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四年級數學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說課稿(4篇)

四年級數學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說課稿

四年級數學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說課稿(4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數學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三位數乘兩位數》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已經學過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筆算。本節課在此基礎上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於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併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打好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計算教學都是從簡單到複雜螺旋上升的,最基礎的計算原理和方法支援了這樣的發展提高。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為背景,透過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透過比賽等形式,引導學生動腦,動眼,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的有趣、有益、有效。在教學中力爭讓每一位學生參與豎式的形成、經歷、計算的過程。如145×12先參照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格式寫出豎式,這裡應讓學生形成習慣,數位奪得數寫在上面,數位少的數寫在下面,便於計算;再考慮,計算順序即145×2,後算十位即145x×1,並正確寫出積的位置,然後計算兩個積的和,最後還應檢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把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體會計算時的相同點,促進認知同化,完善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能力目標: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絡,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及分析,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的重點為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為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時的進位。

  五、教學準備:課件(卡通圖片、口算題、水果圖片)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複習鋪墊:

  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四位朋友,想知道他們是誰嗎?(課件出示)談話:原來都是我們的老朋友,他們每一位都帶來了一個問題。

  1、首先出示胖墩墩的咖啡貓帶來了什麼問題?(課件出示題目:44×15 78×32 5×144 238×6)

  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筆算過程。

  [設計意圖: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開頭不僅能使學生很快由抑制到興奮,還能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自我需要”,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所以開始我創設了卡通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複習了舊知識,也為新知識的學習架起橋樑,可謂一舉兩得。]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咖啡貓的問題咱們輕而易舉的解決了,接著來看:孫悟空帶來了什麼秘密?

  這樣引入新課:將課本例1、改為: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又想去蟠桃園偷桃子持,蟠桃園有145棵桃樹,每棵桃樹上有12個桃子,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1)鼓勵學生自己列出算式,比較算式的特點,引出課題。激勵他們自己嘗試列出豎式計算。

  (2)小組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3)全班交流反饋。

  (4)歸納演算法。先小組內討論,再師生總結。

  這一個環節,我是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並透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進而探討出筆算的基本方法。這樣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即掌握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展示交流

  接下來看看可愛的米老鼠給我們出了什麼問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說課稿2

  蘇教版數學第八冊第一頁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4題。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三位數乘以兩位數,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乘法筆算的基礎上學習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於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以今後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積累經驗。教材注意創設情境

  以計算月星小區的總戶數為題材,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再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筆算經驗嘗試用豎式計算,初步感知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再透過進一步的交流,幫助學生掌握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

  根據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絡,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及分析,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問題的興趣。

  本節課是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單一的算理、演算法及技能訓練,學生深感計算枯燥,錯誤百出。計算本身是有很強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內容常常是現實的,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絡。在教學法指導上著重突出以下幾點: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課創設了計算“月星小區住戶總數”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資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遊戲能很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單純的計算容易讓學生感到乏味,因此我在匯入環節設計了“領小區門票”、實踐應用環節設計了“我出題你來算”、“計算診所”等活動,讓學生適當的.“玩一玩”既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增強應用能力。

  新課程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過程,指出“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間。在彙報交流中,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斷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體驗。

  同學們,這幾年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月星小區最近新建了一些樓房,可漂亮了,你們想去參觀參觀嗎?不過要進月星小區,我們得領一張門票。如果門票上的問題能順利解決,就可進入小區。

  計算:44x15 78x32 5x144238x6獨立計算,交流筆算過程。

  [設計意圖: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開頭不僅能使學生很快由抑制到興奮,還能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自我需要”,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這個環節以爭取入小區的門票匯入,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學數學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複習了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架起橋樑,可謂一舉兩得。]

  學生獲得門票後,課件出示小區情境圖,讓學生從中提取資訊根據問題列出式子,引入新課。

  [這樣的情境教學,能使學生感受到:原來生活中蘊含許多數學資訊,學習數學能為生活服務。從自覺的去學習數學,解決問題。]

  (1)激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筆算經驗獨立嘗試列豎式計算。

  [設計意圖: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筆算方法,並透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進而探討出筆算的基本方法。從而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培養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練習針對性強,有筆算練習、有改錯練習,還有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練習。此外,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不僅讓學生絲毫沒覺得計算枯燥,反而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計算的樂趣,既鞏固了新知識,又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了應用數學的意識。]

  完成練習第3題[這是讓學生獨立完成列豎式計算,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進行簡單回顧與反思進一步深化理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並且給優等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年級數學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三位數乘兩位數》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已經學過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筆算。本節課在此基礎上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於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併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打好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計算教學都是從簡單到複雜螺旋上升的,最基礎的計算原理和方法支援了這樣的發展提高。本節課的教學以本季節收穫水果臍橙為背景,透過探索採摘的多,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透過遷移等學習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動腦,動眼,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的有趣、有益、有效。透過幻燈片凸顯算理直觀,在教學中力爭讓每一位學生參與豎式的形成、經歷、計算的過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能力目標: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絡,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及分析,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的重點為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難點為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時的進位。

