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方案>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通用14篇)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通用14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通用1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1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建立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制機制,根據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我區工作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深入推進全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二)總體目標。到2020年,現代鄉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村基層黨組織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以黨組織為領導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村民自治實踐進一步深化,村級議事協商制度進一步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35年,鄉村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高,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鄉村社會治理有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1.建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體系。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村級組織體系。村黨組織全面領導村民委員會及村務監督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和其他經濟社會組織。村民委員會履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功能,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村務監督委員會發揮在村務決策和公開、財產管理、工程專案建設、惠農政策措施落實等事項上的監督作用。集體經濟組織發揮在管理集體資產、合理開發集體資源、服務集體成員等方面的作用,農民合作組織和其他經濟社會組織依照國家法律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職權。(區委組織部、區農業農村局牽頭,區民政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2.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堅持區四大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包抓基層黨建重點任務制度,落實好鎮黨委班子成員包村聯戶和村“兩委”成員入戶走訪制度,及時發現並解決鄉村治理和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健全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決策機制。深化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培樹一批先進支部;每年按不低於10%的比例倒排確定一批軟弱渙散黨組織,持續抓好整頓轉化提升,不斷增強全區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有效利用各類資源資產資金,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力爭2020年底集體經濟積累5萬元以上的村達60%以上。全面足額落實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和村幹部報酬,嚴格按照省市要求,逐步提高村幹部報酬待遇。(區委組織部牽頭,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3.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最佳化提升行動,進一步最佳化村級班子整體結構,持續深化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建設,繼續從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復退軍人中培養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嚴格落實村黨組織書記選拔任用區級報備制度,保持村黨組織書記隊伍相對穩定。鄉鎮幹部轉任的村黨組織書記,必須專崗專責,一般不再承擔鄉鎮其他工作,除不勝任工作外,任期內一般不做調整,確需調整的,由區委組織部稽核批准。加快推進村黨組織書記和村民委員會主任“一肩挑”工作,原則上所有符合條件的村黨支部書記都要按程式兼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逐年提高村黨組織書記和村民委員會主任“一肩挑”的比例。擴大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一般由黨員擔任,也可以由非村民委員會成員的村黨組織班子成員兼任。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代表中黨員應當佔一定比例。全面落實村“兩委”班子成員資格聯審制度,嚴防有劣跡的人員進入村級班子,嚴厲打擊干擾破壞村“兩委”換屆選舉的黑惡勢力、宗族勢力。抓好村幹部後備隊伍建設,原則上按照村“兩委”班子職級1:1的比例建立後備隊伍,村黨組織書記按照1:2的比例建立黨組織書記後備隊伍。大力推進從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中選聘村文書工作,著力培養一支文化素質高、願意紮根農村、帶領群眾致富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深化對村幹部的教育培訓、日常管理和監督考核,每年對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其他村“兩委”成員分別由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鎮黨委進行培訓。考核結果與村幹部個人報酬待遇、選拔任用和獎懲相掛鉤,採取差異化報酬發放機制,對目標任務完成好、考核優秀的增發績效報酬,對目標任務完成差、排名靠後的減發績效報酬。不斷拓寬鄉村組織人才來源,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區委組織部牽頭,區委編辦、區人社局、區民政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4.發揮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的先鋒模範作用。著力最佳化農村黨員隊伍,注重從選聘大學生村文書、農村優秀青年和外出農民工中培養髮展黨員,確保每個行政村每2年至少發展1名青年黨員。組織開展黨員聯絡農戶、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戶掛牌、設立黨員責任區、結對幫扶、黨員承諾踐諾和志願服務等活動,注重對貧困人口、低保物件、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殘疾人、軍烈屬、特困人員等人群提供多種形式的關愛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引導農民群眾自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推動黨員在鄉村治理中帶頭示範,帶動群眾全面參與。(區委組織部牽頭,區文明辦、區民政局、區婦聯、區殘聯、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5.著力規範村級事務。清理整頓村級組織承擔的行政事務多、各種檢查評比事項多的問題,切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區直部門原則上不在村級建立分支機構,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村級承擔有關行政性事務。交由村級組織承接或協助政府完成的工作事項,要充分考慮村級組織承接能力,實行嚴格管理和總量控制。從源頭上清理規範上級對村級組織的考核評比專案,探索實行目錄清單、稽核備案等管理方式。規範村級各種工作臺賬和各類蓋章證明事項。逐步推行村級綜合管理服務資訊化。(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6.提升鎮、村為農服務水平。強化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推進“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建立集綜合治理、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公共服務為一體的統一平臺。大力推進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為農民提供“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全面推行村級為民代理制,做到全程幫辦、少跑快辦,逐步形成完善的鎮村便民服務體系。將農村民生和社會治理領域中屬於政府職責範圍且適合透過市場化方式提供的服務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推動各級投放的公共服務資源以鎮、村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區委編辦、區民政局牽頭,區委組織部、區委政法委、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區市場監管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開展鄉村自治實踐

  1.提升村民自治組織能力。堅持和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健全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強化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功能。尊重和維護村民委員會法律地位,支援和保障村民委員會依照法律和村民自治章程開展工作。充分發揮農村“八大員”作用,持續推進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範化建設,拓展村民參與村級公共事務平臺,發展壯大治保會等群防群治力量。引導流動人口有效參與鄉村治理,切實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區民政局牽頭,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完善村民議事協商制度。全面推行“四議三雙”議事程式,創新協商議事形式和活動載體,依託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理事會等,鼓勵農村開展村民說事、民情懇談、百姓議事、婦女議事等各類協商活動,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真正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積極探索推行民選、民議、民建、民管的村級公益專案建設新路徑。(區民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3.動員多方參與鄉村治理。積極發揮農村婦聯、群團組織和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以及志願者隊伍作用,培育農村社會工作者隊伍,做好老年人、青少年、殘疾人、特殊困難群體等重點物件服務工作。培育有區域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吸引各類鄉賢回饋故里、參與協商,充分發揮新鄉賢在議事協商中的積極作用。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開展志願服務。(區民政局、區農業農村局牽頭,區殘聯、團區委、區婦聯、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面提升鄉村德治水平

  1.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納入黨課和政策宣講中,以村黨組織書記講、村民議等方式,推動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依託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農民夜校和巡迴黨校,組織農民群眾學習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廣泛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堅持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十大建立行動”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群眾有看頭、社會反響好的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示範村。推進鄉村誠信建設,建立健全農村信用體系,增強農民群眾誠信意識。(區委宣傳部牽頭,區教育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廣泛開展文明建立活動。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建立活動,深入實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十個一”示範工程,積極開展“文明村鎮”“五星級文明戶”建立。“文明村鎮”建立突出抓好文明鄉風建設、群眾建立活動、鄉村環境整治等方面,建立文明村鎮建立檔案,完善文明村鎮獎懲機制、責任機制,確保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人做事、激勵幹事,推動文明村鎮建立工作規範化、常態化。“五星級文明戶”突出誠信守法星、勤儉致富星、孝老愛親星、文明新風星、環保衛生星創評,結合產業發展、就業創業等領域探索出臺獎勵、補貼政策,提升群眾對“五星級文明戶”建立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支援率,引導廣大農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轉變。到2020年底,區級以上文明村和文明鎮佔比達到50%以上。(區委宣傳部牽頭,區民政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3.大力加強鄉村道德建設。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加強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持續開展道德模範、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等評選表彰活動,推進鄉村誠信建設,強化農民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積極倡導文明鄉風,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和“五老人員”等新鄉賢的宣傳勸導和教育監督作用,深入開展治理高價彩禮、推進移風易俗行動,堅決反對和抵制高價彩禮、婚喪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不良習俗。建立完善農村黨員幹部等行使公權力人員婚喪事宜報告制度,加強紀律約束。加強村規民約建設,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2020年實現行政村村規民約全覆蓋。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監督和獎懲機制,利用農村大喇叭、道德“紅黑榜”等多種形式,對違背村規民約的,在符合法律法規前提下運用自治組織的方式進行合情合理規勸、約束。(區委宣傳部牽頭,區民政局、團區委、區婦聯、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基層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深入推進文化惠民行動,結合傳統節日、民間特色節慶等,因地制宜廣泛開展鄉村文化體育活動。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鄉村等公益性展演活動,以“大講堂”“大舞臺”為載體,實施好“戲曲進鄉村”“精品劇目惠民演出”“文化下鄉”等文化惠民服務活動。深入挖掘民間藝術、地方戲曲、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注重傳統工藝振興,加強傳統村落保護,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傳統民居、文物古蹟、古樹名木等遺產,留住有形鄉村文化。實施公共數字文化智慧服務專案,加快鄉村文化資源數字化,培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助推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加強農村演出市場管理,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區文化旅遊局牽頭,區委宣傳部、區建設局、區體育發展中心、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法治鄉村建設

  1.推進鄉村依法治理。加強鄉鎮行政執法人員培訓,規範農村行政執法事項和執法程式,嚴格按照法定職責和許可權執法。按照“村級組織健全有力、民主制度規範完備、法治建設紮實有效、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建立,到2020年底,全區省級以上民主法治示範村達到18個。深入推進“七五”普法,以“法律八進”為載體,充分發揮普法講師團、普法志願者、法律服務工作人員的作用,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普及法律法規,培養村民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意識和習慣。(區司法局牽頭,區委政法委、區人民法院、區人民檢察院、區民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市場監管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農村法律服務供給。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在鄉村治理中的職能作用,推行巡回法庭審判方式。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依託鎮公共法律服務站進一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路“三大平臺”建設,鼓勵鎮黨委、政府根據需要聘請法律顧問,有條件的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充分發揮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務、促進鄉村依法治理中的作用,加強涉農法律援助、公證服務、司法鑑定工作。(區司法局牽頭,區委政法委、區人民法院、區農業農村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3.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加快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加快農村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完善區鎮村三級綜治中心功能和執行機制,加快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建立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監控網路,著力構建“六位一體”智慧化平臺。落實平安建設領導責任制,創新動員群眾參與平安建設機制,強化農村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食品、藥品、交通、消防等領域安全防範控制。加強農村警務隊伍建設,大力推行“一村一警(輔警)”和治安戶長制。加強對社群矯正物件、刑滿釋放人員等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和危害農村穩定、破壞農業生產、侵害農民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邪教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大力整治農村亂建宗教活動場所、濫塑宗教造像,推進無邪示範鎮村建設。嚴格落實宗教工作三級網路兩級責任制。加強農民群眾拒毒防毒宣傳教育,深入開展“黃賭毒”“盜搶騙”專項治理,淨化鄉村治安環境。(區委政法委牽頭,區委統戰部、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市場監管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4.完善鄉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化解機制,深入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全面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群防群治機制,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深入排查各類矛盾糾紛,全面開展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鞏固和加強基層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建設,不斷健全社會矛盾風險防範化解體系,在所有行政村成立調解委員會,建立“三調聯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充分發揮基層調委會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糾紛早化解”。強化鄉村資訊資源互聯互通,完善資訊收集、處置、反饋和聯動機制,增強對因矛盾糾紛引發重大問題的預測預警預防能力。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和心理疏導。加快推動法院跨域立案系統、檢察服務平合、公安綜合視窗延伸至基層,提高響應群眾訴求和為民服務能力水平。(區委政法委牽頭,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大小微權力腐敗懲治力度

  1.規範農村基層公權力執行。圍繞人、財、物管理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部位,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健全村幹部“小微權力”清單和廉政檔案,明確村“兩委”及村務監督委員會權力行使的法規依據、執行範圍、執行主體程式步驟,並以流程圖等形式全面公開,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執行。認真落實村財鎮管制度,繼續推行村級重大事項預報、重大專案預審、廉政風險預警制度。(區紀委監委、區民政局牽頭,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審計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2.全面推動村級事務公開。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梳理村級事務公開清單,及時公開組織建設、公共服務、脫貧攻堅、工程專案等重大事項。健全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實施“陽光村務”工程,打通村級監督的“最後一公里”。規範村務公開檔案管理,實行村級會計委託代理制,加強審計監督,開展村幹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區農業農村局牽頭,區紀委監委、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扶貧辦、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大對侵害農民利益腐敗懲處力度。加強鎮監察室規範化建設,推動監察工作向村延伸,重點對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執行政策打折扣,村幹部貪汙侵佔、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盤剝剋扣資金財物以及作風不嚴不實等問題精準監督,從嚴執紀,形成震懾。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嚴肅查處發生在民生資金、“三資”管理、徵地拆遷、教育醫療、工程專案建設等領域的嚴重違紀違法行為。把懲治“蠅貪”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嚴厲打擊“村霸”、宗族惡勢力和黃賭毒背後的腐敗行為及其“保護傘”。加大警示教育力度,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法紀宣傳活動,定期通報曝光典型案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基層幹部遵規守紀。(區紀委監委牽頭,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審計局、各鎮和道北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黨委、政府,道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要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重要意義,把鄉村治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域性,做到與其他重要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同考核。將鄉村治理工作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作為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推動鄉村治理各項任務落實見效。將鄉村治理任務落實情況作為年度考核、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對思想重視不夠、任務落實不力、工作進度滯後的,要予以追責問責。

