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走進生活作文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進生活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走進生活作文 篇1
在書本里,在詩詞中,古人用一首首詩詞詮釋了充滿詩意的生活,或幸福,或悲傷,或豪邁,或決絕,無不令人回味無窮。
走進詩詞,也就走進了他們情比金堅的親情。走進陶淵明的親情,那裡有懊悔:“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長輩的嘮叨,小時候覺得厭煩,長大才知其可親。讀懂了辛棄疾“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一家人在一起的悠閒喜樂。明白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烽火連天中,一封家書穿越戰火,何其珍貴!
走進古詩詞,我欣賞古人兄弟間的情誼。“朋友,以義合者。”讓我明白朋友不是嘴上說說,是一同並肩,大步向前。在朋友落難時,有“錦襜突騎渡江初”的熱血,兄弟的肝膽相照!在友人離去後,也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樂觀祝願。
走進古詩詞,我體會到詩人們無論思家、愛國都充滿詩意。陸游即使退隱,一樣擁有“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豪邁。而退隱後的辛棄疾仍有“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的報國之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屈的民族氣節更令我欽佩!
戰亂是中國歷史的傷痛,但戰亂中,詩人們依然用詩意之筆書寫痛苦。我讀懂了“賣衣得錢都納稅,病骨雖寒聊免縛”的無奈。體會著“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驚天地、泣鬼神,哀哀欲絕,難以名狀。在逃亡中,“遺民淚盡胡塵裡”,依然“南望王師又一年”,對國家統一、安定是多麼渴望。
走進古詩詞,品讀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自在,“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幽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希望與信念……彷彿自己也走進了詩意生活,品味著人生的酸甜苦辣。
無論悲喜,學會用詩意表達與化解。生活充滿詩意,人生更有意義!
走進生活作文 篇2
生活,我對它的理解無非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可當我真正的走進了生活,卻發現生活原來比我理解的要複雜的多。
一直聽大人們唸叨,生活可真不容易之類的話。我就在想,不就是生活嘛,有什麼不容易的啊,不就是想辦法讓自己活下去嘛,這有什麼難的。於是我心裡萌發了這樣一個念頭:這生活真的有他們說的那麼困難嗎?我非得證明給他們看,生活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情。哼,我就不信了,這還能難倒我?於是,我就去“體驗”生活了……
我想的是:既然要活下去,吃的喝的這一類還是要有的,買這些東西的前提就是得需要錢。嗯,說幹就幹,我告都沒告我的父母,正好他們有事不在家,我索性直接出門了,我想到賺錢的方法就是去給人家勞動,用我的勞動成果來換取錢。經過一番考核之後,我算是順利透過考核,成功的當上了一個小飯館的服務生。剛開始的幾個小時,為了讓我熟悉環境,怎麼樣給客人點菜之類的。學習的差不多了以後,就開始工作了。半天下來我就累得筋疲力盡了,這時候我想到了我的家人,我後悔我一個人出來了。當然我是沒有考慮到父母的感受,直到他們找到我的那一剎那,我看到爸爸和爺爺幾乎都老了幾十歲一樣,我的家人為了找我都亂成一鍋粥了,看到他們著急的樣子,我才知道我做了一件既糊塗又愚蠢的事情。
我的老師,我的家人在得知我被找到的.訊息後,可以說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家人看我這麼想體驗生活,就和老師如實的反映了情況,老師准許了。然後我就跟著爺爺去“體驗”生活了。現在我終於能理解大人們說的生活不易是什麼了。
正處在青春期的我,應該好好珍惜這段時光。還是在大集體中過得最幸福,最有所得了。
走進生活作文 篇3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暑假裡的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去遊樂園玩。一大清早,開著自己家的轎車高高興興的上路了。在去遊樂場的路上,車很多,開得很慢。在我家車的前面,有一輛嶄新的紅色轎車,突然剎車不動了。開這輛車的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司機,她正坐在車上摸索著,好像是一位剛拿到駕照的新手。這時,在我們後面的一位叔叔有過去,粗魯的大聲喊道:“喂,快把你的這輛破車移開,別擋老子的路,不然我把你的給費了。”可是,那位女司機卻手忙腳亂的不知怎麼辦了。這時爸爸走了過去,嚴厲地對叔叔說:“你話不能好好說嗎?***從小沒教育你禮貌待人嗎?”然後對女司機說:“不要慌,慢慢來。”不一閤兒,女司機就把車開走了。這正如卡萊爾所說:“禮貌比法律更有力。”
記得還有一次,親戚家辦喜事,爺爺奶奶帶我去吃飯。一到姑奶奶家,他們就客氣的給我喜糖,餅之類的很多東西。我連忙說道“謝謝!不用那麼多,夠了,你們也吃。”姑奶奶連聲讚道:“真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過了一會兒,到了吃午飯的時間。餐桌了擺滿了菜,還有水果。這時桌上的一位阿姨,她看見我一小孩坐在那邊,連忙把水果端到我前面,說:“這給小孩吃。”我連忙站起來,把水果端到桌中央,說:“不用了,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你們先吃,大家也嚐嚐。”旁邊的一位爺爺豎起大拇指說:“這真是一個聰明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啊!老師和父母教育的好啊!”這正如梅里美所說:“禮貌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禮貌待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禮貌待人能化解一切矛盾,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架起人與人之間的一座橋樑。