  五、教學準備

  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同學們,現在是臍橙成熟的季節,(課件)“小林利用課餘時間幫媽媽採摘臍(qí)橙,每小時採摘53千克,他在果園裡工作了32個小時,張阿姨每時採摘132kg臍橙,她在果園裡工作了13個小時,誰採摘的多一些?”你從圖中獲取了哪些數學資訊?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算出什麼?(生)那要求小林採摘的臍橙一共多少千克該怎麼列式呢?(生答,師板書53乘32)那要求張阿姨一共採摘的臍橙又該怎麼列式呢?(生答,師板書132乘13),這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生:一個是兩位數乘兩位數,一個是三位數乘兩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一邊說板書“三位數乘兩位數”

  (二)自主學習,嘗試探究

  1、同學們,前邊我們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你能估算一下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嗎?(生答,師板書“大約”在兩個算式的前面)那我們能根據這個估算的結果就判斷小林採摘的多一些嗎?(生:不行)那怎麼辦呢?(生)對,我們就得精確計算,(在課題後面板書“的筆算”)

  2、那我們行動起來,先用豎式計算小林採摘的臍橙一共多少千克.(請一個孩子板演),大家都完成了嗎?眼神聚焦到這裡,我採訪一下你,你是怎樣計算的?(隨著孩子的回答,板書2×53 30×53 53×32),你認為他做對了嗎?你呢?真棒!同學們,大家已經會算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那大家一起來猜想一下,(在132×13的下面板書一個括號,)這個結果會是誰和誰的積?(生)(板書3×132的積)那這兒呢?(板書下一個括號)(板書10×132的積)那最後的這個結果是誰和誰的積(板書132×13的積),同學們,你們是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猜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每一步是誰乘誰的積,那現在大家就用你們知道的這個方法來計算這道題。開始。(巡視:找到錯例,並用白板記錄下來,貼在黑板右邊備用)全班訂正,根據孩子們的回答,填空。看來大家已經會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那大家看看這裡,這個“0”我們該如何處理呢?這樣處理的好處就在於更加簡潔、方便,而且不會影響最後的結果。

  那現在我們能比較誰摘得臍橙多一些嗎?(生)和我們根據估算結果得出的結論一樣嗎?(生)看來,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還得精確計算才能得到準確的結論,板書(1716千克>1696千克,答:————我們一起來口答一遍。)教師:這個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教師等待學生的反應)大家既然已經認可了,學會了,那咱們是不是就可以下課了?(學生反映不能下課,表現出與問題要研究)不下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啊?

  (三)藉助模型,引導學生經歷發現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全過程

  1.讓學生說出心中的疑問(請三個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學生:我早就會計算這樣的題,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寫計算過程。教師:問得好,做題做事我們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學生:黑板上的做法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教師:你不僅知道方法,還要了解方法背後的道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老師還應該出點練習題,讓我們的知識掌握得更牢固。教師:嗯,你都知道我們需要用練習來鞏固新知識,真不錯!教師:大家提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讓我想到了一點,剛才的錯題到底錯在哪了?計算時需要注意些什麼?都值得我們來深入的研究。那我們就藉助這個示意圖(課件出示13個132)來進一步研究,看看我們又會有哪些新的收穫。

  2、師:在我們進行豎式計算時,用到了幾句口訣的結果,這幾句口訣在圖中能找到嗎?學生帶著問題在示意圖中找答案。(學生邊說,課件邊演示)第一句是“二三得六”,它的結果在哪兒,請孩子到課件上找一找,(3個兩根)課件強調第二句“三三得九”,用兩位數個位上的“3”去乘三位數十位上的“3”,表示什麼?(3個三十)請孩子到課件上找一找,(3個三十)課件強調(那就是90)第三句“一三得三”,用兩位數個位上的“3”去乘三位數百位上的“1”,表示什麼?(3個一百)請孩子到課件上找一找,(3個一百)課件強調(那就是三百)第四句“一二得二”,用兩位數十位上的“1”去乘三位數個位上的“2”,表示什麼?(10個二)請孩子到課件上找一找,(10個二)課件將兩個十根變成兩小捆強調10個二就是二十第五句“一三得三”,用兩位數十位上的“1”去乘三位數十位上的“3”,表示什麼?(10個三十)請孩子到課件上找一找,(10個三十)課件將三個十小捆變成三大捆(3個一百)強調10個三十就是3個一百。第六句“一一得一”,用兩位數十位上的“1”去乘三位數百位上的“1”,表示什麼?(10個一百)請孩子到課件上找一找,(10個一百)課件將十個一大捆變成一超大捆(1個一千)強調10個一百就是一千。現在我們的示意圖太亂了,我們整理一下,(課件出示)1個千、6個百、11個十、6個一,有問題嗎?(課件變化10個十又是一個百,)這就是我們在兩積相加的時候進的這個1(指著板書)最後出現的就是1個千、7個百、1個十、6個一,(課件出示算式132×13=1716)小結:回顧剛才學習的過程,雖然10分鐘就認同了計算的結果,但由於大家不滿足於只找到計算的結果,而是不斷的追問為什麼?讓我們利用示意圖,不僅驗證了結果的`正確性,還使我們找到了計算方法背後的道理。

