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俗> 小學民風民俗作文3篇

小學民風民俗作文

小學民風民俗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民風民俗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民風民俗作文 篇1

  清明時節人們最重要的民風民俗主要是兩種,一為掃墓,二為踏青。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在我國有二千五百多年的長久歷史。 “孔子曾經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說,國家的大事,在於祭祀和戰鬥這兩件事。由此可見祭祀的主要性。”

  在古代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所以在寫清明的詩中常湧現“寒食”,因兩節相近,民間逐步將兩節合二而一,清明節承載了原寒食節弔唁介子推“割股充飢”構成掃墓祭祖的習俗,始終連續至今。

  然而人們對“清明”的器重更在農事之外,能夠從一些古詩詞中領會到。

  自20xx年國務院宣佈《對於更改〈全國年節及留念日放假措施〉的決議》後,清明節和端午、中秋等這些民族傳統節日都被定為法定假日,可見清明節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青餅”還有“青餅”稱“麻餈”之分。實在“青餅”和“麻餈”原料一樣,做法也一樣,只是形狀有差別。做“青餅”和“麻餈”原料都是經由浸泡蒸熟的糯米,和一種叫做“青”的艾草嫩芽、葉在一起搗,充足混和後做成不同的外形,青餅為圓形小孩手掌大小,青餅因而也叫“艾餅”、“艾青餅”;“麻餈”只是把原料攤成一釐米厚的薄片後,用刀切成菱形而已,餈個別都是用糯米制作的糕點,還說得從前,而“麻”應該指芝麻,原料中不芝麻何來“麻餈”名稱,想起小時候是青餅麻餈一起喊的,還有同類的青糰子,青年糕的食品,我料想可能是青餅做成了麻餈樣子罷了,是後來把“青餅”兩字省略了。“青餅”普通沒有餡,也可以有餡,而“麻餈”是沒有餡的。艾草野生在山坡地上,小時候常去採摘。“艾青”存在抗菌、抗病毒和加強免疫力等保健功能,應當屬於綠色保健食物。在洋溢著艾青特有幽香的製造青餅的處所,老是圍著一大群孩子、白叟、婦女,熱烈而溫馨。

  杜牧在《清明》首句 即刻畫了春雨綿延的清明時令特色,襯托回鄉祭掃逝去先祖、親人的行人紛紛壓制的心情,接著直言行人祭祀懷念親人的心境,“欲斷魂”寥寥三字,掃墓人對故去親人的哀痛愁緒躍然紙面。“何以解愁,唯有杜康”,行人想到借酒澆愁,於是呈現行人“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趣的一幕,平添無窮識詩趣和遐思。

  南宋後期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寫出了清明時節的另一面:“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為不辜負梨花清風,“惜春長怕花開早”(辛棄疾《摸魚兒》)。所以人們尤其年青人趁著清明時節春景明媚傾城結伴遠足踏青,縱情消遣遊樂,“日暮笙歌收拾去”才捨得讓“萬株楊柳屬流鶯”。

  在咱們故鄉――浙江東部沿海一帶,清明節除跟各地一樣要掃墓、踏青外,還有一些奇特的風俗。

  清明節這一天,過去家門口也插枝柳條,但不知為什麼。有人說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神農氏;有人說企求吉利,因為柳枝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用它揮拂清水播福四方的吉祥物;最有可能和已經湮逝的“寒食節”有關,是紀念介子推的。唐代大詩人杜牧在他的千古絕唱《清明》詩中寫道:

  清明季節雨紛紜,路上行人慾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由於“青”諧了“親”的音,祭祀,掃墓都在思念逝去的親人,所以“青餅”或“麻餈”,無論是清明祭奠俗稱清明羹飯,仍是外出掃墓都是必備的供品。掃墓俗稱上墳,掃墓時要為祖墳墳頭插上白色長條紙錢讓它在風中飄曳,不是燒的一種,而後焚香、掃除、除草,培土,這一天是可以動土的,平時日子“太歲頭上不能動土”。傳下來打掃完了還在墳頭撒一些拌了米飯的螺絲,當初想起來,可能有向先人期求五穀豐收的意思,也是用“螺”諧“籮”,意思是籮裝米飯,吃用不盡。

小學民風民俗作文 篇2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過年。這年味可在四處飄溢,風俗自然也是少不了。中國的傳統風俗可是一樣也少不了,那自然而然地就會一脈相承,聲聲不息。

  年俗NO.1 除舊迎新

  在過年前,人們總是會把家裡的一些舊物品扔掉,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把沒用的舊物換作新的,以迎接年的到來,使新年變得更加有韻味。

  不僅要把物品換作新的,新年還需要有新氣象。每個人的精神面貌自然也需要有所改變,也要有所進步。

  年俗NO.2 年夜飯

  除夕夜,人們最忘卻不了的自然就是年夜飯了,在除夕夜的晚飯中,全家人會聚在一起,一起享用一頓豐盛的晚餐。這頓飯象徵著團圓,是一種對信念的美好向往。

  自然,我的肚子這回可是也有福氣了。這頓飯,足以讓它叫好了!

  年俗NO。3 拜年

  大年初一這一天,人們最缺少不了的就是拜年這個風俗了。人們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家中閒聊一番自然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去喝些茶,互相送去一聲聲祝福與問候,來年自然大吉又大利。

  自然我們這些小朋友趁著大人們聊天的時候,更加少不了一段嬉戲玩耍。把衣服玩髒了,可能還會遭到大人們的無止境的一大堆嘮叨。

  年俗NO.4 燃放煙花爆竹

  燃放煙花的實際最好不過於除夕夜了,吃完一頓豐盛的年夜飯之後,來到樓下。看著一道道絢麗的煙花接連在天空中綻放,我似乎看見了我新一年幸運的記號。我們的新年就要來到了,怎麼能不為此而歡呼呢?

  我們的拜年風俗中蘊含著濃濃的年味,新的一年要來到了!

小學民風民俗作文 篇3

  春節西固區福利一校三年級一班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捏泥人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皮影等。還有許多風俗習慣,如春節放鞭炮,穿新衣,貼對聯,貼窗花;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等。其中,我最喜歡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春節的另一名叫過年。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兇猛異常,長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人們就逃往深山,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一個老人,用門上張貼的大紅紙、屋內的燈火、“噼裡啪啦”把“年”嚇跑了。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燈火通明。第二天,人們走親訪友,並以各種活動方式慶祝春節。小朋友,讓我們把春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