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集合7篇

讀後感的作文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集合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我的愛好是看書,我有許多書,比如:《笑貓日記》《木偶奇遇記》《神話故事》等,但我最愛看的是《十萬個為什麼》,因為它在無形中幫助我瞭解到更多的知識。

  記得在一個夏夜,我和爸爸在鄉村散步,我看著滿天的繁星突然問道:“爸爸,你知道現在天上有幾種顏色嗎?”爸爸不假思索地說:“三種唄,分別是黃色、湛藍色和銀白色。”我笑了笑說:“才不是呢!星星不僅有黃色還有紅色、紫色、橙色和綠色......多著呢!”爸爸不解地問:“你怎麼知道這麼多啊?”我笑著說:“都是看書的唄!”

  《十萬個為什麼》不僅增加了我的知識,還提高了我的修養。

  以前我到動物園的時候都扔東西給動物吃,可是看過這本書之後我就不扔了,因為我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

  由於我經常在大人面前“露一手”,所以爸爸媽媽都叫我“小萬事通”,其實這些知識都是從《十萬個為什麼》裡學來的,所以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以後我還想要讀更多的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化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沒有滂沱的氣勢,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種簡單,至今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奧斯汀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英國的鄉間度過的,也許就是周圍樸素,寧靜的氛圍孕育了她淡然的氣質。並不能因為沒有豐富的經歷,就對她的對於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懷疑,讀過〈傲慢與偏見〉的人一定會為她細膩、敏銳的情感所折服。在寫〈傲慢與偏見〉時,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難道這不是一種天賦嗎?她的確很少接觸“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這一切的存在就足夠。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夢想永遠都不是夢,但是夢想“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路德維希.馮.貝多芬,一個以音樂為生命的人,卻失去了音樂的耳朵,但憑著超凡的毅力和奮鬥精神,奏起了生命的《英雄交響曲》。

  《名人傳》這一書在描寫貝多芬時全部圍繞著主人公的成長曆程來展開描述,在刻畫主人公的性格時,從不同的側面來表現他不輕易向命運屈服的高尚品質。

  有人說生活是一面鏡子,貝多芬在這面鏡中有著一臉粗野的,難看的笑臉,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身子削瘦而筆直,眉目深深的凹陷。但在這猙獰的面目下有一顆對音樂炙熱的心。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身體上的背叛,遠遠比不過貝多芬無法用音樂全釋生命的,痛苦,但是他的信念卻支撐著他站了起來,成為“巨人”。

  有人說,所謂的信念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沒有權力的現實生活,終究是沒有意義的;有人則說,成敗就在人的一念之間,只是擁有堅定的信念,腳踏實地努力,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而信念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人生心靈的歷練,歷練來自於生活中我們的自我挑戰和不斷的進取;才能收穫堅定不移的信念。

  有一年,一支英國探險隊進入撒哈拉沙漠的某個地區,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陽光下,漫天飛舞的風沙像炒紅的鐵砂一般,撲打著探險隊員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沒了。這時,探險隊長拿出一隻水壺,說:"這裡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一壺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託目標。水壺在隊員手中傳遞,那沉甸甸的感覺使隊員們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露出堅定的神色。終於,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掙脫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極而泣,用顫抖的手擰開那壺支撐他們的精神之水---緩緩流出來的,卻是滿滿的一壺沙子。在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裡,真正救了他們的,又哪裡是那一壺沙子呢?

  不,支撐他們的是他們對生的信念。土地上冒出一點淡淡的“綠意”,它終於從磚瓦泥土中探出腦袋,碎石在它身上劃出道道傷痕,但是,最終歷經風雨它終於成為了參天大樹,我們亦是如此。

  信念是種子,它在泥土中滲出希望之水,並在磨礪中成長;“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細細讀完《給加西亞的信》,掩卷沉思,感想良多。總的概括,這本書是教我們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工作和生活,只有學會敬業、忠誠、勤奮、主動和忠誠,才能“成就自己”,走向成功。

  羅文中尉成功地把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這是那個時代的楷模,可他優良的敬業品質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卻是永恆的,他給我們巨大的啟迪。我願許下承諾,用這種敬業精神激勵自己,成為工作和學習的動力。

  《給加西亞送信》的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認為,世界上最能夠在工作中獲得回報和成功的人,都有一種共同的珍貴品質:主動——即使別人不告訴我,我也能出色的完成任務。就如同文章所提到的羅文一樣,他只知道要把信送到加西亞將軍的手裡,並沒有過多的問為什麼選中他,他該怎麼去送信,他能不能完成任務。記得書中寫到,羅文向總統行禮之後說:“總統先生,信比我生命還重要!”羅文所承諾的就是,無論多麼艱難都堅定不移的去完成任務。但是,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他們要完成一件事情,往往卻要問很多,對任務往往也吃懷疑和畏懼的態度。其實想想自己,大多數時候屬於後面那種人。

