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祭祀作文彙總9篇

祭祀作文

祭祀作文彙總9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祭祀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祭祀作文 篇1

  為了要避開大量的祭祀掃墓人潮,所以我們選在清明節過後的星期天去祭祀掃墓。當天的天氣很好,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同開車前往去祭拜外公。沿路上風景很優美,聚集了觀光及度假的人潮,好不熱鬧!我們在車上吃了漢堡當作午餐,不知不覺中很快的就到達目的地了。

  我們一家是最先到達的,不一會兒,外婆和舅舅、阿姨兩家人也陸續的到達了。我們帶了外公生前最喜歡吃的食物來祭拜他,小表弟和小表妹看見好久不見的我們,興奮得又蹦又跳、手舞足蹈,大家見面覺得非常開心。

  外公已經去世整整兩年了,我非常的懷念他。他生前是一位懸壺濟世的外科醫生,救治過無數的病患,許多人都非常的敬仰他。記得以前每一次去探望外公時,他都會非常慈祥的抱著我,帶我去他親自栽培的花園裡賞花。外公養了四隻狗和一隻鸚鵡,是我和哥哥的最佳玩伴。而他最擅長作北京烙餅,至今還是令我回味無窮,只可惜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到了!

  在一年一度清明節祭祀掃墓時分,我們應當緬懷祖先的恩德,慎終追遠,而我雖然無法再見到外公,但這份記憶會永遠長存在我的心中,也希望他在天之靈能夠得到安息。

祭祀作文 篇2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插柳: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

祭祀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輕輕地吟誦,淡淡的哀傷!簾外密密的細雨,似乎正在詮釋著節日的意韻,一個祭祀的節日,一個傷春的天氣……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匆匆的光陰裡,我和姐姐們再次提著竹籃,帶上紙錢,到墳前與父母相見,然而卻只看到一堆墳塋,數根枯草,父親母親!你們看得見我們嗎?

  往事幽幽地盈滿心懷,就連做夢我都仍然和你們在一起,可是夢醒時分,留給我的卻是一捧相思的淚水。許久不見了,爸媽,不知道你們在那個未知的國度裡,是否真的一切安好,沒有了憂愁,也沒有了煩惱。

  昨天夜裡,我又一次看到了溝渠邊五顏六色的野花,看見了初夏清晨那薄薄的蟬翼。思緒萬千中,總帶著滿滿的幸福,讓我不忍清醒,睡會!再睡會!!這樣我就可以多一刻的幸福,暫時忘卻成人世界的紛紛擾擾,無休無止的傷痛。

  父親,我又看見你了!弓著腰駝著背,手裡抓著一隻鋤頭,在田間盡力的鋤草。額頭上盡是晶瑩的汗珠,密密的布在那兒,小了,大了,連成一片了……,然後跌落在地上,摔碎了!忽然間我想起了李紳的《憫農》,那裡面的努力耕作的老農,有時還真像極了我的父親。慈祥的臉上總是帶著笑意,好像從來都不知疲倦一樣,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父親。然而就是他,用自己不太寬闊的肩膀,為我苦澀的童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為我插上夢想的翅膀,讓我自由自在的,在屬於自己的藍天上展翅翱翔。

祭祀作文 篇4

  長期以來,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以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然而,清明時節,也是火災的易發期和高發期,加之一些群眾封建迷信思想在頭腦中根深蒂固,防火意識和環保觀念又較為淡薄,甚至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措施,從而造成清明時節的火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這不但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嚴重地汙染了環境,導致清明防火及消防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必須引起基層組織、相關部門和廣大群眾的高度重視,並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防止火災,以防患於未然,確保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節日之一。為更好地發揮清明節在傳承歷史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全面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我們應該牢固樹立現代殯葬文化理念和環境保護意識,追求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綠色清明的祭祀方式,在全社會營造“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擯棄陋習,移風易俗,文明祭祀,綠色清明”的良好環境,使清明節真正成為一個“傳續理念、傳承文化、傳書大愛、傳遞思念、傳頌功德、傳習文明、傳播綠色”的節日。

