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二年級下冊《平均分》教學設計範文

二年級下冊《平均分》教學設計

二年級下冊《平均分》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平均分》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內容:

  教材例1、例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透過學具操作突破重點;透過小組合作研討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一)尋找生活中的例子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說一說把“誰平均分”

  師:(看到大螢幕)知道這節課我們要學什麼嗎?

  生:平均分。

  師:很有觀察能力,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什麼叫做“平均分”

  (板書:平均分)

  師:那你們瞭解平均分嗎?

  出示“平均分”的圖片

  師:同學們剛才看到了平均分的`圖片你有什麼感想?

  生:感覺很漂亮、很整齊。

  師:那你們從中發現什麼數學問題沒有啊?

  生1:分的都是一樣的。

  生2:每一份都是相等的。

  (二)觀察圖片,理解“平均分”形成表象。

  出示棋盤。

  師:這幅圖有沒有平均分?

  生:有,黑棋佔的空間和白棋佔的空間是一樣的。

  出示足球場。

  師:這足球場,誰能說說它是怎麼分的?

  生:左右是平均分的。

  師:我如果讓左邊的場地(門)大一些,右邊的場地(門)小一些行不行呢?

  生:不行,因為這樣不公平。

  師:對啊!其實我們什麼的桌子椅子也是平均分的。如果讓你的桌子、椅子小一些,讓他的桌子、椅子大一些,行不行啊?

  生:不行。

  師:所以說“平均分“是非常公平的。

  二、探究新知

  (一)動手分一分探究平均分的概念。

  探究6的平均分。——理解定義

  師:如果讓你們自己分一分,會平均分嗎?

  生:會。

  出示6個蘋果。

  師:請用數學的語言說一說你所看到的。

  生:我看到了6個蘋果。

  師:我們手中沒有蘋果可以用什麼來代替呢?

  生:釦子。

  師:好,(聽好老師的要求)請在學具袋裡每人拿出6個釦子。拿出之後迅速做好。

  動手操作。

  師:表現的真好。那就用自己手中的6個蘋果來分一分吧!

  學生開始操作。

  師:想一想還有其他分法嗎?

  (學生都擺出來之後讓學生說一說)

  (把6個蘋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個)

  (把6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

  (把6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個)

  師:老師也想分一分,

  學生產生質疑?

  生:分成的兩份應該是同樣多的。

  出示定義:

  師:只有每份分得同樣多才叫做平均分。

  (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師:誰能幫老師分一分呢?(重新讓學生整理。)

  說說分得過程。

  師:這是誰分得?能說一說你是怎麼分的嗎?

  生:……

  (學生邊說邊板書:把6個蘋果,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個。)

  小練習:

  做一做。

  1、把10個麵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2 )個麵包。

  2、把9個草莓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3)個草莓。

  判斷一下,哪組是平均分?

  1、2、3、4、

  探究15的平均分。——找到平均分的方法。(一個個的分)

  試一試

  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怎樣分?

  要求:不能重複,並且一個不漏的擺出來

  師:請同位兩人準備15個釦子,自己試著分一分。

  動手操作:兩人一組。並說一說。

  師:你是怎麼分的啊?幾個幾個的分的?你怎麼想到一個盤子分2個?(分3個?)

  師:你怎麼想到這種方法的?(分3個)分得正好。

  生1:我想到乘法口訣:三五十五所以每盤3個的分。

  生2:我想到除法:15除以5等於3。所以,每盤是3個。

  師:你是一個善於動腦思考的孩子。我們下一步就會學到有關於除法知識。今天我們所學的平均分就會與我們將要學的除法有關,所以請同學們認真聽。

  把12平均分。——區分:1、分成兩份。2、每份兩個。

  師:好。現在快速的把12平均分成2份。

  師:看這幅圖,誰能說一說,它是怎麼平均分的?

  生: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個。

  (二)探究“把62個分一份,可以分幾份?”

  師:那現在想一想,如果“有6個蘋果,每2個蘋果分一份,可以分( )份。”

  師:拿出練習紙,我們可以怎麼表示呢?

  學生自己試著做一做、畫一畫。

  師:你有沒有發現你擺的圖形和前面擺的哪一個是一樣的?

  生: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這幅圖是一樣的。

  師:這兩幅圖的分法都是平均分。那看來一幅圖可以有兩種說法。

  (再讓學生說一說,看著一幅圖說兩個意思。把其他的分法也說一說,然後最後只剩一幅圖和兩句話。)

  小練習:畫一畫,圈一圈。理解每份分成幾個的題。(兩個題圈一圈)

  師:我們再來看一看是不是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

  課件演示:

  12個果凍,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

  12個果凍,每份3個,分成了4份。

  練習:

  1、看圖說一說。

  (1)有6盆花,每3盆一份,分成了( )份.

  (2)有6盆花,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盆.

  2、填一填

  (1)10個 ,每2個一份,分成了( )份。

  (2)10個 ,平均分成5份,每份( )個。

  3、

  (1)10個氣球,每( )個一束,分成了( )束。

  (2)10個氣球,平均分成( )束,每束有( )個。

  三、課後總結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的是(生:平均分)

  什麼樣的分法才叫平均分呢?(生: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生:可以一個一個地分,這樣比較準確;也可以幾個幾個地分,這樣比較快一些。)

  像“每幾個一分”的說法。說幾個一分我們就幾個為一份。

  師:同學們這節課學的東西可真不少,都學會了嗎?其實我們生活中利用平均分的方法可以做出很多精美的東西。大家仔細看有沒有平均分的知識,在看的同時也想一想自己身邊有沒有平均分的例子。

  (播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師:看到了這些圖有沒有啟發呢?下課之後與你的同學一塊交流交流。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