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雲》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火燒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
《火燒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按照“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運用多媒體影片,創設情境,引發質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
上課伊始,板書課題後,我充分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有什麼問題?梳理學生質疑後,我出示自探提示,在自探開始前,我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於火燒雲的影片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雲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一環節的教學。
2、 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重點朗讀。
3、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有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我還不斷地引導學生質疑、對比,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4、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教師播放悠揚音樂,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讓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雲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雲。
火燒雲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於火燒雲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火燒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影片錄象在匯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課後可以蒐集火燒雲的形成原因。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我感覺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用學科語言進行課堂表述,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說完整話的習慣還有待於進一步養成,自己的課件操作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我相信,只要潛心鑽研,就一定能使自己三疑三探的課堂教學模式日臻完善。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2
《火燒雲》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內容簡單,學生自己讀就能讀懂內容,因此本節課我採用運用前幾課的教學方法學習。
新課開始,我讓學生談談你印象當中的火燒雲,用一句話來描述。學生回答完以後,請大家在書中找出描寫火燒雲的句子讀一讀,學生找的準。接下來開始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批註,你讀懂什麼?我在巡視過程中,看到多數學生已經能透過讀書把自己讀懂的內容批註在書上,而且歸納的很準確。當彙報的時候,學生舉手的人多了,回答的也到位。
學生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變化極多”,抓住“顏色多、形狀多”,並且能透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了解了火燒雲的形狀後,我設計了隨文練筆,展開想象,天空的火燒雲還有哪些形狀,請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可以仿寫。學生行動很快,內容寫得好,他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在教學《火燒雲》這篇課文中,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值得我以後在教學上要注意的。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第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應該說本節課按計劃教學任務都能完成,效果很好。我欣慰的是前幾課的訓練學習方法,今天這節課見效了,心裡很高興。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3
《火燒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用詞準確,描寫生動逼真,想象豐富是本課表達方法上的特點,因此,瞭解課文怎樣描寫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是教學的重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大膽想象的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本文的學習我主要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抓住作者觀察和想象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去學習重點段,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那些段落是作者的觀察和想象,然後在分別找出作者觀察和想象分別抓住了火燒雲的什麼特點去描寫的。這樣學生快速的就找到了,我自然的就引導了重點段的學習。在說你還知道其他類似文中描寫的顏色嗎?你能向文中那樣想象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嗎?兩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同學們七嘴八舌的搶著表達。讓學生感悟了火燒雲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在教學《火燒雲》這篇課文中,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值得我以後在教學上要注意的。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理解的不夠透。第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想象雲形狀的變化時,還是有很多學生只是被動的聽別人說,而自己不動腦筋想象。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4
