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畫家和牧童》教學設計範文

《畫家和牧童》教學設計

《畫家和牧童》教學設計範文

  【課前透視】

  這是一篇充滿濃郁現代氣息的傳說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課文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貞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和學生中的人文資源,引導學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的話進行對比感悟,在讀一讀、想一想、評一評、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設計特色】

  彌補缺失,取捨文字;對比感悟,啟思立新。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圖文結合閱讀理解,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

  【資訊資料】

  生字卡片、智慧樹樂園掛圖、多媒體課件及我國名畫家的作品、學生給畫配話的練習單。

  【教學過程】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啟思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朋友,他們是誰呢?

  (課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讀他們的名字,去掉拼音讀戴:咱們班有姓戴的嗎?

  (如果沒有,建議學生回去可以調查一下週圍的人。)

  3、瞭解戴嵩嗎?指名說說,教師出示我知道的內容。

  4、(板書:畫家 牧童)齊讀:你發現了什麼?(畫家兩個字寫得大牧童兩個字寫得小) 猜猜我為什麼這樣寫?(因為戴嵩是大人,是畫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麼大畫家和小牧童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

  (一大一小書寫課題,意在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探究的慾望,為下文提升文本價值奠定基礎。)

  二、自主探究

  1、學生輕聲讀課文,劃出生字,反覆地多讀幾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認的遊戲:一個人拿卡片,另一個人讀生字,遇到不會的放在一邊,同桌互相幫助識字,看哪組合作的最好。

  3、指名當小老師領讀:帶拼音讀詞語、去拼音讀詞語、打亂順序讀生字。

  4、猜猜找找的遊戲:請你根據老師的表現猜一猜,找到相應的生字:

  注:字謎──黑土

  動作識字──戴 拱 翹 抹

  體驗識字──一個人常常因為做錯事或有缺點而感到不好意思。

  5、參加智慧樂園:智慧樹上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聰明的孩子們,你們能摘到智慧果嗎?

  (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鞏固識字,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利於提高識字效率。)

  6、寫字:抹、擠、拱、批評、決。

  ⑴ 觀察體會:這幾個字有什麼特點?

  ⑵ 教師範寫:你們想讓老師指導寫哪個字?學生自由選擇。

  ⑶ 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對於寫得好的學生獎勵一面小紅旗,並全班展示寫得好的字。

  三、對比感知

  1、檢查讀文,師生共同評議,重點糾正字音和難讀的句子。

  2、默讀課文,思考:對於戴嵩的畫,大家是怎樣評價的?

  ⑴ 出示商人、教書先生和牧童的話,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⑵ 結合插圖學生想象:其他人會說些什麼?相機理解紛紛稱讚。

  (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現,引導學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

  3、大家為什麼紛紛稱讚戴嵩的畫?輕聲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⑴ 怎樣讀才能讓人感覺戴嵩是著名的畫家?學生練習讀、指名選擇喜歡的句子讀、教師範讀、分組讀。

  (追問:你為什麼這樣讀?)

  ⑵ 重點指導這兩句話: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戴嵩的畫畫得好。)

  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細筆輕描,很快就畫完了。

  (戴嵩畫得很快。)

  ⑶ 師:你們看,漢語中的一多神奇啊!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誇誇它嗎?

  (在對比感悟中加深體驗,適時進行語言訓練,利於提高學生感知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總結思考

  大家對戴嵩的畫讚不絕口,在這種情況下小牧童卻說他畫錯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第二課時

  一、舊知匯入

  1、上節課的生字朋友你們還認識嗎?師生對口形猜字,開火車讀生字。

  2、透過學習我們知道對於戴嵩的畫,大家讚不絕口,可是小牧童卻擠進人群大聲喊,(喊什麼?)指名讀、男女分組讀、齊讀。

  二、讀文品悟

  1、聽到小牧童這樣喊,圍觀的人什麼反應?結合插圖想象當時的情形:人們又會說什麼?

