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熱是怎樣傳遞的》教學反思範文

教科版科學《熱是怎樣傳遞的》教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熱是怎樣傳遞的》教學反思範文

  《熱是怎樣傳遞的》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熱”第六課的內容。科學課以探究活動為核心,而探究活動又離不開有結構的材料,因此在幾次試教中,依據“以學定教”的理念,我根據學生學習的所需對教材中的材料進行了小小的改進。

  1、匯入環節的馬克杯

  熱的傳遞是無法直接用眼睛看到的',怎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準備了一個馬克杯,這個杯子的外面圖了一層熱敏材料,當熱水倒到杯子裡時,杯子上的黑色會褪去,上面印刷的圖案就會顯示。由這個神奇的現象直接引出問題:“熱是怎樣傳遞的呢?”這個匯入簡單有效,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牢牢將學生的視線引入本課的主題。

  2、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

  這一實驗我採用了學具盒裡的材料,但學具盒裡的塑膠支架太短,實驗過程中需要學生將底座進行墊高。因此我對支架部分進行了改進,用木材做成支架,使其剛好能插入底座,降低了學生實驗操作的繁瑣度。

  3、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

  書本上配套的實驗材料是一個帶柄的金屬圓片。金屬圓片邊緣凸起的一圈十分低,這一設計會導致以下兩個問題:(1)金屬圓片上塗的蠟層必須很薄,不然融化的蠟很容易流到桌面上;(2)若金屬圓片在實驗中沒有放平穩,蠟融化後再次凝固時,就會不均勻,以致每次課前都需要老師進行塗蠟準備。

  針對這些缺陷,我將實驗材料進行了改進。科學源於生活,因此我從身邊尋找材料,經過幾次嘗試,發現飲料“加多寶”易拉罐的底非常適合作為金屬圓片,因為其邊緣高度適合,底又很平,沒有紋路。考慮到剪下的金屬圓片邊緣很鋒利,會劃傷學生,因此我將其用砂紙磨平。將彩色的蠟塗在製作好後的金屬圓片上,不僅實驗效果非常明顯,而且可以重複使用。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