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課件> 自然之道的教學課件

自然之道的教學課件

自然之道的教學課件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幼龜、魚貫而出、愚不可及”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能用適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尊重“自然之道”的啟發。

  3、激發學生探索“自然之道”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用適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並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嚮導的話,從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課揭題。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自然之道。大家事先預習過嗎?讀過課文嗎?讀過一遍的請舉手;讀過三遍以上的請舉手。

  2.知道“道”是什麼意思嗎?“自然之道”呢?

  二、初讀梳理。

  1.初步讀文,學習詞語。

  請同學們再讀讀全文,儘可能地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這幾個詞你能讀正確嗎?

  加拉巴哥島巢穴躊躇結伴而出偵察頹喪

  你自己在讀課文過程中,還覺得哪些詞不容易讀好,提出來。

  2.再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梳理人物:課文中寫到了哪些人和物?

  適時板書:我們嚮導幼龜食肉鳥

  A.“嚮導”是什麼人?這個嚮導可不是一般的嚮導。

  B.我和七個同伴,簡稱“我”們;我們也不是一般的遊客,我們來加拉巴哥島旅遊的目的是什麼?

  C.幼龜,先是一隻,後是一群,成百上千只。

  D.嘲鶇、海鷗、鰹鳥,它們有一個總名稱,叫做食肉鳥。

  (2)串說故事: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如果你覺得有困難,老師給你一點幫助。(你可以這樣想:我們去加拉巴哥島旅遊,看到了什麼情景?我們是怎麼做的?結果怎麼樣?)

  隨機板書:救助傷害

  過渡:課文寫了“我”和同伴本想救助幼龜反而傷害了它。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我們救助那隻幼龜?(3、4節)

  三、理解“救幼龜”

  1.(出示句子)(那天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很快就發現一個大龜巢。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出,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來。)

  (1)“躊躇不前”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再聯絡上文想一想,課文怎麼寫它“躊躇不前”?理解“探、欲出又止”。

  (2)再讀這段話,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幼龜。

  (3)它的小心謹慎是有原因的,你能從上下文中找到依據嗎?

  2.一隻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麼做?所以“我”們——

  我們都很焦急,可是嚮導卻說——

  出示句子: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嚮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1)練讀句子,體會“緊張與焦急”,理解“若無其事”。

  (2)對比著讀,體會對比的表達效果。

  (3)讀到這裡,你讀出了什麼疑問?

  (要點把握:嚮導為什麼那麼冷淡?嚮導說的自然之道是什麼意思?)

  四、續學第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想想說說:

  那隻先出來的幼龜,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其他的幼龜就;現在,那隻幼龜沒有回到巢穴,其他幼龜,於是,結果。

  2.討論爭辯:如果我們不去幫助那隻幼龜,情況會怎麼樣呢?你的課文依據是什麼?

  3.練習並小結:

  (1)我和同伴們看到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心想:

  (2)所以,嚮導說——再讀嚮導說的話。你明白“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五、鞏固練習。

  1.複習詞語。

  爭先恐後欲出又止魚貫而出若無其事見死不救極不情願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雲霄

  (1)讀讀,說說,哪些詞語的意思你明白了?

  (2)把詞語放回課文中,邊劃邊讀。

  2.填空作業。

  出示,並準備作業紙:我們去加拉巴哥島旅遊,看到嘲鶇啄小海龜,嚮導卻(),我們很生氣,責怪嚮導()。嚮導在我們的要求下把幼龜抱向大海。不久,成百上千的幼龜從巢中(),()爬向大海。我們很快明白,自己幹了一件()的蠢事。儘管大家全力補救,累得(),那些食肉鳥還是吃得飽飽的,叫聲()。

  第二課時

  一、過渡:

  那隻小海龜得救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作者在後面的課文裡卻寫道:“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自己默讀剩下的課文段落。

  二、學習課文6-8段。

  1、首先來回答:為什麼說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說,注意表達的順序。

  說到偵察兵時,教師出示句子: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小幼龜從巢穴裡魚貫而出——

  從這些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幼龜的多,都爭著向外爬)

  怎麼讀?