  (二)明確職責分工。嚴格落實各級各部門責任,建立鄉村治理協同執行機制。區農業農村局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強化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區紀委監委牽頭負責農村腐敗懲處。區委組織部在發揮好鄉村治理牽頭協調作用的同時,負責抓好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治理的具體工作。區委宣傳部牽頭負責農村精神文明、農村文化和道德建設。區委政法委牽頭負責平安鄉村建設、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區民政局牽頭負責指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區司法局牽頭負責“依法治村”,全面提升鄉村法治水平。工會、團委、婦聯等群團組織負責做好各自聯絡群體的作用發揮。其他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應的指導、推進工作,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強化保障力度。加強鄉村治理人才隊伍建設,有計劃、分層次開展村幹部培訓,引導農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積極發揮作用,指導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等圍繞鄉村治理主要任務全面開展工作。健全投入保障機制,探索透過政府購買服務和財政補貼、獎勵等多種形式,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加強鄉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設施裝備保障,落實鄉村治理經費。分級分類開展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建立活動,大力選樹先進典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積極探索創新,及時總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動鄉村治理向縱深發展,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2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和縣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實施方案,按照省、市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工作部署,結合縣鄉鄉村治理工作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加強宣傳推動。各村要採取多樣化宣傳媒介,堅持因時、因事、因人制宜地選擇適當的宣傳形式,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做好宣傳工作,把《指導意見》精神講全面、講明白、講透徹,提高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各村要結合本村工作實際,全面學習傳達、深刻領會檔案精神實質,認真硏究提出貫徹落實措施,各站辦所每年在鄉里發表以“鄉村治理”為主題的宣傳稿件。

  (ニ)強化組織推動。各村要成立專門組織機構,把鄉村治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各村要及時向上級報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時,要將鄉村治理工作情況作為重要內容。

  (三)抓好試點示範建立。在鄉村分別開展試點示範建立,根據我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發展情況,圍繞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三治結合”新路徑、新模式。

  (四)納入績效考核。各村要認真對照重點任務清單,對涉及本村的工作任務逐條細化分解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工作。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村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發揮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建立村級組織體系,村黨組織全面領導村民委員會及村務監督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和其他經濟社會組織履行好各自職能。組織黨員在議事決策中宣傳黨的主張,執行黨組織決定,推動黨員在鄉村治理中帶頭示範,帶動群眾全面參與。

  (二)規範村級組織工作事務、全面實施陽光工程

  清理整頓村級組織承擔的行政事務多、各種檢查評比事項多問題。規範村級各種工作臺賬和各類蓋章證明事項,規範村級會計委託代理制,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監督,開展村幹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完善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推廣村級事務“陽光公開”監管平臺,推進村級事務即時公開。

  (三)増強村民自治組織能力、豐富村民議事協商形式

  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治安維護協助、社情民意通達等方面的作用。創新協商議事形式和活動載體,依託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等鼓勵農村開展村民說事、民情墾談、百姓議事、婦女議事等各類協商活動。為農民提供“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

  (四)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値觀、培育鄉風文明

  透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農民夜校等渠道,組織農民群眾學習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村規民約建設,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監督和獎懲機制,發揮紅白理事會等組織作用。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大力開展文明村鎮、農村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建立活動,開展鄉風評議,弘揚道德新風。加強基層文化產品供給、文化陣地建設文化活動開展和文化人才培養,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因地制宜廣泛開展鄉村文化體育活動。

  (五)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加強農村法律服務供給

  規範農村基層行政執法程式,加強村裡行政執法人員業務培訓。大力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建立,深入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培育批以村幹部、人民調解員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深入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

  (六)加強平安鄉村建設、健全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

  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落實平安建設領導責任制,大力推行“一村一輔警”機制,紮實開展智慧農村警務室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健全防範打擊長效機制。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人民調解員隊伍,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探索建立“網際網路網格管理”服務管理模式。

  (七)規範鄉村小微權力執行、健全小微權力監督制度

  織密農村基層權力執行“廉政防護網”,大力開展農村基層腐敗整治,推進農村巡察工作,嚴肅查處侵害農民利益的腐敗行為。

  三、保障措施

  (一)支援多方主體參與鄉村治理

  加強婦聯、團支部、殘協等組織建設。積極發揮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群社會組織作用。堅持專業化、職業化、規範化,完善培養選拔機制。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援農村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發展。

  (二)建立協同推進機制

  嚴格落實責任,加強部門聯動,建立鄉村治理工作協同執行機制。鄉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強化統籌協調、具體指導和督促落實,對鄉村治理工作情況開展督導,對鄉村治理政策措施開展評估。組織、宣傳、政法、民政司法行政、公安等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強化政策、資源和力量配備,加強工作指導,做好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強化各項保障

  加強鄉村治理人才隊伍建設,聚合各類人才資源。加強鄉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設施裝備保障,落實鄉村治理經費。切實保障村幹部基本報酬,建立健全與績效考核相掛鉤的報酬兌現機制。有計劃、分層次開展村幹部培訓。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鼓勵各地創新鄉村治理機制。組織開展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建立活動,大力選樹宣傳鄉村治理各類先進典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四)加強分類指導

  對於需要普遍執行和貫徹落實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工作力度,逐級壓實責任,明確時間進度,儘快取得實效。對於需要繼續探索的事項,要組織開展改革試點,勇於探索創新,及時總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加快在面上推廣。對於鼓勵提倡的做法,要有針對性地借鑑吸收,形成適合本地的鄉村治理機制。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3

  根據省市縣有關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檔案和會議精神,結合XX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決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的總體要求,以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為基礎、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宜居鄉村為導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三線三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實際,循序漸進,透過不懈努力,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二、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因地制宜。

  針對各村實際,從便民利民出發,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確保整治成效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以村為主、社會參與。

  村委會是整治工作的主體,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上下聯動、綜合整治的工作機制。把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作為根本要求,依靠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建設美好家園。

  三、總體目標

  計劃用四年時間,分三個階段完成農村三大革命。 啟動實施、抓點帶面、初見成效階段(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本階段主要是開展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實行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努力實現制定方案切實可行、推動推動措施強而有力、群眾整體素質有所提高、陳量垃圾全部清除、垃圾處理體系初步建立、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整體推進、全面覆蓋、成效顯著階段(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本階段集中開展農村三大革命,實行不留死角、全面覆蓋、完成任務。努力實現農村垃圾治理、改廁和汙水處理三大革命順利完成、長效治理和管理體系完全建立、群眾的整體素質全面提升、群眾安居樂業、美麗鄉村建設基本完成。 找差補缺、建章立制、迎查驗收階段(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本階段主要是組織人員自查自糾,實行補差補缺、完善資料、迎接檢查。全力保證實現群眾滿意、領導滿意、檢查組滿意。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XX成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指揮部,XX主要領導任指揮長、分管領導任常務副指揮長、其餘黨政班子成員任副指揮長、相關單位和部門負責同志任成員,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宣傳組、專案組、督查考核組、維穩組,以此來保證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工作正常、有序、穩步推進。

  (二)廣泛宣傳、積極引導。

  宣傳工作將貫穿整治工作始終。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宣傳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意義、目標、要求,進一步增強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和資源節約、保護意識,調動農民群眾參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三)多方籌措、保障投入。

  建立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援的投入機制,完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推動政府透過委託、承包、採購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村莊規劃建設、垃圾收運處理、汙水處理、河道管護等公共服務。

  (四)建章立制、鞏固成果。

  建立農村垃圾、廁所和汙水治理、道路、供排水、綠化、照明、沼氣、河道等公共設施的長效管護制度,是鞏固整治成效的關鍵。各村要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自下而上的民主決策機制,以多數群眾的共同需求為導向,推行村內事“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實施機制。發揮村民監督組、村民理事會等村民組織的作用,引導村民全過程參與專案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完善村務公開制度,推行專案公開、合同公開、投資公開,接受村民監督和評議。

  (五)獎懲並舉、以獎代補。

  在第一階段工作中,除上級下撥的專項資金外,XX政府將堅持全XX一盤棋的工作思路,確保整體工作順利推進並取得明顯實效。第二、第三兩個階段,XX政府將根據工作開展情況和上級安排,將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同時XX政府將加大工作的檢查和督查力度,對工作行動遲緩、開展不利或陽奉陰違、違規違紀的單位和個人,一律予以追究問責,絕不姑息遷就;對於人為干擾、阻撓或破壞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工作的行為,將加大懲處和打擊力度,確保勝利成果不被少數人踐踏。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4

  為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切實改善××鎮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促進農民脫貧奔康致富,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目標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總體要求,以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促進農村社會文明進步為目標,推進村莊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完善、生態環境良好、農民持續增收、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要求。

  實現全鎮農村公共衛生、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生態文明等方面建設有明顯進展,農民生活質量和文明素質有明顯提高,形成具有嶺南特色的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二、整治任務

  (一)全面推進村莊綜合整治,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按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求,由點到面、由標到本,全面整治農村垃圾、生活汙水、畜禽汙染和亂搭亂建現象。

  1、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構建長效保潔機制。全面清理村莊周邊道路、村內街巷道、房前屋後、公共場所及其他衛生死角的各類積存垃圾,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要求,因地制宜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收運處理體系,全面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體系,科學、合理設定垃圾收集、分揀和轉運等設施。以自然村為單位,設立保潔員,建立健全長效保潔機制。鼓勵各地開展垃圾分類、減化、回收處理。

  2、整治農村生活汙水。加大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力度,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對人口稠密、佈局相對集中、已納入城鎮建設規劃的村莊,按照要求實行鎮汙水統一收集,集中處理。

  3、整治村莊畜禽汙染,實行人居與畜禽圈養、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離。全面實行村莊內畜禽集中圈養和汙染綜合治理,鼓勵畜禽養殖戶、“農家樂”經營戶結合沼氣利用進行改廁。積極探索農村改廁新模式,普及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面消除農村露天糞坑,

  4、推進村莊綠化美化亮化,改善農村生態條件。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建設工程,以村內道路、公共場所、農戶庭前屋後和村莊為重心,著力建設一條進村綠化生態路,同時,積極引導村民充分利用農家房前屋後閒置地,發展名貴樹種、經濟林木、庭院經濟,助推富民美村,改善農村生態條件,進一步加大綠化美化力度,擴大村莊綠地面積,整體推進村莊綠化美化建設。結合“綠道網”建設,發展休閒觀光旅遊業,打造一批具有嶺南山水特色的美麗村莊。鼓勵有條件的村莊在主幹道和村民聚居地安裝路燈等夜間照明設施。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莊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體制,基本實現行政村農村客運通達率達到100%

  (三)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產業,形成宜居促宜業的發展新局面。

  結合村莊環境整治建設,大力開發特色生態農業。立足“一村一業”、“一村一品”,推進特色村建設,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點開發觀光、休閒、養生、度假等產品,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

  三、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建立黨委主導、政府負責、部門分工、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鎮黨委成立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各部門強化牽頭協調,指導組織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切實履行職責,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要制訂轄區村莊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計劃,加強檢查督導,確保完成每年推進20%自然村的整治建設任務。

  (二)整合資源,合力投入。

  整合各農村保潔員隊伍,按照統一平臺、渠道不變、各盡其職原則,全部投入到人居環境建設中,劃分責任路段,。

  (三)督查督導,定期通報。

  建立科學合理的督查、驗收和問責機制。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定期通報情況,總結經驗,推動工作。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5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民群眾健康,事關美麗中國建設。2018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扭轉了農村長期以來存在的髒亂差局面,村莊環境基本實現乾淨整潔有序,農民群眾環境衛生觀念發生可喜變化、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總體質量水平不高,還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設施不完善、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與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求和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有差距。為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汙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鞏固拓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成果,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分類施策。同區域氣候條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實事求是、自下而上、分類確定治理標準和目標任務,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

  ——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統籌推進。樹立系統觀念,先規劃後建設,以縣域為單位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各項重點任務,重點突破和綜合整治、示範帶動和整體推進相結合,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與公共基礎設施改善、鄉村產業發展、鄉風文明進步等互促互進。

  ——堅持立足農村,突出鄉土特色。遵循鄉村發展規律,體現鄉村特點,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堅持農業農村聯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推進農村生活汙水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迴圈利用。

  ——堅持問需於民,突出農民主體。充分體現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尊重村民意願,激發內生動力,保障村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堅持地方為主,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責任,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構建政府、市場主體、村集體、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

  ——堅持持續推進,突出健全機制。注重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相銜接,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成。建管用並重,著力構建系統化、規範化、長效化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進機制。

  (三)行動目標

  到2025年,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步。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穩步提高,廁所糞汙基本得到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率不斷提升,亂倒亂排得到管控;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明顯提升,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顯著提升,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農村衛生廁所基本普及,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率明顯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並推動分類處理試點示範,長效管護機制全面建立。

  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持續完善,農村戶用廁所願改盡改,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率有效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逐步提高,農村生活汙水垃圾治理水平有新提升,村容村貌持續改善。

  二、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四)逐步普及農村衛生廁所。新改戶用廁所基本入院,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推動廁所入室,新建農房應配套設計建設衛生廁所及糞汙處理設施裝置。重點推動中西部地區農村戶廁改造。合理規劃佈局農村公共廁所,加快建設鄉村景區旅遊廁所,落實公共廁所管護責任,強化日常衛生保潔。

  (五)切實提高改廁質量。科學選擇改廁技術模式,宜水則水、宜旱則旱。技術模式應至少經過一個週期試點試驗,成熟後再逐步推開。嚴格執行標準,把標準貫穿於農村改廁全過程。在水衝式廁所改造中積極推廣節水型、少水型水衝設施。加快研發乾旱和寒冷地區衛生廁所適用技術和產品。加強生產流通領域農村改廁產品質量監管,把好農村改廁產品採購質量關,強化施工質量監管。

  (六)加強廁所糞汙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加強農村廁所革命與生活汙水治理有機銜接,因地制宜推進廁所糞汙分散處理、集中處理與納入汙水管網統一處理,鼓勵聯戶、聯村、村鎮一體處理。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動衛生廁所改造與生活汙水治理一體化建設,暫時無法同步建設的應為後期建設預留空間。積極推進農村廁所糞汙資源化利用,統籌使用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設施裝置,逐步推動廁所糞汙就地就農消納、綜合利用。

