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拼音複習三教學反思

拼音複習三教學反思

拼音複習三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是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的。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為拼音教 學從來都是重點,也是難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拼音複習三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拼音複習三教學反思一

  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認讀漢字、學好普通話的重要工具。《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目標中提出:“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要達到這個目標,上好漢語拼音複習課是重要的一環。拼音複習課是對漢語拼音的一個鞏固、實踐和運用。因此,本學期的研討課,我就選擇了漢語拼音複習三,第一課時,上完之後,有自己的一點淺顯的體會。

  一、在遊戲中複習拼音

  遊戲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遊戲可以使枯燥、重複的複習課變的生動、有趣,讓學生在玩中使知識得以鞏固,印象得以加深。遊戲的方法可多種多樣,只要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就行。

  二、在實踐活動中複習拼音

  鑑於拼音符號抽象枯燥的特點,教師應該為剛剛進校的一年級孩子在頭腦中建起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樑。所以,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例如,在複習形近聲母“b”“d”“p”“q”時,讓孩子伸出自己的左右手,觀察當左右手四指併攏,大拇指伸出時,變化大拇指向上與向下的方向,孩子們驚異地發現,自己的雙手與這四個聲母是多麼的相像,他們一下子就能透過自編的兒歌記住這四個聲母。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為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絡起來,就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

  三、體現層次性,體現情趣性

  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在複習聲母時遵循這一認知規律。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寓練習於遊戲之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形象的課件不僅使他們在情趣盎然的氣氛中學習鞏固了漢語拼音,而且培養了他們自主創新的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教學方法不夠多樣,對於學困生的指導不足。

  拼音複習三教學反思二

  本節課是一節漢語拼音的總複習課的第一課時,對於拼音的複習我共安排了兩個課時。在剛學完課文的前提下,對於拼音我估計很多學生都已經是又陌生又熟悉,這時學生最易厭煩、隨意,上拼音複習課很擔心他們懂了的沒興趣,根本不聽,怕不懂的複習課上得快,還是跟不上。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複習的興趣,讓拼音情趣盎然地走進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我把整節複習課的內容用學生喜愛的方式──遊戲故事串編在一起,讓他們喜愛的動畫主角喜羊羊們進入教學內容,以動畫人物的角色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拼音王國由此展開,學生果然興趣大增,小眼睛發亮。

  這節課我的主要複習內容為三方面。

  第一:聲母;

  第二:韻母;

  第三:整體認讀音節。

  整節課我完成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雖然有些細節沒有做到位。其中有些細節也是臨時做了改動,如:本來在拼讀複韻母的音節的時候是全班一起拼讀,但是考慮到現實的情況很多學生的注意力被課件吸引住,所以我臨時換成小組比賽的形式,讀對了並獎勵卡片的方式,很快的轉移了他們得注意力,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

  拼音是識字的入門券,沒有拼音識字將會變得困難,今天的複習課,我都是以基礎的為主,中間加入形近字母的比較,和音節的拼讀。這些都是拼音的基礎。以基礎為基礎,再往上就會事半功倍。

  另外,我覺得今天另外一個讓我覺得獲感動的是,自己的課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覺得這是一種欣慰。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許多的不足之處。首先,時間分配不合理,對於較為簡單的聲母,我用的'時間較多,而且很多都是反反覆覆在做,做的都是無意義的。比如說連續讀了很多遍的聲母表。

  其次,對於韻母的教學還存在著教學問題,比如說音節是由聲母、韻母、聲調組成的。而自己是將音節理解成聲母、介母、韻母組成,導致學生對於音節的組成有了錯誤的認識。另外一點就是對於yan的教學。

  最後,對於自己的課堂掌控和提問的語言還需學習和仔細斟琢。

  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我相信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是自己的成長中。

  拼音複習三教學反思三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與原教材最大不同,就是把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定為語文學科的目標,具有實踐性強、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培養能力、引導創新、促進發展等一系列綜合性特點。比如,拼音部分就很注重綜合性,它給了教師拓展教學的空間,也給了學生創造學習的空間。本文就拼音部分綜合性特點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知識上的綜合,更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漢語拼音第2課的編排,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做了較大變動,顯然是編者有目的的把知識進行了綜合,打破了以往先學聲、韻母,再學整體認讀音節的常規。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改動我認為是成功的。原教材是把小i、小u和大y、大w及整體認讀音節yi、wu、yu分開學,學到後面的新知識,總要不斷提及舊知識,很是繁瑣。而實驗教材則系統地把它們進行了綜合,使教學能一氣呵成。

  在具體教學中我是這麼做的:在學完小i,學大y和整體認讀音節yi時,我告訴學生“小i的媽媽是大y,大y、小i快快樂樂生活在一起,整體認讀音節yi yi yi。”這樣一串下來,學生三個知識點都掌握了。當學到小u、大w和整體認讀音節wu時,學生在我的啟發下說出“小u的爸爸是大w,大w、小u快快樂樂生活在一起,整體認讀音節wu wu wu。”真是一舉兩得,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自主學習。之後在學習小ü和整體認讀音節yu時,在我的幫助下,學生說出“小ü沒有爸爸和媽媽,去掉兩點和大y生活在一起,整體認讀音節yu yu yu。”事實證明,這樣的藝術綜合,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歡快的氛圍中牢固掌握知識,也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在後面的拼音學習中,很少有不該出現的錯誤出現。

  二、內容上的綜合,更有利培養學生能力

  本冊實驗教材在學習內容的安排、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階段,適當出現了詞語、短語、句子和兒歌,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部分漢字,把學拼音、識字、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獲得成就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我認為這是實驗教材拼音部分編寫的第二個成功點。

  如,從漢語拼音第3課開始,就出現了漢字,且配有一副溫馨的畫面。在指導學生觀察完畫面後,我讓他們自己去拼讀音節、認識漢字。學生十分認真地拼出音節讀出漢字後,他們那高興的神情、得意的語言,把自己認識漢字後的成就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接下來,我讓學生看著畫面說一到兩句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有一名學生說道“爸爸身上掛著照相機,他們要把這美麗的>景色拍下來,留做紀念。”說得多好!又如,漢語拼音第9課出現了句子,學生第一次讀出句子別提有多開心!在接下來的看圖說話中,有名學生說“這三個小朋友植樹多高興呀!我們也要種好多好多的樹,綠化我們的校園,綠化我們的武漢!”像這樣把拼音、漢字、詞語、句子加以整合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很快獲得功感,而且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三、形式上的綜合,更利於激發學生興趣

  在實驗教材的拼音部分充分體現了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讓兒童在喜聞樂見的情景中學習拼音;在連、塗、畫、拼、擺等遊戲中,鞏固知識,啟迪心智,培養動手能力;在複習中採用“我會讀”、“我會寫”、“我會連”、“我會畫”等形式,激發

  學生的興趣,培植學生的自信,等等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在遊戲中、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如,在《複習三》“我會連”一題中,當學生連完後,會高興地說“原來這是一隻海豚呀!”然後反覆地按連的順序讀聲母;同樣在“我會擺”一題中,學生對這種動手操作的題目特別感興趣,我讓他們用事先準備好的工具互相擺一擺,結果學生用各種方法形象地擺出了很多字母。像這樣輕鬆愉快地獲取知識是原教材所不具有的特點。

  在實驗教材的拼音部分,還有許多獨具匠心的編排,如:趣味性強,插圖精美,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等等這些都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也正是這樣才使得本實驗教材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吸引著無數的教師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