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方案>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研活動方案(合集)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研活動方案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研活動方案(合集)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社會領域教研活動方案(合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研活動方案(合集)1

  一、生活活動

  目標:讓寶寶透過開啟口袋(拉鍊、紐扣、子母搭),體驗成功及與同伴分享的愉悅,託班半日活動設計。

  準備:寶寶每人一個口袋,內裝糖、餅乾、桔子少量。

  過程:

  1、教師鼓勵寶寶把好吃的東西都找出來。

  2、邊品嚐邊請寶寶說說是什麼?怎樣的?

  3、與同伴共享好吃的食物。

  二、學習活動

  目標:

  1、感知小貓、小兔、小雞、小狗喜愛的食物,培養寶寶關心、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2、讓寶寶感受與同伴一起拉小車的愉悅。

  準備:寶寶每人一輛小車(牛奶箱做),魚、蘿蔔、蟲子、骨頭(多於寶寶的人數)。

  認認說說――拉車找“食物”――說說講講食物――喂小動物

  三、認認說說

  1、出示小動物:逐一出示,和寶寶說說它們是誰,喜歡吃什麼?

  2、給寶寶每人一輛小車、交代任務:去拉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魚、蘿蔔、蟲子、骨頭)。

  四、拉車找“食物”

  ?兒歌指引:你前面,後後面,一個跟著一個走(規則)。

  ?過障礙――大小山洞(鑽)、小橋(走)、小路、山坡(爬)。

  ?在拉小車的過程中,邊念拉小車的兒歌:

  拉拉,拉小車,拉條魚兒給小貓吃;

  拉拉,拉小車,拉根骨頭給小狗吃;

  拉拉,拉小車,拉個蘿蔔給小兔吃;

  拉拉,拉小車,拉條小蟲給小雞吃。

  ?寶寶分別從池塘裡找好吃的食物(魚、蘿蔔、蟲子、骨頭)

  五、喂小動物

  1、讓寶寶說說講講食物的名稱、顏色。

  2、讓寶寶分別去餵給小動物吃。

  3、檢查寶寶是否都送對了。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研活動方案(合集)2

  一、晨間活動(7:30D8:30)

  活動內容:晨間接待、早餐及餐後自主活動。

  活動準備:區域選擇牌、自主備餐桌

  教師準備及指導:

  1.主班教師迎接陸續來園的孩子,進行個別交流,及時和家長交流。觀察孩子們餐後棋類、拼圖等自主活動情況。

  2.助教老師跟隨部分進餐結束的幼兒前往菜園進行植物照顧、觀察。

  3.生活老師組織並指導孩子自主盛取早餐,做好餐後整理工作,

  個別教育:餐前準備王晟澤小朋友較為拖拉;近階段班級徐博延、孫藝芸餐後活動經常處於遊離狀態,給予提醒和引導。

  生活指導:最近天氣比較熱,提醒孩子戶外活動出去能主動將外套脫掉。

  二、生活活動:盥洗及點心環節(8:35D8:45)

  活動內容:盥洗、點心

  活動準備:牛奶、牛奶壺

  教師準備及指導:

  1.主班教師提醒個別幼兒活動的有序性。

  2.助教老師觀察和指導幼兒盥洗活動。

  3.生活老師觀察、指導幼兒自主倒牛奶情況。

  個別教育:提醒幼兒在指定區域喝牛奶。

  三、戶外活動(8:45D9:45)

  活動內容:早操、戶外運動區域

  戶外運動區域:區域場地根據園所戶外環境進行劃分,以粗大動作練習為內容,過程中孩子可以自由結伴分組,組建自己的遊戲主題和遊戲方法。讓孩子在與材料和器械的互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運動方式。結合“玩沙玩水真快樂”的主題,創設了“沙水區”和“水槍區”。豐富多樣的運動區域,帶給幼兒的多樣而豐富的運動體驗、體質的增強,推進其富有個性的發展。天氣炎熱,有意識的控制幼兒運動量,做好適宜的防曬工作,在沙池區投放大型遮陽傘,水戰區選擇在樹蔭下進行,並增設喝水、擦汗等生活區,及時提醒幼兒擦汗、補充水分,保證幼兒運動質量。