  三、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

  (七)分割槽分類推進治理。優先治理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及水質需改善控制單元等區域,重點整治水源保護區和城鄉結合部、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旅遊風景區等人口居住集中區域農村生活汙水。開展平原、山地、丘陵、缺水、高寒和生態環境敏感等典型地區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試點,以資源化利用、可持續治理為導向,選擇符合農村實際的生活汙水治理技術,優先推廣執行費用低、管護簡便的治理技術,鼓勵居住分散地區探索採用人工溼地、土壤滲濾等生態處理技術,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資源化利用。

  (八)加強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摸清全國農村黑臭水體底數,建立治理臺賬,明確治理優先序。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為重點,採取控源截汙、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淨化等措施綜合治理,基本消除較大面積黑臭水體,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治理模式。鼓勵河長制湖長制體系向村級延伸,建立健全促進水質改善的長效執行維護機制。

  四、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九)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根據當地實際,統籌縣鄉村三級設施建設和服務,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和模式,因地制宜採用小型化、分散化的無害化處理方式,降低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建設和執行成本,構建穩定執行的長效機制,加強日常監督,不斷提高執行管理水平。

  (十)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與利用。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積極探索符合農村特點和農民習慣、簡便易行的分類處理模式,減少垃圾出村處理量,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農村可回收垃圾資源化利用、易腐爛垃圾和煤渣灰土就地就近消納、有毒有害垃圾單獨收集貯存和處置、其他垃圾無害化處理。有序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建立。協同推進農村有機生活垃圾、廁所糞汙、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利用,以鄉鎮或行政村為單位建設一批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探索就地就近就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路徑。擴大供銷合作社等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服務覆蓋面,積極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與環衛清運網絡合作融合。協同推進廢舊農膜、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積極探索農村建築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納方式,鼓勵用於村內道路、入戶路、景觀等建設。

  五、推動村容村貌整體提升

  (十一)改善村莊公共環境。全面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整治殘垣斷壁,透過集約利用村莊內部閒置土地等方式擴大村莊公共空間。科學管控農村生產生活用火,加強農村電力線、通訊線、廣播電視線“三線”維護梳理工作,有條件的地方推動線路違規搭掛治理。健全村莊應急管理體系,合理佈局應急避難場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災設施裝置,暢通安全通道。整治農村戶外廣告,規範釋出內容和設定行為。關注特殊人群需求,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村無障礙環境建設。

  (十二)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突出保護鄉村山體田園、河湖溼地、原生植被、古樹名木等,因地制宜開展荒山荒地荒灘綠化,加強農田(牧場)防護林建設和修復。引導鼓勵村民透過栽植果蔬、花木等開展庭院綠化,透過農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樹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荒地、廢棄地、邊角地等開展村莊小微公園和公共綠地建設。支援條件適宜地區開展森林鄉村建設,實施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

  (十三)加強鄉村風貌引導。大力推進村莊整治和庭院整治,編制村容村貌提升導則,最佳化村莊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促進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相得益彰。加強村莊風貌引導,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特點,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弘揚優秀農耕文化,加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積極推進傳統村落掛牌保護,建立動態管理機制。

  六、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十四)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大力實施以“三清一改”(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為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突出清理死角盲區,由“清髒”向“治亂”拓展,由村莊面上清潔向屋內庭院、村莊周邊拓展,引導農民逐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結合風俗習慣、重要節日等組織村民清潔村莊環境,透過“門前三包”等制度明確村民責任,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村莊清潔日等,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

  (十五)健全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明確地方政府和職責部門、執行管理單位責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村莊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利用好公益性崗位,合理設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管護隊伍,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農村低收入人員。明確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產權歸屬,建立健全設施建設管護標準規範等制度,推動農村廁所、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設施裝置和村莊保潔等一體化執行管護。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依法探索建立農村廁所糞汙清掏、農村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農戶付費制度,以及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執行管護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制,逐步建立農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執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合理確定農戶付費分擔比例。

  七、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十六)強化基層組織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進一步發揮共青團、婦聯、少先隊等群團組織作用,組織動員村民自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實行“四議兩公開”,充分運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制度,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村民等全程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實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相關專案公示制度。鼓勵透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援有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參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專案。引導農民或農民合作組織依法成立各類農村環保組織或企業,吸納農民承接本地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後續管護工作。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透過捐資捐物、結對幫扶等形式支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十七)普及文明健康理念。發揮愛國衛生運動群眾動員優勢,加大健康宣傳教育力度,普及衛生健康和疾病防控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提高農民健康素養。把轉變農民思想觀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把使用衛生廁所、做好垃圾分類、養成文明習慣等納入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志願服務。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各級農民教育培訓內容。持續推進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深入開展衛生建立,大力推進健康村鎮建設。

  (十八)完善村規民約。鼓勵將村莊環境衛生等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對破壞人居環境行為加強批評教育和約束管理,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倡導各地制定公共場所文明公約、社群噪聲控制規約。深入開展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紅黑榜、積分兌換等活動,提高村民維護村莊環境衛生的主人翁意識。

  八、加大政策支援力度

  (十九)加強財政投入保障。完善地方為主、中央適當獎補的政府投入機制,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按計劃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政策,保障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投入。地方各級政府要保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和執行資金,統籌安排土地出讓收入用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鼓勵各地透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方式用於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專案。縣級可按規定統籌整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資金和專案,逐村集中建設。透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投資收益較好、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執行管護專案。

  (二十)創新完善相關支援政策。做好與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專項整治等政策銜接,落實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設施建設用地、用水用電保障和稅收減免等政策。在嚴守耕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前提下,優先保障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用地,優先利用荒山、荒溝、荒丘、荒灘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專案建設。引導各類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供信貸支援。落實村莊建設專案簡易審批有關要求。鼓勵村級組織和鄉村建設工匠等承接農村人居環境小型工程專案,降低准入門檻,具備條件的可採取以工代賑等方式。

  (二十一)推進制度規章與標準體系建設。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開展地方立法,健全村莊清潔、農村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農村衛生廁所管理等制度。加快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相關領域設施裝置、建設驗收、執行管護、監測評估、管理服務等標準,抓緊制定修訂相關標準。大力宣傳農村人居環境相關標準,提高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增強政府部門、企業等依據標準開展工作的主動性。依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創新監管機制,適時開展抽檢,嚴守質量安全底線。

  (二十二)加強科技和人才支撐。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相關技術研究創新列入國家科技計劃重點任務。加大科技研發、聯合攻關、整合示範、推廣應用等力度,鼓勵支援科研機構、企業等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圍繞綠色低碳發展,強化農村人居環境領域節能節水降耗、資源迴圈利用等技術產品研發推廣。加強農村人居環境領域國際合作交流。舉辦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管護技術產品展覽展示。加強農村人居環境領域職業教育,強化相關人才隊伍建設和技能培訓。繼續選派規劃、建築、園藝、環境等行業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駐村指導。推動全國農村人居環境管理資訊化建設,加強全國農村人居環境監測,定期釋出監測報告。

  九、強化組織保障

  (二十三)加強組織領導。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職責,結合鄉村振興整體工作部署,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健全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協調資金、資源、人才支援政策,督促推動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時出臺配套支援政策。省級黨委和政府要定期研究本地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抓好重點任務分工、重大專案實施、重要資源配置等工作。市級黨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縣級黨委和政府要做好組織實施工作,主要負責同志當好一線指揮,選優配強一線幹部隊伍。將國有和鄉鎮農(林)場居住點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範圍統籌考慮、同步推進。

  (二十四)加強分類指導。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最佳化村莊佈局,強化規劃引領,合理確定村莊分類,科學劃定整治範圍,統籌考慮主導產業、人居環境、生態保護等村莊發展。集聚提升類村莊重在完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與產業發展互促互進,提升建設管護水平,保護保留鄉村風貌。城郊融合類村莊重在加快實現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特色保護類村莊重在保護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態和生活習慣,加快改善人居環境。“空心村”、已經明確的搬遷撤併類村莊不列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範圍,重在保持乾淨整潔,保障現有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穩定執行。對一時難以確定類別的村莊,可暫不作分類。

  (二十五)完善推進機制。完善以質量實效為導向、以農民滿意為標準的工作推進機制。在縣域範圍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美麗宜居村莊建立推介,示範帶動整體提升。堅持先建機制、後建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行系統化、專業化、社會化執行管護,推進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統籌謀劃、統一管護運營。透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各方積極參與,避免政府大包大攬。充分考慮基層財力可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整治提升重點,防止加重村級債務。

  (二十六)強化考核激勵。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相關督查檢查計劃,檢查結果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成效明顯的地方持續實施督查激勵。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繼續將農業農村汙染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列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範疇,強化農業農村汙染治理突出問題監督。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加強督促檢查,並制定驗收標準和辦法,到2025年年底以縣為單位進行檢查驗收,檢查結果與相關支援政策直接掛鉤。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真抓實幹、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的地區予以通報表揚。

  (二十七)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總結宣傳一批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經驗做法和典型範例。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公益性宣傳範圍,充分藉助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創新利用新媒體平臺,深入開展宣傳報道。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編制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解讀材料和文藝作品,增強社會公眾認知,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6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等檔案精神,紮實有序推進全市鄉村治理重點工作,不斷提升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結合我市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圍繞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重點任務

  (一)堅持黨建引領,加強組織建設

  1.黨建引領機制創新。整合市、鄉、村三級力量,聚焦發揮市委“一線指揮部”、鄉鎮(街道、開發區)(以下簡稱鄉鎮)黨(工)委“龍頭”、村(社群)黨組織戰鬥堡壘“三個作用”,從體制機制上著手,落實市領導、市直單位負責人、鄉鎮班子成員、村(社群)“兩委”成員、黨員幹部“五方協同”責任,對應形成抓鄉促村、聯鄉包村、聯村包保、包組聯戶、結對幫帶等5個層面的責任清單,擰緊上下聯動、步步相接、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各鄉鎮〕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黨建業務專業化、支部建設標準化、黨員管理規範化、城鄉治理網格化、為民服務常態化為抓手,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委黨校、市民政局、市鄉村振興局,各鄉鎮〕

  3.選優育強村級班子。重點從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土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中儲備一批政治強、文化高、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村(社群)“兩委”後備幹部。落實“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打造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引領鄉村振興的接班人隊伍。〔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委黨校、市鄉村振興局,各鄉鎮〕

  4.開展村(社群)“兩委”換屆“回頭看”。由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帶隊開展“回頭看”,4-6月期間,對聯絡包保鄉鎮和所有村(社群)回訪調研一遍,與鄉鎮班子成員談心談話,對村(社群)“兩委”班子執行情況逐一分析研判,主要看“班子執行順不順、工作能力強不強、精神狀態好不好、群眾反映怎麼樣、矛盾問題有沒有”,對不勝任不盡責的村(社群)“兩委”成員,及時調整,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各鄉鎮〕

  (二)推動自治實踐,提高自治水平

  1.強化村級自治能力建設。依照法定程式全面修訂村民委員會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等制度。自治章程主要包括村民組織、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社會管理和教育等內容;村規民約主要包含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公序良俗、文明建立、法律義務等內容。〔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2.持續開展積分制管理試點村建立。每個鄉鎮選擇至少2個村(社群)進行試點,圍繞支部建設、鄉村振興、公德美德、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環境衛生、公益事業等細化積分指標,完善積分兌換、捐贈等激勵約束機制,引導村民參與村級治理。〔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3.完善村級重要事項研究討論機制。嚴格落實村級事務“四議兩公開”制度和村級黨務、村務、財務等公開制度,規範公開程式,豐富公開形式,實現應公開盡公開。〔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各鄉鎮〕

  4.健全村級民主議事協商制度。建立村民議事協商委員會,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村民議事活動,接受村民委員會工作指導、向其負責並報告工作。建立健全村級“四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組織,並充分調動各類組織發揮作用。〔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市文明辦,各鄉鎮〕

  (三)加強法治建設,提升治理效能

  1.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打造城鄉統籌,人防物防技防結合的農村治安防控新格局。〔牽頭單位:市委政法委;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各鄉鎮〕

  2.實行矛盾糾紛化解層級管理。重點開展矛盾糾紛、風險隱患排查化解等工作。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鄉賢調解等力量,實現訴訟與調解、仲裁等非訴訟方式有機銜接。〔牽頭單位:市委政法委,責任單位: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司法局,各鄉鎮〕

  3.深入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鬥爭。持續開展常態化涉惡問題線索滾動摸排,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專群結合、依靠群眾的新途徑,廣泛宣傳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援常態化掃黑、除惡鬥爭,營造全民掃黑氛圍。〔牽頭單位:市掃黑辦,責任單位:市掃黑、除惡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鄉鎮〕

  4.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持續開展“律師三進”“三學三知”活動,廣泛開展普法惠民服務和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牽頭單位:市司法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各鄉鎮〕

  5.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落實好“一村一法律顧問”,並督促法律顧問開展送法進村(社群)、參與化解矛盾糾紛、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等工作。〔牽頭單位:市司法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6.實行“一村一(輔)警”。推行“農村中心警務站”工作模式,“村警”從本村(社群)“兩委”幹部中擇優選擇,由派出所明確1名民警包3-6個村擔任“片警”,負責“村警”日常管理和業務培訓。〔牽頭單位:市委政法委;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各鄉鎮〕

  7.加強對村幹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管理監督。制定基層小微權力規範執行責任清單,對清單內的事項實行“一事一監督,事事有回應”。〔牽頭單位:市紀委監委機關;責任單位:各鄉鎮紀委、市農業農村局〕