  從小到大,自己總覺得:自己幹事情很有韌性,即使難度再大的事情,也能堅持做下去。但現實往往令人很失望,自己付出了很多,卻並沒有收穫多少。透過和羅文相比,我終於恍然大悟,自己所謂的韌性,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是種消極的承受和忍耐,是一種迫不得已,無奈的去完成任務。自己面對所要做的事情,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認可,內心深處充滿了不滿,懷疑和畏懼,但因為這些事情是必須做的,才會一直堅持做下去。儘管自己不斷對自己說:“我要把這件事情做好,”自己也確實認真地去幹事,但結果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一個人不能消除內心深處的消極和惰性,就註定他永遠不能“把信送到加西亞手裡”。可悲的是,如果自己有了這種惰性若還不能察覺到,還會不斷自欺欺人地認為自己已經全力以赴了,然後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老是不能把事情做好,是不是自己不行,是不是周圍的環境不適合自己,是不是老天爺對自己不公。不斷地懷疑,不斷地加深內心的惰性,不斷地拼命去做,卻不斷地接受打擊。

  回想自己的經歷,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這麼樣一個人。自己一直渴望成功,表面上看是非常主動,但內心深處呢,消極和懷疑一直在侵蝕著自己,自己卻絲毫沒有察覺。當自己面對要送給加西亞的信時,心裡往往問的是“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別人不做?”“為什麼要這樣做?”“很急嗎?”“這樣做有什麼用呢?”自己缺乏一種敬業精神,一種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的信念。

  主動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想想自己,大多數時候都不是這樣。剖析自己內心深處的惰性,發現一直在騙自己很勤奮,心裡很不是滋味。我要重新樹立自己的信念,因為我渴望成功,渴望主動,渴望成為送信給加西亞的人。《給加西亞的信》給了我方向:我下定決心,做一個高標準的選擇。可能事情會難倒我們,可能我們在過程中會深陷困境。有時候,我發現自己不知所措,走到了死衚衕,我不得不向別人求救,有時候處境都令人絕望,難以想象的地步。但是,只要我還能夠往前邁出一步,我就不會放棄,絕不會屈服。逃避不是我的選擇。我會在完成任務中,會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追求完美。即使跌倒,我也不認輸,我也會再爬起來,抖落塵土,繼續努力,直到成功!

  主動來自日常的培養,我要從現在做起,從提高備課和課堂教學質量做起。我相信,我一定能在音樂教學中,拼得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相信專心致志者必勝!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在暑假裡,媽媽送了我一本書——《夏洛的網》,一開始我有許多疑問:夏洛是誰?為什麼以“夏洛的網”為題?我帶著這些問題,讀完這本令人感動的《夏洛的網》。

  《夏洛的網》這本書的內容很神奇。它講述了在一個穀倉裡,動物們很快樂的在那生活著。其中一隻叫威爾伯的小豬和一隻叫夏洛的蜘蛛成了好朋友後,威爾伯得知自己未來的命運是變成燻肉火腿,作為一隻豬,威爾伯雖然傷心得要命、害怕得要命,卻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運。聰明的夏洛卻在豬欄上用自己的絲織了一些特別的字,比如“王牌豬”“謙遜”。哇!這些神奇的字居然改變了威爾伯被人宰割的命運。後來夏洛的孩子出生了,但夏洛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威爾伯就很好的照顧了夏洛的孩子。因為在威爾伯的心目中,夏洛是挽救自己生命的真朋友,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這個故事真的是很感人。

  看完這本書讓我懂得朋友之間應該相互幫助,互相取長補短,成為像夏洛和威爾伯一樣的好朋友。

  我見過一對好朋友,他們形影不離。有一次,一個忘帶水彩筆,沒水彩筆會被批評的,另一個卻把自己唯一的一盒水彩筆給了他。在我看來這就是真正的好朋友啊!