《火燒雲》是作者肖紅的一篇寫景文章,她透過對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展現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讓人讀後有一種心曠神怡、意猶未盡的感覺,表達了作者看到火燒雲的喜悅心情。課文主要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火燒雲的顏色變化快,多;第二層,寫火燒雲的形狀多,變化極快。第二層的結構非常明顯,重點抓住“馬”、“狗”、“獅子”三種的動物的形狀來描寫說明火燒雲的形狀多,變化極塊。但作者的寫作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寫“馬”主要寫馬的忠實——“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待著有人騎到它背上”與馬形狀的動態變化;寫“狗”主要寫它的兇猛;寫“獅子”主要寫它的“鎮靜與威武”。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雲的範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豔。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彤彤”、“金燦燦”以及“跑著跑著”、“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雲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紅和“燒著”了整個天空後顏色之“變”,並且充分利用幻燈片,讓學生透過欣賞圖片,更直觀地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其中,“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顏色的火燒雲?”這一問題的設計,更有力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對火燒雲形狀之“變”這一部分的學習,我主要帶領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採取不同方式的讀、談感受,加入圖片讓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在教學《火燒雲》這篇課文中,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值得我以後在教學上要注意的。
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
第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來討論、質疑的時間比較少,應注重對學生的培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第三,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這篇課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現,可以在課堂上點明一下在寫作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做。另外,課結束時要求學生仿照寫景環節,對學生的指導不夠。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5
學完本課,收穫還是不少,雖然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但它接近學生的生活,孩子們比較熟悉雲霞的出現。鑑於此種情況,在授課間,我應用了學生比較熟悉的朝霞和晚霞引入課題“火燒雲”。結合圖面與孩子們所見過的雲霞變化去適當的釋題。我設計了語言,引發自然界的奇麗。比如:清晨的太陽出來或者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天邊的雲彩通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樣,人們把這種雲叫做火燒雲。不過怎樣去理解課文內容,針對本課語言的特色倒是不必要,只要認真地讀,從讀中感悟語言的優美。從語言中體會作者的文筆之妙,生動、具體、形象、優美,從色美、形美的火燒雲變化中去感悟作者的觀察力度,從而增強積累與反饋,學習作者觀察方法與想象能力,以致於一種學習能力。從學生作業情況看,學習效果很不錯,如果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方向,那本人有如下反思:
一、走進文字背景
由於本課是自然界的一種奇麗的景象,因為自然的奇麗,也引發無數的作家,詩人去描繪它們,讚美它們,書寫它們。火燒雲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讓學生透過資料瞭解課文背景還是有必要的。比如,作者蕭紅的生平,文學成就,主要作品,炎燒雲的成因。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混合成的。這些顏色的光的波長不一樣,紅色光波最長,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氣的分子和空氣裡飄浮著無數細小的灰塵和水滴,它們都能夠把太陽的各色光線分散開來,這叫做散射作用。太陽光中的光波長越短的,像紫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開來;波長越長的像紅色,橙色光就容易散射。(資料)
二、議議主題傾吐感悟
本課是寫景的散文,學生應該掌握作者的思路結構。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了火燒雲的奇妙景色,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表達作者對自然景觀的喜愛與讚美!只要用好手中的筆,準會塗抹出一幅幅多彩斑斕的美麗畫卷,使人置身於其中,彷彿讓人走進神秘般的童話世界,如醉如痴。羅丹說:“美到處都有的,但只有真誠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發現它。”也就是隻要我們睜大好奇的眼,就會發現;美就在身邊。
三、閱讀感悟妙筆生花
本文多處運用了排比,想象,合理的想象使文章生動優美。在寫作中,想象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寫作文時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與寫作方法。一篇文章,加上合理的想象就會更加生動,形象,所表達的事物也更為具體,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會更加鮮明,深刻。《火燒雲》這篇課文,作者大膽合理地運用了想象。比如:把火燒雲的形狀想象成馬、狗、獅子等活靈活現的動物,讀起來讓人如臨其境,如見其表。那麼,怎樣在寫作中有效地發揮想象的功能呢?這是本人必須要在本文中滲透的一種習作實踐。這個環節,我準備了下水習作,將自己在飛機上所見的雲描寫了一段:我從未見過的美!雲,白得有些深厚,像被剛彈過的棉團,鋪滿了天空;順著瞧,就是一床巨被,斜著看,又像一個巨湖的底,雲被與天幕緊緊相依;時而弧形成180度,平視向前,一望無際的雲棉厚厚的,就是天山上的白雪,是平毯似的,要是你能感覺雲在流動;一會兒就成了連綿起伏的白色小丘,一座連一座,又隨著小丘的斷開,剎時又是萬馬奔騰,那跑在最前面的馬正昂首長嘶,幾秒鐘後又不是馬了,又是一隻長嘶的羊,在它的肚皮下好像有一隻小羊在吮吸奶水哩!瞧,天又開口了,遠處的雲層突然高漲,像黃河衝擊的巨浪,太美了!