  (一)、創意闖關區:投放各類材料,引導幼兒嘗試將各種器械材料開展各類運用,透過分組合作,協商開展運動,發展身體的平衡能力,增強動作協調,培養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運動,大膽嘗試將各種器材組合開展各類運動。

  2.促進平衡能力,增強動作協調性。

  主材料:竹架、平衡板、輪胎、攀爬架等。

  輔助材料:奶粉罐、軟墊、攀爬桶等。

  (二)、騎行區:以扭扭車、腳踏車等不同材質的車輛為載體,騎行在車道上,運用斑馬線、車庫等場景,控制汽車速度,促進幼兒下肢動作鍛鍊。體驗自由騎行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車道標示進行騎行。

  2.增進下肢動作的發展。

  材料:扭扭車、滑板車、腳踏車若干。

  (三)、沙水區:結合主題增設的區域,以各類玩沙用具及磚塊,在沙池中進行自由堆砌、搬運,發展手部肌肉動作,促進肢體力量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運用玩沙工具,自由玩沙。

  2.控制手部肌肉的動作,促進肢體協調。

  (四)、水戰區:結合主題增設的區域,投放大小不用的水槍,孩子們可自由分隊,運用輪胎進行軍事堡壘的搭建,再運用水槍進行對戰。鍛鍊手的握力及肌肉控制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輪胎進行自由建構。

  2.用水槍玩多種遊戲,發展手部肌肉控制。

  個別教育:關注王晟澤、臧奕馳等個別易出汗幼兒活動中自主擦汗、喝水習慣的培養,對於軒羽、王樂嶼服藥、受傷的幼兒特別關注,控制運動量。

  四、生活活動:盥洗、喝水、擦汗及水果環節(9:45D10:00)

  活動準備:水壺、擦汗巾、水果

  活動過程:分批自主進入活動室DD盥洗DD自主到水喝DD自主擦汗DD自主吃水果DD更換衣服。

  教師準備及指導:

  1.主班老師提醒並指導幼兒活動的有序性,提醒互相擦背或幫助個別幼兒擦背。

  2.生活老師觀察和指導幼兒自主喝水情況,在水果後幫助個別汗量大的幼兒更換衣物。

  3.助教老師觀察和指導幼兒盥洗活動。

  4.配班老師幫助出汗量較大的孩子更換衣物。

  個別教育:王晟澤、貝思瀚等幼兒生活活動較為拖沓,活動前給予提醒。

  五、教學活動(10:00D10:25)

  活動內容:藝術《小魚歷險記》

  設計意圖:主題“玩沙玩水真快樂”,孩子的天性,喜歡玩沙玩水,對水中的生物也尤為感興趣。班級飼養區根據孩子興趣飼養了金魚,孩子們都爭搶著給給小魚餵食、換水,清洗魚缸,小魚的外形特點、泳姿都是孩子們日常觀察後的重要談資。本活動節選奧爾夫音樂《開始與停止》,以水中游水的小魚為角色,重視對音樂的感受與欣賞;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創設小魚歷險的遊戲情節,讓幼兒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自然熟悉樂曲。在感受、想象、參與的過程中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幼兒在趣味性和遊戲性的環境中享受到音樂活動的樂趣,在玩玩、做做中提高了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ABAC旋律結構的基礎上,能跟隨音樂節奏變化控制身體動作。