  8.紮實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公開透明推進陽光村務,不斷夯實組織基礎。〔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四)注重德治引領,弘揚時代新風

  1.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設。站、所建設實現鄉村全覆蓋目標,紮實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和道德典型評選活動。〔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各鄉鎮〕

  2.建立完善鄉賢資訊庫。實行村收集、鄉集中、市彙總,發掘全市優秀的企業家、知名人士、養殖大戶、創業青年、文化傳承人、能工巧匠、鄉村廚師、美食名家、民宿達人、釀酒師、製茶師等各方面人才,支援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牽頭單位:市委統戰部;責任單位:市民宗局、市工商聯,各鄉鎮〕

  3.加強文化體系建設。對已建成村(社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建立完善農家書屋、文體廣場、百姓舞臺等文化體育設施日常管護執行機制;組織開展送戲、送書、送輔導等送文化下鄉活動,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鞏固“文化種子孵化園”建設,建立文化種子人才庫,強化市、鄉、村三級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市文旅局,各鄉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市直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鄉村治理的重要意義,把鄉村治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域性,做到與其他重要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同考核。將鄉村治理工作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作為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推動鄉村治理各項任務落實見效。將鄉村治理任務落實情況作為年度考核、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對思想重視不夠、任務落實不力、工作進度滯後的,要予以追責問責。

  (二)明確職責分工。市委組織部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強化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市紀委監委機關牽頭負責基層小微權力腐敗等問題懲處。市委宣傳部牽頭負責農村文化和道德建設等工作。市委政法委牽頭負責平安鄉村建設等工作。市委統戰部牽頭負責鄉賢摸底等工作。市民政局牽頭負責指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設工作。市司法局牽頭負責“依法治村”建設等工作。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群團組織牽頭負責做好各自聯絡群體的作用發揮工作。其他相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強化組織保障。各鄉鎮要有計劃、分層次開展村幹部、駐村幹部培訓,引導農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積極發揮作用,指導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等圍繞鄉村治理主要任務全面開展工作。分級分類開展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建立活動,大力選樹先進典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積極探索創新,及時總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動鄉村治理向縱深發展,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7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必須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鄉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農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農民訴求日趨多樣,迫切需要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在鄉村治理的理念、主體、方式、範圍、重點等方面進一步創新、調整和完善。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的要求,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決定聯合組織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以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主攻方向,以增進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基本前提,以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根本目標,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在鄉村治理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創新、大膽實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發揮試點示範引領作用,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探索新路子、創造新模式。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治理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鄉村治理的領導體制機制,發揮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堅持農民主體。堅持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充分尊重農民、依靠農民、組織農民,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作為鄉村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三治結合。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創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有效實現形式,推動自治、法治、德治聯動融合、共同發力。

  ——堅持多方協同。綜合運用傳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推動政府治理、社會調節、村民自治良性互動,鼓勵引導社會和公眾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維護鄉村社會和諧穩定強大合力。

  ——堅持突出重點。從實際出發,聚焦農民關心、社會關注的問題重點突破,從體制機制層面探索解決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做法。

  二、試點主要內容

  試點工作重點圍繞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開展,根據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發展情況,試點內容主要包括以下8個方面。

  (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制。按照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的要求,探索加強鄉村治理制度建設,實現多方參與的有效途徑。落實縣鄉黨委領導責任,明確黨委和政府部門職責,健全農民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治理的工作機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

  (二)探索鄉村治理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將完善鄉村治理機制與發展鄉村產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塑造文明鄉風、脫貧攻堅等方面有機結合。探索理順鄉村產權與治權關係、促進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多元化解農村矛盾糾紛、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等方面的有效途徑。

  (三)探索完善鄉村治理的組織體系。探索健全以黨的基層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村級組織體系,實現村級各類組織按需設定、按職履責、有人辦事、有章理事。完善村黨組織領導各類村級組織的具體形式,堅持以行政村為基本單元設定黨組織,最佳化組織架構,探索多種形式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健全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全面落實鄉鎮、村幹部入戶走訪和黨員聯絡農戶機制,豐富各類村級組織協同參與鄉村治理的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拓寬鄉村組織人才來源,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四)探索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路徑。堅持在黨組織領導下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創新鄉村法治宣傳和法治實踐,多形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的治理載體,創新綜合運用村規民約、法律政策、道德輿論的治理方式,拓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領域,探索建立“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評價體系,不斷豐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有效實現形式。

  (五)完善基層治理方式。理順縣鄉政府與村級組織關係,支援村級組織依法履行職責。強化村級組織服務功能,按照有利於村級組織建設、有利於服務群眾的原則,將適合村級組織代辦或承接的工作事項交由村級組織,並保障必要的工作條件。規範村級組織代辦或承接的政府工作事項,探索建立村級工作事項清單制度,解決村級組織承擔的行政事務多、各種檢查評比事項多問題,切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促進鄉村管理規範化。推動資源、管理、服務下沉,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投入機制,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自主性。推進“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提高群眾辦事便捷程度。

  (六)完善村級權力監管機制。建立健全農村小微權力監督制度,制定權力責任清單,探索形成農民群眾、村務監督委員會和上級部門等多方監督體系,規範鄉村小微權力執行。建立農村黨務、政務、村務、財務“陽光公開”監管平臺,強化農村財務會計核算監督和審計監督,推進村民民主理財、民主監督。

  (七)創新村民議事協商形式。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創新方式和載體,豐富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渠道,激發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適應農村人口流動和經濟結構變化,為本地村民、外來居民、企業和社會組織等不同群體參與議事提供平臺,探索建立村民小組議事協商機制。拓寬村民議事協商範圍,推進村民議事從經濟事項向化解矛盾糾紛、開展移風易俗、維護公共秩序等方面拓展。

  (八)創新現代鄉村治理手段。完善傳統鄉村治理方式,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探索建立“網際網路+”治理模式,提高資訊服務網路覆蓋面,推進鄉村資訊統一採集、資源互聯共享,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智慧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效率和效果。

  三、試點工作安排

  試點工作由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牽頭,會同組織、宣傳、民政、司法等部門共同推進,具體工作由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

  (一)試點時間和範圍。試點週期3年,於2021年12月底前完成。試點工作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

  (二)試點單位條件。試點縣(市、區)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援試點工作;二是具有與承擔試點任務相適應的工作力量,相關部門有較強的改革創新意識和工作積極性;三是能形成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四是初步具備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基礎。

  (三)試點單位選擇。在綜合考慮各省(區、市)所轄縣(市、區)數量和鄉村治理髮展情況的基礎上,確定了試點縣(市、區)數量建議表(見附件)。各省(區、市)參考建議數量,推薦不超過5個縣(市、區)為試點單位。試點單位的選擇要統籌考慮地域分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歷史文化傳統、民族宗教等因素,探索形成多種模式的鄉村治理典型經驗。

  (四)試點方案制定。各省(區、市)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指導試點單位擬定具體的試點方案,試點方案應包括試點背景、試點思路、試點內容、方法步驟、預期效果、保障措施等。試點內容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本地區鄉村治理的重點問題、關鍵環節確定,一般應在8方面試點內容中選擇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進行試點,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主增加其他試點內容。

  (五)試點單位報批。各省(區、市)對試點方案稽核把關後,將試點單位名單和試點方案於2019年8月10日前報送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將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擇優選擇100個左右的縣(市、區)作為首批試點單位並批覆。

  四、試點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組織、宣傳、民政、司法等部門要高度重視試點工作,精心安排,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做好試點工作的組織協調,把握試點工作進度,保證試點工作質量,推進試點有序開展。試點單位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部署,為試點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加強工作指導。中央和省級各相關部門應按照職責分工,在試點方案編寫、試點組織實施、試點經驗總結中全程跟蹤指導與監督檢查,研究制定推進試點工作的配套措施,開展相關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組織相關部門和科研機構協助解決試點中的問題。

  (三)加強示範引領。各地要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發揮好試點的示範引領作用。大力宣傳推介試點地區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治理路徑和模式,推進面上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深入研究梳理試點經驗做法,及時將試點成果轉化為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有效措施。

  (四)加強經驗總結。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每年對試點單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年底前報送農業農村部。試點工作完成後,試點單位應提交全面系統的總結報告,由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組織、宣傳、民政、司法等部門稽核後報送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將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等部門在總結各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全國試點工作總結報告,向黨中央和國務院彙報。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8

  為全面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實2020年省委一號檔案和省政府重點工作任務要求,根據區委、區政府統籌安排,確定鄉作為全區唯一的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鄉,為切實做好鄉村治理試點示範工作,全面推進我鄉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發展,不斷提升我鄉社會治理水平,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改革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法治保障,凝聚高效發展合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試點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鄉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農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農民訴求日趨多樣,迫切需要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在鄉村治理的理念、主體、方式、範圍、重點等方面進一步創新、調整和完善。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必須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鄉作為農業鄉鎮,素有“文化興鄉一枝花”的美譽,透過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設,結合傳統的剪紙、農民畫、民樂隊等群眾自建組織,實現群眾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發展,從而在全鄉探索推行鄉村治理的新路徑。

  二、試點思路

  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以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主攻方向,以增進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基本前提,以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根本目標。

  三、工作內容

  (一)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1.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把政治素養高、工作能力強作為基層黨組織班子建設的標準,不斷提升黨組織書記抓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集體經濟發展能力水平。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召開黨組織書記述職述廉大會,力爭實現黨組織書記“一肩挑”。對黨組織書記實行負面清單式管理,制定出臺《鄉村街黨組織書記隊伍最佳化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方案》。(牽頭領導:,責任單位:農組辦、各村)

  2.加強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保持基層隊伍穩定,提升幹部隊伍薪資保障。大力吸引優秀人才到村任職,逐年增加村幹部績效工資標準。建立後備幹部人才庫,鼓勵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好、奉獻精神強的人員到鄉扶貧工作站、城管隊伍中跟班學習,經考核合格直接安排到村任職。注重從致富能手、返鄉經商人員、大學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中培養選拔有潛力的黨小組長,選優配強村民小組長。(牽頭領導:,責任單位:農組辦、各村)

  3.發揮基層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利用“”加強對廣大黨員思想教育,開展黨員聯幫戶、黨員承諾踐諾、黨員志願服務等活動,每個村街開設3-5個黨員先鋒示範崗,按月開展黨員先鋒評比,推動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的帶頭示範作用。(牽頭領導:,責任單位:農組辦、各村)

  4.提升基層組織管理。推動經濟強村戰略,大力發展產業,逐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到2022年,實現村集體經濟全部達20萬元以上,其中有2個達到50萬元的村。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最佳化基層組織硬體環境,實行“一室多用”,進一步規範村級活動場所,打造村、村、村黨建示範點建設。(牽頭領導:,責任單位:農組辦、各村)

  (二)發揮村民自治的基礎作用。

  1.規範村民自治組織選舉程式。結合村民換屆選舉“三項制度”改革,擴大村民選舉知情權和監督權,各村推進觀察員制度、定崗選舉制度和“一票”選舉制度。健全村民監督委員會,完善村務監督機制,紀委監委加強對村民委員會的聯絡指導工作。(牽頭領導:、,責任單位:農組辦、民政辦、紀委辦、各村)

  2.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增強民主決策參與,按照“四議兩公開”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引導村民透過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小組會議等方式協商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村民代表的議事決策作用,利用村小組會、板凳會議、農民夜校、老年學校等開展議事活動,真正把決定權交給村民。(牽頭領導:、,責任單位:民政辦、婦聯、團委、各村)

  3.健全村務監督機制。健全完善村務公開欄,將黨務、村務、財務分項分類列入監督內容,每3個月公開一次村級財務狀況,打造陽光財務。成立村民理財理事會,強化村務監督委員會審計監督職責。(牽頭領導:朱國富,責任單位:紀委辦、財政所、各村)

  4.完善村規民約。制定門前三包,明確保潔責任區域。組建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鄉賢文化促進會,深化道德評議、鄉賢議事活動,對高額彩禮、薄養厚葬、人情攀比、忤逆不孝等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弘揚傳統美德、樹立文明新風。以汪墩村為先行試點村,積極鼓勵本村的社會賢達人士組成鄉賢議事會,為鄉村治理髮展出謀劃策,2020年7月後在全鄉全面推廣。(牽頭領導:、、,責任單位:文明辦、民政辦、各村)

  (三)發揮基層法治的保障作用。

  1.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大力推進“一村一輔警”機制,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打擊整治毒品犯罪活動。各村設定宗教協管員,加強對非法宗教、邪教活動的打擊力度。健全鄉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大力開展農村腐敗整治。(牽頭領導:,責任單位: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各村)

  2.深化基層平安建立。各村組建衛生保潔隊、鄉風文明勸導隊、治安巡邏隊,結合環境衛生、道路管護、移風易俗,開展日巡夜巡季巡活動,不斷增強農村治安防範水平,全面提升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切實加強對邪教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社群矯正人員、吸毒人員等人群管控服務,堅決預防極端事件發生。(牽頭領導:,責任單位: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各村)

  3.大力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積極建立洞陽村、花寺街道為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推動法治文化載體和陣地建設,到2021年底實現村村建有法治文化廣場。實施“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帶頭人”雙培養工程,到2020年底全鄉“法律明白人”全部輪訓一遍,加強對村組幹部的法制培訓,把基層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司法所、各村)

  (四)發揮鄉村德治的支撐作用。

  1.大力弘揚農村傳統美德。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立活動,村、村為市級示範點,村、村、村、村、村為區級示範點。每年開設兩期以家風家訓、德育美育、好人好事為主題的道德講堂,宣講先進典型事蹟。各村成立民樂隊、舞蹈隊、戲曲班,透過鄉村春晚、農民豐收節等演出的方式塑造可親、可敬、可學的模範形象,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牽頭領導:,責任單位:文化站、婦聯、文明辦、各村)