  老師問學生:你就是巢穴裡的一隻小幼龜,你來告訴大家,你們為什麼要爭先恐後的爬出來?

  (我們派出去的偵查兵沒有回來,他肯定看到外面沒有危險,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麼危險,他會返回巢穴中的。)

  這說明了嚮導抱走了小海龜是給了後面的小海龜一個錯誤的資訊。就是這個錯誤的資訊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龜提前出了巢穴,接著又導致了什麼後果呢?

  學生接著談一談。

  2、老師:數十隻小幼龜已經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這些小幼龜被食肉鳥們吃掉時,又是怎樣的場景呢?讓我們來展開想象,選出其中一種情況寫一寫,看誰寫的具體形象。

  引導學生看書中插圖,想象當時情景。

  一隻幼龜正興奮地向前爬著,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見到我親愛的媽媽啦!忽然一隻鰹鳥飛快地俯衝下來,使勁地啄它的頭。小幼龜被這樣的突然襲擊嚇壞了,它本能地把頭和四肢縮進了殼裡。那隻鰹鳥並沒有放棄對幼龜的襲擊,它用又尖又長的嘴朝著幼龜的殼裡使勁地啄,幾下子就把幼龜的頭啄得血淋淋的。一會兒,小幼龜變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覺,四肢無力地伸出了龜殼。鰹鳥津津有味地把幼龜吃了下去。

  一隻幼龜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腳步,可就在這時——

  一隻幼龜便向前爬著,邊想回頭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還沒有張開口,就——

  一隻幼龜正低著頭奮力地向前爬著,忽然聽見同伴一聲慘叫,它還沒有回過神來,就——

  一隻幼龜剛剛把腦袋伸出巢穴,想追趕同伴,可就在這時——

  一隻幼龜經過奮力地爬行,終於到達了海邊,它激動地想:“我終於可以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

  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

  3、老師:我們親眼目睹了這樣悽慘的場景,感到了震驚,急忙學著嚮導的做法在海灘上營救著小海龜,累得氣喘吁吁,但是這已經無濟於事了,對小幼龜的彌補也是謹小慎微的。所以——

  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

  (1)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老師:食肉鳥們因為吃了無數的小幼龜而高興地叫著,但是活下來的小海龜這時候會怎樣想?它們會對我們說什麼呢?

  採訪學生:你會說什麼?

  假如你就是那隻小小的偵察兵,你在大海里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你是不是應該為我們救了你而感到高興呢?

  老師總結:我們好心卻做了這愚不可及的蠢事,並沒有得到幼龜們的感謝,所以——

  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灘上。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從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板書:傷心

  (2)比較句子,體會“悲嘆”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嚮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師:加上“悲嘆”好在哪裡?(能體現出嚮導極度悲傷難過的心理。)

  板書:悲傷

  根本可以換成什麼詞語?

  嚮導為什麼會如此悲傷?(非常自責、後悔——幼龜的災難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師:再次讀這個句子,感受嚮導的悲傷之情。指讀、齊讀。

  師小結:看來嚮導既不是沒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讓飢餓的食肉鳥有口飯吃,他對幼龜的生活習性還是很瞭解的,也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危險,但迫於遊人的壓力而又不得不做。當然,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後果會那麼嚴重。

  三、談感悟、談啟示。

  同學們,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可能出現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複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或指揮;人不要自作聰明,要知道,有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辦壞事;…)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好,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板書:遵循)

  四、佈置作業: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例就是人們破壞了自然規律,發生的後果總是事與願違,都是有哪些呢?我們課下調查一下,下節課交流。

  板書設計:

  我們緊張焦急傷心

  自然之道

 (遵循)嚮導若無其事極不情願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