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集錦1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讀後感1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我想起了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若你:
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穫文字;
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穫行為;
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穫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穫人格;
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穫命運。
《弟子規》讀後感2
我讀了弟子規的一篇文章,感覺郯子很愛幫助父母,父母得了病都那麼擔心,需要的很難得到。為了要給父母治病,要是有人有治病的藥,他都可以做到,說的是也要,全不完成。
可是誰有呢,郯子想為何不把自己化妝成一隻鹿,於是他找來了一直鹿皮,給自己化上妝帶上鹿角,學者鹿的走路方式,來到了森林,趴到地上等待鹿群的出現,突然,郯子感覺一支箭瞄準了他,回頭一開一個獵人在他身後不遠處,郯子急忙站起來大聲說我是人。
獵人這才發現,自己的目標是郯子。獵人告訴郯子他家有頭母鹿,郯子高興謝謝你。獵人說不用謝,只要把國家保護好就行了。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的經典之一,我現在已經全部會背誦了,也領悟了意思,例如:道人善,即使善,人知之,愈思勉。他的'意思是,稱讚別人的美德,也是一種美德;別人聽到你這樣稱讚他,就會愈加勉勵自己。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他的意思是,張揚別人的惡行,說別人的壞話,也是一種惡行;一味的痛恨別人,就會招來禍端。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他的意思是,好友之間相互規勸,力盡善行,雙方的品德都會有所虧損。我以後還要好好學習《弟子規》,讓我的得學和品行還有素養得到提高。
《弟子規》讀後感4
我讀了三十五課紙上談兵,讓我知道什麼事情都是說起容易做起難,趙括認為自己飽讀兵書,說起來頭頭是道,等實際做起來因為自己沒有實戰經驗而全軍覆沒。
我明白了空有一肚子學問是遠遠不夠的,什麼事情都要親身去做,日積月累的經驗是可貴的。
《弟子規》讀後感5
三年級剛開學的時候,逯老師就教我們誦讀《弟子規》。剛開始,我只是跟老師讀,回家給家長背。但是慢慢地,我發現《弟子規》裡蘊含著許多發人深省的道理,其中“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讓我感受最深。
記得有一次,我外出找同學玩沒有告訴爸爸、媽媽,回家後被他們狠狠批評了一頓。當時我心裡很難受,心想:“不就是晚點回家嘛,用得著這麼兇嗎?”學了《弟子規》後,我明白那樣想是不對的,爸爸、媽媽是怕我出事才這樣的。同學們,多讀點有意義、有價值的書,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操心。
《弟子規》讀後感6
這個假期我讀了《弟子規》,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性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護在身邊,湯藥要自己先嚐,然後再讓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牽掛。
它讓我明白了細心是由專心和認真組成的。取得好成績也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績。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我們應該好好讀這本書,不要辜負作者的一苦心。
《弟子規》讀後感7
今天我們學了《弟子規》——長者立……卻非宜,我想到了平時上課時回答老師的問題總是聲音低的聽不清楚;在家拿個東西都要大叫奶奶;媽媽還沒坐下就躺到了她腿上……這些都是不對的。
以後我要做到尊敬長輩,不能和長輩頂嘴,爺爺奶奶為自己做事情要懂得感謝,長輩們說話也要注意聽。
我還和媽媽約定,要讓她來做我的監督人。
《弟子規》讀後感8
時間如流水,一晃大半個學期都過去了。孩子的弟子規也背誦了一大半,即將進入尾聲。猶記得,開篇的“弟子規,聖人訓.......”,因為朗朗上口,孩子記得特別快。可到了後面,越來越難,越來越拗口,還有很多生僻字,有的我都不認識。通常都是我先讀一遍,然後教孩子讀。接著,給他講解意思,然後再附上一個小故事,這樣加強他的記憶,最後我和孩子都背會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 這一段孩子不僅熟讀成誦,還落實到了行動。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的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是教育子弟養成優良品質的最佳讀物。它使我和孩子受益匪淺,讓孩子改變良多。
《弟子規》讀後感9
我讀過許多書,有古代歷史戰爭,也有介紹各種百科等書,其中我覺的最有教育意義的是《弟子規》這本書。
這本書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體現了一個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告訴了我們青少年時代該乾的事,本書有許多小故事,都寓意深刻,令人終身難忘,啟發我們要知道自己的缺點與優點。
讀《弟子規》中,讓我有難忘的一句話是“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他的典故是管寧與朋友讀書時朋友三心
《弟子規》讀後感10
今天,我聽了錢老師講弟子規裡的入則孝——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我覺得我自己做的不太好,應該改正。媽媽喜歡把家裡弄得很整齊,可是我喜歡做手工,總是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我以後一定記得自己收拾,不再讓媽媽生氣了。
爸爸最討厭我把鞋子亂扔,我以後一定記得回家就在門口換好鞋。我經常貪玩,忘了喝水,就生病了,讓爸爸、媽媽替我擔心,往後我肯定記得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