  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鄉村文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黨在農村的思想陣地,發揮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作用,注重培養黨員、積極份子,各村開設青年讀書班。利用黨員活動室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開展好每月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剪紙、農民畫、書法藝術家舉辦鄉風文化節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牽頭領導:,責任單位:文化站、婦聯、團委、各村)

  3.持續開展鄉風文明培育行動。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村級文化帶頭人”選拔培訓計劃,試點配備村級文化組織員。加強村級文化長廊(好人館)建設,傳播“好人文化”。村、村為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村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各村設立“善行義舉榜”、“紅黑榜”,對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褒揚正面先進,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封建迷信、酗酒賭博、薄養厚葬等舊風陋習,曝光反面典型,引導形成正確價值取向。(牽頭領導:,責任單位:文化站、文明辦、各村)

  4.開展文明新風評比活動。營造鄉風文明新風尚,每半年組織開展一次“五好一美”“好媳婦、好婆婆”“優秀家風家訓”評比活動,每季度組織開展“最美家庭”“清潔庭院”評比。分年度做好村、村、村、村、村市級衛生村工作。(牽頭領導:xxx,責任單位:婦聯、團委、文明辦、農綜站、各村)

  (五)發揮社會力量的協同作用。

  培育孵化社會組織,完善落實孵化培育、人才引進、資金扶持等政策,大力培育農村公益性、互助性、自治性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工青婦、法學會等群團組織在聯絡群眾、團結群眾、組織群眾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激發參與意識,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牽頭領導:、,責任單位:黨政辦、工會、婦聯、團委、司法所、綜治辦、農綜站、各村)

  四、方法步驟

  1.實施準備(2020年4月):成立組織,明確職責分工,擬定試點示範工作實施方案,上報稽核。

  2.宣傳發動(2020年5月-6月):召開動員部署大會,廣泛開展鄉村治理工作宣傳發動工作,宣傳鄉村治理工作的目的、意義,加強上下聯動,讓廣大鄉村幹部群眾積極參與到鄉村治理活動中來。

  3.組織實施(2020年7月-2021年12月):對照試點示範內容,按照各專案標、任務及要求,積極探索、先行先試、敢於擔當,著力解決基層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確保試點示範內容落實落細。

  4.鞏固提升(2022年1月-2022年12月):總結完善鄉村治理試點示範工作的成果,進一步抓整改、補短板、促提升,形成鄉村治理的典型經驗。

  五、預期效果

  到2021年12月,轄區鄉村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高,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鄉村社會治理有效、和諧有序,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較大的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基本達到可複製,能推廣的試點示範效果。

  六、組織保障

  1.組織領導。成立鄉鄉村治理試點示範工作領導組,具體負責鄉村治理的整體謀劃、組織協調、統籌推進、督促檢查和綜合考核等工作。牽頭單位要結合各自職能精心謀劃,細心組織。責任單位根據目標任務,抓好工作落實,切實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對轄區鄉村治理工作負總責。

  2.宣傳發動。要透過多種有效形式宣傳鄉村治理工作的主要內容,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援鄉村治理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

  3.督查考核。鄉黨委、政府將定期排程全鄉鄉村治理工作,及時通報各村推進鄉村治理工作的進展情況,對工作不落實、履行鄉村治理職責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將依規嚴肅問責,確保我鄉鄉村治理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9

  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按照中央、省、市關於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要求,現就試點示範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試點背景

  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根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中央出臺的《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也明確要求“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我縣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有著良好的實踐經驗和群眾基礎,全縣共有37個村入選省首批善治示範村、27個村入選省級“三治融合”村,“三治融合”被評為全市改革創新典型案例,並承辦了全市現場會,沙柳街道曼岙村“船幫裡”三治融合機制在全省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現場會上作經驗交流。為進一步鞏固我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成果,不斷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經研究,決定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建立。

  二、試點思路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以健全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為主攻方向,以增進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基本前提,以台州市“三化十二制”為基礎,編制地方標準,充分發揮自治基礎、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的作用,全面實現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進一步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積極探索鄉村治理的新路子、新模式,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時代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為建設鮮甜xx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治理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鄉村治理的領導體制機制,發揮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2.堅持農民主體。充分尊重農民、依靠農民、組織農民,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作為鄉村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3.堅持三治結合。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創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有效實現形式,推動自治、法治、德治聯動融合、共同發力。

  4.堅持多方協同。綜合運用傳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推動政府治理、社會調節、村民自治良性互動,鼓勵引導社會和公眾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維護鄉村社會和諧穩定強大合力。

  5.堅持突出重點。從實際出發,聚焦農民關心、社會關注的問題重點突破,從體制機制層面探索解決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做法。

  三、試點內容

  圍繞中央、省、市“三治融合”八項主要任務,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深化法治建設,突出德潤人心,激發自治活力,以“三化十二制”為引領,建立健全“三治融合”共生機制,不斷將創新實踐推向深入。

  (一)自治民主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頭雁”作用,建強基層黨組織班子,夯實基層自治基礎,健全全民參與機制,拓寬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渠道,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提升村(社群)自治效能,進一步構建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自治體系。

  1. 村級班子建設強化機制。對標“雙整”“兩全”要求,以“聚五力創五美”為主抓手,全力推進“爭星奪旗·和美共創”專項行動,使村黨組織成為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堅強戰鬥堡壘。嚴把村幹部素質關,擴大選人用人視野,全面落實村幹部“四化一提升”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村級“和合好班子”“和合好搭檔”等聯創聯評活動。深化“頭雁領航”工程,全面實行村主職幹部縣級備案管理,每年組織村黨組織書記進黨校輪訓,不斷提升村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全力實施“雛雁計劃”,組織村(後備)幹部進電大提升學歷,確保下一次村(社)換屆後實現全縣村“兩委”班子“一村一名大學生”目標。

  2.“村民代表”履職規範化機制。以“省級社群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立為契機,制定“一團三制度”,不斷規範村民代表履職能力。創設村民代表會議主席團,作為閉會期間的常設機構,明確主席團的產生方式和職責;創新村民代表議事協商小組制度,根據代表職業、專業和特長,成立若干協商小組參與專項事務的決策、管理、監督。明確不合格村民代表的情形和處置方式。設立特約村民代表制度,讓戶口不在本村的村治精英發揮更大作用。明確村民代表履行職責、開展工作的主要制度,包括提出議案、調研視察、議事協商、聯絡服務村民等。建立申訴救濟制度,為村民代表正常履職做出保障。

  3. 社會組織協治機制。充分發揮鄉賢、志願者、公益組織、婦女等特殊群眾的作用,在鄉村治理、鄉村建設方面發揮“補位、輔位”作用。推進“三社”聯動,不斷完善“xx灣公益谷”,培育發展一批型別多樣、服務多元的社會組織,建立社會工作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培養一批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村居治理,提升治理水平。推進志願服務,以互助志願、公益慈善為重點,發揮各類“志願者工作室”的示範作用,培育壯大各具特色的志願服務隊伍,落實各項服務引導措施,建立積分制管理辦法,切實提高基層志願服務團隊聯絡村民、服務村民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名譽村主任”制度,選聘傑出鄉賢擔任“名譽村主任”,讓鄉賢成為村莊發展規劃者、特色產業引領者、優秀文化傳播者。由鄉鎮(街道)婦聯組織,村級婦聯主席、村婦聯執委組成“千名執委”婦女隊伍,以開展 “千名執委美家園”活動為載體,帶領廣大農村婦女積極投身到美麗庭院、垃圾分類、汙水治理等鄉村建設中。

  4.全科網格提升機制。探索網格員隊伍“四統一”建設,即統一配置、統一職責、統一管理、統一保障。按照一個網格“一長三員”要求,統一選配好人員,明確村書記側重抓好統籌協調,不再擔任網格長,其他村兩委幹部擔任網格長或專職網格員,村配套組織負責人和黨員骨幹擔任兼職網格員,組團聯村人員擔任網格指導員。建立職責清單,充分發揮網格在基層黨建、平安維穩、農房整治、專案徵遷、文明建立、營商環境等工作中的作用。實行村聘鄉管,由鄉鎮(街道)對“一長三員”進行考核,透過“紅黃灰”三色考評,獎優罰劣。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根據網格規模、工作任務等,將網格長報酬分為三檔,由縣財政統籌安排,撥到鄉鎮(街道)包乾使用。

  (二)法治規範化。推進法治陣地建設,強化法治宣傳,倡樹法治理念,提升法治素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營造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環境。

  1.“三官一律師”機制。以實施“三官一律師”進村活動為契機,以民主法治村建立為抓手,深入開展“一村一居一警一室”建設。組織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進村居,建立聯絡點和聯絡戶,面對面化解群眾矛盾糾紛,強化對綜治專管員、人民調解員、社群矯正員、村民小組長等隊伍的業務培訓指導,形成治保、調解、巡邏、普法幫教、重點人員管控、群眾工作“六位一體”的綜治維穩體系。進一步加強普法隊伍建設,完善基層法治宣傳陣地,建立健全村級法治講堂,因地制宜設立法治圖書角;推動農村基層多媒體普法建設,開設農村廣播普法欄目,提升“之江法雲”法治微信群法律宣傳服務質量,為基層群眾提供“指尖學法”;豐富基層法治文化生活,結合農村特點,利用各種傳統節日和法律節點開展多形式多渠道法治宣傳。

  2. 和合大調解機制。大力推進“一中心、四平臺”建設,建強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依託縣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加快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整合各類站所力量,強化資源共享、聯動處置,帶動“基層治理四平臺”有效執行。開展“基層治理四平臺”標準化建設,促進各部門移動端APP“七通八通”合併為“一通”,構建基層治理資訊“一個口子進、一個口子出”機制,強化資訊收集、分析研判、分流交換、排程指揮、反饋督辦功能,實現縱向打通、橫向整合、協同共治。實行部門派駐鄉鎮(街道)的機構屬地管理,實現派駐機構與鄉鎮(街道)職權和人員力量深度融合,有效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

  3.“清廉村居”建設機制。透過建設四個“全覆蓋”,使基層治理體系更完善,基層政治生態更健康,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黨風、政風、村風、民風。深入推進基層黨員幹部警示教育。綜合運用清風宣講、庭審教育、全媒體等多種手段,將警示教育覆蓋到每一名村幹部。推進小微權力執行監督全覆蓋。落實“兩面清單”強化風險防控機制,制定村幹部廉潔履職“底線規則”,釐清小微權力邊界。推進村居“清風”巡察全覆蓋。聚焦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土地徵收、扶貧惠農等重點領域,開展“清風”巡察。推進村居清廉文化陣地全覆蓋。依託本地厚實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山海農耕、海防漁旅、崇學重教文化中的清廉文化資源,構築富有地域特色的廉政文化風景線,進一步傳承清廉家風,打造清廉村居。

  4. 村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彙報機制。建立健全村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彙報制度,形成“縣領鄉、鄉帶村”的三級主體責任報告體系,將主體責任壓力層層傳導到基層“最後一公里”,切實發揮黨建統領作為鄉村治理的最大政治優勢作用。因地制宜開展報告會,對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紀律作風建設、規章制度落實、維護群眾利益等例行工作,開展常規報告。對工程專案推進、扶貧資金使用、基層社會治理等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開展專項報告。對中心工作落實不力、重複訪越級訪突出、黑惡勢力影響惡劣、清廉村居建設滯緩等難點,開展提級報告。

  (三)德治風尚化。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大力推進“三鄉有禮”主題活動,在全社會形成普遍認同的理想信念、道德標準、價值尺度,形成以善束心、以德潤心、以文化心的社會風尚。

  1.道德紅榜評樹機制。進一步深化“紅榜頌道德”主題實踐活動,建立完善“以禮育人”“以禮讚人”“以禮待人”“以禮化人”四項制度。堅持縣鎮村三級聯動,以層層民主推薦的形式評選各級道德紅榜人物。不定期為身邊好人送去“動態紅榜”;以新聞宣傳+文藝創作的形式謳歌禮讚身邊的好人;建立完善好人禮遇機制,讓好人有好報的思想深入人心;充分發揮好人的示範效應,邀請各級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作為形象代言人,參與鄉村振興、文明建立等活動。

  2.文明測評機制。探索實施村級文明指數測評機制,建立科學完善的測評標準,從環境清潔指數、公共場所文明指數、人際和諧指數等各方面進行評價。廣泛開展村級道德評議、鄉風評議活動,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團,重點吸納道德模範、先進人物、能人鄉賢等公眾人物擔任道德觀察員,擔任評議活動檢查員,對不文明行為進行通報,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引導廣大群眾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轉變;組織開展“移風易俗”主題活動和志願者服務活動,引導廣大村民破除各類陳規陋習,抵制大操大辦、薄養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現象,自覺踐行文明新風。

