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

《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

《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並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匯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第一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是我愛讀書,在前幾篇課文中,我們一直在和書進行著有趣地對話。《竊讀記》中的小女孩,在書店裡得到了竊讀的樂趣;《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的小女孩,在對長輩的訪談中獲得了讀書的啟示;《走遍天下書為侶》則提出要善於讀書,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今天,我們還要再學習一篇關於讀書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訴了我們什麼。

  (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問:你有什麼問題?(如:課文中我的長生果是指什麼?為什麼要把書比喻為我的長生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看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2.同桌互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相互評價。

  3.根據自讀提示中的問題和方法,再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勾出來多讀幾遍,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4.四人小組交流檢查讀書情況。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作者寫了少年時代讀書和寫作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看香菸人小畫片;看連環畫;看文藝書籍;看中外名著;重點回憶了兩次作文的構思與寫作的經歷。

  作者悟出的道理: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2.仔細閱讀作者例舉的兩篇作文,你是怎樣理解作者從中所悟出的道理?在你自己的寫作中有過類似的體會嗎?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寫作體驗來理解,談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學習並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讀書方法──博覽群書,入情入境,作讀書筆記,會借鑑運用等。

  四、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1.透過剛才的交流,大家理解了為什麼把書比作長生果了嗎?

  長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的果子,在這裡指營養極其豐富。把書比喻為長生果,意思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延續的營養。充分表達了書與人類文明發展的關係。而作者就是在書的引領下寫作越來越成熟的。

  將書喻為長生果,可見作者對書的`鍾愛。

  2.文中真實地回顧了作者少年時代與書的故事,使作者酷愛讀書的情景再現在我們眼前。讀讀課文,你是從哪裡感受到作者對書的喜愛之情的?

  (透過重點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看叫做香菸人的小畫片時的津津有味,看連環畫時的廢寢忘食,讀文藝書籍時的不求甚解,讀中外名著時的如醉如痴。作者正是不斷地在書裡如飢似渴地汲取營養,才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作者在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悅。)

  3.通讀全文,體會讀書的樂趣。

  五、品讀語言,學習作者在運用語言上的特點

  1.生動的比喻。讓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恰當的詞語。(積累運用:流光溢彩、眼羨、津津有味、天長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聯翩、悲歡離合、牽腸掛肚、如飢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傷、千篇一律、大顯身手、心安理得)

  六、聯絡實際,交流體會

  說一說你讀書中的故事,你在書中的收穫。

  課後練習:

  1.抄寫文中優美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把自己在讀書中所得的收穫寫成一個小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