  2.願意參加遊戲,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故事匯入,熟悉遊戲角色。

  1.故事匯入,引出情境。

  2.完整欣賞,學做小魚的動作。

  3.出示圖譜,驗證樂曲的頓點。

  分段欣賞,理解音樂旋律。

  1.傾聽A段音樂,跟學小魚游泳及捉迷藏的動作。

  2.感受AB段音樂,練習躲藏的動作。

  3.完整欣賞,跟隨音樂做小魚回家的動作。

  跟隨音樂,嘗試完整遊戲。

  1.個別示範。

  2.集體遊戲。

  六、生活活動(10:25D10:35)

  活動內容:盥洗、自主喝水,並進行自主記錄喝水情況。

  活動準備:溫開水、茶杯

  活動指導:提醒孩子們喝水和整理衣褲。

  個別指導:透過記錄表和現場觀察,及時發現和提醒孩子喝水情況。

  七、區域活動(10:35D11:25)

  活動內容:根據幼兒自選進入區域活動DD教師觀察DD交流評價

  活動準備:區域材料、記錄表、照相機

  教師定點觀察:

  1.主班教師:全域性觀察,全面瞭解班級區域開展情況,並作好觀察記錄,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重點觀察“水管區”,因為該區域是本週剛開放的新區域,瞭解孩子的現場活動情況,適時推進。

  2.配班老師:定點觀察,關注“小天才遊戲區”和“彩虹之家”的活動情況,重點觀察本週新增設的篩沙、運水、水的過濾的材料的操作情況。

  3.助教老師:定點觀察,重點關注“樂樂美工坊”和“美食屋”的活動情況,並在活動後做好整理檢查工作。

  4.生活老師:定點觀察“多米諾骨牌館”的活動情況,推動孩子的組合創意。

  八:餐前活動及午餐(11:25D12:00)

  活動內容:結伴交流、盥洗、自主盛飯菜、自主用餐

  活動準備:自主備餐桌

  教師指導:

  1.主班和幼兒一起分享交流並分組邀請幼兒進餐。

  2.助教老師觀察和指導幼兒盥洗活動。

  3.配班老師觀察和指導幼兒在盛飯區情況。

  4.生活老師觀察和指導幼兒拿取餐盤及盛菜的有序性。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研活動方案(合集)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初步唱準跳進音程“哆~嗦”(1~5),嘗試對即興提問做出快速反應的演唱。

  2.注意傾聽問句,藉助一問一答的遊戲方式,理解並掌握對唱的演唱形式。

  3.願意參與問答式對唱遊戲,在對唱活動中感受、體驗與教師、同伴的情感交流。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指導幼兒看幼兒用書《大指歌》,初步指導五個手指的名稱。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玩手指遊戲,鞏固對每個手指名稱的認識,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伸出手指,幼兒說出手指的名稱。

  2.教師說出手指的名稱,幼兒伸出相應的手指。教師及時反饋幼兒的反應,鼓勵幼兒參與活動。

  3.玩手指問候遊戲。如教師問:“大指歌大指歌,你在哪裡?”幼兒回答:“我在這裡我在這裡。”然後伸出的手指相互問好:“你好不好?”為演唱歌曲做準備。

  (二)教師示範邊唱邊玩手指遊戲。

  1.教師唱歌曲前半段,伸出雙手大拇指;唱後半段時,將兩個大拇指相對,做問好的動作。

  2.教師示範歌曲,幼兒玩手指的遊戲。

  (三)幼兒邊玩邊遊戲,邊學歌曲。

  1.教師唱完歌曲前半段,幼兒答後半段,同時伸出雙手大拇指。教師帶領幼兒唱準1~5音。教師用自己的大拇指觸碰幼兒的大拇指,以示鼓勵,調動幼兒進一步參與遊戲的興趣。

  2.交換角色,幼兒唱問句,教師唱答句。

  3.教師引導幼兒創編歌詞,變換其他手指名稱替換“大指哥”。

  教師:除了大指哥,小手上還有誰?怎麼唱呢?

