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的課後反思
本微課是《再別康橋》的一個教學片斷。課程主要是通過了解徐志摩及詩歌寫作背景來體味詩歌的主題,另外學會歸納詩歌的意象,初步感知詩歌的“三美”特點。
由於時間的限定,本微課濃縮和篩選了教學環節,選取了“走進詩人”“聆聽誦讀”“品讀意象”三個環節來開展課程,教學思路清晰,內容凝練,講解明晰。
1、走進詩人:
由胡適對徐志摩人生信仰的概括來引出對其經歷、思想和創作情況的介紹。另外還要特別強調“康橋情結”,以便學生能對詩歌的創造背景等有一種宏觀上的瞭解,便於接下來詩歌的整體賞析。
2、聆聽誦讀,整體感知:
播放朗讀影片,創設具體可感的情景,增加他們的審美體驗,使他們快速進入詩境並能初步感知詩歌的.“音樂美”和“繪畫美”。
3、品讀意象,領略“繪畫美”:
意象就是詩歌情感的載體,把握意象就能破解詩歌情感的密碼。讓學生初步領略詩歌“繪畫美”的特點。
然而,這個環節需要細緻的品讀,反覆的體味,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透過名句點評、詞語替換、情景描寫等形式訓練學生語言的感悟與運用,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無奈,微課的時間比較侷促,只能展現本人課程思路和設想,直接給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無法透過反覆的誦讀來體會里面的感情基調,來進一步體味詩歌的“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