  2、戴嵩是怎麼說怎麼做的?輕聲讀課文5、6自然段,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3、有感情地朗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練習讀、同桌分角色讀、指導讀、範讀、評議讀、表演讀。

  4、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教師和學生共同表演,其他學生可以當觀眾,也可以當圍觀的人。

  (透過牧童和圍觀人態度的對比,在多種朗讀中感受文字,體會出牧童的實事求是和戴嵩的謙虛。)

  5、深入思考:

  ⑴ 讀到這裡,你想說點什麼?想對誰說?指名任意說。

  ⑵ 課題這樣寫合適嗎?

  (教師重新寫牧童,字的大小和畫家一樣大。)

  (在學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此時改寫課題水到渠成。)

  ⑶ 律動:

  配樂欣賞中國畫家的作品。

  (其實在我們國家還有許多著名的畫家,下面讓我們在輕鬆的音樂中休息一下,欣賞欣賞他們的作品.)

  (融律動和中國畫的欣賞於一體,拓展了文字資源,使學生感受到了藝術的薰陶。)

  三、拓展延伸

  重點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李苦禪的《鷹》,請學生為他們的畫配上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能寫幾句都行,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寫話訓練在低年級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學生自主選擇內容,削減了寫話的難度,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利於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

  四、規範寫字

  重點指導兄、呆、商、購、價錢。

  1、學生認讀生字,描摹體會:你發現了什麼?

  2、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重點指導難寫的字。

  3、學生練習書寫,互相評價,教師展示學生作業。

  五、總結建議

  畫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從來沒有人懷疑過。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網上向牧童挑戰他認為兩牛相鬥的時候,尾巴翹起說明牛心情好,這樣更容易鬥贏,想了解具體情況嗎?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上網查查有關的資料。

  (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將文字的價值取向進一步延伸,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是最富個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悅的心靈享受。本節課的設計我力求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1、自主探究求發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整節課我從交流入手,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對話環境。首先我創設了自然生動的教學情境,以介紹兩位新朋友為切入點,打破常規寫課題,激發學生讀文的探究慾望。識字中以遊戲和活動為主,注意聯絡學生以往的識字經驗和生活經驗,透過開展你指我認、當小老師領讀、猜猜找找、參加智慧樂園等活動,充分激發孩子主動參與識字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另外在朗讀環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引導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讓他們在讀、說、評、演中進行充分的角色體驗,用原生態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讀文,進一步體會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

  2、對比感悟促深化:

  上這節課的初衷緣於讀文時的一種感動,不僅為戴嵩向牧童請教的虛心和從善如流感動,更為牧童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敢所震撼。他的真誠勇敢、實事求是的態度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所以在文本價值取向上我稍稍傾向了後者:

  ⑴ 一大一小書寫課題,突出大畫家和小牧童,後來在文字解讀時我和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與文字交流直接對話,又重新書寫課題,讓學生感悟到牧童雖小但精神可佳,教師有在學生的建議下改寫課題。

  ⑵ 我結合插圖讓學生大膽想象人們的紛紛稱讚和呆住了的空白處,使學生在對比評價中更深體會到牧童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是多麼難能可貴!

  ⑶ 在結課時我又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把更具挑戰性的問題拋給學生,並建議他們可以上網繼續查詢相關資料,這樣,把學習的領域拓寬到課外,進一步提升了文字的社會價值,充分體現語文了學科的人文性。

  3、自由寫話揚個性:

  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最大特點是識字量大,認寫分開。崔巒先生多次強調:到了二年級應該強化寫的訓練。本節課我用大量時間進行了寫字和寫話訓練。寫字上重點引導學生觀察體會,掌握字的構字規律和間架結構,教師根據學情相機指導,最後透過自評、互評和師評展示學生作業,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寫話訓練我主要展示我國著名畫家的作品,尤其讓學生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李苦禪的鷹,然後結合自己的感受給畫配話。但是低年級寫話訓練要求不高,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能寫幾句就寫幾句,不會寫的字還可以用拼音代替。這樣逐步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為向中年級過渡打下良好的基礎。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