  4.教師唱問句,提醒幼兒注意傾聽,根據問句的內容伸出相應的手指,並用唱的形式問答。

  5.讓幼兒選擇唱“提問”還是唱“回答”,邊玩遊戲邊演唱。教師用手勢提示幼兒,練習一問一答演唱。

  (四)教師唱歌曲前半段,即興變換手指名稱,幼兒較快速地接唱後半段,同時伸出相應的手指。

  (五)複習律動“生活模仿動作,如食指——刷牙,大拇指——按門鈴。

  幼兒提出動作內容,教師帶領幼兒按音樂節奏做動作。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音樂區裡讓幼兒熟悉歌詞和遊戲後,可以即興編唱動物、植物、玩具、用具、學具、小朋友名字、身體其他部位等,以此訓練幼兒快速反應的能力,保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生活區裡提供各種手套,讓幼兒玩手套配對、戴手套等遊戲,進一步熟悉手指的名稱及位置。

  教學反思:

  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透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透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研活動方案(合集)4

  一、來園接待:7:30DD7:55

  活動內容:迎接幼兒,值日生照顧自然角。

  活動準備:前一天安排值日生並分配任務。

  活動目標:觀察幼兒入園情緒,進行個別談心活動。

  二、大戶外活動:8:00DD8:50

  活動內容:草蓆飛盤、跳格子、咕嚕球

  活動準備:草蓆飛盤、跳格子、咕嚕球若干;

  透明傘一頂,傘面繪畫成灰太狼形象;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探索咕嚕球投擲、夾、踢、拋等各種不同玩法,體驗探索的樂趣。

  2.透過遊戲活動“智投灰太狼”提高孩子們的投擲能力。

  三、生活活動:8:55DD9:05

  活動內容:

  1.點名

  2.吃點心

  四、早操:9:10DD9:25

  活動內容:快樂在一起、爸爸去哪兒、大公雞

  活動準備:皮球人手一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安靜、有序地進場和退場,保持情緒愉悅。

  2.引導幼兒根據律動音樂有節奏地展現肢體動作,與同伴配合默契。

  五、教學活動:9:30DD9:55

  活動內容:音樂《客人來了》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初步學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學習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感受禮貌待客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磁帶及錄音機

  六、生活活動:9:55DD10:05

  活動內容:吃水果

  活動準備:水果人手一份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透過聞一聞、嘗一嘗來感受水果的特徵。

  2.培養幼兒吃水果前後洗手、吃東西不講話的良好習慣。

  七、區域活動:10:05DD10:45

  活動內容:區域活動

  重點指導:巧手吧

  活動準備:

  1.各種太陽撕貼畫的圖片。

  2.太陽底版、各種彩紙、固體膠、記號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安靜、有序地參與各個區角活動,遇到問題能夠尋找正確渠道解決問題。

  2.重點觀察巧手吧的操作情況,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材料,創造不同的太陽。

  八、餐前活動:10:50DD11:00

  活動內容:區域講評

  活動準備:幼兒參加區角活動的現場照片、巧手吧的太陽成品。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不同的想象與創造,肯定幼兒的創作作品,培養幼兒用欣賞的眼光評價他人的作品。

  2.引導幼兒遵守遊戲規則,關注幼兒的需要,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九、午餐:11:00DD11:30

  活動內容:午餐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午餐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安靜就餐,能夠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挑食、不剩飯。

  2.培養幼兒飯後漱口的習慣,同時能夠自覺洗手、擦嘴,保持個人衛生。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研活動方案(合集)5

  主要涉及領域:

  社會、藝術

  設計意圖:

  活動選自於學習教材中的主題《我要上小學》,在大班幼兒幼兒園畢業臨別之際,這樣的活動中顯得十分有意義。想到孩子們在《畢業歌》的活動都留下了感動、不捨的淚水,於是,我將“畢業照”的活動進行仔細設計,希望給我的孩子們呈現一次歡樂大家庭的氣氛,使孩子們記住這三年裡與同伴和老師愉快的生活。

  活動目標:

  1.大膽說說自己的朋友,體會同伴間的友誼和離別的情感。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共同畫出“畢業照”。

  活動準備:

  1.和同伴的事情列印黑板展示。

  2.自制以幼兒園為背景的大相框。

  3.繪畫工具。(繪畫用的長卷)

  活動過程:

  1.提問導人,情感激發

  師:再過幾天你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就在小朋友即將離開幼兒園的時刻,你們心裡有什麼感受呢?

