
2、學生簡單介紹恐龍化石被發現及還原的過程。
3、同學們從課外書上看到了很多,那麼我們來看看事情的經過。
4、從故事中我們知道恐龍化石給我們提供了幫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學家,你發現了一塊恐龍頭骨化石,你能夠從中獲得哪些資訊呢?
5、引導學生從頭骨大小或牙齒的尖利程度等展開合理想象,推斷這隻恐龍的體形和食性,讓學生體驗到化石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6、小結:我們今天能夠看到恐龍骨架的形成過程,包含著科學家們辛勤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
四、根據恐龍的外形猜想它內部的骨架結構。
1、出示各種恐龍的圖片或模型。
同學們你認識這些恐龍嗎?能說出它的名稱嗎?(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各種恐龍的外形,尤其是要注意觀察每一隻恐龍最獨特的地方。)
2、作為一名小考古學家,你們應該能粗略地描繪出內部的骨架結構。
分組活動,每個人試著畫一畫。
3、出示各種骨架模型圖片。
根據你剛才描繪的骨架請你將這些恐龍和它們的骨架一一對應起來。
學生分組活動。
4、交流、彙報,說說這樣對應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對恐龍有了更加細緻、全面的`瞭解,同學們對恐龍的興趣更濃厚了,回去以後查詢你所感興趣的內容跟同學們交流,或者觀看一部跟恐龍有關的影片。
2、瞭解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猜想。說說你的想法。
科學《消失了的恐龍》的教學設計 篇2
【預期學習目標】
1、能根據學習的需要,從多種渠道查閱和收集有關資料。
2、瞭解恐龍的相關知識,知道科學家們是如何進行研究的並重演考古過程。
3、關注與恐龍有關的各種問題,並對此產生濃厚興趣。
【教學準備】
記錄紙、恐龍模型、相關圖片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認識對恐龍的瞭解來源於恐龍的化石。
1、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影,從錄影上你們瞭解到了什麼?請大家看完後討論一下。
(教師播放一段恐龍以及挖掘恐龍化石的錄影)
2、學生觀看錄影,並討論。
3、學生彙報,說說自己的想法。
你們瞭解到了什麼?能說說嗎?
開始彙報。
4、誰知道關於恐龍更多的知識?可以用簡短的話來補充補充。
5、哎呀,同學們的恐龍知識可能比老師的還豐富呢!你們的知識是哪裡來的?書上是幻想嗎?是猜測嗎?科學家們對恐龍的瞭解又是來源於何處呢?
學生進行討論並猜測。
6、說說你們的想法。(聚焦化石)
板書:發現化石
7、下面我們來看看書,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看書第25頁,相關介紹?
我們再來看一段影片(化石發掘影片),看看科學家們是透過什麼來了解恐龍的。(請你們邊看邊思考)教師出示需要請學生思考的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
(1)科學家們挖掘恐龍化石經過了哪幾個步驟?
(2)科學家挖掘恐龍化石可是很不容易的,你們覺得他們在挖掘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8、請學生觀看影片,並思考這些問題。
學生彙報
根據將學生說的步驟板書:
挖掘搬運清理修復。
細緻堅持風吹日曬不氣餒。
9、小結:恐龍已經消失了,我們現在知道的所有有關恐龍的知識,都是透過對恐龍化石的研究得到的。
板書課題:消失了的恐龍
二、透過讓學生親自參與復原活動體驗復原恐龍化石的全過程。
1、看了古生物學家們的工作,你們想不想學著古生物學家去挖掘恐龍化石?(想)可惜我們不可能到實地去參與古生物學家的工作,但是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模擬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的後續研究,你覺得古生物學家在修復了恐龍化石以後,就需要做什麼了?(判斷、復原、分析、)
板書:判斷、復原、分析
今天江老師為大家帶來了恐龍骨骼化石的模型,現在請同學們也來當一次小古生物學家,像古生物學家家那樣,對你們的化石模型,進行分析好嗎?你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注意要邊討論,邊記錄:
出示PPT課件:
(1)你從化石模型上獲得了哪些資訊?
(2)你能初步判斷它是恐龍骨骼上的那一部分嗎?
(3)它有哪些功能?
(4)你能根據恐龍的骨骼化石,大致判斷它有什麼習性嗎?
2、學生討論。
3、彙報:邊彙報邊組裝。
重點比較頭:
(1)展示尖角。
你從這個尖角中得到了哪些資訊?
你認為它是什麼?
牙:為什麼?(尖尖的)從這顆牙齒中,你能分析一下它有什麼功能(撕咬)?為什麼?(尖利)它就一定是牙齒嗎?
角:為什麼?(如果是牙就太大了)你能分析一下,這個角可能長在什麼地方嗎?(頭、背)你的依據是什麼?如果想得到答案光靠這一塊骨骼行不行?(不行)
(2)展示完整的半個頭骨。
介紹半個頭骨資訊(有牙齒,有尖角,有寬寬的擋板)你認為它可能是什麼?(頭骨)那麼前面的那個角還會不會是牙齒?(不會)為什麼?(兩個牙齒比例不對)從恐龍的牙齒方面判斷你覺得你只恐龍是食草的還是食肉的?(食草)你覺得頭骨上面的角可能有什麼功能?(防禦)這時能不能判斷前面的那個小角就是頭部的?(不能)那還需要什麼?(另外半個頭骨)
(3)展示另外半個頭骨。
拼裝,這時你覺得前面的小角在什麼部位?(頭部)
(4)完成頭部拼裝。
其實古生物學家們就是像我們今天一樣去分析、討論、研究的,這隻恐龍別的地方還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時間關係請同學們簡單說一說?
4、(整體拼裝好以後)看看剛才同學們說的功能,是不是這樣的?現在還能不能發現其他的資訊?
(1)低矮。
(2)防禦。
(3)搏鬥。
5、如果現在要你給這隻恐龍命名,你可以起個什麼名字呢?為什麼?
6、小結:其實科學家們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時候也無法確認他們是何種生物,但是透過分析發現具有這樣骨骼的生物和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蜥蜴類動物很相似,所以給他們取名為“可怕的蜥蜴”,翻譯過來就是“恐龍”。又根據恐龍的形態、發現地的不同帶恐龍取了各種各樣的名字。
三、拓展:
1、(出示各種各樣龍的影片)。
它們這些龍的資訊是從哪裡來的?
2、出示各種恐龍的圖片,你能在這些圖片中找出和我們今天研究的恐龍骨骼一樣的恐龍嗎?為什麼?
3、今天我們學習了《消失的恐龍這課》這課,你們瞭解到了什麼?你們對恐龍還有哪些感興趣的知識?
學生回答後教師可以提供學生幾種獲得知識的方法。圖片出示。
學生討論後回答。並觀看課件上提供的幾種獲得知識的方法。
課件出示:
1、上網查詢。
2、閱讀書籍。
3、請教老師或者專家。
4、電視節目或者DVD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