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勤奮> 【推薦】寫勤奮的作文3篇

寫勤奮的作文

【推薦】寫勤奮的作文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勤奮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寫勤奮的作文 篇1

  勤奮,說了幾千年的詞,可為什麼還要說勤奮呢?今天我來談自己的觀點。

  勤奮:收穫

  勤奮自古以來就有,古有祖狄聞雞起舞,今有童第周發憤圖強。有人會說勤奮有什麼用?我說勤奮會讓你收穫很多,祖狄、童第周最後都大有作為,而童第周更是從差生轉變成世界為之矚目的生物學家。勤奮=收穫,它會讓你獲得你意想不到的東西,更會讓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人必須要勤奮,這樣的人生才精彩。碌碌無為的人生恐怕沒多少人願意擁有,而無法獲得自己想擁有的,更是讓人覺得遺憾。

  不勤奮:一事無成

  方仲永年方7歲便吟詩,是個百年難遇的奇才。可結果,由於他父母的“捧星行動”,使方仲永錯失奮發讀書的機會,最終退去天才的光芒,只留得庸人俗氣。

  不勤奮,即使你是天才也不會成功,古今中外有多少天才因不勤奮而自己埋滅了自己,成為歷史星河中為人遺忘的星光。由此,不勤奮便一事無成。

  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年華,不勤奮,待白頭之時,便後悔不已..

寫勤奮的作文 篇2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文章叫《說勤奮》,課文舉了兩個例子。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學習十分差,但他肯下功夫,終於趕了上來,並且長大後完成了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讀了這個故事,我受益匪淺。勤奮是多麼重要,古今中外,哪個古人、名人不是靠勤奮而有所作為?只要你肯下功夫,即使你反應遲鈍,也能取得與聰明人一樣的成績。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時候他並不聰明,智力遲鈍,呆頭呆腦,還曾留過級,被老師認為是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頓沒有自暴自棄,刻苦努力地做科學研究,成為一名有成就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說:“別人用一倍時間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時間去做。”

  我國科學家葛洪家裡非常貧窮,白天要幹活,晚上要借書抄,徹夜苦讀,還不遠千里虛心求教,他讀書破萬卷,成為有所作為的人。現在我們生活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成才的條件比他們好得多,就更應該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學習,要比他們更出色,不要辜負家長和老師的期望。我應該向牛頓和葛洪學習,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寫勤奮的作文 篇3

  有人說順境出人才,也有人說逆境出人才。我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是片面的。因為環境對人成才與否,只是一個外在因素,人是否成才,決定於每個人的內在因素--即他能否勤奮讀書。只有勤奮才能出人才。

  一個吃不得苦,不能勤奮讀書的人,順境中會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自認為天下第一;身處逆境,就會一蹶不振,心灰意冷,自以為"看破紅塵"。這種人無論身處何境,要想成才也只是一紙空談。

  成才的必經之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勤奮讀書。古話說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一個勤奮讀書的人不一定都成才,但人才卻一定出自勤奮讀書。我國古代有很多勤奮讀書的故事,例如唐代白居易讀書"不逞寢息"一致"口舌成瘡,手肘成肥";韓愈"口不絕六藝之交,手不停批於百家之編";匡衡"鑿壁偷光",蘇秦"引錐刺股"等等,這些古代名家學者勤奮讀書的佳話,有力地說明了人才來自勤奮。

  還有人說,人才來自天賦。我認為這種講法也是不正確的.。天性聰慧的人,成才的確實要比笨拙的人容易,但光有好天賦,不知勤奮讀書,永遠只是一個"聰明"的白痴。天生笨拙的人只要懂得"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在前進的道路上不畏縮,不懈怠,發奮苦讀,就一定能嚐到勤奮之後的甘甜的。

  總之,環境的優劣,天賦的高低,對於一個人的成才都不是重要的,一個人成才與否只有內因才起決定作用,有道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即勤奮讀書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