  小結:雖然剛剛上幼兒園時你們有點愛哭,但老師發現現在的你們真的.長大了,能勇敢地來到幼兒園學本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學會了唱歌、跳舞、畫畫等許多本領。

  2.看照片,說說自己的好朋友以及發生過的有趣的事情

  (1)說說自己的好朋友

  師:我們在一起已經有三年了,這麼多日子裡,你一定有了自己的好朋友。這裡有一些我們在三年裡和好朋友拍的各種照片,請找出你好朋友的照片,說說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什麼優點?要離開幼兒園了,你想對好朋友說些什麼?

  (2)說說和好朋友之間發生的有趣的事。(幫助孩子提升一些認識。)

  小結:三年裡,我們和好朋友們在一起發生了許多事情,有快樂的,也有生氣的時候,但是這些都讓我們更加愛我們的朋友。

  3.畫“畢業照”

  (1)師:我們共同畫一幅“畢業照”。每個小朋友畫一個你的好朋友的像。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好朋友臉部特徵。(讓孩子說說朋友的長相特徵,對為朋友畫像有幫助,此時可以是一個孩子說,也可以其他孩子補充說說而相互取長補短。)

  師:就是因為有這麼多有趣的事情,我們才會把自己的朋友記得牢牢的。誰也忘不了誰。如果讓你閉上眼睛,你能說出你的朋友長得什麼樣嗎?

  (3)為朋友畫像,教師指導幼兒共同畫出“畢業照”。

  師:是啊,大家把自己朋友的樣子深深地記在腦子裡了。為了永遠記住我們的朋友,我們一起來把朋友畫下來,就像楊老師畫王老師,王老師畫楊老師一樣,只要畫出頭部,比如髮型、臉型,還有臉上有什麼特別的。然後剪下來,貼在這個大大的相框上變成一張我們自己畫的畢業照。最好把好朋友高興的樣子畫出來。

  (4)將畫好的朋友畫像貼到大相框裡,一起欣賞,分別猜猜是誰。

  小結:你們畫的朋友真的很像,老師都能猜出來呢。但是這張大大的畢業照是不完整的。還有很多空位,我們一起拿到班級讓其他小朋友也來畫畫你們,讓大四班所有的小朋友都畫到畢業照裡,好不好?

  活動反思:

  還記得自己剛踏上幼師的工作崗位時,常常聽到經驗教師對我們的集體教學活動的建議就是關於師幼互動,新教師在師幼互動方面比較薄弱。經過幾年的工作實踐,我也深深地覺得當初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而現在,每次設計活動時,我都會將每一個設計的提問仔細斟酌,充分考慮幼兒可能做出的反應和回答。這樣的話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就能更加有效、和諧。如在這次的活動中,特別是在欣賞照片之後的交流環節,我都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簡單總結,重點是幫助幼兒提升一定的知識經驗。如當幼兒說到:想起了小時候和好朋友一起玩理髮店。我的回應是:嗯,我們在一起玩遊戲,遊戲總是讓我們覺得很快樂。當幼兒說到:我去小班幫弟弟妹妹穿衣服。回應:是的,大班的我已經長大了許多,能夠幫助弟弟妹妹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現在覺得這樣的回應會更好:你能幫助弟弟妹妹可真棒,那你幫助了弟弟妹妹心裡是什麼感覺?)像這樣的回應,我覺得是比較適宜的,不會顯得空洞,尤其是其中情感的感化更是生命啟蒙教育的體現。所以,教師的回應是一門大學問,以後繼續努力,為孩子們帶來有價值又快樂的活動。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