接下來讓學生寫寫“早晨的霧”“夜晚的天空”“秋天的田野”等素材。在學生習作的點評中,引導學生首先要知道人的想象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得來源於人的知識和經驗,多參加社會實踐,寫作素材本身就源於生活之中,然後想象的內容要合乎情理,要與現實事物有密切聯絡。這樣想象的事物才會鮮明,生動。例如:寫秋天的楓葉時,會想象到燃燒的火;寫草地會想象到綠色的地毯,寫春天的花兒,會想象到可愛的小姑娘等。
四、綜合訓練學習領先
本文在寫作上,作者就是從整體入手,然後,採用了不同的結構方式,積累有關氣象諺語,與雲有關的詩句,詞語。如:“魚鱗天,不雨也風顛”“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有雨山戴帽,無雨去攔腰”“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與雲有關的詞語:(略)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並根據成果糾正自己的教學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確實可以改變教與學的不協調現象。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6
這一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 在準備《火燒雲》一課教學時,我原來想找一些火燒雲的圖片讓學生充分欣賞《火燒雲》一課所講述的晚霞的變化之美,但沒有找到資料。後來一想,為什麼不讓學生來畫呢?這樣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呢?於是,我提前佈置了一項作業,每位同學課前細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至第七片自然段,想象火燒雲變化的樣子。並在下節語文課帶水彩筆。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開篇先在在黑板上畫一幅簡筆畫,讓學生從表象識別霞光和火燒雲,這樣有了鮮明的影象,學生從總體上認識,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接著,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等方式,在讀中找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在學習 “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
在學生品析完課文中對火燒雲形狀的描寫後,再讓他們猜想此時空中的火燒雲還會有什麼形狀,有的說像老虎、有的說像小兔、有的說像馬、有的說像小狗、還有的說像小山……當同學們說得高興時,我請他們讀出課文中描寫火燒雲形狀的句子,並要求他們依照課文的內容,拿起自己手中的筆,插上想象的翅膀,畫出火燒雲的樣子。再從中挑選出幾幅畫得較逼真可愛的“火燒雲”上講臺展示,再找個別學生按照課文中作者描繪火燒雲的方法來講一講這幾幅畫的內容。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表現欲,使他們活躍起來,而且加強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為了充分發揮言語描述對想象的指導作用,使想象服從於一定的目的,同時透過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和精確。我沒有就此罷手,而是適時給出“附加題目”。我要求他們拋開圖畫,再按照“出現→樣子→變化→消失”——火燒雲發展的這一順序,加以豐富的想象,用其它動物或植物來形容火燒雲的形狀。隨著學生同桌間的小聲而激烈的討論,形象的描述開始了。學生們有的說像抓雞的老鷹、像下山的猛虎、恕吼的雄獅,有的說像遊動的火龍、像啼鳴的公雞、像飛舞的火鳳凰,還有的說像龜背竹、像月季花、像一片紅葉……學生們一個個爭著舉手,搶著要說,情緒非常高漲。課堂氣氛又一次達到高潮。
透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教師講課,不僅要從教師立場出發,努力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從學生角度考慮,看是否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是滯能夠更大程度地挖掘他們自身的潛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生本身素質。讓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活動,並且使思維在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諧的發展。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7
這節課充分讓學生感知生動形象的火燒雲。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出示了兩幅對比掛圖,讓學生從圖上尋找到火燒雲上來後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學生興趣極濃,紛紛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接著理解“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中的“燒”字,體會火燒雲的動感和美麗。學生透過默讀課文,感受到了火燒雲顏色的變化,顏色多,不斷變化,給人美的享受。
學生前面學得自主、課文後面的學習也就順理成章了。學生感受到了火燒雲的顏色、形狀變化之後,我運用過渡語,利用圖片,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火燒雲畫面,變化之多、場面之美。如此美麗讓學生大開眼界。
這是一篇美文,欣賞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現的其他動物、人物或植物。並與前幾篇課文做了對比,找到區別,讓學生更能理清楚每篇課文的寫作思路。
本節課我還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總體評價能力,讓學生說說“我的收穫,他的精彩”引導學生注重公正、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教師的評價富有鼓勵性、啟動性。“火燒雲的美令我們著迷,這只是大自然的一個角落。讓我們一起用心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誰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出你心中的火燒雲呢?學生說出了 “神秘莫測”,馬昕怡說“千姿百態”, “變化多端”……一些詞語。
這節課使孩子進步。但若能將朗讀落到實處。欣賞文中語言文字的美,效果會更好!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8
上課之前,我已佈置了預習的任務,要求學生讀通、讀順課文。這有助於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關於火燒雲的變化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後採用概括、理解等手段使學生從顏色和形狀上進行思考,集中學習本課的重點內容。