  我們要珍惜身邊的每一個真正的朋友。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做最好的家長”這是普天下每個家長的心願。作為教師的我,也不例外。雖然說當了十幾年教師,瞭解孩子的心理,學習了教學教育理論,可畢竟是當老師與當家長是有區別的很多家庭教育中的問題也另我一籌莫展。

  無意中,我在陳秋珍老師桌面看見了這本書,於是也上網購買了一本,《做最好的家長》可能是忙的原因吧,書買回來以後,我只是一時的興致看了十幾頁,但最近,我又從書架上拿下這本書。

  這是一本別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專著。李鎮西老師長期擔任班主任,熟悉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對教育孩子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了長期的思考、探索和實踐,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教育智慧,並卓有成效地運用於對女兒的教育中。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教育自己的女兒為個案,透過一個個活生生的教育故事,向我們娓娓闡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兒時期的啟蒙教育,小學階段的良好習慣培養,初中階段的自信心塑造,高中階段的意志力磨練,以及善良人格的塑造,愛心的培養,青春期的教育,學習方法的指導,讀書習慣的養成,面對中考、高考的心態……為各個年齡段孩子的教育、為孩子成長過程中各個方面的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具體的指導,這不僅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極好教材,也是一本孩子成長的勵志書。

  很多家長都會說:“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麼教育呢?”李鎮西老師認為:“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才!”李鎮西的教育具有魔力,長期擔任班主任,對孩子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十分熟悉,他對青少年教育的難點和重點有了長期的思考、探索和智慧,這都體現在作者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中。

  作者的女兒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父女間的許多苦惱、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兒共同克服成長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的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作者女兒的優秀成才,對於千萬萬普通的孩子及其家長是極好的參照和提醒:也許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你良好的家教方法,你與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就會脫穎而出,鑄成大器!

  這本書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是中小學生成長的.勵志書。李鎮西老師在本書中反覆強調,他的女兒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中國孩子中的一個,她和其他孩子一樣,也有許多苦惱,有許多挫折。然而李鎮西老師抱定堅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讓女兒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和女兒一起快樂地成長!”十八年來,女兒在成長的道路上發生了許許多多酸甜苦辣的故事,李鎮西老師正是運用這個理念,父女共同克服了成長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這些故事,既體現了女兒的成長,也折射出父親的成長。正如李鎮西老師在本書的自序中所說:“我回首女兒成長足跡的時候,也看到我由一個不會做父親的小夥子成長為一個還算受女兒認可的好父親的經歷。女兒在學習我,我也在學習女兒;,我在教育女兒,女兒也在教育我;我在培養女兒,女兒也在培養我;我在成就女兒,女兒也在成就我;我讓女兒成了好女兒,女兒讓我成了好父親。”因此,這本書對一些普通的孩子及其家長來說,更具有參考價值,對千千萬萬個普通的孩子及其家長是極好的參照和提醒:也許你的孩子很平凡,很普通,很一般,但是,只要你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方法,你與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也能像李鎮西老師的孩子一樣克服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一步一步地成長起來,最終脫穎而出,成長為優秀的人才。

  感謝李鎮西教授撰寫的《做最好的家長》一書,這本書,不僅豐富了家長的心靈,也增添了家長教育孩子的知識,可以說,這本書,是現代家長的需要,讀懂了這本書,彷彿讀懂了孩子的心靈。

  讀完這本書讓我打算在下週的家長會上推薦給我們班的家長一位家長看,我覺得這本書一定會對家長有所啟發。推薦這本書的理由如下:1、和作者有著相同的價值觀。2、整本書流露的真實讓我感動。看得出,“真實”是作者所追求的,也是他一直要求女兒做到的。3、寫作方式上的創新。不同於其他育兒書籍,作者將女兒的文章穿插其中,邊讀邊能感受到作者和女兒的交流、碰撞,這種教育過程的真實性更有助於我們理解家長和孩子。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我看過很多書,都很好看,可是都滿足不了我的心,直到我遇上了這本書:《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寫得非常精彩,也很感人,我讀了之後不僅學到了很多寫作的好詞好句,還學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這本書寫了在愛德華王子島上有一對老兄妹,他們想從孤兒院收養個男孩做幫手,卻鬼使神差地收養了個女孩,她叫安妮,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誇張的言辭。一切平凡的事物在她眼中都變成妙趣橫生,她很活潑、不拘小節、樂觀,並因此幹出了許多讓人出乎意料而又啼笑皆非的事。 看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那是因為她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生活中的煩惱,她都可以用良好的心態把它創造得充滿詩情畫意,在安妮眼裡什麼都妙趣橫生。她把那芳香四溢的花比作“花朵隧道”。把冒著水泡的小河比作“森林女神的水泡”。正因為安妮有如此良好的心態,所以儘管她的身世很悲慘,從小失去了父母,但她沒有對生活悲觀和失望,而是充滿了信心。

  今後,我一定要以安妮為榜樣,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勇敢地去面對,絕不退縮,做一個像她一樣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