  倡導綠色清明祭祀,這樣既防火又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清明時節必須防止火災。要牢固樹立現代殯葬文化理念和環境保護意識,大力倡導綠色清明的祭祀方式,既要搞好祭祀,保護生態環境,又要防止火災,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倡科學祭祀,增強科學觀意識,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改變陳規陋習,堅持移風易俗,樹立科學祭祀的新風尚。

  提倡文明祭祀,追求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將祭拜祖先的傳統習俗以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來表達,營造文明祭祀的良好氛圍。提倡節儉祭祀,樹立節約觀念和意識,反對鋪張浪費。有自己的主見,不要盲目跟風,隨大流,更不可盲目攀比。提倡環保祭祀,樹立環保意識,增強環保觀念,落實環保行動,用綠色環保的方式搞好祭祀活動,以抒發對故去親人的思念,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

  綠色清明祭祀,既防火又文明。進入清明時節,是火災的易發期和高發期,必須引起基層組織、相關部門和廣大群眾足夠的重視,一定要加強清明時節防火的學習、宣傳和教育,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火安全觀念和意識,用綠色清明祭祀的方式,以抒發對故去親人的思念,徹底消除火災隱患。同時,還要結合各地實際,建立健全和完善放火責任制,積極落實消防安全措施,加強消防安全,以防火災,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大力倡導現代殯葬文化理念的今天,我們要積極追求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綠色清明的祭祀方式,提倡科學祭祀、文明祭祀、節儉祭祀、環保祭祀,自覺做到不在墓地生火、上香、放鞭炮、燃燒“紙錢”等等,以免發生火災,防患於未然,倡導綠色清明祭祀,這樣既防火又文明。要在全社會營造“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擯棄陋習,移風易俗,文明祭祀,綠色清明”的良好環境,用綠色傳播文明,從綠色清明祭祀做起,樹立環保意識,增強環保觀念,落實環保行動,用綠色環保的方式搞好祭祀活動,以抒發對故去親人的思念,並依靠廣大人民群眾保護好生態環境。

祭祀作文 篇5

  在我的老家安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清明節祭祖”,別認為這很普通,其實我們全家人對其是非常重視的。

  在離老家幾十公里處,有一個小鎮——許嶺鎮,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許嶺,安葬著我們徐氏幾十代先人們。

  山上,數不清的樹木,荒草和荊棘,證實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為了祭拜祖先,我們也不會屈服,折斷多餘的樹枝,踩平多刺的荊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墳地,我們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墳。爺爺帶路,先找到我們最親近的先人,然後爸爸和叔叔除去墳上的荒草,爸爸拿著三根香串上六張紙錢插在墳頭上,接著叔叔拿出一疊紙錢在墓碑前點燃,我當時親眼看見墓碑上玄孫一欄裡有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還有幾個沒見過面的堂兄弟的名字,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為什麼他們沒有來祭祖呢?也許是他們在外地過年,沒有回來。然後就是放炮竹了,接著我們就要給祖先叩頭了,叩頭時,先要雙膝跪下,然後雙手觸地掌心向上,叩頭三次,這樣重複三遍才是對祖先最恭敬的禮節——三拜九叩大禮。最後,我們要把祖先“請回家”。

  回家後,要將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還要擺上供品,這供品也是有講究的,雞、魚、肉、豆腐、糕點、水果、酒、茶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雞和魚的頭要向著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時,餐桌上也要空一個座位,那是留給祖先享用美食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斷的,否則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們就要送祖了,送祖時要將供品移到餐桌上,雞和魚的頭也要向著門外,我們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門外拜三拜,以示將祖先送回到極樂世界。這樣整個清明節祭祖儀式才算結束。

  就像奶奶祈禱時說的那樣,祖先們時時刻刻在身邊保佑我們,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懷念他們吧!

