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六年級《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範文

六年級《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六年級《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範文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關鍵在於透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匯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從始至終貫穿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原則,在各個環節中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

  一、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圓柱表面積這節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題,但在教學中,我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 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將用近一法取似值作為一個知識點。再結合學生的實際,巧妙的把他們聯絡成一個整體,做到收中 有放,放中有收。

  二、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相結合。

  在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 之和。然後,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讓學生自己展開圓柱體模型,觀察到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 圓柱的高,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自然推匯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後我又啟發學生: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除了長方形,還可能是什麼圖形?發現、創新是 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識理解掌握之後,他們對於書本上沒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興奮點與關注點。這時有的學生會說,沿高展開後還可能得到正方形,這是一 種特殊現象。藉此我又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嘗試,得出了與書上不一樣的結果。這樣做,不僅啟發了他們的思維,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習題設計。

  在練習題的設計中,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動手測量並計算圓柱體實物表面積的題目,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學生對圓周長和麵積的計算不夠熟練;小組合作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吸取教訓,彌補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