  3.研究錯誤的產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剛才這幾個同學錯在了哪裡,在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小結:其實這些同學的錯誤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資源,大家透過一起分析,一定能夠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4、下面請同學們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1)讀題:李叔叔每天包裝324kg筐臍橙,他在果園裡工作了27天,李叔叔一共包裝臍橙多少筐?

  (2)誰會列算式,為什麼要用乘法?(因為是求27個324是多少)

  (3)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問題。

  (4)我怎麼覺得大家這一次計算沒有上一道題那麼順利呢?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連續進位),你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自己不會忘記進位的數呢?(寫小一點、記在心裡)課件訂正答案,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加上進位的數。

  (三)鞏固練習

  既然大家都會了,那我們操練起來課件出示

  1.小明每分鐘能打115個字,24分鐘能打多少個字?全班練習,集體訂正課件出示

  2.一個修路隊每天修235米,17天能修多少米?全班練習,集體訂正

  (四)認識數量關係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今天解決的幾個問題中,隱藏著一個重要的數學知識,你們想知道嗎?

  課件出示本節課接觸到的五道題:每小時採摘23千克,工作了32個小時,一共採摘了多少千克?

  張阿姨每時採摘132kg臍橙,她在果園裡工作了13時,張阿姨13時一共採摘臍橙多少千克?

  李叔叔每天包裝324kg筐臍橙,他在果園裡工作了27天,李叔叔一共包裝臍橙多少筐?

  小明每分鐘能打115個字,24分鐘能打多少個字?

  一個修路隊每天修235米,17天能修多少米?

  這裡用紫色標註的數學資訊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工作效率,(課件出示)也就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那用藍色標註的數學資訊呢,課件出示(工作時間)那黑色的部分又是什麼呢?課件出示(工作總量),這三者之間有什麼特殊的關係呢?請大家小組討論(課件出示):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五)拓展延伸

  1.創編題:有關數量關係(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的題目

  (六)全課總結

  透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四年級數學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三位數乘兩位數》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筆算。本節課在此基礎上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學生對算理和演算法的理解和探索不會感到困難。但是,由於因數數位的增加,計算的難度也會相應的增加,計算中就會出現各種不同和情況,因此,這一課的學習對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利於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併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打好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計算教學都是從簡單到複雜的,最基礎的計算原理和方法支援了這樣的發展提高。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在教法上,我個人認為,在教學中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啟發、引導、設疑等教學手段等方法進行教學。 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掌握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

  在教學例題時,讓學生嘗試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鼓勵學生自己算。學生已經能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與三位數乘一位數相比,三位數乘兩位數需要多乘一步,並把兩次的部分積相加。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把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體會計算時的相同點,促進認知同化,完善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乘法計算的全過程,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

  3、情感與態度目標:.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的重點為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為正確規範地計算和書寫乘法豎式及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時的進位。

  五、教學過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出發,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計算能力得到真正發展,我對本節課設計如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鋪墊 鞏固舊知

  透過複習,為學生提供展示計算能力的平臺,讓學生親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交流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為後面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完成知識的遷移、提升對乘法筆算方法的認識和理解,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然後引出課題。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引入例1

  (出示題目):李叔叔從通遼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每小時行145 千米,求李叔叔所在的通遼市到通遼有多少千米 ?

  在這個環節中,進行以下四個層次的教學: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245×12

  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的給予學生的時間,並且允許同桌間可以互相討論。

  2、交流演算法,讓學生自己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充分讓學生說,只要學生說的是對的,不管是複雜還是簡單,教師到給予肯定,這也體現了演算法的多樣化,而正如課前所料,大部分學生選擇了列豎式計算,因此重點選了幾位做對的同學,讓其說說思考過程,重複的叫學生說,畢竟列豎式計算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演算法多樣化以後的最佳化。

  3、教師設題,讓學生任答一題

  激發學生的興趣,並且自然的引入到算理的教學,並同時初步的強調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4、初步檢驗學生新知的掌握情況。

  完成題卡一,進一步檢驗學生的新知掌握情況。

  (三)鞏固強化,內化新知

  這個環節設計一個改錯的練習,透過改錯又一次的強調了注意點,而這注意點正是本課的難點。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談收穫並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