祭祀作文 篇6

  上星期六,我們一家很早就起床了,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全家人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我們今天要去祭祀掃墓,由於距離清明節還有兩天,所以高速公路上的車子並不多,我們很快的下了高速公路,接著開上蜿蜒的山路,好不容易才到達了目的地。走進墓園,一片寂靜,我們走到奶奶的墳前,清掃之後,媽媽叫我們幫忙把一些彩色的紙壓在石頭下,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把紙條壓在石頭下呢?媽媽說這叫做掛紙,墳上壓了掛紙,就代表祖先的墳已掃過。接著我們把要祭拜奶奶的貢品放在墳前準備祭拜。我們每個人手拿一柱香,虔心的向奶奶祭拜。祭拜完之後,也差不多是中午了,這時的我們,肚子已經餓得咕嚕咕嚕叫,於是我們就收拾收拾後下山,準備去飽餐一頓了!

  下了山,我們來到碧瑤山莊。點好菜沒多久,菜就上桌了,飯菜香撲鼻而來,讓飢腸轆轆的我食指大動,好想立刻大快朵頤一番!佳餚一道道的上桌,每道菜我都很喜歡吃。吃完中餐,旁邊的空地上可以打陀螺,讓我們體驗過去的童玩。一開始我們還不會玩,但是慢慢的,熟能生巧,我們打得越來越好了。玩了許久,直到夕陽西沉,我們才拖著疲累的身軀,準備回家了。

  這次祭祀掃墓行不但讓我吃到了美食,玩到了童玩,更讓我瞭解了祭祀掃墓的意義。清明祭祀掃墓是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習俗,我們要把這習俗傳承下來,讓我們的後代子孫能繼續儲存這個習俗,慎終追遠、不忘本。

祭祀作文 篇7

  祭祀是古老的傳統習俗,更是華夏民族的優良品德的具體表現,不能簡單地視為封建迷信活動。祭天地,敬祖先,親君師,孝父母,和兄妹,合夫妻,愛兒女,友親朋,睦鄰里,實乃永遠的主題。下面記述的是農村老家年關祭祀的一些習俗,對於我這個被城市的喧囂吵得似乎有些麻木的鄉下人,就算是心靈的一次洗禮吧。

  祭灶——祭灶就是祭祀灶君。我的老家祭灶是在臘月二十四晚上,一般都是由主婦做禮。先把灶間打掃乾淨,家中有幾口人就取幾個碗和幾雙筷子,放在灶臺上,再擺上果品供碟,點上香燭,扯一把稻草(金條)一把麥瓤(銀條)燃了,將用秫秸插成的或者用紅紙絞成的馬駒子放在火上燒了,邊燒邊向火裡撒麥麩豆麵草料邊禱告道:“一把草一把料,喂得小馬歡歡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唱畢,一家老小依次過來磕頭。磕完頭就開始破供了,將各種供品分別取下一點放在灶臺下,全家人便恭恭敬敬地退出了灶間,祭灶就算完畢。

  祭門神——祭祀門神是在臘月三十的早晨。把門神繡像貼在大門上,分別在大門兩旁燃上香燭兩柱,再扯一把稻草一把麥瓤在大門的兩旁燒了,主人就跪在門前邊燒邊禱告:“金條銀條盡你扛,來年財氣更興旺;出門保平安,進門保安康。”接著點燃爆竹,據說這時灶君就從玉皇大帝那兒回家來了。取一根長棍攔在門前,一年的福氣財氣運氣都攔在了家中。

  祭天地——祭祀天地是在臘月三十的中午。貼好春聯,更了桃符,掛上紅燈籠,換上新衣服。在院子當中擺上供桌,把家中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擺在供桌上,燃起香燭,點響鞭炮,全家老小就依次前來磕頭。磕完頭就開始破供,將每一樣供品取下一些放在地上,祭祀就算結束了。

  祭祖——祭祀祖先是在祭祀天地之後,一般由男主人主持。取一個箢子,把做好的雞魚肉蛋果品菸酒香帛等物裝在箢子裡,挎到莊頭的十字路口,逐一破供祭了,此為祭遠祖。然後來到祖墳前,依長次之分逐一祭祀,破供後燃放鞭炮,焚燒香帛,磕頭施禮。畢,祭祀主持回家後,全家人才能吃中午飯。