  3.文化感召機制。搭建理論宣講、鄉風培育、文化服務、醫療服務、技能培訓五大平臺,建立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所+文化禮堂三大體系,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建立“線上+線下”雙線執行機制。依託現有的文化陣地,在縣鄉村建立三級文明實踐活動陣地,依託掌上xxapp,打造文明實踐中心雲平臺,透過“中心派單-網上亮單-站所點單-團隊送單-百姓評單”五步流程,實現線上線下雙線執行機制。推行“講堂+實踐”雙輪驅動機制。講堂式以講為主,讓村民透過“聽課”來接受教育;實踐式以實用為主,讓村民在“活動”中受到薰陶,做到富教於實踐,富實踐於教化。實施“宣教+服務”雙層推進機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以各類志願服務活動為基本形式,依託各種平臺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4.“三鄉有禮”建立機制。以“文明積分”為手段,圍繞“評”“獎”“罰”“幫”四項舉措,實施“三鄉有禮”道德評議工作,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建立評議組織。透過村民代表大會的形式,選舉產生道德評議組織,制訂出臺鄉風文明評分規則,按照“一戶一檔”的形式,不定期對本責任區範圍內的村民進行道德評議,評議結果以積分的形式張榜公示。建立獎懲辦法。將文明積分與榮譽掛鉤,每年評選一次“最美家庭”,“最美家庭”享受宅基地優先安排、優先推薦入黨、參軍、評選各類好人,享受免抵押低息貸款等各項福利。文明積分排位靠後的家庭,予以全村公開曝光,取消各類評先評優資格;實施幫扶舉措。對評議出的反面典型,由道德觀察團確定一名幫教責任人,結對開展幫扶,幫扶方式採取談心、說教、調解的形式進行。

  四、方法步驟

  試點工作由縣委縣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縣農業農村局牽頭,會同組織、宣傳、統戰、民政、司法等部門共同推進,具體工作由縣農業農村局負責。

  (一)組織發動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制訂xx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方案,各責任單位制訂具體工作計劃,成立xx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並安排專職人員;召開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明確責任,落實分工。

  (二)試點開展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以基層社會治理“三治融合”為突破口,以深化平安建設為切入點,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可以移植和推廣的善治示範鎮(村),提煉“xx特色”。

  (三)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制定出臺符合實際並具有xx特色的善治示範鎮(村)建設標準體系,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善治示範村建設。各單位按照職能分工積極有序推進建設內容,形成“邊建設邊督查、建設整改並行”的高效模式,年末進行評比選出一批成效好、有特色的的善治示範鎮(村)。

  (四)總結完善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召開全縣總結大會,對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對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歸納總結並上升到制度層面,形成長效機制,明確持續深化內容。

  五、預期效果

  (一)加強黨建引領。縣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更加完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更加濃厚。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不斷髮揮、創新舉措,基層治理工作得到提高,廣大村民獲得感與幸福感全面提升。

  (二)完善自治功能。透過引導農村基層組織、社會組織和村民個人有序參與農村發展事務,農村基層民主協商議事制度進一步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有效落實,村民自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水平。

  (三)提升法治水平。農村基層幹部普遍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解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中遇到的問題,廣大農民群眾自覺守法用法,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鄉村普法依法治理深入開展,民主法治村數量穩定增加,公共法律服務點實現“全覆蓋”,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提高。

  (四)發揮德治作用。透過有效推廣“紅白理事會、家庭聯盟會、道德評議會、鄉賢參事會”四個聯盟會,打造一批“村民說事”德治建設主陣地,持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文明風尚,依託村規民約等褒揚善行義舉,傳播鄉風文明正能量,在農村社會形成崇文厚德的新風尚。

  (五)三年深耕見成效。透過鄉村有效治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黨建和鄉村治理同頻共振、互促雙贏。建立健全考核評估機制,完善考核體系,形成村民代表履職規範化機制、村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彙報機制、“三鄉有禮”建立機制等幾個可看、可學、可複製的制度。鄉村治理內容逐步充實,鄉村治理手段不斷創新,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顯著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形成鄉村有效治理與農村社會經濟全面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由縣委縣政府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縣農業農村局、縣司法局、縣民政局等部門組成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建立工作領導小組,縣委書記擔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業農村局,落實4名專職工作人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牽頭抓總,統籌規劃。各鎮(街道)和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有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落實專人負責,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培訓宣傳。依託xx鄉村振興學院開展鄉村治理知識培訓,充分運用報紙、電視、網路和微信等各類媒介大力宣傳,總結提煉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中好經驗、好做法,大力宣傳建設過程中的先進案例和先進人物,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努力形成鄉鎮之間、部門之間、幹部之間比學趕超、力爭上游的濃厚氛圍。

  (三)強化各項保障。統籌安排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經費,整合各級專項資金,各鄉鎮(街道)要把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規範經費管理監督、審查稽核力度,保證建設經費公開、透明和合理使用。同時,把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列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和平安綜治考核,納入對鄉鎮(街道)、部門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由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定期開展巡查,及時通報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對推進不力的單位進行約談。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10

  一、基本情況

  xx村位於xx縣城以西xx公里,“xx線”和“xx線”公路交匯處,是xx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境內有xx高速公路服務區和xx高速互通出口,並有xx風景區,交通便利,環境優美。xx村下轄xx個村民組,共有xx戶,xx人,全村耕地面積xx畝,茶園面積xx畝,山林面積xx畝,全村常年在外務工約xx人,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務工、根雕、茶葉為主。20xx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xx萬元。

  二、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戰略方針,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實2020年省委一號檔案和省政府重點工作任務要求,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健全村級民主制度,完善村級公共服務,深化村民自治實踐,促進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發展,推進鄉村社會有效治理,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三、總體目標

  透過全面實施鄉村治理三年行動,力爭到2022年,基層黨組織領導更加有力,村民自治機制更加健全,村級公共服務更加優質,鄉風民風更加文明,基層政權更加鞏固,鄉村治理和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工作任務

  (一)不斷髮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著力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充分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真正把村黨支部建成堅強戰鬥**。二是加大村級後備力量培養力度。在致富帶頭人、年輕黨員、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中培養後備幹部,透過現任xx村幹部“傳幫帶”提升後備幹部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讓後備幹部提前介入到xx村級事務中去,熟悉相關工作與xx村情況。三是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深入推進“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紮實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等,幫助農村黨員提升能力素質。加大在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探索農村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載體,密切黨員與群眾的聯絡,推動黨員在鄉村治理中帶頭示範,帶動群眾全面參與

  (二)不斷髮揮基層自治基礎作用。一是規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圍繞新時代新要求,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完善修訂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二是健全村民議事協商制度。提高鄉村議事協商能力,凡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決策事項,實行 “四議兩公開”制度。建立村民議事會,完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程式,建立由村民議事會協商、以村“兩委”為主渠道落實、村務監督委員會進行全程監督的惠民專案資金使用監管機制。落實村民民主議事協商保障政策,將村民議事協商結果作為村“兩委”決策重要參考條件。三是完善村務決策和監督機制。依法明確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功能定位,制定完善執行制度,科學、民主決策村級事務。規範黨務村務公開工作,明確黨務村務公開重點內容、公開形式,時間要求,加強黨務村務公開欄日常管理。

  (三)不斷髮揮基層法治保障作用

  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進村活動,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建立活動,設施“法律明白人”、“法律帶頭人”雙培養工程。完善村服刑人員和安置幫教物件的監管幫扶措施。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健全城鄉村人民調解組織網路,夯實人民調解基礎,引導人民調解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等專業隊伍在土地糾紛、林產糾紛、家庭糾紛、鄰里糾紛和信訪化解等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活動。加強村治安防控網建設,深化“一村一警”戰略,建立打擊“村霸”和宗族勢力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村治安綜合治理水平,防範黑惡勢力擾亂基層治理。

  (四)不斷強化村德治引領作用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作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心口相傳的鄉村精神,增強群眾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內化為群眾的道德情感,外化為服務社會的自覺行動。重視發揮道德教化作用,建立健全村道德評議機制,發現和宣傳村道德模範、好人好事,大力褒獎善行義舉,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村民崇德向善。組織開展文明家庭建立活動,弘揚“好家風”,發展村志願服務。加強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五、實施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以及村兩委會議,廣泛宣傳建立鄉村治理體系的重要意義,部署安排試點建設工作任務,明確分工,落實責任。(20xx年xx月前)

  (二)專案實施階段。對照建設目標任務要求,制定工作清單,倒排工作計劃,紮實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確保按時完成各專案標任務。(20xx年xx月至xx月)

  (三)檢查總結階段。開展自查自糾,對發現的薄弱環節進行梳理分類,落實整改方案。總結經驗、鞏固成果。根據專案實施情況,發現優點、亮點,為下一步鄉村治理提供經驗基礎。(20xx年xx月)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黨委書記xx第一組長,黨委副書記、鄉長xx為組長,黨委副書記xx為副組長,黨委委員、組織委員xx、副鄉長xx、司法所xx、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統籌協除錯點工作,切實增強試點建設工作組織領導。

  2、保證工作進度。統籌協調,合理規劃,制定xx村鄉村治理試點建設工作計劃,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切實加強管理,落實經費保障,定期開展專案進度督查,紮實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紮實開展,保質保量完成各個專案。

  3、營造良好氛圍。利用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以及黨員主題黨日活動等會議,結合微信群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使廣大黨員群眾積極融入到鄉村治理試點工作中去,努力形成政府主導,全社會關心、支援和參與的良好氛圍。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11

  為進一步改善轄區市容市貌,加快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項整治工作,根據區委、區政府有關要求,結合臨江街道實際,制定如下整治方案。

  一、總體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完善環衛基礎設施,按照重點治理和規範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清理亂堆放、亂張貼、亂搭建,著力解決“髒、亂、差”等突出問題,努力營造整潔、文明、和諧、有序的城鄉環境。

  二、工作要求

  (一)社群環境衛生整治。全面清理社群亂堆放、亂張貼、亂搭建,搞好街道、小巷衛生清理,集中治理社群內衛生死角;整治垃圾坑塘、排水溝渠;治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行為;做好社群樓院衛生,提高居民的環境意識和衛生觀念。

  (二)主幹線道路環境衛生整治。集中清理公路主幹線兩側可視範圍內的各類垃圾、雜草,治理亂堆亂放、亂貼亂畫行為;規範沿路商戶管理,對有礙觀瞻的責令整改。

  (三)城區環境衛生整治。對轄區內主次幹道、街巷進行區域責任劃分,將每個區域的衛生落實到各單位、企業,分工負責。在此基礎上,落實好“門前三包”責任制;對存在的垃圾死角集中人力、物力進行清理;加強對亂擺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等問題的綜合整治,確保市容整潔。

  (四)商戶佔道經營治理。嚴禁佔道經營和佔道作業,對店外經營、作業嚴查重罰,對長期佔道經營屢教不改、拒不配合的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

  (五)企業單位環境治理。轄區內各企業要對廠區內外、進廠路及門前衛生進行全面清理,嚴禁亂倒垃圾、亂排汙水。

  (六)加快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健身活動場所、宣傳欄、閱覽室、公開欄等設施配套齊全,定期維護,書籍、宣傳內容等及時更新。

  (七)完善內業資料。各社群要做好工作部署、會議記錄、活動簡報工作,嚴格按照規範化要求,收集資料,完善內容,規範裝訂,分類歸檔。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領導。成立臨江街道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由街道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各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各有關科室、社群協調配合。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街道城管辦。下派街道科級領導及街道幹部包乾社群,對所包社群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指導、幫扶和督查。

  (二)廣泛宣傳。透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利用宣傳欄、公告欄及紙質印刷品等宣傳媒介,大力宣傳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在轄區內營造濃厚氛圍。

  (三)加大投入。由街道辦事處下撥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項經費,該經費主要用於購置環衛設施、清運垃圾、清理衛生死角、綠化補植及聘用人員工資等支出,確保專款專用,發揮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加強督查。街道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建設領導小組要加大督查力度,對各責任單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定期通報督查結果。加強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考核,對工作成績突出、整治效果顯著的進行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力、效果不明顯的予以通報批評,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12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根據《中共xx縣委辦公室、xx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定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遵循鄉村發展規律,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為抓手,多措並舉,真抓實幹,全面提升文福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公共服務水平、社會治理水平等,建立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環境需要。

  (二)基本原則。一是黨建引領,規劃先行。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團結帶領黨員群眾齊心協力建設美麗鄉村。根據文福鎮總體規劃、各村村莊佈局規劃和村莊建設發展規劃,樹立“強化保護、合理開發、科學管理”的理念,著力打造建設美麗鄉村二是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根據8村1居委等不同村的特點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遵循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全力推進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工作,同步推進我鎮各村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公共服務、基層治理、環境風貌建設,最終實現我鎮全域梯次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良好局面。三是注重長效,建管並重。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補齊短板,逐步提升各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強化日常檢查,保障設施正常執行。四是農民主體,部門協作。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激發內生動力,鼓勵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發展的建設中來。

  (三)工作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啟動我鎮示範村的示範建立,重點推進沿國道、沿村道、沿旅遊景區、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沿”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對照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重點對省定貧困村鶴湖村、白湖村及面上村長隆村進行連片建設,以白湖村“院士之村—羊岃”、鶴湖村“岌湖新村”建設為示範點,將投資1500萬元精心打造白湖、長隆“倉海詩廊——百名書法家詩畫長廊”等亮點工程,努力將“倉海詩廊”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紅色革命文化教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青少年科學興趣培育、長壽養生體驗”基地,串珠成鏈,精心打造旅遊精品路線,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逐步建成“山青、水秀、村美、民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輻射帶動全鎮建設,從而推動實現鄉村振興。

  二、基本概況

  文福鎮是xx縣的工業重鎮,至2019年底,我鎮工農業總產值17.89億元,比增6.4%,其中工業產值12.79億元,比增6.1%,農業產值2.59億,比增6.3%,第三產業總產值2.51億元,比增8.7%。但歷年來資源開發較多,揚塵汙染較大,環境基礎較為薄弱,普遍存在髒、亂、差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民群眾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廣大農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願望十分迫切。為此,文福鎮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村容村貌和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以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全面小康為目標,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全域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整體提升改善文福人居環境。