在這裡的教學中,我重視對詞語的積累反饋,詞語的積累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只有積累了大量的詞語,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而詞語的積累如果只是簡單地摘抄、識記,就很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學生記住了這些詞語也不會用,這是因為對這些詞語的教學沒有把它放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在這次訓練中,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設計了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積累詞語,比如:你能幫作者把這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說出來嗎?你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這時的天空嗎?讓學生既陶醉於火燒雲的千變萬化,同時又深切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為了充分發揮言語描述對想象的指導作用,使想象服從於一定的目的,同時透過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在教學火燒去形狀時,我採用了一種新的讀書方法,由老師來提問,學生用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問題內容是:一會兒,天空出現了什麼?什麼樣子?怎麼變化的?透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段落結構,這為後面的拓展訓練作了鋪墊。
我在文字拓展部分中設計了一個練寫的內容:火燒雲的形狀難道只有這幾種嗎?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麼?什麼樣子?怎麼變化的?透過這樣的提問,激發學生的寫作,我想效果會更好一些,而且,這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框架,以此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透過學生的練寫和交流,學生們有的說像一條龍,有的說像是一隻貓,也有的說像是一隻飛機……學生們一個個爭著展示自己的作品,情緒非常高漲,課堂氣氛又一次達到高潮。暫且不論學生的語言是否華美,比喻是否恰當,但明顯的是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高漲,他們主動地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鍊中。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9
總結本課的得失,我認為成功之處如下:
1.注重讀中感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學火燒雲形狀變化時,為了讓學生能理解火燒雲形狀變化之多、之快,並體會其中的趣味,引導學生朗讀“想象一下,當你看到在草原上奔跑的`駿馬出現在天空,你有何感受?” “這匹馬啊,非常乖巧,跪著的等你騎上它的背,你會怎麼樣? “可就在這時馬變模糊了,你會感到怎麼樣?” “好,那你能讀出這種先是很驚奇、喜悅,然後有很惋惜的心情嗎?”再用同樣的方法讀“像狗”“像獅子”的段落,體會火燒雲形狀變化之多、之快。
此外採取師生合作讀的方式。在講解火燒雲形狀變化時,引讀:“一會天空出現了——”學生接讀:“天空出現了一匹馬”,“馬是什麼樣的——” “馬是跪著的,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怎麼變化的——”“馬變大了,馬脖子伸長了,馬尾巴可不見了……”用同樣的合作讀的方式,學習第五、六自然段,學生同桌互相提問讀,“天空出現了——”“狗(獅子)是什麼樣的——”“狗(獅子)是怎麼變化的——”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學生透過讀就可以理解,透過這種形式的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課堂效果非常好。
2.注重指導學生對詞彙的積累。講解火燒雲的顏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讓學生透過如下句式“( )就是像( )的( )色”理解詞義,再讓學生說一說類似的詞語,師生共同總結出“蘋果綠”“檸檬黃”“西瓜紅”“草綠”等,同時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火燒雲的顏色,學生想出很多,諸如“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色彩繽紛”……要求學生平時注重對詞語的積累。
3、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講解火燒雲形狀的變化時,三個段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先寫天空出現了什麼,接著講它是什麼樣的,最後講它是怎麼變化的?在第一部分講解之後,及時總結方法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後兩部分。
4、課堂上設計了小練筆環節,總結描寫火燒雲形狀變化的三個自然段的寫法之後,讓學生想象一下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麼,什麼樣?又怎麼變化的……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寫出的內容充滿童趣,如:“天空出現了一隻長耳朵的小白兔。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0
《火燒雲》是一篇寫景的散文,用詞也極富變化。課文(3~6節)這是文章的重點段落,突寫了火燒雲顏色和形狀變化多而快的特點。
在教學顏色變化一節時,我讓學生找出顏色變化多和快的句子,並圈出有關的詞語。學生在交流時,都找到了“火燒雲變化極多極快,一會兒紅彤彤,一會兒金燦燦,一會兒……”等句子。有學生說:“從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四個詞語我知道了火燒雲顏色的變化之快,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等表示顏色的詞語說明了火燒雲了顏色的多。透過劃句子,圈詞語的學習方法,我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把火燒雲的顏色變化多和快寫具體的,為仿寫作好鋪墊。
在教學形狀變化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我又運用劃句子,圈詞語的方法,讓學生先學“馬”的一節,按照“天空中出現了什麼?──它的樣子怎樣──它是怎樣變化的”這一順序,用不同的線條畫出有關的內容,學習課文。學生透過自學,找到了相關的句子,發現這一節是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寫法。另外幾節由於結構相似,我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學。透過學習,學生知道了這段內容的寫作特點。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1
