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第2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少年冒死巧諫吳王的勇氣和才智,懂得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1. 聽寫。
螳螂捕蟬 諸侯國 乘虛而入 不堪設想
毫不介意 瞄準 誇獎 隱伏
(同座開啟書,對照互批,訂正)
2. 你能用上你聽寫的幾個詞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3. 誰來說說“螳螂捕蟬”的故事?為了幫助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說好,老師給大家一個提示,請按這個句式說:“_________,卻不知道________。”
4. 你聽了這個故事後,懂得了什麼道理?
(過渡)這個故事是少年說給吳王聽的,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麼吳王聽懂了嗎?你是從課文中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二、 精讀感悟。
1. 指名讀12小節。
(師出示)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2. “恍然大悟”,“悟”是什麼意思?(明白)那麼吳王究竟悟到了什麼?請用書上的一句話來回答。
(a、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b、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3. 理解第1小節。
(1)“乘虛而入”,“虛”?(空、空虛)你認為吳王如果出兵攻打楚國,自己國家會有哪些地方空虛呢? “入”?(進攻)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乘虛而入”的意思。
(2)“不堪設想”,“堪”有兩種意思:a、可以,能夠;b、忍受,經得起。你認為在“不堪設想”中應選_______種。
雖然不能夠設想,我們還是來設想一下,吳王攻楚會有什麼後果?
4. 吳王一下子明白了一個道理,你有沒有一下子明白一些道理的時候,你能不能用“恍然大悟”造句。
5. 我們再讀讀12小節。(1)師圈出“念頭”。(2)吳王本來的念頭是什麼?他本來的`念頭是那樣堅決,你是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3)你能把這一句有感情地讀一讀嗎?最好配上些動作。
(生讀)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6. 我們知道吳王最後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那麼少年有沒有勸阻吳王,請再讀讀課文,在少年與吳王的對話中,自始至終他有沒有提吳王攻楚的事?我們來研究研究文章的中句部分3—7小節,讀讀看,你覺得少年怎麼樣?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7. 從“少年終於被吳王發現了”一句中的“終於”你體會到什麼?老師覺得少年和吳王的對話很有意思,我們試試看,能不能讀好,老師也想給大家一個提示。
練習:讀讀文章,填一填。
少年終於被吳王發現了。吳王( )問道:“你早晨跑到花園裡來幹什麼?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溼啦!”
少年( )回答說:“稟報大王,我在打鳥。”
吳王( )問:“你打著鳥了嗎?”
少年( )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1) 說說你是怎麼填的,為什麼這樣填。
(2) 從這段對話中,你覺得少年怎麼樣?
(3) 分角色直接讀4—7小節中吳王與少年的對話,要讀出你所悟出的語氣、神態。
8. 回到12小節,有感情朗讀12小節。
三、 總結全文。
談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四、 作業。
1. 填空:
“恍然大悟”這個成語中,“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吳王悟到了_________________。
請用“恍然大悟”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練筆:
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吳王會對大臣們怎樣解釋他的新決定呢?請發揮你的想象,為吳王設計一個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