  發天旨——發天旨是年關祭祀中的最後一次,時間是除夕夜的子時,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凌晨,即二十四點過後。女主人下好新年的第一鍋素餃子,盛在三個碗中,每個碗裡三個餃子,擺在天桌上,點上香燭,男主人破供後磕頭三個,既而點響新年的爆竹,掛起迎春的大紅燈籠。

  紅燈高掛光照萬戶千家,爆竹連響聲震北國南疆。普天同慶,永珍更新。新的一年來到了!

祭祀作文 篇8

  今天是清明節,天上下著小雨。跟往常一樣,我和爺爺、爸爸一起去祭拜死去的公公。

  我們在清明節前一天買好錢紙、蠟燭、鞭炮、香。準備在清明節時給公公送去。早上,吃過早餐後。我和爸爸、爺爺就把昨天買好的東西用袋子裝好。踏上上山的路。到墳地裡。爺爺把蠟燭和香點燃,把蠟燭插在墓碑前,然後把香分成三份,我一份,爸爸一份,爺爺自己一份。然後對著公公的墳鞠三個躬,嘴裡還念著:“保佑圓兒將來考上大學,保佑浩宇健康成長。”爸爸隨後也對著公公墳前鞠三躬。然後爺爺把我拉到墳前,也鞠三躬。然後叫我把袋子裡的錢紙全部燒完。我在燒錢紙的時候,一直在心裡唸叨:公公,我給您多燒點,但願您在下面過得舒適。燒完錢紙,爺爺把鞭炮擺在旁邊,點燃後,我們躲在另一邊。放完鞭炮後。我們三個又把公公墳旁邊的雜草砍掉。

  搞完。我們三個又向家裡走去。在路上,我一直在想,公公這一生都在為我們後代著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出息的人,讓公公在下面替我高興。到家裡,奶奶在廚房忙著。到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奶奶擺好碗筷,我準備去夾我的最愛,可是,奶奶叫住我,然後,把好菜夾到一個碗裡,把筷子插在飯裡,然後鞠一躬,鞠躬後還留一個空座。

  吃完飯後,我望著天上的雨,讓我想起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祭祀作文 篇9

  油菜花開了,到了清明,又是農家“祭祖”的日子。

  小時侯,這一切都是長輩們的事,我們迎著漫天的紙灰,頂著撲面而來的熱浪,磕完頭,便一邊玩去了。

  但今年,自己點上三柱香恭恭敬敬插進香爐,將燃上的黃元送到門前……做著自己曾經認為很無聊的事,這一切改變了!

  爸說燒紙唸佛是迷信,但當我問他為什麼每年我們都要回老家燒紙時,他總是說:“這不可信,也不可不信。”我不明白,爺爺也不知道,他說這是祖上傳下來的規矩。或許,這也算是一種風俗罷了,我們農家的孩子就應該這樣。

  難得一次機會回老家,卻又被一場雨澆透了心情。或是傷感、或是緣於許久沒有回老家、或是快樂本不該屬於這祭奠的日子。跑進那間久違的老屋,感覺格外的溫馨。這是住在套房、坐在人滿為患的教室裡不曾有過的感受。

  這一切都如往年一般……但它又如徹頭徹尾改變的讓我感到陌生,長輩會講上很多,年年如此:

  “祭祖”是每年清明前幾天同一姓氏的幾十或者上百戶人家聚在輩分比較長的一戶人家舉行的集體紀念活動,會放焰口,燒一大堆紙錢,大家按輩分站―― 由長到少,組織人念奠詞,還安排一頓午飯。活動會進行一整天。令人費解的是:活動資訊都是大家之間互相傳的,沒有專人通知,而每次都會一戶不差。活動經費大家平攤,不夠的組織人掏。雖然會忙上幾天,還要貼錢,但沒人會拒絕。全部的這一切僅因為這幾百人有著同一祖先,他們流的都是同一脈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