《火燒雲》這篇課文描寫了鄉村的傍晚天空中出現火燒雲的情景,著名作家蕭紅用熱情酣暢的筆墨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火燒雲的絢麗多姿,細細讀來,不禁為作者對火燒雲的喜愛之情所動,為作者細緻的觀察和豐富的語言所動,更為火燒雲顏色變化之多、形態變化之快所讚歎。
這篇課文處在四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準備抓住描寫火燒雲色彩絢麗和形態多變的部分,引導學生感悟體驗火燒雲的奇與美,學習體會作者的觀察與寫作方法,並且學以致用,想像創造出自己心中奇美的火燒雲形象。
一、探究研討,感悟火燒雲的奇美
這篇課文的語言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閱讀。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之後,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火燒雲色彩變化和形態變化的部分深入探究,看看從文章語句的描寫中都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充分自讀理解的基礎上,集體進行交流討論。教師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加入研討,組織引導學生透過“一會兒…一會兒…”、“紅彤彤、金燦燦、半黃半紫、葡萄灰、茄子紫”等詞語體會顏色變化之多、之快;透過“忽然、接著、一轉眼”等詞語體會形態變化之多、之快。
在這其中,還要將談體會、談理解與想像畫面、朗讀感悟相結合,運用多種形式的讀,讀出作者也讀出學生自己對火燒雲的喜愛之情,從而真切感悟到火燒雲的奇美。
二、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之所以我們感覺火燒雲是那樣的奇美,都是因為作者精彩的寫作方法,豐富的敘述語言。特別是在描寫火燒雲顏色變化的部分,作者運用了不同的構詞方式描寫出了火燒雲瞬息之間的變化之豐富、之迅速,有ABB式、如紅彤彤、金燦燦;有ABAC式,如半黃半紫、半灰半百合色;還有比喻式,如葡萄灰、茄子紫等,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一定要給學生講這些詞語是什麼格式的,但是我們可以模仿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恰巧這裡有充分的學生可以想像擴散的空間,文中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學生想像開去,散發開去,一定會對火燒雲顏色變化之多、之快有更深刻的感受,同時又學習了寫作方法,積累了語言,鍛鍊了表達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三、隨機練筆,創造心中奇景
透過充分的想像畫面、朗讀感悟,學生對火燒雲的奇特與美麗已經有了深刻的感受;透過品詞析句,他們學習到了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風格;透過拓展想像,他們更為大自然有這樣美妙的景色而讚歎不已,這時候,如果我們適時地引入課外資源,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現火燒雲變幻無窮的綺麗景象,學生一定會為大自然這壯觀的景象所感嘆,所折服,在這裡將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這時候,如果讓他們拿起筆描繪這奇特壯美的景象,我想他們一定會文思如泉湧,下筆若有神了。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2
《火燒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時,我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一、抓住一個“讀”字,錘鍊語言美。
《火燒雲》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寫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雲的範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豔。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著跑著”“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雲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所以,在教學時,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二、抓住一個“多”字,領略色彩美。
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火燒雲的顏色多,變化快。為了感受火燒雲的顏色美,讓學生圈出描寫火燒雲顏色的詞語:“紅彤彤、金燦燦,葡萄灰、茄子紫,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並配以圖片認識這幾種顏色,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邊讀邊想象加深對顏色的理解,體會火燒雲顏色美。而後引導學生髮現這3組描寫顏色詞語的規律,從學生的回答中不難發現其規律:第一組為“ABB”形式,第二組為“事物+顏色”,第三組為“半……半……”。接著點撥學生說說這種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短短的幾分鐘,他們就說出了多個不同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既加深了對火燒雲顏色美、變化多的理解,又發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抓住一個“奇”字,想象形狀美。
在教學火燒的形狀時,讓學生找出描寫形狀變化的語句:“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配圖想象火燒雲的樣子,然後讓學生髮現課文是按照“動物出現——樣子變化——消失”的順序寫了火燒雲的形狀奇特,變化快的特點。透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段落結構,這為後面的拓展訓練作了鋪墊。最後設計了一個練寫的內容: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麼樣的火燒雲?學生們一個個爭著展示自己的作品,情緒非常高漲,課堂氣氛又一次達到高潮,此時,他們主動地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鍊中。透過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
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怎樣變化的,理解的不夠透。第二,時間的利用欠妥,沒有在預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課堂的有效時間完成教學目標,使教學活動即紮實又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