  三、試點任務

  文福鎮將緊緊圍繞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對標《xx縣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實施方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鄉村治理的重點問題、關鍵環節和重大需求,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從“基層黨建建設、經濟社會建設、權力清單和簡政放權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數字平臺建設”五個方面開展試點工作,探索“聚核賦能、聯動融合、多元共治、共同締造、數字貫通”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一)強化主體責任,建設以黨組織為核心的鄉村治理體系。

  一是深化實施“三強四帶”,增強基層黨組織領航能力。強化責任擔當,層層傳導壓力,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依託鎮黨校,對各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進行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專題培訓。同時,鎮黨委每年對村“兩委”幹部集中培訓2次,增強村幹部引領發展能力。鎮黨委要督促村黨組織要組織做好村級議事、決策、服務和監督等工作,強化各村(社群)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引導黨員幹部參加“認種一棵樹、認掃一條路、認管一條圳”活動,發揮“四帶”作用,帶動群眾共同美化維護村莊環境。二是實施“頭雁”工程,選優配強管好基層黨組織領頭人。壓實鎮黨委書記抓“頭雁”工程的直接責任。切實加強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把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著力在“選、訓、激”上下功夫,不斷強化黨務幹部責任意識,激發工作熱情,切實破解“干與不幹一個樣”問題,激勵幹部幹事創業。三是強化黨組織在鄉村治理體系中的領導地位,紮實推進抓黨建促治理,培育發展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組織。建立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委員會執行、村監督委員會監督、村民理事會參與,村民的選舉權、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同步發展的村級治理組織體系。堅持在村黨組織和村委會的`領導下,在自然村或村民小組規範組建村民理事會,充分發揮村民事務理事會的作用,引導群眾實現自我管理服務,進一步豐富基層民主協商的實現形式。

  (二)推進治理速度,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鄉村治理體系。

  一是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透過黨建引領下的村民議事協商機制,商定村莊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二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落實文福鎮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規劃,以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副組長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督促指導抓好任務落實。繼續加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明晰農村產權關係,盤活農村集體資產,啟用農村各類要素,促進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釋放產權制度改革紅利。密切加強集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使集體成員既看得見集體資產,又摸得著改革紅利,“分得一分錢,既是一份錢,也是一份權”。提升基層組織戰鬥力。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將“散”的農民重新“聚”起來,進一步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同時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大集體資源資產盤活力度,加快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到2020年年底基本完成土地等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三是全力推進長壽產業做特做活。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為目標,規模化種植長壽辣椒、香芋、蜜柚等經濟作物,靈活走好“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發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專案,帶動長壽食品種植基地和長壽食品加工基地建設,積極推進“基地帶動農戶+農戶拉動創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子,促進群眾勤勞致富。突出發展長壽生態健康旅遊,圍繞觀光體驗、特色文化、休閒文化、美麗鄉村等旅遊業態,拉動鄉村休閒旅遊和長壽食品生產開發加快發展。四是深入推進建立新農村示範村。繼續以白湖村、鶴湖村兩個省定貧困村為主戰場,圍繞精準扶貧工作,鞏固幫扶成效,繼續探索並不斷完善產業扶持、技能扶持、資本扶持和不斷改善貧困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三加一”精準扶貧戰略。紮實推進村道硬化、集中供水、雨汙分流、垃圾處理、標準化衛生站、行政村電子商務服務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省定相對貧困村鶴湖村、白湖村實現村莊乾淨整潔有序。五是深入推進鄉村治理與民生建設,以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為鄉村經濟發展護航。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百企幫百村”等工作,透過對農村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集約利用,全域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吸引外來資本進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持續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鼓勵企業科技型創業、創新型發展。透過發揮多個工業性企業的創業優勢、豐富的石場資源優勢和土壤環境優勢,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契機,藉助自身資源優勢發揮科技創新精神,推動企業良性競爭發展。藉助縣委鄉村技能人才培育工程、鄉村緊缺專業人才招募計劃,大力引進培養現代農業高階人才,鼓勵引導文福外出新鄉賢反哺故里報效鄉梓,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支愛農村、懂農業、支撐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人才隊伍。推廣名人效應,開拓人才培養新陣地。利用文福鎮“院士之村—羊岃”的規劃設計,打造“文化、生態、科技”三合一的品牌效應。利用新農村建設生態長壽之鄉吸引海內外人才,鼓勵人才落戶建設“科技文福”,打造科技文化生態圈,推廣“院士之村”。

  (三)突出治理廣度,實現權力清單和簡政放權建設多元共治。

  一是梳理村級權力清單,打通權力監督梗阻。按照“以權定責、權責一致、依責監督”的原則,打通村務選舉權、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的權力執行全過程,全面梳理村級權力清單,以明確權力界限、規範權力執行,加強監督管理,嚴肅查處侵犯農民利益的腐敗。明晰村務工作流程,繪製權力執行流程圖,明確每項村級權力事項名稱、具體實施責任主體、權力事項來源依據、權力執行操作流程、執行過程公開公示、違反規定責任追究等六項內容,使幹部群眾都能“看圖說話”“照單辦事”。群眾辦事一次性告知、限期答覆、按時辦結,使監督內容清晰,主體明確,效率提升。結合監察體制改革,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建立村黨組織提名村監委會、監事會、村民理事會成員的制度,實現黨組織對村級監督組織的領導。規範管理村務監督委員會,鎮紀委對村務決策、村務管理、村務公開和村幹部勤政廉政等方面進行監督,形成村務監督上下聯動的格局。配合縣政務服務資料管理局以新型資訊科技手段拓展提升村務監督效能,進一步完善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完善網格化管理體系和鄉村便民服務體系。二是探索建立黨代表和人大代表聯絡站,在現有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基礎上,建立黨代表和人大代表村級聯絡站點,形成代表密切聯絡群眾、踐行基層民主的重要平臺,使之成為強化代表意識、提升履職能力、擴充套件村務監督效能的重要載體,強化黨代表和人大代表在支援、提升村務監督工作中的功能。三是推動簡政放權建設,探索農村民主協商制度化、規範化機制,推動農村治理體系創新。在既有實踐基礎上,堅持把黨的領導、議事制度規範、村民有序參與、資訊及時公開、權力監督有效的民主協商流程制度化、規範化,提升鄉村有效治理能力。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村級民主協商工作由村黨組織書記主持,從議題的確定,到協商的過程,充分發揮黨組織統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保證協商結果與黨的方針政策相一致。搭建協商平臺,以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兩委”聯席會議制度、村民監督委員會制度以及村民理事會制度為基礎,在各村普遍建立村民議事室,作為民主議事的平臺。規範議事範圍和參與主體,確保涉及村務、財務的重要事項以及村民關心的重大事務都要經過民主協商來決策,參與者既包括利益相關者,也包括村民代表、村“兩委”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村民理事會成員、各村民小組組長、普通村民等,確保參與者的典型性、廣泛性和代表性。規範議事協商的流程和制度,保障民主協商從議題形成、組織方式、議事過程到議事結果公示和執行全流程有據可用、以規行事、以理服人。加強對村級民主協商的管理監督,實施陽光村務工程,推動協商決議公開,執行全面監督,並對民主協商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估。

  (四)推進治理高度,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供精神文明動力。

  一是以三治結合為契機啟用鄉村內生治理動力,發掘內生治理資源。鼓勵以村莊為單位開展自主性的治理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配合文福鎮2020 年重點部署開展以“三清一改”為重點的村莊清潔專項行動,培育和提升農民參與意識和有序參與能力,合力完成環境基礎整治任務,實現行政村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時持續組織發動群眾整治環境髒亂差,推動基層普遍形成“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一要繼續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認真做好“繡花”功夫。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進行拆除清理整治,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繼續做好農村拆舊復墾工作,盤活農村閒置土地,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助力脫貧攻堅。二要結合“綠道網”建設,發展休閒觀光旅遊業,繼續穩步推進建成具有客家山水特色旅遊景點“倉海詩廊”和“逢甲故居—幸福故里”,完善對白湖至逢甲故居一帶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將長隆村、逢甲村分別打造為乾淨整潔村和美麗宜居村。三要加快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和生活汙水處理,統籌規劃、梯次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汙水處理設施。四要讓群眾自發參與到美麗鄉村“五美”環境建設行動中來,打造具有文福特色的“美麗村屋”“美麗庭院”“美麗村道”“美麗田園”“美麗河溪”,在文福鎮白湖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示範點建設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美化農村居住環境,廣泛開啟新一輪的環境整治工作,以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和環境綜合整治,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環境“髒、亂、差”的狀況,整體提升改善文福人居環境,從而實現文福鎮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二是以三治結合為核心探索村莊有效治理機制,重點補齊德治缺口。開展村級自治組織規範化、制度化建設,依法健全村級自治組織,建立村級議事協商制度,規範運轉機制,推動村級組織振興,擴大村民自治,加強基層民主,提高村級自治能力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村級自治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作用。打造鎮村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深化農村普法教育,提升“一村一法律顧問”服務質量,積極開展“民主法治村”建立及“回頭看”活動,推動法律服務進村入戶,提升農村法治水平。建立由村民代表、黨員議事代表、村民理事會理事長、村監委會成員以及外出鄉賢、政府工作人員(駐村縣、鎮幹部)等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開放式村級協商議事會制度,拓展鄉村治理中的德治空間。透過加強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完善協商議事會決策制度、村民委員會執行制度、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制度。三是強化傳統文化資源的利用能力,推動傳統治理資源的現代性轉化。系統整合、開發文福鎮轄區內以民俗文化、鄉賢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蒐集整理治理組織、村規民約、鄉村文化活動中蘊含的傳統治理智慧。依託既有鄉村治理體系,搭建區域融合治理平臺,建立鎮、村、理事會三級議事會,討論容易引起群眾糾紛、區域矛盾的公共事務,使村莊治理與村莊和諧發展協同推進。組織開展家規祖訓、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集中清理、修訂工作,支援和保障村規民約在傳承優良傳統、倡導文明新風、淳化鄉風民俗中發揮社會規範作用。

  (五)推動數字貫通,堅決推動公共服務平臺數字平臺建設。

  探索推行公共服務“一門式”辦理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讓資料多執行,讓百姓少跑腿”,為農村群眾提供標準化、便利化和陽光化服務。一是推動鎮、村綜合公共服務資訊系統和基礎資訊資料庫建設。加強政務資訊資源跨部門、跨層級互聯互通,推動鄉村公共服務向智慧化、網路化方向發展。二是最佳化服務程式,簡化辦事流程。貼近群眾,多從群眾身邊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加大力氣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簡化辦事程式、手續。以統一的資料共享交換系統為支撐,採取“村級平臺協助辦理、鎮級前臺綜合受理、縣級後臺分類辦理、鄉鎮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流程,簡化最佳化群眾辦事環節,提高行政效能,暢通政務服務渠道。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一視窗辦理、一站式服務、一平臺共享、全縣域通辦和全流程效能監督。三是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透過修建、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計劃投入100多萬元對文福綜合性文化活動場所提檔升級,配套黨建宣傳、健身器材、籃球場、停車場等,不斷豐富群眾文化娛樂生活。對205國道文福圩鎮段繼續進行環境美化、道路淨化、路燈亮化建設,方便群眾出行,最佳化圩鎮環境。籌措資金,規劃新建暗石村黨群服務中心,提升村級公共服務水平。四是利用已經普及的資訊終端,配合縣政務服務資料管理局推動管理服務的智慧化和資訊化。藉助鎮、村兩級服務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全天候、零距離地做好服務工作,讓群眾實現“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在家門口就能把事辦成。

  四、方法步驟

  (一)宣傳發動和調查摸底階段(2019年8月至2019年9月)。召開文福鎮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動員大會,舉行試點工作專題座談會,確定試點村,成立試點工作領導機構,做好前期調查摸底、調研和準備工作。廣泛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宣傳發動工作,加強上下聯動,讓廣大幹部群眾積極參與到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中來。

  (二)組織實施和探索提升階段(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全面加強村級“兩委”班子建設,完善各項制度,全面落實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各項工作任務。提升鄉村治理機制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機制的聯動融合,完善鎮、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繼續建立“民主法治村”,不斷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調整最佳化村民理事會建設,全面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完善村級權力監督體系,組織村民開展制度機制的運用執行,把全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引向深入。提升鄉村治理的資訊科技利用能力,打造鎮、村政務服務事項的一視窗辦理、一站式服務、一平臺共享。

  (三)總結評估和經驗整合階段(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總結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成果,推廣運用在鄉村治理創新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好經驗、好辦法,形成典型經驗。對資料立卷歸檔。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黨委主導、政府負責、部門分工、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鎮相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指導組織實施鄉村振興工作,各村要主動作為,切實履行職責,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

  (二)整合資源,合力投入。整合各類村莊概念建設專案,包括文明村、生態村、衛生村、平安村、民主法治村、幸福村居、美麗鄉村等,按照統一平臺、渠道不變、各盡其職、各記其功原則,全部納入鄉村振興發展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鄉風文明”的總體要求統一實施。採取激勵獎補、先建後補,結合“一事一議”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

  (三)督查督導,定期通報。建立科學合理的督查、驗收和問責機制。建立健全各村鄉村振興工作進展臺帳,鎮工作領導小組將定期通報情況,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推動工作落實。

