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教學設計範文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教學設計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識記宋朝我國的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的成就。

  ②掌握宋朝南方經濟發展和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情況。

  ③思考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①思考和概括宋代經濟發展的主要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看圖瞭解中心的位置,理解經濟重心的南移。

  ②透過思考和總結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我國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取得較大的發展,商業和對外貿易達到空前的水平,居當時世界的領先地位。

  ②透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對外貿易的發展為傳播中國古代文明、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旺;南方商業的繁榮。

  【教學難點】

  南方經濟的發展的原因

  【教學方法】

  合作、討論、交流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導學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完成導學案

  一、匯入

  說到江南,人們都說,江南是一個水鄉,是一個如夢似畫的地方。今天的江南發展仍然迅速,往前追溯,我們要回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剛開發,那麼,江南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開發,發展到宋代,這個時候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今天,讓我們走進宋代,瞭解宋代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南方經濟的發展。

  二、自主學習

  宋代經濟發展的表現

  1.農業的發展

  2.手工業的興盛

  3.商業貿易的繁榮

  (1)商業都市繁榮的表現

  (2)海外貿易發展的表現

  (3)紙幣出現的標誌,原因和作用

  宋代經濟發展的結果

  1.經濟重心南移,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完成?

  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三、學生展示

  1. 農業的發展

  ▲糧食作物

  ①墾田面積擴大;

  ②耕作技術提高

  (複種技術,秧馬)

  ③越南傳入的占城稻不斷推廣

  ④南方的水稻在北方得到推廣;

  ⑤南方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

  ⑥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為糧倉(“蘇湖熟,天下足”;“蘇常熟,天下足”)。

  ▲經濟作物

  ①南方普遍種植茶樹;

  ②棉花種植區由南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2.手工業的興盛

  (1)絲織業

  ①南方絲織業超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絲織業發達;

  ②棉紡織業興起。

  (2)制瓷業

  ①江西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都;

  ②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

  ③名窯眾多

  (3)造船業

  ①廣州泉州明州造船水平世界領先;

  ②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

  ③海船配備指南針。

  3.商業貿易的繁榮

  (1)都市貿易

  ①開封和杭州市成為商業大都市;

  ②出現了街市(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草市和市鎮。

  (2)海外貿易

  ①廣州、泉州成為大商港;蹤跡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②朝廷設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3)紙幣:北宋時,四川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原因:商貿的繁榮,紙幣攜帶方便

  作用:紙幣的出現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播放地圖,農業手工業商業的中心位於南方

  綜合歸納

  宋代經濟發展的結果

  唐朝中期開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南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多媒體播放表格對比

  合作探究

  宋朝時期,南方經濟得到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1.北方人口南遷;

  從唐朝中後期至兩宋時期,,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和經驗。

  2.自然條件優越;

  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溫潤,土地肥沃,且受到的.破壞較小。

  3.南方戰亂較少,相對安定;

  4.統治者的重視。

  四、鞏固練習

  1、諺語“蘇湖熟,天下足”在客觀上反映了( C )

  A.太湖流域自然條件好

  B.推廣占城稻所要取得的成果

  C.南方糧食產量超過了北方

  D.南方的農業生產水平超過了北方

  2. 從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了北方。宋代南方農業經濟發展的表現不包括( A )

  A.推廣種植秈(xian)型雜交水稻

  B.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代成為豐饒的糧倉

  C.棉花的種植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3.下列關於兩宋時期的經濟現象,不可能出現的是(B )

  A.景德鎮成為瓷都

  B.棉布成為北方普通百姓的衣料

  C.蜀地絲織品“號為天下冠”

  D.在江浙可以看到種植的占城稻

  4.泉州具有類似現代海關功能的管理機構,是在北宋時期誕生的。這個專門用來“掌蕃貨、

  海舶、徵榷、貿易之事”的機構被稱為( C )

  A.中書省B.三司

  C.市舶司D.行書省

  5.北宋時四川地區商人做生意,帶哪種貨幣較方便( A )

  A.交子 B.五銖錢

  C.鐵幣 D.圓形方孔錢

  6.南宋詩人陸游在一篇文章中說:“朝廷在故都時,實仰東南財賦。”請回答:國家財政收

  入依靠“東南財賦”,說明了什麼?

  討論題

  以史論今:從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及重心南移中談談對今天經濟建設的啟示

  答:①經濟發展要有安定的社會環境;

  ②經濟發展要重視人才交流;

  ③經濟發展要重視引進先進科技;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利用資源等等。

  五、課堂總結

  自唐朝晚期開始,南方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取得重大發展,為商業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自北宋開始,南方無戰亂,相對安定,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南宋時期,南宋政權重視商業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發展以增加財政收入,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宋朝因此成為最富裕的國家。

  【板書設計】

  第9課宋代經濟發展

  一、宋代經濟發展的表現

  1.農業

  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2.手工業

  紡織業制瓷業造船業

  3.商業

  (1)商業都市

  (2)海外貿易

  (3)紙幣出現

  二、宋代經濟發展的結果

  經濟重心南移

  三、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六、作業佈置

  1、複習本課知識點

  2、做練習冊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緊扣課標進行,學生自學和展示,掌握農業、手工業、商業的具體表現,使學生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教學中,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轉變為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中調動他們積極思維,讓他們自己去歸納、提煉、研討相關的歷史資訊,以完成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起到點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