  (四)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充分發揮規劃先導、財政引導和輿論主導作用,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和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把整體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建設的目標要求與農民意願結合起來。利用報刊、微信、電視臺、網際網路等媒體,創新宣傳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方針政策、目標任務和先進經驗。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鼓勵南沙區幫扶單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與村鎮結對掛鉤幫扶,形成全社會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的良好氛圍。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13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農辦、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組織部、宣傳部、民政廳(局)、司法廳(局):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必須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鄉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農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農民訴求日趨多樣,迫切需要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在鄉村治理的理念、主體、方式、範圍、重點等方面進一步創新、調整和完善。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的要求,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決定聯合組織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以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主攻方向,以增進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基本前提,以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根本目標,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在鄉村治理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創新、大膽實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發揮試點示範引領作用,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探索新路子、創造新模式。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治理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鄉村治理的領導體制機制,發揮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堅持農民主體。堅持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充分尊重農民、依靠農民、組織農民,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作為鄉村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三治結合。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創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有效實現形式,推動自治、法治、德治聯動融合、共同發力。

  ——堅持多方協同。綜合運用傳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推動政府治理、社會調節、村民自治良性互動,鼓勵引導社會和公眾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維護鄉村社會和諧穩定強大合力。

  ——堅持突出重點。從實際出發,聚焦農民關心、社會關注的問題重點突破,從體制機制層面探索解決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做法。

  二、試點主要內容

  試點工作重點圍繞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開展,根據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發展情況,試點內容主要包括以下8個方面。

  (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制。按照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的要求,探索加強鄉村治理制度建設,實現多方參與的有效途徑。落實縣鄉黨委領導責任,明確黨委和政府部門職責,健全農民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治理的工作機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

  (二)探索鄉村治理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將完善鄉村治理機制與發展鄉村產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塑造文明鄉風、脫貧攻堅等方面有機結合。探索理順鄉村產權與治權關係、促進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多元化解農村矛盾糾紛、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等方面的有效途徑。

  (三)探索完善鄉村治理的組織體系。探索健全以黨的基層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村級組織體系,實現村級各類組織按需設定、按職履責、有人辦事、有章理事。完善村黨組織領導各類村級組織的具體形式,堅持以行政村為基本單元設定黨組織,最佳化組織架構,探索多種形式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健全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全面落實鄉鎮、村幹部入戶走訪和黨員聯絡農戶機制,豐富各類村級組織協同參與鄉村治理的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拓寬鄉村組織人才來源,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四)探索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路徑。堅持在黨組織領導下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創新鄉村法治宣傳和法治實踐,多形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的治理載體,創新綜合運用村規民約、法律政策、道德輿論的治理方式,拓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領域,探索建立“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評價體系,不斷豐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有效實現形式。

  (五)完善基層治理方式。理順縣鄉政府與村級組織關係,支援村級組織依法履行職責。強化村級組織服務功能,按照有利於村級組織建設、有利於服務群眾的原則,將適合村級組織代辦或承接的工作事項交由村級組織,並保障必要的工作條件。規範村級組織代辦或承接的政府工作事項,探索建立村級工作事項清單制度,解決村級組織承擔的行政事務多、各種檢查評比事項多問題,切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促進鄉村管理規範化。推動資源、管理、服務下沉,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投入機制,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自主性。推進“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提高群眾辦事便捷程度。

  (六)完善村級權力監管機制。建立健全農村小微權力監督制度,制定權力責任清單,探索形成農民群眾、村務監督委員會和上級部門等多方監督體系,規範鄉村小微權力執行。建立農村黨務、政務、村務、財務“陽光公開”監管平臺,強化農村財務會計核算監督和審計監督,推進村民民主理財、民主監督。

  (七)創新村民議事協商形式。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創新方式和載體,豐富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渠道,激發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適應農村人口流動和經濟結構變化,為本地村民、外來居民、企業和社會組織等不同群體參與議事提供平臺,探索建立村民小組議事協商機制。拓寬村民議事協商範圍,推進村民議事從經濟事項向化解矛盾糾紛、開展移風易俗、維護公共秩序等方面拓展。

  (八)創新現代鄉村治理手段。完善傳統鄉村治理方式,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探索建立“網際網路+”治理模式,提高資訊服務網路覆蓋面,推進鄉村資訊統一採集、資源互聯共享,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智慧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效率和效果。

  三、試點工作安排

  試點工作由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牽頭,會同組織、宣傳、民政、司法等部門共同推進,具體工作由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

  (一)試點時間和範圍。試點週期3年,於2021年12月底前完成。試點工作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

  (二)試點單位條件。試點縣(市、區)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援試點工作;二是具有與承擔試點任務相適應的工作力量,相關部門有較強的改革創新意識和工作積極性;三是能形成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四是初步具備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基礎。

  (三)試點單位選擇。在綜合考慮各省(區、市)所轄縣(市、區)數量和鄉村治理髮展情況的基礎上,確定了試點縣(市、區)數量建議表(見附件)。各省(區、市)參考建議數量,推薦不超過5個縣(市、區)為試點單位。試點單位的選擇要統籌考慮地域分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歷史文化傳統、民族宗教等因素,探索形成多種模式的鄉村治理典型經驗。

  (四)試點方案制定。各省(區、市)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指導試點單位擬定具體的試點方案,試點方案應包括試點背景、試點思路、試點內容、方法步驟、預期效果、保障措施等。試點內容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本地區鄉村治理的重點問題、關鍵環節確定,一般應在8方面試點內容中選擇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進行試點,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主增加其他試點內容。

  (五)試點單位報批。各省(區、市)對試點方案稽核把關後,將試點單位名單和試點方案於2019年8月10日前報送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將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擇優選擇100個左右的縣(市、區)作為首批試點單位並批覆。

  四、試點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組織、宣傳、民政、司法等部門要高度重視試點工作,精心安排,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做好試點工作的組織協調,把握試點工作進度,保證試點工作質量,推進試點有序開展。試點單位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部署,為試點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加強工作指導。中央和省級各相關部門應按照職責分工,在試點方案編寫、試點組織實施、試點經驗總結中全程跟蹤指導與監督檢查,研究制定推進試點工作的配套措施,開展相關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組織相關部門和科研機構協助解決試點中的問題。

  (三)加強示範引領。各地要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發揮好試點的示範引領作用。大力宣傳推介試點地區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治理路徑和模式,推進面上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深入研究梳理試點經驗做法,及時將試點成果轉化為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有效措施。

  (四)加強經驗總結。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每年對試點單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年底前報送農業農村部。試點工作完成後,試點單位應提交全面系統的總結報告,由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組織、宣傳、民政、司法等部門稽核後報送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將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等部門在總結各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全國試點工作總結報告,向黨中央和國務院彙報。

  鄉村社群治理的實施方案14

  為進一步推進全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營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和發展環境,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發展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以治理髒、亂、差為重點內容,結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田排水體系工程建設,統籌規劃,綜合治理,標本兼治,注重長效,突出重點,瞄準弱點,破解難點,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著力改善農村面貌、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努力打造生產轉型、天藍水淨、綠蔭環繞的生態環境,加快建設"佈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生活便利,安居樂業、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分級負責、部門聯動原則。各鄉鎮為本轄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第一責任主體,負責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宣傳發動、組織實施,村(社群)具體負責推進落實。各有關部門負責督導協調和技術指導。

  (二)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原則。集中開展整治行動,迅速解決重點區域的環境問題,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培育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三)堅持健全機制、長效管理原則。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治標與治本同步推進,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體系,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開展。

  三、目標任務

  (一)近期目標。全面開展農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綠化、美化、亮化、淨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廁、改圈、改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突出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及環縣城、鄉鎮所在地、環景點周邊、國省州縣主幹道、沿高速路兩側等重點區域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清運處理機制,繼續推行"戶清、村集、鄉鎮運、縣處理"的垃圾分級處理模式,擴大農村汙水處理試點範圍,不斷提升農村居住和生態環境質量。

  四、工作重點

  緊緊圍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難點問題,大力推進"四清四化"、"五改兩建"、"兩抓一控"、美麗鄉村和特色民居建設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一)全面開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莊周邊積存垃圾,重點是村街路口、村內主幹道、農村集貿市場等關鍵地段,做到及時清運、集中填埋處理,徹底改變垃圾隨處亂扔、隨處可見的情況;"清雜物",清理村莊道路、巷道旁亂堆亂放的柴草雜物,重點防止柴草亂放、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汙水亂流、畜禽亂跑等"五亂"現象的發生;"清殘垣斷壁和路障",拆除村內侵街佔道的私搭亂建,清理修整有礙觀瞻的坍塌破房、殘牆斷壁,做到路旁無亂搭亂建、道路整潔暢通;"清庭院",清除房前屋後垃圾、雜物,清理畜禽糞便,規整院內堆放物品,做到房內院落整齊清潔;"綠化",因地制宜種植各類樹木、花草,大幅度增加綠地面積,完善現有綠化設施,具備條件的鄉(鎮)打造園林綠化景觀街道;"美化",對村莊建設的選材用料、建築樣式、牆面顏色等進行規劃和提升。拆除違章建築,整治臨街、臨路建築立面,統一粉刷牆壁,規範村內主街道建築色調,規範戶外廣告、路牌和公共標誌。有條件的村莊加強文化廣場、文化牆、村民活動中心建設。村莊、廣場等地方可設美觀整齊的村務公開欄、宣傳欄,主要街道兩側院牆可粉刷醒目的宣傳標語,也可繪製各種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傳畫;"亮化",村莊主要道路安裝路燈,積極推廣節能燈和太陽能燈。修繕維護村內已建好的路燈等亮化設施,對已損壞的亮化設施及時更換,有條件的村實施現有亮化設施提檔升級;"淨化",重點治理村內主幹道汙水排放、村街路口、施工現場、集貿市場、公共場所以及公路沿線環境衛生,達到淨化要求。

  (二)繼續推進"五改兩建設"工作。"改路",對鄉村道路、農村街道進行全面維修改造,基本做到主街硬化,出村道路路面平整,安全暢通,路況保持良好,逐步實現硬化道路戶戶通;"改水",因地制宜、科學有序推進農村集中連片供水,進一步提高農村飲用水合格率。加大農村供水水質監測力度,建立健全農村飲用水安全監測體系,保證水質達標與飲水安全。供水滿足用水水量和水質要求,水質合格率達到100%;"改廁",推行無害化衛生廁所,逐步改善入廁環境,採用三格池式、沼氣池式廁所等多種形式對糞便實行無害化處理;"改圈",科學規劃佈局畜禽養殖業發展,合理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嚴禁在環境敏感區新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小區。採取有效措施對產生的畜禽糞便、汙水進行無害化處理;改垃圾處理方式",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裝備設施投入,繼續推行"戶清、村集、鄉鎮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分級處理模式,做到定點收集、定時清運,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城鎮汙水處理廠輻射範圍內管網配套建設,推進農村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鄉鎮建成區、中心村建立較為完善的汙水、雨水收集系統,實現雨汙分流;"垃圾轉運和處理設施建設",根據村莊人口、垃圾產生量等,配足配齊封閉式垃圾桶(箱)、垃圾運輸車等裝備設施。每個村莊有相應數量的垃圾收集點和人力垃圾清潔車,每個鄉鎮建有垃圾轉運站和垃圾轉運車。在縣內按規劃選址建1—3個高標準垃圾處理填埋場,推廣使用垃圾碳化爐或生活垃圾生物處理器等設施。加快農村專業環境衛生隊伍建設,每村100戶配備1名保潔員;每個鄉鎮配備3-5名環境衛生監督員。

  (三)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和特色民居建設。按照縣域鎮村空間佈局規劃和鎮村建設規劃,積極穩妥地推進美麗鄉村和特色民居建設,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環境。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建管並重、綜合整治,突出重點、統籌發展,著力推進"美麗鄉村計劃".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按照"三新五有"(結構體現新設計、建設採用新材料、外觀呈現新面貌,有乾淨整潔的廚房、有安全衛生的飲水設施、有沼氣或其他清潔能源、有太陽能或其他淋浴設施、有衛生型廁所)的基本要求,宜改則改、宜建則建,依法依規推進特色民居建設。統籌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鎮供水、供氣、汙水和垃圾處理向周邊農村覆蓋,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五、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5月—7月)。縣、鄉鎮要逐級召開動員會議。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電視、報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動員,營造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濃厚氛圍。各鄉鎮、村結合本地實際,分別制訂切實可行的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生工程,是著力改善農村環境的重要內容。為切實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經縣研究,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住建局主要領導為副組長和環保、農辦、財政、農業、林業、扶貧、水務、衛生等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綜合協調、檢查督導和年度工作安排等。各鄉鎮要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把環境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擺上重要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細化措施,分解責任,加強督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要結合農村工作特點,採取多種有效形式,廣泛宣傳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幹部群眾自覺參與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來。要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著力報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的先進典型,努力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三)多元投入,形成互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及汙染處理設施建設、裝置購置等專案進行獎補,並解決農村日常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經費。要運用市場機制吸引各類社會資金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案建設。發動農民籌資籌勞,用於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把政府支援、社會參與和農民自主投入緊密結合起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互為補充、有機結合的良好互動關係,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步伐。

  (四)科學規劃,注重管理。各鄉鎮要著眼長遠,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統籌發展、推動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與農業綜合開發、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等專案有機結合起來,堅持規劃設計先行的原則,從鄉村規劃抓起,儘快編制完成覆蓋全縣的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和完善村鎮佈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專項規劃。要堅持整治環境與轉變人的觀念一起抓,突出性整治與經常性管理一起抓,透過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要強化政府管理,把長效管理工作統一納入有關職能部門和行政村的日常工作中去。

  (五)強化督導,加強考核。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縣委、縣政府將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效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目標考核。縣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加大督導檢查力度,採取明查暗訪等方式,實行全程跟蹤,做到月排程、季通報、半年檢查、年終驗收。同時設立督辦卡,對各鄉鎮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展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督辦,檢查結果通報全縣。對工作紮實、成效顯著、管理機制完善的鄉鎮給予表彰;對進展緩慢、效果較差、群眾不滿意的予以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